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歌
如果盤點過去一年吃得最多的東西,“瓜”一定是其中之一。從鄭爽代孕、日賺208萬元開始,到王力宏20多年優(yōu)質偶像形象崩塌、薇婭被罰13個億結束,這一年驚人的劇情屢屢刷新吃瓜群眾的認知上限,看客們對于“瓜”的預期也水漲船高:誰會是下一個讓我們意識到自己想象力是多么貧瘠的人?
雖然很多典籍教導我們要做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但吃瓜實在太讓人欲罷不能啦。畢竟,“吃瓜”也是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老話早就告訴我們,“看熱鬧不嫌事大”?!肮稀钡脑a地當然不止娛樂圈。茶水間里,高管A和高管B的勾心斗角;Tony和Rebecca的暗通款曲永遠不會大結局;同學聚會上,班花班草的情史、暴富同學的發(fā)家故事總能迅速炒熱氛圍。
如果沒有八卦,想必社交中的“尬聊”又會多出許多。進化心理學家、牛津大學教授羅賓·鄧巴在《梳毛、八卦及語言的進化》一書中提出,靈長類動物通過梳毛來維系感情,后來語言取代梳毛成為社交方式,有一條就是為了“更好地閑聊八卦”。用現(xiàn)在流行的話說八卦就是“社交貨幣”,能讓陌生人快速熟絡起來。
無數(shù)次吃瓜經歷告訴我們,瓜總會以某種方式消失,不管是出現(xiàn)了下一個更大的瓜,還是僅僅因為人們的健忘。熱度會下降,但瓜的影響短期很難消除。當事公司需要處理棘手的賠償問題,當事人也會面臨諸多人情或者法律上的糾紛。吃瓜者看似最為輕松,搬著一個小板凳來,不帶半點雞零狗碎走,但吃完瓜,然后呢?
可能有些瓜一開始就吃錯了。經過幾年的訓練大眾已經知道了“讓子彈再飛一會兒”,但并不是雙方當事人都發(fā)了微博就叫“反轉”哦。比如時隔4個月后霍尊的女朋友因為詐騙被強制采取刑事措施,可是當初討伐男方的聲量比現(xiàn)在大太多了。其實這種曬聊天記錄的審判方式,值得我們每個人警惕。是不是有一天,我們小時候QQ空間里的非主流發(fā)言也會被挖出來嘲笑?
只是嘲笑還好,越界當審判者就大可不必了。王力宏事件后,部分情緒高漲的網友為他的職業(yè)發(fā)展下了判詞。但國臺辦官方回應道,“不能把個人網上的說法當作官方態(tài)度”。
如果想輕松地吃瓜,就事論事似乎更為可取。說白了,咱們打工人就別替那些標價千萬甚至上億的名人瓜操心啦。追星那么多年,我們也是到了這時候才恍然大悟:原來娛樂圈的“人設”早幾十年就出來了,一些童年回憶的坍塌,不過是我們正在經歷娛樂圈的周期。
當然,也不能完全忽視“瓜”的延伸意義。明星的家長里短可比任何形式的教學內容都有流量。通過吃瓜,我們也的確感受到了社會的進步,比如王力宏事件中所反映出的女性對于獨立人格的看重,就是前些年不常見的。
吃瓜之所以能調動人的情緒,也與它“拔出蘿卜帶出泥”的特色有關。幾乎沒有一個瓜是單獨存在的,小瓜牽連出大瓜的事件也不少見,愛看熱鬧的人,誰能拒絕層出不窮的八卦?簡直太刺激啦。但是最好理性吃瓜,別傷及無辜,事件中的其他人很難說不是被牽連的受害者。吳亦凡如自己微博所言被警方帶走了,都美竹也不是勝利者。她的“維權”路上甚至還有中間商跳出來“賺差價”—幫助她“優(yōu)化”自己的微博以贏得更多的關注。
但是不難發(fā)現(xiàn),知識水平更高的當事人,在battle中更容易占據(jù)上風、贏得好感—主要體現(xiàn)為能寫出邏輯嚴密、論據(jù)清晰、情真意切的小作文—扔出重錘的同時為自己挽回局面。如果你新一年度的OKR還沒有動筆,或許可以從過去一年的戰(zhàn)斗檄文中找一找寫作的感覺。
在《真相:信息超載時代如何知道該相信什么》一書中,作者提到,“隨著知識水平的提高,人們更有能力去懷疑自己所處的世界、公眾行為和日常生活中的各項制度”。瓜作為一個信息,也在這個值得用批判的眼光審視的范疇中。也有心理學者指出,頻繁吃瓜會導致人的注意力和精力分散。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對于容易讓人上頭的瓜來說尤其如此。
總而言之,瓜本質上是一種娛樂消遣,放松了、快樂了,如果還能從中學會一些人情世故的道理,或者被普及一些常識,這次吃瓜之旅就可以完美結束了。不管瓜有多大,過好自己的生活還是眼前最夠得著的事,這個世界永遠有比“瓜”更值得關注的事情。
學習心理學知識
李靚蕾檄文中提到的“煤氣燈效應”讓原本有些冷門的心理學知識走向大眾,比B站學習視頻更深入淺出、深入人心。終身學習,就從吃瓜做起。
不再相信“完美偶像”的存在
可能非得到偶像倒下才肯承認“包裝”與“立人設”是娛樂圈最本質的規(guī)則之一,也不失為一次認清現(xiàn)實和訓練c r i t i c a lthinking的好機會。
學習長文寫作
GRE滿分作文都不如微博小作文的示范效應強。三段論學起來需要一定時間,先消滅錯別字應該問題不大?
借機更新表情包
王思聰?shù)摹跋肽愕囊埂蔽膶W都學會了嗎?如果不想吃瓜時還背負學習的壓力,那就以娛樂的心態(tài)看待一切好啦,多存些表情,聊天更方便。
提升媒介素養(yǎng)
“瓜田”是新聞傳播學的基礎理論的最佳實踐場。采訪中要交叉驗證,閱讀要選擇優(yōu)質信息源,課本上的案例可沒有瓜生動。
推動網絡產業(yè)發(fā)展
天貓、淘寶的年度大考是“雙11”,新浪微博的大考就是明星分手。每次新浪微博服務器擴容,都是以可以承受幾對明星分手作為標準。好笑歸好笑,卻是實打實的技術進步。建議新浪微博將從“怎樣讓用戶更好地吃瓜”中得來的技術經驗,推廣到更多隨時會崩的民生領域,比如春運開啟后的購票平臺?某些地方頻繁打開就會崩的綠碼?
普法
大家吃瓜多年,胃口越來越大,能引起廣泛興趣的,通常都是通瓜膨脹的大瓜,其背后往往會牽扯許多法律問題。既有糾紛,也有違法,甚至犯罪。吃瓜中往往會有熱心人士提供專業(yè)的法律視角解讀,幫大家判定所謂“雷神之錘”的威力究竟幾何,以及自己遇到“給你5000萬離開我孩子”等類似情況后該如何操作。
遵紀守法的示范作用
薇婭被罰13億元后,有評論開玩笑說這是“殺雞儆猴把猴殺了”,后來主播排著隊交稅的新聞大家也都看到了吧?
創(chuàng)造積極向上的職場環(huán)境
無數(shù)的瓜都告訴我們,不要為了愛情放棄工作,這可真是一針潤物細無聲的職場雞血。再想象一下,被迫和不太熟的同事共進午餐,八卦一定是比年度OKR、活動復盤、目標達成率更好的話題,這么說來,瓜算得上是提振職場工作氛圍、促進職場和諧有愛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