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乃強
張其成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國學院創(chuàng)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易學與儒釋道醫(yī)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張其成中醫(yī)發(fā)展基金會理事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第12屆、13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國家級非遺“張一帖”醫(yī)家第十五代傳承人。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家訓是一種無聲的囑托,家風家訓是一個家庭的行為準則和傳統(tǒng)風尚,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之際,就家風建設的相關話題,記者采訪了全國政協(xié)委員、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國學院創(chuàng)院院長張其成教授。
什么是家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家庭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現今我們該如何看待家風?
在張其成教授看來,家規(guī)是家庭對孩子的約定,是一種剛性的要求,是需要孩子去遵循的。人們遵循這種硬性的規(guī)定形成的風尚,會成為一種精神風貌或風氣,這樣的風氣雖然偏于軟性,但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人們,與孩子的未來發(fā)展息息相關,這就是家風。好的家風將使孩子終身受益,成為一種潛意識影響孩子的成長與發(fā)展。
家庭教育是一種從起點到終點的全程教育、終身教育,兒童時期所受的家庭教育會對人的一生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家庭教育的展開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以潛移默化、春風化雨的方式來實現的,表現為傳世的家風、家規(guī)與家訓。從古至今,凡是能夠傳承不衰的家族,都有自己的家庭教育文化。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自強精進、厚德中和”。談及自家的家規(guī)家訓,作為“張一帖”醫(yī)學世家后人的張其成教授表示,張家這十六字的家規(guī)已傳承了數代人。在張家,孝字當先已經成為一種風氣,逢年過節(jié)孩子們都要來到老人身邊。十年一大聚,五年一小聚,寒暑假孩子們都要回來陪伴老人,這在張家已經形成慣例。
這十六字的家訓家規(guī),是“張一帖”醫(yī)學世家傳承數百年的精神內涵的最好概括與總結。有賴于這樣的塑造人格、凈化人心、強調道德的家訓,張氏子孫造詣頗多。而“張一帖”醫(yī)學世家能夠傳承數百年而不衰、繁榮發(fā)展,與張氏家庭在家訓家規(guī)教育下所形成的家風、家德是分不開的。
如何涵養(yǎng)好家風?
2021年11月,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頒獎儀式在京舉行,安徽名醫(yī)張舜華喜獲殊榮。這位老人以超過半個世紀的精誠大愛和對家庭的堅韌付出,為世人留下了一段“孝女香”的傳奇。張舜華是誰?她是張其成教授的母親,一位培養(yǎng)出四位博士生導師的母親,已故“國醫(yī)大師”李濟仁的妻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一帖”的傳人。
“母親經常義務給病人看病,這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闭劶昂B(yǎng)好的家風,張其成教授表示,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非常之大,而且身教要勝于言傳,父母潤物無聲的行動引領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到重要作用,在孩子幼小的心靈形成一種潛意識的東西。
張其成的母親張舜華年幼時,家中唯一的哥哥不幸早夭,父親張根桂憂心家族醫(yī)學后繼乏人,加之診務繁忙,身體每況愈下。時年不滿10歲的張舜華成了家中的頂梁柱,做飯、洗衣、砍柴,照顧父母和妹妹。由于善良孝順,張舜華被當地鄉(xiāng)親們譽為“孝女香”。
在張其成的記憶中,母親背著他們爬行在崎嶇的山路上去出診的景象,仿佛就在昨天。當時盡管條件艱苦,但是窮人來“張一帖”看病,父母不僅不收診費還會免費送藥。令張其成印象深刻的,是自家門前的一口大缸,夏天父母會放些解暑的藥茶給鄉(xiāng)親們飲用,冬天則為鄉(xiāng)鄰們施粥,為鄉(xiāng)親們送去溫暖。
如今,他的母親已經89歲,依然堅持為群眾義診,還拿出個人積蓄捐建了新安國醫(yī)博物館。“趁自己還能動,再為社會做些事”。張其成告訴記者,這是他母親常說的一句話。而正是張舜華的這種言傳身教,在其子女的成長中發(fā)揮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作用。
家風比分數更重要
盼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出人頭地,這是如今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期盼。面對家庭教育中出現的這種重成才輕成人的現象,張其成認為正確的家庭教育,應走進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好家風是記憶、是烙印,可以影響孩子的未來,家風涵養(yǎng)比追求成績更有意義?!?/p>
《孟子》說“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說明家庭建設與整個國家的未來息息相關。家有家規(guī)、家有家德、家有家風,以家為載體,在家庭教育中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如今的社會變得非常重要。張其成認為,家庭教育要注重引導孩子在頭腦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人生在世不能只是為了錢與名,更要有信念與理想。
張其成以孔子為例說,幼年喪母、中年喪偶、老年喪子乃人生三大不幸,孔子幾乎與這三個人生中難以承受的痛苦撞了個滿懷,但孔子卻能快樂生活,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并能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孔子在30歲時就對天下一些重大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積極投入政治活動,55歲周游列國被人們譽為美談。
如今,人們過分關注孩子的成績,過度追求孩子的高分,過度開發(fā)兒童智力,這些做法是不可取的。許多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就是學習好,上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但當孩子們真正擁有了這些之后,生活也許并不快樂。對于現代社會來說,培養(yǎng)孩子不急躁、不焦慮,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非常重要。
張其成認為,成功不是有了多少錢,而是找到了人生目標,并能努力去追求。作為家長,要了解尊重自己的孩子,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對于孩子來說,高考沒考好,考不上好大學,同樣可以大有作為,要尊重激勵孩子的選擇成長,為其找尋適合的發(fā)展之路。
家風是孩子的起跑線
許多家長有這樣的觀念: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此,他們爭先為孩子搶拼優(yōu)質教育資源,學區(qū)房、好學校、好老師、補習班等,成為他們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砝碼,從而導致孩子不堪重負?!捌鹋芫€一旦被限定為知識,人生就會被其所累?!痹趶埰涑煽磥恚绎L與家長的格局才是孩子的起跑線,因為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成長特別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