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輝 金子怡 張傳名
茆俊卿,女,主任醫(yī)師,教授,江蘇省名中醫(yī),江蘇省中醫(yī)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揚州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江蘇省中醫(yī)學會理事、肺系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呼吸專業(yè)委員會常務委員,揚州市中醫(yī)學會會長, 防癆協(xié)會理事。從醫(yī)40余年,醫(yī)理淵博,經驗豐富,尤擅于慢性肺系疾病的診療,結合多年臨床經驗,以六君子湯合四物湯化裁,自創(chuàng)“補肺止咳膏”獲得國家專利(專利號201210479015.1),用于慢性肺系疾病的序貫治療,取得良好的療效。筆者有幸跟師學習,現(xiàn)將經驗簡明闡述。
慢性肺系疾病中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為反復發(fā)作性疾病,??人?、咳痰、氣喘纏綿不愈。因空氣污染、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加之社會逐漸老齡化,慢性肺系疾病發(fā)病率逐年升高,且往往反復發(fā)作,呈慢性病程,肺功能逐漸受損,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目前現(xiàn)代醫(yī)學在治療方面無特效方法,治療通常以支氣管舒張藥、糖皮質激素等為主,但長期使用激素,不良反應較大。茆俊卿教授以健脾補肺為法,扶助正氣,以六君子湯加減化裁,制定健脾補肺止咳、健脾補肺化痰、健脾補肺平喘等協(xié)定方,用于慢性肺系疾病的治療,部分患者在減量、甚至停用激素類藥物的情況下,仍能控制病情,減少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住院次數(shù),改善患者體質,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肺系疾病,因感受外邪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則肺氣虛,導致肺主氣功能失常,日久子病及母,子盜母氣,正如《類經》卷十二中:“肺病則及脾,盜母氣也,肺金受傷,竊其母氣,故脾不能守”所論,脾失健運,不能散精于肺,肺失脾之濡養(yǎng)而肺氣更虛,故衛(wèi)外不固,更易感受外邪。肺脾兩虛不能正常輸布津液,則聚而成痰,如李中梓在《證治匯補》中言:“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痰貯于肺,影響肺的生理功能。肺病日久常累及腎,肺腎同病,腎失攝納之權,腎不助肺納氣,可致氣喘加重;肺腎陰虛,虛火灼液成痰,上干于肺。肺、脾、腎三臟虛損,衛(wèi)外不固,更易感受外邪,同時病理產物痰濁也影響肺的生理功能。故茆俊卿教授認為慢性肺系疾病多為本虛標實,以肺、脾、腎三臟虛衰為本。
3.1 治病求本茆俊卿教授根據慢性肺系疾病的病因病機,肺、脾、腎三臟虛衰、抵抗力低下,是慢性肺系疾病反復發(fā)作的關鍵,認為當以健脾補肺為主,脾為后天之本,肺脾五行相生,脾為肺之母,根據“虛則補其母”,以培土生金為法,辨證運用六君子湯治療慢性肺系疾病。六君子湯由《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而成,方中人參(現(xiàn)多用黨參)健脾益氣為君藥;白術健脾燥濕,茯苓健脾滲濕,兩藥互增健脾祛濕之功,為臣藥;半夏燥濕和胃,陳皮健脾燥濕化痰,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全方有健脾益氣、止咳化痰之功?,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黨參、白術、茯苓健脾藥可增強免疫力;陳皮可松弛支氣管,有平喘、鎮(zhèn)咳的作用;半夏有鎮(zhèn)咳祛痰作用[1]。王東曉等[2]通過研究表明培土生金法可以改善營養(yǎng)狀態(tài)和免疫功能, 緩解呼吸肌疲勞,延緩肺功能的進行性下降。盧峰等[3]的臨床研究以培土生金法為組方原則的六君子湯可以協(xié)同并提高糖皮質激素的抗炎作用, 可以減少臨床糖皮質激素的用量、減少治療不良作用。
3.2 辨證與辨病結合茆俊卿教授同時重視辨證與辨病相結合,臨證靈活用藥,如兼外感,加用紫蘇梗、防風、荊芥、辛夷解表;如肺部炎癥,加貓爪草、魚腥草、蒲公英等現(xiàn)代藥理表明有抗菌作用的藥物;氣虛明顯者,加黃芪、人參葉加強健脾益氣之功;陰虛明顯者,加用黃精、麥冬、天冬、沙參、生地黃、熟地黃、鱉甲滋陰清熱;如咳嗽痰多,色白者加用白芥子、萊菔子、紫蘇子降氣化痰;痰多色黃者,加桑白皮、黃芩、浙貝母、枇杷葉、瓜蔞皮、前胡清熱化痰;如咳嗽氣喘明顯,加麻黃、百部、紫菀、款冬花、葶藶子、桑白皮止咳平喘。
