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喆
(鄭州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河南 鄭州 450003)
眼周皮膚松弛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皮膚改變,以上、下眼瞼松弛為主要癥狀,不僅會影響面部美觀,同時也會影響患者的視野或視力,因此有必要對中老年眼周皮膚松弛進行矯正修復,以避免影響視功能和生活質量[1]。重瞼術是解決上瞼松弛問題的常用手術方法,在中老年人眼瞼松弛治療中應用較多,但是僅能改善上眼瞼松弛現(xiàn)狀,對于下眼瞼松弛則無改善作用;而眼袋切除術可改善下瞼皮膚松弛問題,兩者聯(lián)合應用可同時修復上、下眼瞼松弛問題,但其應用于治療中老年眼周皮膚松弛的具體療效及預后還有待明確[2]。基于此,本研究結合2018年3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42例中老年眼周皮膚松弛患者臨床資料,旨在探究中老年重瞼術聯(lián)合眼袋切除術修復中老年眼周皮膚松弛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鄭州人民醫(yī)院收治的42例中老年眼周皮膚松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眼瞼松弛矯正手術指征;雙眼自然平視時,上瞼緣遮蓋上方角膜≥2 mm[3];無中老年重瞼術聯(lián)合眼袋切除術手術禁忌證;患者有明確的重瞼要求;均存在上瞼皮膚松弛合并下瞼皮膚松弛,且均為雙眼眼周皮膚松弛。排除標準:重瞼術/眼袋切除術后修復者;合并凝血功能異常者;口服抗凝藥物者;血液傳染病檢驗陽性者;瘢痕性體質者;合并重癥肌無力者;合并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者;合并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功能不全者等。研究對象中男4例,女38例;年齡45~65歲,平均年齡(56.45±4.86)歲,病程3~10年,平均病程(6.38±1.87)年。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術前常規(guī)檢查 術前對患者眼周皮膚松弛情況進行檢查,測定瞼裂高度、提上瞼肌肌力、額肌肌力等指標,同時對患者視力、眼底、視野和眼外肌平衡等檢查,正側位拍照,標記手術重瞼高度、去皮范圍、弧度以及下瞼袋術區(qū)范圍、切口線?;颊呔刃兄夭€術,再行眼袋切除術。
1.2.2重瞼術手術 ①術前設計:囑患者輕閉雙眼,拉緊上瞼皮膚使睫毛微動,距瞼緣5 mm用無齒鑷模擬出重瞼形態(tài),調整至滿意效果,定點畫出下切口線。同上方法以5 mm寬度再次用無齒鑷模擬重瞼形態(tài),松開拉緊的上瞼皮膚,再適當拉緊上瞼皮膚,囑患者睜眼平視前方,畫出無齒鑷尖端在上瞼皮膚投影,定點畫出上切口線,上下切口兩線在內、外側交匯,外側切口交匯處要適當靠外,并沿魚尾紋方向,兩條線要流暢、自然,內側窄、外側略寬,上切口線較下切口線略長些,這樣下切口線外側延長線上翹角度不會過小,皮膚切口上、下唇宜于對位。然后用無齒鑷分內、中、外3點夾持上下切口線處上瞼皮膚,以微拉動上瞼緣為度,觀察去皮范圍是否足夠,以再次確定需切除松弛皮膚的寬度;②手術方法:患者改仰臥位,以碘伏紗布消毒面部皮膚,包頭,鋪手術巾,采用1%利多卡因(含1/20萬腎上腺素)行雙上瞼術區(qū)局部浸潤麻醉,后切開皮膚全層,剪除設計線內松弛的皮膚和眼輪匝肌,暴露出瞼板前筋膜和眶隔筋膜,伴有眶隔脂肪膨出者,可切除部分眶隔脂肪,徹底止血,先用7-0尼龍線縫合切口下緣皮膚組織與瞼板上緣下約1 mm提上瞼肌筋膜及切口上緣處眼輪匝肌深層,外側切口處埋線縫合固定至眶隔筋膜,再用7-0尼龍線間斷縫合切口,形成重瞼線。囑患者睜眼觀察重瞼形態(tài),并觀察雙側是否寬度和弧度是否對稱,不對稱時可調整固定位置來達到基本對稱。
1.2.3眼袋切除術 ①術前設計:患者取坐位,用眼科鑷輕輕提起下瞼松弛的皮膚,初步判斷患者的下瞼松弛程度,囑患者平視前方和向上看,在距離下瞼緣(通常以睫毛根部為準)1~2 mm處,記號筆沿著下瞼緣作平行線,內側不超過內眥角,外側通常超過外眥外緣約3~8 mm,具體延伸的長度因存在個體差異,還要依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來評估,外緣切口的設計線一般與魚尾紋平行;為防止注射麻藥后影響判斷患者下瞼袋的膨出程度,先用記號筆依據(jù)下瞼袋膨出的范圍虛線畫出下瞼術區(qū)大概的剝離范圍,然后讓患者分別坐位和平躺調整設計線的位置;②手術方法:切口線標記好之后,患者取平臥位,以碘伏紗布消毒面部皮膚,包頭,鋪手術巾,采用1%利多卡因(含1/20萬腎上腺素)行雙上瞼術區(qū)局部浸潤麻醉,兩側的麻藥注射量要均勻等量,以免兩側腫脹不對稱,影響術中的判斷;沿標記線切開皮膚、眼輪匝肌,分離眶隔筋膜,去除膨出脂肪;徹底止血,去除適量眼輪匝肌,向外上方提緊固定于眶骨膜上以加固和展平下瞼前壁組織,指導患者用力張大嘴巴,并睜眼向上看,查看下瞼皮膚牽拉狀態(tài)下有無多余皮膚,適量切除并修整,徹底止血后,對合切口,以7-0尼龍線間斷縫合。
