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熊峰集》版本源流考*

      2022-02-08 14:25:13浩,段
      圖書館研究 2022年1期
      關(guān)鍵詞:稿本皇甫刻本

      李 浩,段 睿

      (1.河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河北 石家莊050024;2.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江蘇 南京210097)

      石珤(1465-1528),字邦彥,號熊峰,世稱“熊峰先生”,直隸真定府藁城(今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qū))人,明嘉靖朝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xué)士,卒謚文隱,隆慶初改謚文介,有《熊峰集》傳世[1]232-258。石珤詩文軼宋窺唐,風(fēng)格多樣,是弘治、正德年間文壇盟主李東陽的得意門生,被目為茶陵派殿軍。近五百年來,學(xué)界于石珤《熊峰集》之行文風(fēng)格、創(chuàng)作特色多所闡發(fā)①自明嘉靖年間迄于清末,王世貞《明詩評》及《藝苑卮言》、俞憲《盛明百家詩》、李濂《嵩渚文集》、錢謙益《列朝詩集》、梁清遠《雕丘雜錄》、朱彝尊《明詩綜》、紀(jì)昀《四庫全書總目》、沈德潛《明詩別裁集》、陳田《明詩紀(jì)事》均對石珤其人其文均有不同程度地探討,但這些觀點屬于傳統(tǒng)感悟式批評?,F(xiàn)代意義的研究始于21世紀(jì)初,參見司馬周《茶陵派研究》,南京師范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論文,2003 年;程莉萍《明代京畿作家研究》,上海師范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07年,第55頁-60頁;周寅賓《李東陽與茶陵派》,長沙:湖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8年版,第270-279頁;劉萬川、曹向華《茶陵派石珤詩文簡論》,《懷化學(xué)院學(xué)報》2011年第3期,第52-54頁;周亭宇《石珤詩文研究》,西南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17年。,但受制于主客觀條件,對該書版本問題卻鮮少涉及②僅少量目錄類圖書對《熊峰集》的存佚及典藏狀況略有臚列,見莫友芝撰,傅增湘訂補《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中華書局2009 年版,第1400 頁;杜澤遜撰《四庫存目標(biāo)注·集部上(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667-2668頁。,現(xiàn)將其版本源流敘述如下,供治畿輔學(xué)及明代文學(xué)史者參考。

      1 明稿本

      石珤親自審訂的稿本《熊峰集》(下稱“明稿本”)早已亡佚,今人只能從梁清遠《雕丘雜錄》的追述中略見其梗概:

      石文介公有《熊峰集》十三卷,未經(jīng)剞劂,余家有抄本。文法秦漢,詩學(xué)王孟,至詩余更婉媚有致,確是詞壇宗工。[2]702

      據(jù)此可知,明稿本計十三卷,單就卷帙而言,較今日通行的十卷本約多出四分之一篇幅,這其中就包含各傳世本中刪去的詞(“詩余”)。石珤雖官至宰輔,但晚年卷入“大禮議”的政治漩渦[1]254-256,無暇將文集付梓。逮其身故,石氏族人雖有刊刻明稿本的計劃,但囿于經(jīng)濟原因,終未能施行[3]390。

      2 明刻本

      最早刊刻《熊峰集》的是皇甫汸?;矢P在石珤去世后不久,即對明稿本重新加以選編并刊行,是為明刻四卷本《熊峰先生文集》(下稱“明刻本”)。明刻本至今猶存,其卷首的皇甫汸自序?qū)κ崂怼缎芊寮钒姹驹戳髦陵P(guān)重要,其辭曰:

      曲周令皇甫汸為選編熊峰石相公《恒陽集》者,依奉于簿書之暇,檢閱數(shù)四,刪定再三,蓋欲美愛則傳,是以其存無幾。乃得五言古詩二十七首,七言古詩五十一首,五言律詩四十八首,七言律詩一十六首,五言絕句二十一首,七言絕句二十九首,賦三首,記六首,序四首,碑一首,志銘一首,告文一首,對一首,說二首,傳五首,贊四首,凡二百二十首,匯為上下二冊,分為四卷,一曰古詩,二曰律詩,三、四曰雜著。間有以一字而害一句,以一句而害一章者,亦奉命僭為更訂。除將原集留貯以備校讎魚豕外,謹(jǐn)抄錄呈覽。谫淺之見,深不自安,尚俟郢斤,庶敢壽梓。汸頓首頓首主臣主臣。[4]2

      通觀全文,可得出以下三個結(jié)論:

