王 溥
中華書局點校本《元史》卷九三《食貨一》(中華書局1976年版,第2364頁)云:
(至元)二十年……立萬戶府二,以朱清為中萬戶,張瑄為千戶。
此事《元史》卷一二《世祖紀九》則記為“以張瑄子文虎為千戶,賜金符”(第259頁)。按:此處以《世祖紀九》為是。
胡敬輯《大元海運記》(卷上,雪堂叢刻本,葉一一正、背)完整記載此次授官事:
是年十二月,以朱清為中萬戶,易金符為虎符;張瑄為千戶,仍佩金符……丞相伯顏、平章札散、右丞麥術(shù)丁等奏:“……臣等議,朱清元有金牌,今授中萬戶,換虎符;張招討之子見帶銀牌,換金牌,為千戶……”
《大元海運記》對千戶授任人選記載本身就有張瑄、張文虎兩種矛盾的說法。
由于此處涉及張瑄的官任變動,現(xiàn)將至元二十年以前其授官情況梳理如下。
張瑄初為董士選所招撫(《吳文正集》卷三二《趙國董忠宣公神道碑》,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87年版,第542頁),元廷令其節(jié)制水軍(《南村輟耕錄》卷五《朱張》,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64頁)。伯顏平宋后令張瑄、朱清等自崇明州募船,經(jīng)海道運送亡宋庫藏圖籍入京(《大元海運記》,葉一背),張瑄應(yīng)正是因此加前功而授千戶,并佩金符。
隨后張瑄從克崖山有功,至元十七年(1280)升沿海招討使,并佩虎符(《元史》卷一一《世祖八》,第221頁)。據(jù)《元史》卷一二《世祖九》、卷一四《世祖十一》(第253、293頁),張瑄至元二十年仍為招討使,直到至元二十三年以沿海招討使與朱清并為海道運糧萬戶,仍佩虎符,則張瑄在至元十七年到至元二十三年改任之間應(yīng)一直擔(dān)任招討使,“仍佩虎符”,說明其虎符也未被褫奪。據(jù)《元史》卷九一《百官七》對元代軍職配牌的記載(第2311頁),千戶中等級最高的上千戶也僅帶金符,因此張瑄佩虎符按品秩不應(yīng)授千戶,且張瑄與朱清地位相近,授虎符甚至較朱清更早,從情理上張瑄職任也不當(dāng)在朱清之下。
因此,《元史·食貨志》中授官千戶者應(yīng)為張瑄子張文虎,《大元海運記》進一步指明張文虎是由銀符換授金符而任千戶?!对贰な池浿尽反苏`很可能是明初修史摘錄《經(jīng)世大典·海運門》時直接省略了議事部分而僅留下前半部分有關(guān)任命的錯誤記載造成的,而輯自《永樂大典》的《大元海運記》則保留了這部分原貌,這也側(cè)面印證了《經(jīng)世大典》確為《元史》諸志的重要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