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強
在井岡山根據地的革命戰(zhàn)爭時期,我黨在開展根據地建設、土地革命和領導人民同反動派斗爭的任務過程當中,注重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軍隊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當時中國工農紅軍部隊的人員來源,大致有兩類:一類是舊部隊中的起義人員,另一類則是一般農民。前者有吸大煙、搶劫民眾、毆打士兵等壞習慣,而后者則有自由散漫、不受法律約束等弊端。所以,各種非無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和舊軍隊的生活作風在工農紅軍隊伍中影響很深。[1]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在建立人民軍隊的同時,與中國工農紅軍隊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緊密結合了起來,更有效地對中國工農紅軍隊伍開展政治思想教育,整體提高了人民軍隊的素質和戰(zhàn)斗力。
1.革命理想和信念教育。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過程中,我黨面臨著復雜嚴峻的外部環(huán)境,白色恐怖、地下斗爭、反動派圍剿等。面對險惡的環(huán)境,中國共產黨一方面建立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使工作有所遵循;另一方面,加強我黨的思想政治工作,使紅軍戰(zhàn)士更好地堅定信心、勇于戰(zhàn)斗。一九二七年秋收起義失利后,紅軍中一些官兵受挫敗情緒等影響不辭而別,毛澤東用“小石頭能打爛蔣介石這座大水缸”的比喻和賀龍“兩把菜刀鬧革命”的事例,對工農革命軍將士開展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教育[1]。通過革命理想和信念教育,堅定了廣大黨員、干部和戰(zhàn)士對中國革命勝利的信念和信心。
2.軍隊紀律和任務教育。在井岡山根據地建立過程中,最初的人民軍隊存在著舊軍隊的不良習氣和思想作風。初上井岡山,為了加強人民軍隊同當地群眾的血肉聯系,毛澤東結合實際制定了三條紀律規(guī)定,后來又制定了六條注意和八項注意。紀律教育既是軍內教育,也是對群眾的宣傳。通過軍事紀律約束,更密切了紅軍和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與此同時,毛澤東還規(guī)定了中國軍隊的三個任務:打仗、籌款、搞群眾工作,并確定了中國工農紅軍是履行人民革命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這一建軍理念,中國工農紅軍既要擔負著打仗的政治任務,又要作為我國人民革命斗爭的宣傳者和組織者。這就使中國工農紅軍和舊武裝之間徹底地明確了界線[2]。
(二)加強農民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國共產黨在革命之初就深刻意識到農民問題事關革命成功與否,而土地則是農民賴以生存之本,農民最為關注的就是耕地問題。為此,在農村土地分配問題上,設置了以鄉(xiāng)村為最小單位的法律規(guī)定,并逐步摸索制定出了旨在滿足廣大農村人民根本利益的土地政策,極大地調動了革命根據地翻身農民的生產熱情和革命斗爭積極性,被地主長期壓迫的農民們踴躍入伍參軍,使根據地不斷鞏固和擴大。同時,針對農民群體本身比較分散、覺悟水平不高等現狀,我黨開展階級教育,培養(yǎng)農民群體的理論水平和斗爭意識,團結成一支不畏犧牲、英勇作戰(zhàn)的人民隊伍。
(三)潛移默化,豐富鄉(xiāng)村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根據當時農村民眾理論、文化水平相對落后的實際,我們黨組織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提出了貼合實際的宣傳方針,選擇了農村民眾喜聞樂見、愿意接觸的傳播方式,并注意利用宣傳標語、墻報等方式來進行宣傳教育,以生動鮮明的案例向村民群眾宣講革命道理,進行了馬克思主義的大眾性、通俗性傳播,有效促進了廣大農村民眾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汲取和吸收。如張貼的宣傳標語,便帶有強烈的政治針對性,從而更好地宣揚共產主義、紅軍性質、革命宗旨;也有用來揭發(fā)國民黨反革命罪行的,對黨組織發(fā)動民眾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獨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既讓廣大村民都接受了社會主義革命思想教育,也讓廣大村民的思想政治覺悟和革命精神都有了長足的提升。
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我黨采用不同的教育內容以及不同的教育方式,以此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掌握各種情況、區(qū)分各種狀況,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才能獲得預想的成效。
(一)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共產黨人所創(chuàng)建的中國第一個革命根據地,有著五百里井岡“總人口不到二千,產谷不到萬擔”一說,由此可見其生存條件之困難,生活環(huán)境之惡劣。加之農村經濟活動遭到了敵軍查封,于是紅軍們吃的都是粗糙的紅米,喝的都是沒油沒鹽的南瓜湯,但毛澤東仍堅持與大家共同過著困難的生活、同甘共苦[3]。正是中國共產黨人以身作則的處處表率作用,激勵著廣大將士不斷沖鋒向前,為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深入調查研究。為了防止在工作中發(fā)生偏離實際的不良現象,毛澤東同志非常重視開展調查研究,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工作經驗,以便于制定出適當的政策和方針,以實現發(fā)動群眾對抗敵軍的各項任務。毛澤東同志將開展調查研究形容為“十月懷胎”,將問題形容成“一朝出生”,并提出研究問題的步驟其實也是解決問題的步驟。他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提到:“共產主義的真正而不動搖的作戰(zhàn)方針,絕不是人類在房子里才能形成的,也是要在廣大群眾的戰(zhàn)斗實踐過程中才能形成的,也就是說要在人民群眾實踐經驗中才能形成。所以,我們必須隨時掌握社會狀況,隨時開展實際調查?!盵4]經過對地方人口、土壤、經濟、社會狀況等方面的調查研究,不斷創(chuàng)新群眾工作的內容與方式,開辟了革命根據地群眾工作的嶄新局面。
