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暢
隨著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許多健身項目被引入體育教學之中,有效豐富了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對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起了積極作用。瑜伽專注于內心,注重外部訓練,突出身體形態(tài),追求身體、思想和精神的和諧統(tǒng)一,具有增強身體,精神煥發(fā)的顯著作用。在時代不斷進步發(fā)展下,高職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已經(jīng)不再是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而是在教學期間有效提升學生全面素質發(fā)展,這也是目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重點內容。瑜伽本身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很強的哲學特征,學生可以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練習,逐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瑜伽最初源自印度梵語“yug”,意為“一致”。瑜伽起源于古印度,是古印度六種哲學流派之一,同時也是一項具有5,000年歷史的運動,涉及身體、思想和精神的改善。瑜伽不僅是一種流行的健身運動,更是一種古老的實踐能量知識的方法,將哲學、科學和藝術結合在一起,瑜伽信徒開發(fā)瑜伽系統(tǒng)是因為他們相信通過鍛煉身體和調節(jié)呼吸,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情緒,并保持健康的身體。哲學本質上,練習瑜伽可以幫助人們保持鎮(zhèn)定,提升自我修養(yǎng),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從某種意義上說,選擇瑜伽意味著選擇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1]。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理念隨著時代進步發(fā)展始終如一,重點在于營造高效的教育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fā)展,瑜伽教學作為重要的體育內容之一,可以讓學生創(chuàng)造新的體育觀念,鍛煉他們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減輕壓力。目前,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我國高職學生學習任務較重,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基礎上素質教育并沒有得到有效實施,因為高職院校的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適應于行業(yè)的人才,所以課程設置通常是技能培訓內容。
學生在瑜伽學習過程中,可以正確認識就業(yè)壓力,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使學生實現(xiàn)身心同步發(fā)展。在外國思想觀念影響下,學生對瑜伽方面的學習思想也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致使學生出現(xiàn)不正確的價值觀念,而這種不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對學生健康成長尤為不利[2]。對高職院校教學工作而言,高職院校人才的培養(yǎng)與瑜伽發(fā)展息息相關,因此,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應加強瑜伽教學的培養(yǎng),因為高職學生身體有一定可塑性,在此階段進行瑜伽學習可以幫助學生鍛煉好的身體,但是大部分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知僅停留在感興趣的階段,對自己的健康沒有足夠重視,故瑜伽在高職體育教學尤為重要。
(一)提高重視程度。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對于瑜伽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大部分高職院校對瑜伽教學的相關設備投資較少,因此,鑒于有關瑜伽教學工作發(fā)展的局限性,必須考慮進一步完善教學體系,為瑜伽教學的發(fā)展鋪平道路。一是應結合瑜伽教學實踐特點,將瑜伽教學課程不斷進行調整,這樣可以增加高職瑜伽教學的課程安排,有效提升瑜伽的上課時數(shù)。二是瑜伽是一項具有長期和持續(xù)特征的健身運動,學生必須養(yǎng)成良好的健身習慣,教師可以根據(jù)瑜伽教學的需要,對有關瑜伽教學的部分教材進行相應調整,并結合高職院校的具體情況和高職學生特點,確保瑜伽教學可以更加科學且合理。三是教師應該將瑜伽教學的課堂活動進一步優(yōu)化,鼓勵學生參與課程的學習,提高瑜伽教學實踐效果,真正激發(fā)學生從淺到深的學習熱情。
(二)提升師資力量水平。瑜伽教學對教師自身水平和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目前瑜伽團隊整體上表現(xiàn)出暫時性和緊急性的特征,總體教學研究仍存在許多不足,導致很難促進瑜伽教學活動的長期推廣。當前在瑜伽教師的管理上,高職院校應加強對師資隊伍的建設,做好師資建設的培訓工作,這樣可以提升教師對瑜伽的掌握水平,促使教師可以更好地對高職學生進行瑜伽教學。根據(jù)學校具體情況調整教學團隊結構,使團隊的狀況可以更好地適應瑜伽教學相關需求,瑜伽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積極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研究詳細的瑜伽教學理論。
(三)打造良好學習環(huán)境。瑜伽教學與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不同,瑜伽教學對環(huán)境的要求較高,要想促使瑜伽教學更加高效,就需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并結合高職院校所在地區(qū)的氣候情況,為學生合理安排室外教學活動和室內教學活動。選擇一個通風良好的安靜地方,根據(jù)瑜伽課程上課的學生數(shù)量準備相應設備,不論是在室內還是室外都可以放置鏡子和音頻等設備,這樣可以進一步實現(xiàn)教學服務的多樣化發(fā)展[3]。通過為高職學生打造良好的環(huán)境,可以促使學生有效沉浸于瑜伽教學,促使高職學生可以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這更符合瑜伽的實際特征。為了保證為瑜伽教學提供完整的環(huán)境支持,高職院校應積極加大投入和管理。
