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蓮
今年17歲的小吉上高二不到一個月就因在學(xué)校用刀割手臂自殘被老師勸退。
回到家后,小吉情緒很糟糕,整日躺在床上,渾身不舒服,感覺什么都沒意思,什么也不想干。晚上,他翻來覆去睡不著覺,便坐在11樓的陽臺上,很多次都有跳下去的沖動。
醫(yī)生囑咐小吉,除了藥物治療,還需要做輔助的心理咨詢。
小吉媽媽帶他找到了我,向我介紹了小吉的成長過程。通過與小吉交談,我了解了他內(nèi)心的感受。
爸爸一腳把門踹開,把他拉出被窩,狠狠打了他一個耳光:“你就是想作死,老子把喉嚨都喊啞了,你就不能應(yīng)一聲?”
小吉的爸爸曾是一個國企的領(lǐng)導(dǎo),畢業(yè)于名牌大學(xué),做事認真嚴謹。他很看重小吉的學(xué)習(xí),從小吉上小學(xué)就開始輔導(dǎo)他功課,小吉稍微犯點錯,他就會批評小吉,有時還會懲罰他。經(jīng)常被貶低、打擊,小吉過早失去了自信。
小吉媽媽是一名舞蹈演員,非常情緒化,對小吉爸爸的霸道和不浪漫很是不滿。
小吉爸媽關(guān)系不好,經(jīng)常吵架、打架。小吉從小就非常害怕這種場面,幻想自己長大之后能夠保護媽媽,甚至幻想殺死爸爸。
小吉上小學(xué)四年級時,爸媽鬧離婚鬧得越發(fā)厲害,從爭吵發(fā)展到冷戰(zhàn)。小吉感覺家里的空氣像凝固了一樣,令人窒息。他不想回家,曾經(jīng)對同學(xué)說,希望自己得抑郁癥。他在學(xué)校與同學(xué)相處得不好,經(jīng)常發(fā)生小摩擦。他認為自己不會說話,容易得罪同學(xué),感覺同學(xué)都不喜歡他。他交不到知心朋友,時常感到孤獨無依。
上初一時,小吉有一次因為沒交數(shù)學(xué)作業(yè)被老師打了耳光。他非常痛苦無助,回到家便躲在自己房間里哭。媽媽喊他吃飯,他也沒回應(yīng)。爸爸看到這種情景,站在他房間門口大聲咆哮:“你是豬嗎?你媽叫你半天,你為啥不答應(yīng)?我數(shù)三個數(shù),你不開門我就踹門了?!毙〖帽蛔用勺☆^,他知道即使開門也會被爸爸責(zé)罵。他聽著爸爸在外面拖長聲音數(shù)“一、二、三”,心怦怦直跳,想象著暴怒的爸爸把他拖出去暴打的情景。
果然,只聽“砰”的一聲,爸爸一腳把門踹開,把他拉出被窩,狠狠打了他一個耳光:“你就是想作死,老子把喉嚨都喊啞了,你就不能應(yīng)一聲?”
那一刻,小吉真想把爸爸殺了。但是,看著發(fā)怒的爸爸,他只能兩手抱著頭,坐在床沿上一聲不吭。他當時真想一頭撞在墻上,在爸爸面前斃命,讓爸爸一輩子都為此痛苦和內(nèi)疚。此時,媽媽過來把爸爸拉了出去,并勸他不要頂撞爸爸。
那天,小吉硬生生把所有委屈都吞咽到肚里。他根本沒有勇氣向爸媽傾訴被老師打耳光的委屈和羞恥感,因為爸爸對他的羞辱更是變本加厲。從小到大,只要他讓爸爸稍微不如意,就會被罵被打,他在心里無數(shù)次想過殺死爸爸。
之后,小吉殺死爸爸的幻想越來越強烈,上課、走路、吃飯……不管什么時候,腦海里總是會出現(xiàn)各種不好的幻想畫面。他心里的羞愧和自責(zé)越來越深,也越來越沉默寡言。
初一下半年,小吉被診斷出抑郁癥。之后,爸爸再也沒打過他。只是這時,他感覺活著已經(jīng)沒有意義,很想自殺。
在中國,父子沖突非常普遍,因為父親會把家族的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也把對自己的不滿意投射給兒子
咨詢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小吉爸爸對小吉的肢體攻擊和語言羞辱,讓小吉內(nèi)在積累了很多負面情緒,憤怒、委屈、悲傷、羞恥、自責(zé),這些情緒像一條條濕沉的繩索把小吉一道道捆著,讓他動彈不得。
要想讓小吉重新煥發(fā)生命活力,得先讓他把這些積累的情緒充分宣泄出來。我先讓小吉在五彩繽紛的布架上挑選出代表他情緒的彩條:紅色代表憤怒,淡黃代表委屈,淺灰代表羞恥,白色代表悲傷,黑色代表自責(zé)。
然后,我讓小吉把每一個彩條表達的情緒都充分地宣泄出來。當表達憤怒時,小吉一邊拿起紅色彩條狠狠摔打地板,一邊說出爸爸、老師羞辱他時他不敢說出來的話。我還給他一個出氣棒,讓他發(fā)泄:“這里是安全的,你所有平時不敢表達的情緒,都可以在這里表達出來?!?/p>
小吉狠狠地擊打出氣棒,羞恥時他捂著臉蜷縮在角落,委屈和悲傷時他蹲在地上抱頭痛哭,自責(zé)時他又像黑猩猩一樣捶胸頓足。宣泄了整整30多分鐘,小吉清理了積壓在內(nèi)心的所有情緒,然后把所有彩條裹在一起,使勁扔了出去。
做完這些,小吉釋然地四肢伸展躺在地板上,長長舒出一口氣:“太爽了,太舒服了,太輕松了!”
我給他蓋上被子,調(diào)暗燈光,播放了一首《搖籃曲》。小吉很快像嬰兒一樣睡著了。
我安靜地守護著小吉。外面陽光很好,悠長的《搖籃曲》勾起了我無限的思緒和聯(lián)想: 每一個孩子,原本都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生命,都是上天送給父母的天使,但是,有的孩子因為未被正常養(yǎng)育和對待,變成了父母的“心頭刺”。在中國,父子沖突非常普遍,因為父親會把家族的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也會把對自己的不滿意投射給兒子。小吉爸爸因為過度自律成為學(xué)霸,他便對兒子要求苛刻,當兒子不能令他滿意時,他非打即罵。這其實是他未表達出來的憤怒。小吉爺爺堅守“孩子不打不成器”的教育理念,小吉爸爸從小就是在父親的打罵中長大的。他對父親的羞辱看似逆來順受,實際上卻把這些都壓抑在了潛意識里。在意識層面,他認為父親的嚴要求讓他成才,因此便把這種教育方式傳承下來,對兒子也是非打即罵;但在潛意識層面,他是以打罵兒子來釋放自己被壓抑的攻擊性??吹絻鹤臃纯梗鋵嵤怯悬c欣慰的,因為那是他在青春期不敢表達出來的部分。但當兒子也變得像待宰羔羊一樣時,他便更加憤怒,對兒子打罵更狠,那其實是他對自己的憤怒。很顯然,小吉爸爸更需要反思和成長。
小吉睡了一個多小時,起來時感覺神清氣爽。我知道,他已經(jīng)在睡眠中得到了愛的滋養(yǎng),內(nèi)心有一種力量在生長。
小吉后來反饋,自從宣泄完情緒,他再也不失眠了。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