(三)制度保障法。為了確保中央紅軍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人民軍隊創(chuàng)建伊始,我黨就制定了嚴明的規(guī)章制度。一九二九年紅四軍撤離井岡山轉戰(zhàn)贛西南時,毛澤東依據當地民眾的反應,制定“八項注意”,進一步規(guī)范了紅軍戰(zhàn)士的紀律。另外,井岡山戰(zhàn)斗時還組建過民兵委員會。它在擴大軍事民主、反對軍閥主義,克服軍隊官僚作風,密切黨組織和士兵之間關系的同時,對維護軍事紀律、改善紅軍聲譽也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各級黨組織還設立黨代表制度,更進一步強化了組織保障、民主集中和制度約束。通過建立相關制度,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了廣泛貫徹與落實。
井岡山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從實踐出發(fā),將教育和當時紅軍的重點任務緊密結合在一起,并通過行之合理的方式與辦法,有的放矢地開展了教育。當時所獲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經驗,對今天我們做好和加強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有著很大的參考意義。
(一)理論聯系實際,勇于理論創(chuàng)新。井岡山時期,毛澤東等革命領袖作出了許多理論創(chuàng)造。但隨著現代社會的發(fā)展,人們要從新的現實條件出發(fā),更敏銳地抓住時代脈搏,加大對新狀況、問題的深入研究,提出新的理性分析方法和全新的理論研究回答。唯有創(chuàng)新政治基礎理論、內容、方式,才能抓住新時代發(fā)展的潮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富有生機和活力[5]。在當前構建具有我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革創(chuàng)新的實踐工作過程中,我們仍要保持以馬克思主義為引領和求真嚴謹的思想之路,否則,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創(chuàng)新就會迷失發(fā)展走向,步入歧途。
(二)創(chuàng)新思政政治教育工作載體。井岡山斗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特色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同當時的戰(zhàn)斗、生產、生活教學緊密結合一起,如早晚點名;說話時士兵們要呼政治口號;把文化課根據思想政治教學內容來開展課程;明文規(guī)定每人每天認識五六條字。當前,由于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以及現代傳播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人民物質與精神生活方式的不斷豐富,直接影響人類思想形成的各種因素也愈來愈多。所以,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進一步拓展和探索出新的政治教學載體,進而將思想政治教學滲透到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去,以便于使思想政治教學形成合力。
(三)加強制度建設。在殘酷的革命戰(zhàn)爭年代,加強制度建設不僅能夠確保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而且能夠確保黨的戰(zhàn)斗力和凝聚力。井岡山斗爭時期,我黨將制度建設貫穿于黨的各項建設之中,對于開展各項工作,鞏固紅色根據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黨代表制度、士兵委員會制度、巡視員制度等是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確保黨的純潔性、先進性的有效方法。在新時代,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要不斷完善制度規(guī)范,與時俱進、久久為攻,為建設堅強的黨組織提供強有力支撐和制度保障。
(四)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領導著人民群眾開創(chuàng)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類奇跡,領導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當下,我們所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新變局,我們要從井岡山時期黨的建設中汲取全方位從嚴治黨的工作經驗。實踐已經證明,黨的領導、黨的政治路線同黨的革命事業(yè)息息相關,而黨的政治路線要落到實處,就需要進一步提高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實踐中的領導能力、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在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意識到黨身處的農村環(huán)境和工農出身黨員在黨內占多數的情形下,要戰(zhàn)勝黨內所有非無產工人階級思潮,就需要進一步強化“無產階級思想領導”,即進一步強化思想建黨。新時代,堅持思想建黨,不僅是保持和發(fā)揚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條件,而且也是推進全方位從嚴格治黨向縱深化發(fā)展的必然需要。我們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中華民族脊梁,永遠作為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自身建設必須始終過硬,堅定推進作風建設。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期,我黨思想政治教育在生產、生活、革命等各個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勇于汲取井岡山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經驗,爭取并為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提供啟迪和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