      第一,皇甫汸的選編活動當(dāng)在嘉靖十一年(1532)至嘉靖十四年(1535)間,書籍刊刻時間為同時或稍后?!睹魇贰肺囱曰矢P任曲周令之事,然考《皇甫司勛集》卷五七《談安人行略》云:

      己丑,余第進士,除嵊令,不拜,改授國子博士。辛卯,中憲公備簮珥衣幣,郡邑為具舟楫,監(jiān)司假給符傳,長公導(dǎo)之如京師,余逆于國門之外,卜吉受室焉。……尋果奉詔調(diào)外職,乃拜曲周令,將之蒞官,中道與長公別而還吳。曲周固畿內(nèi)小邑也,余往視若不足理,日恒閑暇。……癸巳,長子楙生。越甲午,余以三載秩滿,拜為水曹郎,將之東歸。[5]891

      辛卯乃嘉靖十年(1531),甲午乃嘉靖十三年(1534)。詳審文意,復(fù)以三載考績之期推算,即可得出大致時間如前,時距石珤辭世約五年左右。

      第二,選編、刊行明刻本是帶有官方性質(zhì)的文獻整理活動。詳玩皇甫汸序中“依奉”“奉命僭為更訂”“呈覽”“尚俟郢斤,庶敢壽梓”“頓首頓首主臣主臣”[4]2等語句,可知明刻本的刪定、選編是在嘉靖帝授意下展開的。石珤品行“清介端亮”[6]5050,連政敵都難以非議,但恰恰是其“孜孜奉國”[6]5050之心讓他在“大禮議”事件中忤旨,晚景凄涼[1]255-258。石珤的遭遇為服膺傳統(tǒng)宗法禮制的文官集團所廣泛同情,嘉靖八年(1529)十一月“劉世楊上疏奏請為石珤改謚”事件即是明證[1]258。盡管嘉靖帝旋即強力打壓劉世楊,維持了其欽定石珤謚“文隱”的威權(quán),但不久即指示皇甫汸選編《熊峰集》。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政治姿態(tài),它意味著嘉靖與石珤在某種程度上的“和解”。石珤身后沒有子嗣,家族式微,無力刊行其文集。嘉靖此時下令編選明刻本,無疑兼有“右文”與“恤舊臣”之意,這是以外藩登大寶的嘉靖帝在通過“大禮議”成功鞏固皇權(quán)后對文官集團的懷柔之舉。但另一方面,明刻本側(cè)重遴選明稿本中的雍容典雅、平正通達、沖澹自然之作,對其間的怨刺、諷諭之辭卻大加刪削,可見明刻本又是嘉靖帝彰顯其威權(quán)的文化產(chǎn)物。明刻本在編選標(biāo)準(zhǔn)上服膺“茶陵正宗”,刊行又獲官方支持,故流播極為廣泛,直至清康熙初年,它都是國內(nèi)最通行的石珤別集。俞憲《盛明百家詩》、李濂《嵩渚集》、曹學(xué)佺《石倉歷代詩選》、錢謙益《列朝詩集》、談遷《北游錄》、朱彝尊《明詩綜》均曾不同程度迻錄、征引或評騭明刻本。