(四)加強宣傳形式。高職體育瑜伽教學要想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就需要通過全面、合理、多樣的宣傳模式,讓學生對瑜伽有正確的認知,有效減少瑜伽教學中學生對瑜伽產(chǎn)生一些誤解,同時學校還可以定期組織各種瑜伽活動,通過瑜伽活動加強學生對瑜伽的喜好,并積極組織教師和學生參加,可以讓他們感受瑜伽所帶來的樂趣。在高職體育瑜伽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改變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不斷加強與學生交流的深度,這樣可以促使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更好地理解學生情緒狀態(tài),為了回應學生在學習中的疑問,可以通過良好的溝通解答其疑問。此外,還應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定期組織瑜伽表演,這樣可以進一步擴大學生對瑜伽的認知,或者舉辦各種瑜伽俱樂部活動,通過瑜伽俱樂部活動的創(chuàng)建也可以提高瑜伽學習效果。
(一)準備階段的應用。眾所周知,準備階段應該是體育教育的開始。如果尚未進行準備活動就進行體育運動,學生們將無法快速地鍛煉身心,在此過程中,以一些簡單的方法介紹瑜伽呼吸技術,可以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達到預熱,使其在身心上快速進入活躍狀態(tài),為有效的體育運動發(fā)展奠定一定的基礎,從而避免運動傷害,特別是對于高職院校的女孩來說,瑜伽教學就足夠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并激發(fā)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
(二)開展柔韌素質練習。為了保持和提高身體靈活性,學生應該經(jīng)常進行伸展運動時,通過有效的伸展運動可以減少運動后受傷的可能性,伸展肌肉比未伸展肌肉更重要,伸展肌肉后肌肉疼痛通常會延遲,這種疼痛也可以通過伸展運動來解決放松下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瑜伽練習有效的整合可以幫助學生減輕傳統(tǒng)教學中的無聊和緊張,使學生更容易接受運動。從某種意義上講,瑜伽只是滿足循序漸進的需要,使學生可以長時間保持緊張,通過重復進行某種動作的練習,調整自己的呼吸狀態(tài),以便更好地鍛煉身體。
(三)緩解學生疲憊感。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多數(shù)依舊以傳統(tǒng)體育項目排球、健美操、籃球等為主要授課。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不能調動學生對運動的愛好,同時也不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在授課中也存在著乏味、枯燥等現(xiàn)象,學生沒有興趣的培養(yǎng),教師教學也是很難進行開展。從開始接觸體育時,可能便從籃球、足球、田徑等入手,而這些運動項目,對體質不好的學生相對受到一些局限性。而大學生多數(shù)向往新鮮、時尚跟得上社會腳步的運動項目,希望在體育教學中不斷地增加新穎的運動項目,采用新穎的教學模式,這才能滿足學生對體育運動各方面的需求。
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進行體育授課時,通常都會選擇一些中等運動強度的課程內容,而不管是優(yōu)質運動還是球類運動,學生或多或少均會消耗能量,而如果有合適的可以放松身體的運動形式,就可以有效減輕學生的疲勞,從而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后續(xù)學習[4]。因此,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可以使用瑜伽放松技巧,使學生能夠放松幾分鐘后即可感覺到身體的變化,通過主動放松,從而緩解學習中的競爭壓力和運動后力量疲勞。
(一)排除學生心理障礙。高職院校的學生通常會花更多時間進行實習,有更多與社會聯(lián)系的機會,因此,學生不僅要完成相關的理論教學,還要通過一系列考試和活動,以提高專業(yè)水平,但是在此期間,也需要注意減輕學生對社會的不適、抑郁、焦慮和其他情緒。通過瑜伽學習和練習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發(fā)展良好的體育道德素質,正確理解瑜伽、運動與自我之間的關系,瑜伽應該是某種意義上有生活上的藝術,通過對體育教學過程中的目標整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師的愛與情感,從而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參與鍛煉。
(二)樹立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眾所周知,瑜伽是一種鍛煉形式,不受年齡和性別的限制,因此,瑜伽的內容被納入了高等體育教育中,旨在進一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從而引導他們面對社會的誘惑能夠正確判斷,并選擇適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在體育的準備階段,通過介紹瑜伽教學可以有效激活學生的身體功能和肌肉狀態(tài),有效減少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同時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使他們充分參與體育運動,深入研究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來不斷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在教授瑜伽內容時,學生可以使用瑜伽動作對自己的身體有更深的了解,更好地引導學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注意自我健康發(fā)展,認識自己身體存在的不良體態(tài),從而更加珍惜身體保持健康[5]。
綜上所述,瑜伽已成為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現(xiàn)代社會面臨著更大的身心壓力,而通過瑜伽鍛煉,人們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瑜伽學習中可以逐漸恢復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目前高職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結合瑜伽教學的特征,積極推動相關支持工作的開展,促使學生擺脫自身心理障礙,縮小師生之間的關系,加強相互交流,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運動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