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佳
所謂柔性管理,是指從學生個性特點和情感特點的角度出發(fā),靈活運用引導、激勵、給予建議等柔性方式對學生開展管理工作。柔性管理是紀律、規(guī)章制度和獎懲措施等基礎管理機制以外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對犯錯學生直接采用說教或懲罰方式,以免對他們造成心理活動復雜、性格各異的不良影響。高校管理者必須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在學生管理工作中適時融入和滲透柔性管理理念,落實學生管理工作質量的有效改善,促進學生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水平。
(一)以學生為本。柔性管理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以學生為本”,其根本目標是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督促他們主動加入或參與到維護組織意志的過程中。高校學生管理者要始終遵循“以學生為核心”的管理理念,尊重學生的個人喜好和性格特點,盡量不要采取強制性管理方式,要采用情感溝通、關心體貼、說服教育等管理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被需要、被認可,大大滿足學生需要被尊重的心理,進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和班級活動中,逐漸實現自我價值。
(二)重視情感互動。相較傳統(tǒng)的剛性管理模式,柔性管理理念更重視學生的內在管理。高校學生的情感表達和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滿足時,往往會產生叛逆心理,通常會利用一些離經叛道的行為引起家長、教師或者學校的注意。而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融入柔性管理理念,是采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給學生內心造成良性的、有效的、持久的影響作用,幫助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比如,有些學生竟然公然反抗教師,明目張膽地違反高校規(guī)章制度,這部分學生或許是教師和其他學生眼中的“不良少年”,歸根結底是由于他們長期得不到理解和關注,情感得不到宣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而造成的。而柔性管理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注重教師學生間的情感交流。教師可通過激勵尊重、體貼關心等溝通手段,縮短師生間的距離,發(fā)揮自身言傳身教的作用,提高學生的自覺性,督促學生保持健康的身心發(fā)展狀態(tài)。
(三)遵循學生的發(fā)展個性。柔性管理注重尊重學生的個體特性,尊重學生個體的復雜性和特殊性。部分高校在學生的日常管理中仍然在沿用剛性管理模式,通過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來限制和規(guī)范學生行為,這些強有力的外在限制對具有叛逆心理的學生來說,可能會更加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造成他們跟教師之間、跟學校之間的更大矛盾。而柔性管理理念可有效避免此種現象的發(fā)生,教師在柔性管理模式下,會尊重學生的個人喜好、性格特點和志向追求,并根據學生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地采用適度的管理模式,確保滿足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需求。
(一)注重服務于學生。教育改革對高校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應用柔性管理理念,可以借鑒企業(yè)管理成功案例的相關經驗和技巧,并結合心理學、教育學的相關成功實踐經驗和技巧,有效強化教學育人模式的全面性,注重發(fā)揮為學生服務的自身價值??梢哉f,柔性管理教學理念是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徑,同時也符合新時代的發(fā)展需要。
(二)有助于學生的良好發(fā)展。相較傳統(tǒng)剛性管理模式,柔性管理理念更注重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健康成長。高校學生管理者要認識到柔性管理理念的重要價值,借助柔性管理模式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幫助他們逐漸塑造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在實行柔性管理模式的過程中,尤其是在跟學生面對面交流時,要認真傾聽學生的情感表達和心理訴求,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徹底打消學生對管理工作的抵觸心理,同時體現管理者自身的主導性,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意識和自我督促意識,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健康的人格。
(三)能夠創(chuàng)設和諧的校園氣氛。剛性管理方式是高校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依據,其主要是通過準則和制度來規(guī)范學生行為,是學生管理“法”的依據,而柔性管理理念更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學生管理“情”的代表。高校學生管理者不僅要熟練掌握學校各項規(guī)章制度,還要充分了解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并在此基礎上做好對學生的情感管理和正確引導工作。重視柔性管理理念的應用,并不是要徹底拋棄剛性管理方式,而是要實現兩者的有效融合,既要保證剛性管理“法”的方面,還要包含柔性管理“情”的方面,努力打造和諧的校園氛圍。