      第三,《恒陽集》即《熊峰集》,明刻本有意淡化《恒陽集》這一原始稱謂,改以《熊峰先生文集》之名行世,同樣是嘉靖帝個人意志的體現(xiàn)。石珤晚年手定文集取“恒陽”二字,可以有多種理解。最直接的解釋是,真定府位于恒山之南,且在唐代開元年間曾設(shè)恒陽軍,石珤系以古地名命名其文集,一如他取封龍山熊耳峰為號。不過,站在政治家的角度,“恒陽”帶有強烈的政治隱喻意味。陽與旸通,“恒陽”亦即“恒旸”。《尚書·洪范》云:“曰僭,恒旸若?!薄逗榉段逍袀鳌丰屧唬骸把灾粡?,是謂不艾,厥咎僭,厥罰恒陽。”[7]1376《漢書·五行傳》進一步解釋道:“言上號令不順民心,虛嘩憒亂,則不能治海內(nèi),失在過差,故其咎僭。僭,差也。刑罰妄加,群陰不附,則陽氣勝,故其罰常陽也?!保?]1376這一政治話語直至明代仍在發(fā)揮其效用,《明史》即載汪若霖上疏云:“臣稽《洪范傳》,言之不從,是謂不乂,厥罰恒陽。”[6]6026嘉靖帝即位后,為鞏固皇權(quán),違背宗法禮制,興起“大禮議”,內(nèi)閣大學(xué)士如楊廷和、蔣冕、費宏、毛紀(jì)、石珤等先后被斥退,“左順門案”更是對主張堅持祖制的文官集團的大規(guī)模懲戒,死傷無算。站在臣屬的立場來看,這自然是“言之不從”“不順民心”“刑罰妄加,群陰不附”。如果從這一角度理解文集名“恒陽”,則亦可視作被責(zé)令致仕的石珤之無聲反抗。嘉靖帝自然知曉“恒陽”背后的政治隱喻意味,其應(yīng)對措施是指示皇甫汸刊行明刻本時用石珤之號“熊峰”代替“恒陽”之名。今通觀明刻本,除具有說明性質(zhì)的皇甫汸序提及一次外,《恒陽集》三字再未出現(xiàn),且是刻每卷卷首均題作“熊峰先生文集”,版心均作“熊峰文集。嘉靖帝御宇多年,足以形成稱呼慣性,故自此之后,除極個別情況外,世人例以官職、別號、謚號指稱石珤文集,如《石閣老集》《熊峰集》《石文介公集》等,《恒陽集》之名遂逐漸湮沒。故逮至四庫館臣為明刻本撰寫提要時,已不能辨其源流。今考《四庫全書總目·<別本熊峰集>》提要云:

      《別本熊峰集》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明石珤撰。珤有《全集》十卷,已著錄。案朱彝尊《明詩綜》稱珤所著名《恒陽集》。曲周令皇甫汸刪定為四卷,詩僅一百九十余首。今此集題作《熊峰先生集》,前后無序跋,詩亦一百九十余首。而《詩綜》所錄惟《春日雜言》《秋蓮曲》《會昌宮詞》三首在集中,其《送邵國賢》《芟田行》《春渡滹沱》諸篇皆未之載。疑此為初刊別行之本,非汸所選,故集名亦各不同。然卷數(shù)、篇數(shù)又合,殊不可解。今未見原刻,其同異莫能詳也。[8]1564

      四庫館臣未見明刻本原書及皇甫汸序,又誤讀朱彝尊之語,故疑《恒陽集》《熊峰集》為二書,該說法客觀上誤導(dǎo)了部分后世明代文學(xué)、畿輔學(xué)研究者,令《熊峰集》版本研究治絲益棼,故特此澄清①關(guān)于《總目》的瑕疵及其致訛之由,筆者另有專文《<四庫全書總目·熊峰集>提要補正》詳細梳理,茲不贅及。。

      3 明抄本

      降及明末,石珤同鄉(xiāng)梁維樞完整過錄明稿本,是為梁維樞過錄本《熊峰集》十三卷(下稱“梁維樞過錄本”)。據(jù)梁清遠《<石文介公集>跋》云:

      先大夫篤古好文,積書充棟,從藁城石氏所得文介公詩文秘本,珍愛不以示人。罷官里居,選其尤者成帙,以傳示子孫。先是,皇甫司勛選刻《文介公集》,專尚體裁,務(wù)從簡約,先大夫則取格高韻古、才法兼至者,欲付梓,未遂。[3]383-384

      將此跋與前揭梁清遠《雕丘雜錄》參看,知此處所謂“文介公詩文秘本”系梁維樞抄自明稿本的足本《熊峰集》。梁維樞過錄本未曾付梓,清康熙年間后逐漸亡佚。梁維樞過錄本卷帙過繁,為便于“傳示子孫”,梁維樞又依據(jù)“格高韻古、才法兼至”的標(biāo)準(zhǔn),“選其尤者成帙”,是為明見君子閣抄本《熊峰集》三卷(下稱“明見君子閣本”),是書今存。

      4 清刻本

      余姚孫令君來宰藁城,崇尚風(fēng)化,博學(xué)好古,欲表彰先賢遺文,以問于不佞,不佞出先大夫所選《文介公集》并未選全本授之。令君又訪于其家,得《別集》數(shù)篇,并刻以傳?!坛桑掠喟夏┖?,潦草數(shù)言,聊以紀(jì)歲月云爾??滴醺缍露娜照娑呵暹h書。[3]384-388

      相較梁清遠極其簡要的描述,陳僖《書<石文介公集>后》無疑提供了更多的細節(jié):

