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 偉
(南通市中醫(yī)院,江蘇南通 226001)
組 成:桑寄生10g,懷牛膝10g,生地黃10g,菟絲子10g,肉蓯蓉10g,淫羊 藿10g,制何首烏10g,當(dāng)歸10g,山萸肉6g,生黃芪20g,生大黃3g(后下),茯苓10g,山藥30g,六月雪30g。
功 效:健脾補腎,活血泄?jié)帷?/p>
主 治:慢性腎衰竭(脾腎虛弱、濁瘀內(nèi)阻證)。
用 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方 解:方中桑寄生入肝、腎經(jīng),懷牛膝入心、肝經(jīng),二者為君藥,補益肝腎、活血通絡(luò)。菟絲子、肉蓯蓉、淫羊藿、山萸肉溫陽補腎,當(dāng)歸、生地黃、制何首烏滋陰養(yǎng)血、活血通絡(luò),皆為臣藥。山藥補脾益腎,生黃芪、茯苓健脾益氣,生大黃與六月雪祛瘀解毒、利濕,皆為佐藥。全方共奏健脾補腎、活血泄?jié)嶂А?/p>
加 減:神疲乏力者,加黃精、太子參;下肢浮腫者,加冬瓜皮、玉米須;惡心欲吐者,加法半夏、姜厚樸、竹茹;大便燥結(jié)者,加桃仁、決明子;畏寒怕冷者,加仙茅、杜仲;夜尿頻頻者,加海螵蛸、金櫻子。
周某,女,59歲。初診日期:2019年3月7日。
主訴:體檢發(fā)現(xiàn)腎功能異常3年余,雙下肢浮腫明顯?;颊?016年11月體檢發(fā)現(xiàn)肌酐168.7 μmol/L,尿蛋白(++),平素腰酸乏力未予重視,于某西醫(yī)院住院診斷為慢性腎衰竭(CKD4期),予金水寶、復(fù)方α-酮酸片(開同),腎功能改善不明顯,并出現(xiàn)神疲乏力、雙下肢輕度浮腫。2018年11月于上海某醫(yī)院查肌酐323.1 μmol/L,24 h尿蛋白定量0.82g,空腹血糖6.68 mmol/L,診為慢性腎衰竭(CKD5期),希望配合中藥治療而來本院門診??滔拢弘p下肢浮腫明顯,腰酸乏力,神疲懶言,夜尿3~5次,納差,畏寒怕冷,夜寐欠安,大便調(diào),舌質(zhì)淡紫邊見齒痕、苔白膩,脈沉細。西醫(yī)診斷:慢性腎衰竭(CKD5期)。中醫(yī)診斷:腎衰?。徊C:先天稟賦不足,后天飲食不節(jié),脾腎兩虧,脾胃失養(yǎng),日久內(nèi)生濕濁瘀滯,三焦通調(diào)失司。治法:健脾補腎,活血泄?jié)帷7揭阅I衰合劑加味。處方:
桑寄生10g,懷牛膝10g,生地黃10g,菟絲子10g,肉蓯蓉10g,淫羊藿10g,制何首烏10g,當(dāng)歸10g,山萸肉6g,生黃芪30g,太子參10g,生大黃3g(后下),茯苓30g,山藥30g,六月雪30g,冬瓜皮30g,金櫻子10g,合歡皮15g。14劑。水煎,每日1劑,早晚分服。
2019年3月21日二診:藥后精神漸振,夜尿1~2次,雙下肢浮腫明顯減輕。予初診方去冬瓜皮,太子參加量至20g,山萸肉加量至12g,加杜仲12g、神曲10g,14劑。
2019年4月4日三診:雙下肢浮腫消退,精神振作,腰酸好轉(zhuǎn),稍感神疲乏力,畏寒怕冷,納寐可,二便調(diào)。予二診方去合歡皮、神曲,加丹參20g、仙茅10g,14劑。
2019年4月18日四診:藥后患者自覺精神較前明顯振作,無神疲乏力,面色紅潤,雙下肢無浮腫,偶有腰酸,無畏寒怕冷,納食增進,夜寐安,二便調(diào)。予三診方丹參減量為10g,28劑。
后查肌酐278.6 μmol/L,24 h尿蛋白定量0.51g,血紅蛋白109g/L。按四診處方制四季膏方,每日沖服鞏固,另予百令膠囊,4片/次,每日3次。
按語:本案患者雙下肢浮腫明顯、腰酸乏力、神疲懶言、納差、畏寒怕冷,辨證為脾腎虧虛、濁瘀內(nèi)阻,治以腎衰合劑化裁。方中桑寄生、懷牛膝補益肝腎、活血通絡(luò);菟絲子、肉蓯蓉、淫羊藿、山萸肉溫陽補腎,金櫻子益腎固精;當(dāng)歸、生地黃、制何首烏滋陰養(yǎng)血、活血通絡(luò);山藥補脾益腎,太子參、生黃芪、茯苓健脾益氣;生大黃、六月雪、冬瓜皮祛瘀解毒、利濕消腫;合歡皮安神解郁。二診時患者腫退,去冬瓜皮;精神漸振,納食改善,仍畏寒怕冷,故加神曲,重用太子參、山萸肉健脾補氣、溫補腎陽,加杜仲增補腎之力。三診時患者夜寐得安,唯日久瘀滯不除,加丹參加強活血通絡(luò)之功,仙茅溫補腎陽。四診時患者面色紅潤,脾胃功能健運,氣血生化漸啟,為避免活血動血,丹參減量。前后服藥3月余,患者病情明顯緩解,腎功能穩(wěn)步恢復(fù),繼以四季膏方進一步鞏固療效,且方便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