1.2.4術后處理,術后局部涂抹紅霉素眼膏,使用無菌敷料覆蓋繃帶加壓包扎24 h,并冷敷,促進腫脹消退。術后可口服應用消腫藥物,無需應用抗生素,術后第2天換藥,術后7 d拆線。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術后重瞼效果、眼袋切除效果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3.1重瞼效果評估 術后隨訪6個月,測量術后雙上瞼緣的位置,觀察患者重瞼術后效果。優(yōu):重瞼線流暢,外觀美觀自然,上瞼緣位于角膜上方2 mm處,對稱性良好,無明顯瘢痕;良:重瞼線流暢,外觀尚可,上瞼緣位于角膜上方2 mm處,對稱性良好,瘢痕不明顯;差:重瞼線不流暢,外觀不自然,上瞼緣遮蓋上方角膜,對稱性不佳,瘢痕明顯[4]。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shù)×100%。
1.3.2眼袋切除效果評估 術后隨訪6個月,觀察患者眼袋切除術后效果。優(yōu):下眼瞼皮膚緊致,無淤血、腫脹、松弛等癥狀,外形美觀,無眼瞼外翻等并發(fā)癥;良:下眼瞼皮膚緊致,外形尚可,無眼瞼外翻等并發(fā)癥;差:下眼瞼皮膚存在腫脹、松弛等癥狀,外形不美觀,存在眼瞼外翻等并發(fā)癥[5]。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shù)×100%。
1.3.3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包括眼瞼外翻、重瞼線消失、線結外露、重瞼過寬、皮下結節(jié)、多條重瞼線的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數(shù)據(jù)錄入Excel中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計量資料以(±s)表示。
2.1 重瞼效果 42例患者重瞼術后雙上瞼緣距離角膜上緣0.8~2.0 mm,平均距離(1.62±0.33)mm,重瞼術后效果評估顯示:優(yōu)23例,良17例,差2例,優(yōu)良率為95.24%(40/42)。
2.2 眼袋切除效果 42例患者眼袋切除術后效果評估顯示:優(yōu)21例,良18例,差3例,優(yōu)良率為92.86%(39/42),下眼瞼皮膚松弛、臃腫、下垂、下瞼袋突出等癥狀改善效果良好。
2.3 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42例患者術后手術傷口恢復較快,術后1~3個月,眼部腫脹基本消退,外觀復常,術后出現(xiàn)1例暴露性角膜炎,1例腫脹不消者,1例瘢痕明顯者,1例局部感染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9.52%(4/42)。經(jīng)對癥治療后均好轉消退,未見眼瞼外翻、重瞼線消失、線結外露、重瞼過寬、皮下結節(jié)、多條重瞼線等嚴重并發(fā)癥。
中老年眼周皮膚松弛患者存在上眼瞼松弛下垂、眼輪匝肌變性松弛、眶隔松弛和眼瞼囊袋樣腫脹等癥狀,可通過重瞼去皮成形術糾正上瞼松弛,通過眼袋切除術糾正下眼瞼松弛;對于上/下眼瞼松弛者,可同時實施上述兩種術式,一次性糾正眼周皮膚松弛問題,但是兩者聯(lián)用應用是否存在影響手術效果、并發(fā)癥風險升高等問題仍有待明確[7]。相關文獻報道顯示[8],重瞼術聯(lián)合眼袋切除術的矯正及修復效果良好,可有效提升上瞼緣位置,矯正眼瞼松弛,雙眼瞼裂對稱性較好,可改善患者視野和眼部美觀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42例患者重瞼優(yōu)良率為95.24%,眼袋切除優(yōu)良率為92.86%,說明中老年重瞼術聯(lián)合眼袋切除術修復中老年眼周皮膚松弛的臨床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眼瞼皮膚松弛、臃腫、下垂、下瞼袋突出等癥狀,糾正患者上瞼緣遮蓋上方角膜等問題,不僅有利于提高患者面部美觀度,還能改善患者視功能。同時,本研究結果還顯示,42例患者術后1~3個月,眼部腫脹基本消退,外觀復常,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9.52%,經(jīng)對癥治療后均好轉消退,未見眼瞼外翻、重瞼線消失、線結外露、重瞼過寬、多條重瞼線等嚴重并發(fā)癥,患者預后良好,提示該聯(lián)合治療方案安全可靠,臨床應用可行性較強。分析認為,中老年重瞼術聯(lián)合眼袋切除術可獲得的良好的眼周皮膚松弛松弛效果,一次性解決上、下眼瞼松弛問題,可有效減輕患者反復手術的痛苦,臨床應用價值較高。此外,中老年眼周皮膚松弛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性,需根據(jù)患者個體需求和特征設計手術方案,在減少損傷、提升美觀度的前提下,保證手術效果,設計更優(yōu)的外科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中老年重瞼術聯(lián)合眼袋切除術修復中老年眼周皮膚松弛的臨床效果良好,且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較低,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