      《文介公集》,余家先世及故大司馬許氏謀授梓者數(shù)矣,而卒不果。孫侯來,乃毅然以表章前賢為己任,初訪遺文于石氏,又以許生秋厓之言,問全稿于余家,網(wǎng)羅校讎,備極苦心,兩年而梓成。余既?為之序,因復(fù)嘆文介公歿距今百余年矣,其文章在世如江河日星,而完書之成,必待今日,然則斯文廢興之際,豈不以人哉?余家與許氏數(shù)十年未竟之志,賴侯而遂,而往復(fù)考訂,皆以秋厓?yōu)猷]驛。秋厓,大司馬公魯孫,又余家諸父之館甥也,妻輞川有弟。其著述不致散逸,千百世稱之,則可傳者寧獨文介公也耶?上谷后學(xué)陳僖頓首拜撰。[3]393-395

      是刻也,始于丁未之十一月,成于庚戌之閏二月。……《文介公集》前有皇甫司勛選本,仆讀而好之,欲得其全,然出之于石氏者,僅半于司勛本。后得兵憲公選定者,方有望洋之嘆,遂分類付梓。畢事呈宗伯公,公喜,更謀諸光祿公,因出兵憲公所藏全集,始為觀止,乃復(fù)因類謀梓,不可以初續(xù)分也。仆之景仰先賢,固形諸夢寐,然猶童蒙之拾香草。惟宗伯公指切體裁,仆乃幸無紕繆之愆,是表章之實,固在兩公也??滴蹙拍觊c二月朔日孫光又識。[3]19-20

      綜上可知,清刻本的付梓與真定梁氏的支持密不可分,但刊刻過程卻非如梁清遠所敘般一氣呵成,而是耗時兩年有余,分?jǐn)?shù)階段進行的:

      茂陵有廉臺令,知有熊峰先生,并知有先生之詩與文,藉手秋厓許子,訪厥后嗣,搜輯遺編,爰覓善梓者,成帙若干卷。兩家弟序之,保陽陳藹公評之。適藹公客游恒山,余與揚榷古今,方儗人物,喜先生之詩文得廣其傳,而后感知先生者乃遲在百余年之后也。因念藹公服奇抱璞,為河北名流,顧公今四十年,猶艱于一遇,文章契合,信不易言哉!雖然,人特患不文,既文矣,患不成家,誠文矣,更自樹壇坫,未有不遇,亦未有不傳。古云:“千百年后,必有知楊子云者?!比鐚O君、許子刻《熊峰先生集》是也。藹公輾然,因并序于簡末。時康熙九年歲次庚戌初夏,后學(xué)梁清寬頓首拜撰。[3]378-381

      綜上,清刻本的刊刻始于康熙六年(1667)十一月,成于康熙九年(1670)閏二月,孫光是實際出資人與推動者,是以清刻本成書緩慢,除《熊峰集》文本獲取不易外,還與孫光“微俸所余無幾,銖積購鳩”有關(guān)。許澯是清刻本“往復(fù)考訂”的“郵驛”;梁清標(biāo)是為清刻本“指切體裁”的顧問;梁清遠提供了明見君子閣本與明抄本,它們構(gòu)成了清刻本的核心內(nèi)容;陳僖、梁清寬則雙雙為清刻本作序。正是在這一意義上,清刻本的成書是考察清初直隸地區(qū)士紳學(xué)術(shù)交流網(wǎng)絡(luò)的范本。

      5 四庫本

      乾隆年間,清刻本被收入《欽定四庫全書》“集部六·別集類五”,是為《欽定四庫全書》本《熊峰集》十卷(下稱“四庫本”)。四庫本的概況略見于《四庫全書總目·熊峰集》提要:

      皇甫汸嘗刪定其集為四卷,歲久板佚。國朝康熙丁未,余姚孫光為藁城知縣,得《別集》遺藁于其家,為合而重刊之。嗣聞?wù)娑呵鍢?biāo)家有其全集,乃購得續(xù)刊,共為十卷,即此本也。自一卷至四卷為詩,五卷、六卷為文,七卷至九卷又為詩,十卷又為文。蓋刊板已定,不能依類續(xù)入,故其體例叢脞如是也。[8]1495

      四庫本與清刻本內(nèi)容幾乎完全一致,僅對后者進行了些許文本??迸c文字潤色。自上世紀(jì)80年代中期《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出版以來,四庫本以其簡便易得成為迄今最為通行的《熊峰集》版本。

