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東北地區(qū)不同灌溉方式對玉米生長及其產量的影響

      2022-02-16 10:42:48李明宇
      吉林水利 2022年1期
      關鍵詞:株高葉面積降雨

      李明宇

      (遼寧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遼寧 沈陽 110003)

      1 引言

      在中國,農業(yè)是用水大戶,用水總量4 000億m3,占全國總用水量的70%,其中農田灌溉用水量3 600—3 800億m3,占農業(yè)用水量的90%—95%。水資源不足嚴重制約著中國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qū)的農業(yè)生產[1,2]。根據(jù)作物產量與水分關系,發(fā)展節(jié)水灌溉,力求用盡可能少的水資源達到農作物穩(wěn)產和高產,是緩解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水資源緊缺的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3,4]。

      東北四省區(qū)是我國玉米最主要的產區(qū),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占到全國30%左右,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起著重要的作用。由于近些年東北地區(qū)干旱頻發(fā),受旱持續(xù)時間長、受災面積大、玉米減產幅度大等問題,我國糧食安全受到了嚴重威脅。為了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國家在農田中增加了大量灌溉設備,如何用好這些灌溉設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突出問題。因此,研究噴灌、滴灌及自然降雨條件下的作物需水規(guī)律及灌溉制度的重要性日益明顯。噴灌與農戶常用的地面灌溉相比,可節(jié)水30%—50%,提高糧食作物產量10%—20%,經濟作物20%—30%,蔬菜1—2倍[5,6];與管灌相比,噴灌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17.67%[7]。實施噴灌還能調節(jié)田間的小氣候,提高農產品的品質,防治作物的病蟲害,促進灌溉的機械化、自動化[8]。膜下滴灌是將滴灌技術與覆膜種植技術有機結合起來的灌溉技術。滴灌可實現(xiàn)作物按需供水,其灌水方式可使作物根區(qū)土壤經常保持較高的含水量;覆膜減少了水分散失,提高了水分利用的有效性。膜下滴灌技術創(chuàng)造了有利于作物生長發(fā)育的水、肥、氣、熱環(huán)境,獲得較好的節(jié)水增產效果[9]。

      玉米是遼寧北部風沙區(qū)的主要糧食作物,在當?shù)芈氏乳_展玉米膜下滴灌、噴灌及自然降雨三種不同灌溉條件下的對比研究,以探求更加高效、實用的灌溉方式及設備,為當?shù)剞r業(yè)灌溉提供技術支撐。

      2 材料和方法

      2.1 試驗區(qū)概況

      試驗于2019年在遼寧省阿爾鄉(xiāng)灌溉試驗站進行,試驗站位于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阿爾鄉(xiāng)鎮(zhèn)北甸子村,地處科爾沁沙地南緣,東、西、北三面與內蒙古科左后旗比鄰,屬于溫帶半干旱季風氣候,其主要特征是干燥,風沙大。年平均氣溫6.1℃,平均濕度58%,無霜期154天;多年平均降水量為307mm,多年平均蒸發(fā)量1 777.6—1 783.4mm;降水量年內分布不均,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6%以上;年平均風速3.7—4.2m·s-1,最大風速24m·s-1,干燥系數(shù)1.0—1.8,沙包天氣10—15d,主要出現(xiàn)于春季。土壤為風沙土,干容重1.69g·cm-3,土壤顆粒粒徑主要分布在0.075—2mm之間,其中0.5—2mm 占 0.5%,0.25—0.5mm 占 28.3%,0.075—0.25mm占69.7%,小于0.075mm顆粒占1.8%。有機質含量為0.66mg·kg-1,土壤堿解氮7.2mg·kg-1,速效磷1.7mg·kg-1,速效鉀19.1mg·kg-1,全氮0.006mg·kg-1,田間持水率為6.32%,飽和含水率為16.88%,試驗區(qū)地下水埋深為1.5—2.8m。

      2.2 試驗設計

      試驗為單因素試驗,設置三種不同灌溉方式,即自然降雨、膜下滴灌和大田噴灌,每個處理設置三次重復。自然降雨條件即全生育期不灌水,僅靠自然降雨;膜下滴灌,滴灌帶位于壟中央,單條滴灌帶灌溉兩行玉米,滴頭間距0.3m,滴頭流量4L/h,全生育期滴灌水總量為110mm,分五次灌溉,每次灌水時期及水量見表1;噴灌選用壓力式噴頭,噴管高于地面1.5m,噴頭噴射半徑為7.5m,出水量12L/h,全生育期灌水200mm,每次灌水時期及水量見表1。本試驗三個試驗處理的玉米栽培品種選用當?shù)仄贩N“遼單565”,施肥、噴藥、除草等管理措施采用當?shù)刂懈弋a管理模式,三個灌溉試驗處理除灌溉方式不同外,其余試驗條件均保持一致。玉米采用大壟雙行種植,壟距1.2m,玉米寬行距0.8m,窄行距0.3m,種植密度為5.56萬株/hm2。每個試驗小區(qū)內有5壟,壟長5m,小區(qū)面積達30m2,種植面積較大,能夠滿足試驗要求。

