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秋影
全紅嬋:自古英雄出少年
“下餃子都比她的水花大!”在2021年8月5日下午舉行的東京奧運會跳水女子10米臺決賽中,中國14歲的小將全紅嬋5次出戰(zhàn)3次滿分,以絕對碾壓的實力登上最高領獎臺,完美詮釋了何為英雄出少年。全紅嬋是本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中年齡最小的運動員,在參加奧運會前,沒有國際大賽經(jīng)驗。拿到金牌后,全紅嬋全程表現(xiàn)淡定?!拔也皇翘觳?。”面對是不是“跳水天才”的問題,全紅嬋連忙否認。事實上,全紅嬋的成績完全是她拼出來的,她2007年就被送進體校,當時才7歲。全紅嬋母親的身體一直不好,雖然這個貧窮的家庭給不到全紅嬋應有的幸福童年,但她對媽媽的愛卻刻進了骨子里。由于條件有限,全紅嬋的訓練條件極為簡陋,跳臺都經(jīng)常有水泥掉下來,但就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全紅嬋年復一年地苦練,平均每天要跳上百次。雖然外界都以“天才少女”來稱呼全紅嬋,但她的教練卻不以為然:“她不是天才,只是她有動力?!苯叹毸f的動力就是賺錢幫媽媽治病。如今,全紅嬋靠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實現(xiàn)了愿望。
素材解讀
“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在高手云集的奧運賽場上,五星紅旗的每一次升起,中國國歌的每一次奏響,背后都是中國奧運健兒們數(shù)年如一日的枯燥訓練,是跌落低谷后的咬牙突破,是身處逆境時的頑強拼搏。在競技體育場上,從來都是硬碰硬,靠實力說話。對于一戰(zhàn)封神的全紅嬋來說,同樣也如此,我們在看到她碾壓對手摘金的同時,更要看到她平日里付出的汗水與淚水。
孫穎莎:帶著這份“莎氣”繼續(xù)前進
東京奧運會上,被譽為“小魔王”的孫穎莎兩次擊敗與自己年齡相仿的日本選手伊藤美誠,獲得女子單打亞軍、女子團體冠軍。孫穎莎由此也成為國乒女隊主教練李隼口中的那個“在國乒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人”。然而,在這份榮譽的背后,卻隱藏著一個家庭的心酸、悲痛和付出。為了讓孫穎莎全力備戰(zhàn)奧運,孫穎莎的家人將其奶奶在衡水市故城縣老家去世的消息隱瞞了下來,而且一瞞就是3個多月。最終,孫穎莎也以優(yōu)異的成績?yōu)榧胰嗽诒澈蟮碾[忍和付出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對于未來,身為“00后”的孫穎莎對自己也有了新的期許:“很多人問我,作為‘00后’運動員我最希望讓大家看到什么。我想就是勇敢和無畏吧,希望自己能一直帶著這份‘莎氣’繼續(xù)前進,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為真正的‘大魔王’!”
素材解讀
孫穎莎摘金奪銀的背后,是家人的隱忍與付出。正是家人的支持,才讓孫穎莎能夠心無旁騖,專心訓練,最終站上奧運會的最高領獎臺。這也告訴我們,能否擁有一個堅強的后盾,有時往往也關乎事業(yè)的成敗。因此,人們在向為國爭光的運動健兒們獻上自己掌聲的同時,也不要忘了他們背后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們。
蘇炳添:我相信自己,不相信極限
2021年8月1日,在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中,蘇炳添跑出9秒83,成功闖入決賽并創(chuàng)造亞洲紀錄,成為中國首位闖入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運動員。曾幾何時,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百米賽場,10秒就是一個天塹,那是公認的人類體能極限。后來,有個叫劉易斯的美國黑人選手刷新了人們的認知,9秒86,這一成績漂洋過海進入了我國的教科書。黃種人天生不擅長速度爆發(fā)性運動,這樣的結(jié)論也早已寫進人體生物學當中。田徑圈公認短跑的黃金身高為1米80到1米85,然而,在本屆東京奧運會的田徑場上,蘇炳添,一個身高只有1米72,32歲的“高齡”運動員改變了人們的認知。蘇炳添毫無疑問屬于勤奮型選手。傳奇教練蘭迪亨廷頓曾這樣點評蘇炳添:“蘇炳添的優(yōu)勢在于他的頻率高,但是他的身高不夠,這是他的劣勢……”但蘇炳添不服輸,近年來,在世界級教練以及科研團隊的訓練保障下,蘇炳添不再一味苦練,而是更加科學高效地訓練:改動作、強力量、學習新技術……蘇炳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說:“我相信自己,不相信極限!”如今,蘇炳添真的做到了。
素材解讀
奧運賽場,強手如林。強項上摘金奪銀,尚且不易,更何況田徑短跑還是亞洲人的弱項呢?正如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所說:“雖然今天(8月1日)蘇炳添最后沒有得獎牌,但他是第一個在半決賽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到奧運百米決賽中的亞洲男選手,這個成績是沒法用獎牌衡量的,甚至它超越金牌?!碧K炳添讓人們懂得了:人生不必自我設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