(一)建構發(fā)展學生個性的理念。高校學生管理者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利用具體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激勵方式來開展對學生的柔性管理。一方面,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大學生是具有主動、獨立個性的成年人,學生管理者要深入調研他們的內在需求和群體特征,通過積極引導和正面激勵的方式,充分滿足他們的內在精神需求,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學校開展的各項管理工作中;另一方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經濟社會背景下,各行各業(yè)對人才能力的要求具有全面性,“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等[1]畢業(yè)生不容易適應經濟社會的發(fā)展需要。高校作為向社會輸送人才的重要場所,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不僅要注重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的培養(yǎng),還要關注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性發(fā)展,讓“走出校園、走向社會”的畢業(yè)生都具備健康的體魄、高尚的品德、深厚的素養(yǎng),為社會輸送均衡發(fā)展的全面性人才。
(二)注重新媒體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滲透。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各大高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要利用比較受學生歡迎的新媒體軟件,提高學生管理效率和質量。在教育教學中,要注重體現學生的核心主體地位,而在學生管理中,要利用現代工具了解、掌握和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性格喜好、成長規(guī)律和學習狀況等,并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展開現代化管理。一方面,通過學生比較喜歡的QQ、微信等社交軟件建立學生管理群,在群內下達管理任務、分享學習資料,在課外時間跟學生進行“朋友式”的交流溝通,獲得學生的認可和信任,有些面對面不能也不方便了解的問題可以通過私聊的方式來溝通,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另一方面,現代新媒體管理模式,可以讓校方借助平臺迅速擴散信息,也可以為學生及時提供他們所需信息。比如,相關考試、校園活動、企業(yè)招聘活動等通知的傳達[2],學生還可以通過平臺查詢成績、進行教學互動等。此種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管理模式的時間差和空間限制,提高了學生參與管理工作的積極性,提升了學生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三)優(yōu)化和完善管理制度。剛性管理跟柔性管理相較而言,后者具備強烈的感性色彩。剛性管理通過標準和制度對學生進行約束管理,依靠監(jiān)督手段和獎懲標準開展管理工作,而柔性管理強調人本追求,更注重對學生精神層面和心理層面的管理。高校應改進優(yōu)化學生管理制度,貫徹落實柔性管理模式,體現人性化特點,強化柔性管理效果?,F代大學生個性鮮明、思想活躍,對于自身不理解、不認同的制度不會盲目遵從,而是會產生逆反性心理,由此就加大了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一方面,學生管理制度的制定應建立在滿足學生意愿和要求的基礎上,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管理需求制定合理化、科學化的學生管理制度。只有讓學生認同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將制度轉化成自覺行為,進而促進學生良好品行和習慣的養(yǎng)成;另一方面,實現學生管理到學生服務的轉變,讓管理方式從管理者傳達命令轉變?yōu)閹熒g的交流溝通,讓學生體驗到學校管理人員的關懷和溫暖,降低學生對管理制度的逆反性心理。最后,學生管理工作要做到剛柔并濟,在剛性管理基礎上適度融入柔性管理,實現兩者間的互補。
(四)創(chuàng)設理想的柔性文化氣氛。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融入柔性管理理念,營造良好的柔性文化氛圍,可以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有效性,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態(tài)度和學習態(tài)度,進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意識。因而,高校要積極構建制度文化和校園文化,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為學生管理工作的良好開端奠定基礎。學生管理者要注重校訓精神的大力宣揚,充分借助自身言傳身教的榜樣力量熏陶身邊的每一位學生,帶動學生踐行校園文化的積極性,并引導學生做到自我管理和監(jiān)督。比如,學校舉辦的“以班級為單位的”校園文化大賽[3],學生管理者要鼓勵各班級積極參與,根據校園文化內涵制作文藝作品、結合校園文化設計特色口號等,并安排教師代表作為評委,針對各個班級的作品進行評選,優(yōu)秀作品的班級給予獎勵,其他班級給予一定的鼓勵獎勵。此類活動會讓學生深刻地了解、體會校園文化的寓意和內涵,進而會在接下來的生活和學習中以此為標準來約束自身行為。
(五)增強學生管理者的柔性管理能力。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開展中,學生管理者首先要具備正確的觀念、行為和品格,并不斷注重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素養(yǎng)水平,進而才能引導大學生步入正確的發(fā)展軌跡,體現自身模范帶頭作用的價值。一是學生管理者要不斷進行自我學習充電,不斷豐富自身的學生管理知識和手段,注重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工作能力,隨時掌握學生心理動態(tài)和行為發(fā)展。二是學生管理者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交流技巧和溝通能力。要關注自身的舉止言談,做到嚴于律己、言傳身教,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班級或學校組織的各項集體活動,以自身的日常行為和言談舉止感染身邊的學生。三是學生管理者要注重自身協調能力的提高,重視教師間、師生間的協調溝通。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協調不同主體間的、方方面面的關系,高水平的協調能力不但能縮短教師間、師生間的距離,還能充分體現人文性關懷。
總之,高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采用柔性管理理念,是改善學生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徑,是營造良好校園氛圍的有效措施。高校要重視傳統(tǒng)剛性管理模式和柔性管理理念的深度融合,關注學生心理動態(tài)、輔導學生心理工作,推進柔性管理理念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