      表1 不同試驗因素及灌溉方法

      2.3 觀測指標

      2.3.1 土壤容重和田間持水量

      在土壤翻耕前,挖1m土壤剖面,以20cm為一層,逐層采集,測定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田間持水量,具體指標測定值見表2。

      表2 不同土層深度土壤水分測定值

      2.3.2 土壤含水量監(jiān)測

      自播種后,每間隔7天監(jiān)測一次土壤含水量,直至收獲。采用土鉆取土,取樣深度100cm,以20cm為一層;各處理選取三個樣點取樣,烘干稱重測定含水量;滴灌處理在距滴頭水平距離20cm、40cm、60cm、80cm、100cm等處分別取樣。每次較大降水及灌水前、后都加測。

      2.3.3 灌水量

      采用水表對每個處理小區(qū)單獨計量。

      2.3.4 玉米生長性狀

      株高、莖粗、葉面積為10天觀測一次。

      (1)株高

      每個處理選取10株定點掛牌進行測量,抽雄期前為土面至最高葉尖的高度,抽雄期后由土面量至雄穗端的高度。

      (2)葉面積每個點或處理定點掛牌測量3—5株,7—10天觀測一天,;采用卷尺測量玉米植株株高和全部展開葉的葉長,最大葉寬,并將它們相乘再乘以經驗系數(shù)0.75,然后將所有葉片面積相加獲得,從而計算出葉面積。

      (3)莖粗

      對不同處理測定株高的同時,采用游標卡尺測定莖粗,抽雄以前測定離地面6cm的橫位直徑(位置固定),抽雄期后測定玉米植株地上第三節(jié)中部的橫位直徑,不同處理的測定高度及方法要一致。

      2.3.5 產量

      在玉米收獲時期對玉米果實進行考種測產。包括穗長、禿尖長、穗粗、穗行數(shù)、穗粒數(shù)、百粒重及產量。

      3 結果與分析

      3.1 不同灌溉方式對玉米株高、莖粗的影響

      由圖1可知,各處理下玉米株高變化整體趨于一致,在生長期內持續(xù)增高,到抽雄灌漿期內趨于平穩(wěn),成熟期達到最高;由表3知,各處理出苗時間不同,膜下滴灌處理出苗最早,噴灌處理出苗時間推遲1天,自然降雨處理推遲2天;各處理在7月1日前(7葉期末)株高差距不大,7月11日(拔節(jié)期)后株高差距逐漸加大,株高一直表現(xiàn)為膜下滴灌>噴灌>自然降雨。從出苗到七葉期之間,各處理玉米株高差異不大,表明苗期不同灌溉方式對玉米生長影響較小。圖2為各處理方式的最終株高,方差分析顯示膜下滴灌與自然降雨的最終株高差異顯著,不同處理其株高大小順序為膜下滴灌>噴灌>自然降雨,膜下滴灌的最終株高比自然降雨高56%。三種灌溉方式下玉米莖粗波動不大,基本上保持膜下滴灌>噴灌>自然降雨的趨勢。與自然降雨相比,噴灌和膜下滴灌可分別增加最終莖粗11%和42%。

      圖1 不同灌溉方式下的株高、莖粗變化

      表3 不同灌溉方式生育期劃分

      圖2 不同灌溉方式下最終株高方差分析

      3.2 不同灌溉方式對玉米葉面積的影響

      不同處理下玉米葉面積變化過程由圖3可見,6月30日前各處理葉面積指數(shù)差異不明顯,待7月10日(拔節(jié))后,各處理葉面積出現(xiàn)明顯差異,膜下滴灌植株葉面積最大,其次為噴灌,自然降雨處理植株的葉面積最小。7月30日抽雄后葉面積達到最高值,其中膜下滴灌的最大,其次是噴灌,最后是自然降雨,隨后進入成熟期,植株底部的葉片開始衰敗,綠葉面積減少。不同灌溉方式下玉米葉面積從苗期到成熟期呈現(xiàn)單峰曲線變化,抽雄期葉面積最大,隨后下降,處理間葉面積差異最大是在抽雄期。