      6 清抄本

      國家圖書館古籍部尚有清抄本《熊峰集》二卷(下稱“清抄本”),鑒于此前研究者鮮少論及該版本,茲略作介紹,供學(xué)界參考。是書凡一函二卷一冊,函套為墨藍色布面硬紙殼,高二十七點二厘米,廣十八點五厘米,厚兩厘米,書套脊有“熊峰先生文集,凡一冊,明石珤撰”題簽。抄本系線裝,分上下卷,未署名,四孔兩紙捻,無包角、題簽,竹紙,書高二十四點七五厘米,廣十六點六五厘米,厚一厘米。是書保存良好,未見蟲蛀、霉點,墨香紙潤,行以小楷,字體端詳統(tǒng)一,凡三十八筒子頁,每半頁九至十行,行十八至二十二字。首頁右下角鈐有陰刻花邊朱文長方印“延古堂李氏珍藏”,卷上首頁右下角與末頁左下角均鈐有陽刻朱文印“北京圖書館藏”。是書收錄石珤之文二十五篇,其間序、記、說、對、傳、碑、銘、文、贊、賦等諸體兼?zhèn)?,風(fēng)格多樣。詳審是書目錄及正文,卷上依次為《送岳州劉太守序》《送楊太僕序》《送吉安任太守序》《榮哀錄序》《重修陽和樓記》《大陸澤記》《滹沱河記》《宜安城記》《媒說》《友松說》《漏澤園對》,卷下依次為《衛(wèi)太守傳》《余太守傳》《李評事傳》《孫僉事傳》《劉按察傳》《嚴(yán)子陵祠堂碑》《明故吳母李氏墓志銘》《故甥趙婦周氏壙記》《貴閑兒墳記》《告塋文》《眇士贊》《登封龍山賦》《滹沱河賦》《感雙雁賦》。目錄后有抄者自序云:

      按《熊峰集》,據(jù)《四庫全書總目》所考有兩本:分四卷者,明皇甫汸所刪定;十卷者,國朝藁城知縣余姚孫光得別集遺稿,合而重刊者也。此本為明刻舊書,共四卷,一、二卷為詩,三、四卷為文,其文序、記、傳、銘等體皆備,疑即皇甫汸所刪定者。錄其文,重為編次,分上下二卷。《總目》稱先生之文學(xué)于李東陽,莊雅和平,不為虛浮侈靡之作。跡其立朝,忠清亮節(jié),雖不必以文傳,而即以文論,亦可謂信古守正,不詭于流俗者矣。[9]

      今將是書目錄與明刻本合參,不僅所選篇目之次序與明刻本卷三、卷四若合符契,即字形、字體亦對明刻本多有因襲,然則是書內(nèi)容系擇優(yōu)抄錄自明刻本無疑。復(fù)考抄者自序引《總目》云云,則其成書當(dāng)在《總目》刊行以后,即不當(dāng)早于乾隆六十年(1795)。復(fù)考是書首頁右下角有“延古堂李氏珍藏”印,而該印為李世珍(1812-1884)所常用,推斷該抄本約成書于清嘉慶后至光緒年間。

      猜你喜歡
      稿本皇甫刻本
      Absorption spectra and enhanced Kerr nonlinearity in a four-level system
      朱祖謀手批稿本《蟄庵詞録》小札
      詞學(xué)(2022年1期)2022-10-27 08:10:06
      鄭之珍《勸善記》明清刻本流變再論
      戲曲研究(2022年2期)2022-10-24 01:53:24
      《柳青在皇甫》《柳青言論集》出版
      天一閣藏三種目錄稿本提要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56
      趙晶、皇甫舟楠設(shè)計作品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論
      徐乃昌稿本《藏詞目錄》書影一
      詞學(xué)(2017年2期)2017-03-18 08:47:56
      山西發(fā)現(xiàn)北宋刻本《崇寧藏》
      丹青少年(2017年4期)2017-02-06 03:08:48
      西夏刻本中小裝飾的類別及流變
      西夏學(xué)(2016年2期)2016-10-26 02:22:02
      呼图壁县| 桑植县| 镇原县| 闽清县| 古浪县| 抚顺县| 延寿县| 廉江市| 横山县| 莱西市| 东兴市| 城步| 承德市| 天台县| 南澳县| 隆德县| 和平区| 商都县| 阿城市| 潜山县| 南城县| 义马市| 淮阳县| 监利县| 化州市| 大同县| 沧州市| 玉溪市| 临泽县| 日喀则市| 青川县| 新田县| 太湖县| 临夏市| 绥宁县| 丹东市| 隆回县| 青阳县| 大港区| 安仁县| 金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