3.3 注重膏方調養(yǎng)茆俊卿教授認為慢性肺系疾病的治療關鍵在于扶助正氣,正如《黃帝內經》言:“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邪之作湊,其氣必虛”,注重運用膏方調養(yǎng),自創(chuàng)“補肺止咳膏”扶助患者正氣,增強免疫力,防止感受外邪。膏方組成:黨參25 g,炙黃芪35 g,白術25 g,茯苓25 g,山藥30 g,生地黃25 g,山萸肉25 g,玄參25 g,當歸25 g,赤芍25 g,白芍25 g,南沙參25 g,北沙參25 g,黃精25 g,天冬25 g,麥冬25 g,杏仁25 g,白前25 g,前胡25 g,陳皮25 g,法半夏25 g,大貝母 25 g,枇杷葉25 g,炙百部25 g,款冬花25 g,紫菀 25 g,紫蘇子25 g,紫蘇葉25 g,五味子25 g,沉香3 g,砂仁5 g,炙甘草5 g。本方為六君子湯合四物湯化裁,健脾補肺、化痰止咳,主要用于慢性支氣管炎、慢阻肺、支氣管哮喘等反復發(fā)作性疾病的恢復期[4]。黃定飛等[5]臨床研究表明,堅持長期服用補肺止咳膏能更好改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 減輕患者呼吸困難等癥狀, 提高生活質量。
案1患者劉某,女。38歲,咳嗽2年余,2年來常因受涼反復咳嗽,偶有咳痰,曾就診于多家醫(yī)院,診斷為“咳嗽變異性哮喘”,支氣管舒張試驗可疑陽性,曾經使用過酮替芬、沙丁胺醇、信必可等藥物,癥狀可減輕。1周前不慎受涼再發(fā),自服“感冒藥”,無明顯效果而來就診??淘\:咳嗽頻作,偶咯少量白色黏痰,稍感乏力,平素多汗,食納一般,時有大便稀溏,小便正常。舌淡邊有齒痕,苔白膩,脈細。查體:精神尚可,咽部無充血,雙肺呼吸音稍粗,未聞及干濕性啰音。查血常規(guī)、胸部CT無明顯異常,痰培養(yǎng)示正常菌群。中醫(yī)診斷:咳嗽(肺脾兩虛證),治以健脾補肺止咳,以協(xié)定方健脾補肺止咳方加減,處方:黨參20 g,白術15 g,茯苓10 g,黃芪15 g,黃精10 g,陳皮10 g,法半夏10 g,砂仁6 g,木香10 g,豆蔻6 g,紫菀10 g,炙百部10 g,防風10 g,白前10 g,炙甘草6 g。7劑,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1周后患者復診,咳嗽明顯減輕,予原方去紫菀、百部、白前,繼服7劑,咳嗽好轉。隨后予補肺止咳膏序貫治療,連服3個月, 隨訪1年未發(fā)作。
按:此例患者為慢性咳嗽,中醫(yī)證屬哮咳,因外邪犯肺,肺失肅降,肺氣上逆而咳嗽,咳嗽日久不愈, 耗傷正氣,子病及母,出現(xiàn)肺脾兩虛,故治以健脾補肺止咳,方中黨參、白術、茯苓、黃芪、黃精健脾補肺,脾虛易生痰濕,陳皮、法半夏、茯苓合二陳燥濕化痰,木香、砂仁、豆蔻健脾止瀉,紫菀、百部、白前止咳化痰,因外感引發(fā),故用防風解表,合黃芪、白術固表止汗。因此例屬病程長,臟腑虧虛為本,故予補肺止咳膏序貫治療,扶助正氣。
案2李某,男,67歲。因“反復咳喘8年,加重2周”就診。患者8年來反復發(fā)作咳嗽咯痰氣喘,常因受涼誘發(fā)加重住院治療,肺功能檢查示:“中度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疾病”,平素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劑(信必可)2次/d,病情控制不佳。2周前受涼后癥狀加重,于社區(qū)醫(yī)院輸液治療,同時信必可吸入4次/d,無明顯改善??淘\:神疲乏力,咳嗽,咳白黏痰,氣喘,活動時加重,自汗畏風,食少,咳時小便不能自控,大便不成形。舌紅、苔白滑,脈緩弱。查體:雙肺呼吸音粗,下肺可聞及少量干濕性啰音,心率62次/min,律齊,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血常規(guī)無明顯異常,胸部CT: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中醫(yī)診斷:肺脹(肺脾氣虛證)。治以健脾補肺益腎、止咳平喘。處方:黨參30 g,白術15 g,茯苓10 g,炙黃芪10 g,生黃芪10 g,黃精20 g,橘紅10 g,山藥 10 g,砂仁6 g,法半夏6 g,厚樸10 g,桔梗10 g,紫菀10 g,炙百部10 g,雞內金10 g,神曲10 g,炙甘草6 g。顆粒劑,沖服2次/d。囑信必可吸入2次/d,7劑后患者諸癥減輕,原方稍加減繼服7劑,已痰少喘平。隨后予補肺止咳膏序貫治療3個月,病情平穩(wěn)。繼服膏方調養(yǎng),信必可減量至1次/d,隨訪1年未發(fā)作住院。
按:該患者老年男性,慢阻肺診斷明確,中醫(yī)屬肺脹,病程長,肺脾腎虛衰,方中黨參、白術、黃芪、茯苓補脾益肺,黃精、山藥肺、脾、腎三臟俱補,橘紅、法半夏、厚樸健脾燥濕化痰,桔梗、百部、紫菀止咳平喘,雞內金、神曲健胃消食,脾胃功能健運,能使藥效更好發(fā)揮?;颊咛瞪俅胶?,給予補肺止咳膏序貫治療,激素減量,病情控制平穩(wěn)。
茆俊卿教授根據慢性肺系疾病本虛標實的特點,強調扶助正氣的重要性,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根據五行相生理論,肺脾母子相生,“虛則補其母”,健脾益肺,增強患者免疫力,達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緩疾病進程的目的。補肺止咳膏具簡、便、廉的特點,兼顧慢性病調治與養(yǎng)生保健,在慢性肺系疾病治療中取得良好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