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一 徐先鴻
換好鞋履
踏入茶室
那一刻
我仿佛一路風塵的旅人
偶入玄冥之境
覺知到自己的呼吸
聞到草木的氣息
聽見水開的聲音
茶煙升起
境隨心轉(zhuǎn)
放下多余
吃茶
盡一事而無他
光、音、色、味、氣,各有所安
一切都要仰賴這位“茶人”的修為
茶人心里有一顆種子
仿佛不經(jīng)意
但透過茶與空間
我感到了另一種生活
茶,一方天地的安頓
茶,空間之美
茶空間,是一種人文生活的載體,徜徉千年的茶文化,從一片葉子的故事,到一部浩瀚的茶史,讓多少茶人為之著迷。借由茶的香、色、味演化出一個可品、可觸、可感的真實生活,這是何其妙也!從古至今,尚茗之士對茶空間的探索孜孜不倦,自然詩人、茶人、天地人——三生(徐先鴻)便是其中之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因生來頭頂三玄,徐先鴻以“三生”為號,通過設計、詩歌、空間來演化他的藝術、生活與思悟。與茶結(jié)緣后,以茶室作為身心安頓,人情轉(zhuǎn)化,道藝兼修的一方天地。
從緣啟茶室、無明茶室到三生茶書房的生活歷練;再借由匯景茶庭、月照心舍、觀址的設計表達;三生設計的每個空間,美學制式都不一樣,這是他生活經(jīng)驗的累積,生命經(jīng)驗的感悟,知行合一的顯化。法無定法,自然而然。
在三生看來,茶空間是人生歷練、美學修養(yǎng)、生活經(jīng)驗的集成;是自然、人文、藝術、設計、生活發(fā)展起來的時空感觀。設計茶空間要“和”,將材質(zhì)、顏色、形狀、比例、關系、意境完美地和為一器;借由一個觀念,將空間、家具、器皿、燈光、植物、音樂、煙火、茶食、儀軌、人文,10個構(gòu)成要素各安其所,空間的生活質(zhì)感和空靈之美才能自覺地生出來。茶人的修行在清靜,功夫在格物,意境在玄冥?!盁o一物中無盡藏”,把與吃茶無關的事物和行為都收斂起來,透過茶席草木山水的營造,通過空間光、音、色、味、氣的感觀體驗,獲得茶湯之中、自然之間、時空之外的身心感知。
三生所造之美,“清靜無染、格物歸藏、玄冥化境?!?/p>
茶人,生活方式
茶室度日,既可觀天地,也可師人文,還可邀親朋,自由由你,自在在心。
茶空間,設計的不只是外在形式,更要賦予它思想與靈魂,讓它“活”在茶里,“活”在每一個庸常的當下。十年磨一劍,今天的三生已進入茶生活的3.0,相比追求茶空間的樣子,如今的三生更加追求茶人的樣子,“茶人成,空間成,生活成”。
何謂茶人的樣子?“有所寄、無所待、師古今、自自然?!?/p>
老子曰:“人法地,天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碧烊撕弦坏木窦拇嬗诓枞说男闹?。萬物歸于道,萬法歸于心,茶或許只是人生所寄,借由茶的人情和道藝,取得理想與現(xiàn)實的平衡,達到內(nèi)心與自然的和諧?!霸诓枭钪校枞艘炎约悍诺眯?,而不是放得大。茶人就是來關照和侍奉天地間的一片茶葉,茶人以精行儉德,謙恭禮讓為美,彰顯的是天地人的關系?!?/p>
“茶生活是修來的,茶壺里煮乾坤,杯水間論江湖,一席地見功夫?!笨臻g只是器,器以載道,載的是茶人的見地和修為,“清靜無染、格物歸藏、玄冥化境”。
這是三生修來的茶人三境地。
茶人的修為非一日能立,“事茶沒有一個多余的動作,十年基本功?!边@是師者 “食養(yǎng)山房”主人林炳輝所言;“人文成,茶人成?!笔菐熣吡止确妓浴A暡?、習人文,對自然與人文的研學成就茶人的樣子。
“專注于茶湯,照顧好草木,茶室里度日?!边@是茶人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功夫,經(jīng)過七年茶生活的真參實修,近三十間作品的精進創(chuàng)作,三生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茶人的樣子,熟手于茶生活的設計創(chuàng)作。做茶人要做古今中外,天地之間,知行合一的人,茶人何以成?“文史哲皆通,書畫論并善,儒釋道兼修,博古為今用,博物為生活,時空為生命。”
投茶、注水、出湯、分茶……整個動作流暢而自如,精簡又利落,仿佛一切都掌握在一個詩人內(nèi)在的韻律與節(jié)奏之中,順手將這份篤定與淡然借由一杯茶遞給吃茶的人。支取茶湯,也支取人心,這種身心合一的境界,是一個由藝入道的過程。真正的茶人應是虛懷若谷,恬靜淡然,看似不拘于細節(jié),又無所不周,那么的自然而然。所以,中國茶道精神要在無形處見天地、無為處見功夫。
三生從大漠到大海,從詩人到茶人,從設計到藝術,將平凡的人生不斷破維,化日常的生活為日用的藝術,從美學境界進入玄冥之境。自然、人文、藝術,這或許就是三生的太極。
心的“結(jié)界”
城市喧囂,車水馬龍,在這繁華都市中,我們可以通往任何所到之處,卻難得去到一間靈魂的休憩之所。疫情前可能需要的是一個美學空間,后疫情時代我們更渴望一個可以棲息生活,療愈身心的地方,自然而然,無所事事。
“從美學境界進入玄冥之境,從基于生活到立于生命”,把自己所藏、所學、所悟都顯化出來,創(chuàng)導“自然X未來”的共享生活空間,這也是三生立志所要創(chuàng)造的未知與現(xiàn)實。這樣的空間更似一個“結(jié)界”,如果都市樊籠的節(jié)奏拉扯是一種消耗,那么在這個“結(jié)界”里的“無所事事”就是一種滋養(yǎng),就像一只蛻變的蟬,在繭里靜靜地孕育破繭展翅的能量。
“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比松偸且?jīng)歷的,一道關一道坎,境地不同,經(jīng)歷也不同,悟道時要真修,得道時也就過了。在一方天地,一息空間里,借由生命的滋養(yǎng),突破人生的困境。
吃茶去
“吃茶去”原是禪門里一句著名的偈語,弟子日常吃茶,被視為悟道的機鋒,茶人的舉手投足里都是修行,水火既濟的茶湯里都是法味。禪宗講究頓悟,認為無論何時何地何人都能悟道,“道在日常功用間”,最平常的事物,最平凡的生活中可能藏著最大的道。茶空間或者說這個“結(jié)界”,本就沒有邊界,有的只是人生的自在,內(nèi)心的自由。
生活就好,吃茶去。? ? ? ? ? ? ? ? ? ? (編輯/余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