      圖3 不同灌溉方式下的葉面積變化

      3.3 不同灌溉方式對玉米產量及產量構成的影響

      表4 為試驗各處理作物考種指標的對比,分別對穗長、禿尖長、穗粗、穗行數(shù)、穗粒數(shù)、百粒重六項指標進行對比。首先是禿尖長,大小順序為膜下滴灌>噴灌>自然降雨,但三者之間沒有顯著差異;穗長大小順序為膜下滴灌>噴灌>自然降雨,但三者之間沒有顯著差異;穗粗大小順序為噴灌≈膜下滴灌>自然降雨,但三者之間沒有顯著差異;穗行數(shù)大小順序為噴灌>膜下滴灌>自然降雨,但三者之間沒有顯著差異;穗粒數(shù)大小順序為噴灌>膜下滴灌>自然降雨,其中噴灌與滴灌處理無顯著差異,但均顯著高于自然降雨;百粒重大小順序為膜下滴灌>噴灌>自然降雨,其中噴灌和膜下滴灌較自然降雨分別提高49%、62%,噴灌和膜下滴灌無顯著差異,但均顯著高于自然降雨。各項指標中,噴灌和膜下滴灌可顯著增加玉米穗粒數(shù)與百粒重。所有考種指標中,膜下滴灌和噴灌處理明顯強于自然降雨,反映出灌水處理優(yōu)于自然降雨,而膜下滴灌灌溉方式對于玉米產量的增長促進作用最大。與自然降雨相比,膜下滴灌和噴灌可分別增加玉米產量43.05%、23.32%,均達到顯著性水平。

      表4 不同灌溉方式下的產量指標

      3.4 不同灌溉方式對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

      不同處理方式土壤含水率均值數(shù)據(jù)如表5,變化趨勢如圖4所示,各處理整體變化趨勢一致,在生長期內均為三次過程升降。自然降雨和膜下滴灌波動較大;噴灌處理曲線變化最為平緩,為三組中波動最小的一組,穩(wěn)定性較好;膜下滴灌整體含水率較高,含水量較高,尤其在玉米播種時期、出苗時期要明顯強于噴灌和自然降雨處理,可見覆膜處理在早期玉米植株覆蓋率較低時保水性較好,這對玉米的生長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從水分利用效率看,膜下滴灌較噴灌和自然降雨可分別提高93%、53%。

      圖4 不同處理方式土壤含水率變化趨勢

      表5 不同處理的水分利用效率

      4 討論

      一般研究均表明,玉米的生長對水分條件較為敏感。姚啟倫等研究表明,水分缺乏時,株高、總葉面積、地上部干質重等均不同程度地下降[10]。焦艷平等研究也表明,株高、莖粗、葉面積指數(shù)、地上部分干物質積累量等均隨著土壤水勢的升高而增加[11]。相關實驗表明,株高是玉米獲得高產的基礎,與籽粒重及飽滿程度密切相關。株高變小往往會造成玉米葉面積變小,光合功能降低,直接影響玉米干物質積累及生物學產量的形成[12]。本研究膜下滴灌的土壤水分高于自然降雨和噴灌,這在一定程度上為玉米生長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水分環(huán)境從而促進了玉米的生長。噴灌和膜下滴灌較自然降雨均能提高玉米植株的株高,且膜下滴灌的作用效果更好。三種灌溉方式下玉米莖粗波動不大,但噴灌和膜下滴灌的莖粗始終高于自然降雨,可見有灌溉保證的處理莖粗要優(yōu)于自然降雨條件,而對于膜下滴灌和噴灌這兩種灌溉方式,膜下滴灌的莖粗值始終高于噴灌,可見膜下滴灌更有利于玉米莖部生長。

      5 結論

      通過玉米不同灌溉方式試驗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1)不同控制灌溉方式下土壤含水率會發(fā)生明顯變化,在玉米播種時期、出苗時期膜下滴灌土壤含水量要明顯高于其他兩組處理。

      (2)在玉米生長指標方面,其株高、莖粗、葉面積平均值均出現(xiàn)膜下滴灌>噴灌>自然降雨的順序,表明膜下滴灌更適合促進玉米生長。

      (3)膜下滴灌條件下玉米產量最高,噴灌處理產量也有增加,較自然降雨分別增加43.05%、23.32%,自然降雨產量最低。

      (4)綜合比較三種不同灌溉方式,膜下滴灌是最適合在本地推廣的灌溉方式。

      猜你喜歡
      株高葉面積降雨
      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在遼陽地區(qū)的應用效果研究
      作物葉面積測量的研究進展
      馬奶子葡萄葉面積評估模型的建立
      介紹四個優(yōu)良小麥品種
      滄州市2016年“7.19~7.22”與“8.24~8.25”降雨對比研究
      不同栽培密度對柴胡生長的影響
      玉米骨干親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變異及與株高等性狀的關聯(lián)分析
      “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重點分析和突破
      紅黏土降雨入滲的定量分析
      苧麻葉面積測定方法比較研究
      五家渠市| 裕民县| 普兰县| 城步| 道真| 桓仁| 赤城县| 嘉禾县| 曲沃县| 长兴县| 吉木乃县| 顺平县| 康平县| 阜平县| 漾濞| 保靖县| 淮滨县| 修武县| 儋州市| 江津市| 衡阳县| 周口市| 台前县| 盐池县| 中山市| 吉水县| 大同县| 酒泉市| 武宁县| 黄骅市| 自贡市| 安福县| 南江县| 抚松县| 那曲县| 涟水县| 太白县| 白城市| 新兴县| 和田县| 定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