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媛,海永強,王新譜,馬 景,李健榮,楊明進,劉立峰,方秋香,許秀琴,陳彩芳
(1.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總站,寧夏 銀川 750001;2.寧夏大學 農學院;寧夏 銀川 750021;3.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寧夏 平羅 753400)
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屬同翅目粉虱科,其寄主范圍廣,為害大多數(shù)蔬菜,如黃瓜、茄子、番茄、豆類、辣椒、白菜等[1]。寧夏番茄白粉虱每年發(fā)生的面積為2.5萬hm2左右,是為害番茄的一種主要害蟲。白粉虱產卵于番茄上部葉片,幼蟲在葉片背面大量取食,成蟲群集葉片背面刺吸葉片汁液,導致葉片褪綠變黃,嚴重時造成葉片枯萎,成蟲和若蟲分泌大量蜜露,致使葉片和果實發(fā)生煤污病,這不僅影響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降低果實品質[2]。目前,白粉虱的防治仍以化學防治為主。本試驗在化學防治白粉虱的過程中通過加入農藥減量助劑減少農藥使用量,在保證防效的前提下實現(xiàn)農藥減量增效。
試驗地設在寧夏平羅縣盈豐植保專業(yè)合作社,面積為0.065 hm2,前茬為香菜,番茄品種為瑞豐6號。5月12日定植,平均行距80 cm,株距40 cm,每穴1株,31 500株/hm2。土壤pH=8.81,w(全鹽)=1.1 g/kg,w(有機質)=21.3 g/kg,w(全氮)=1.1 g/kg,w(堿解氮)=84.0 mg/kg,w(速效磷)=58.1 mg/kg,w(速效鉀)=250.0 mg/kg。
試驗藥劑為10%烯啶蟲胺水劑(河南豐收樂化學有限公司);25%吡蚜酮懸浮劑(河北中保綠農作物科技有限公司);30%吡丙·呋蟲胺可溶液劑(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農藥減量助劑(成都激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使用電動噴霧器噴施藥劑。
1.3.1 試驗設計試驗設1個空白對照(CK),5個處理(表1),每處理重復3次,共18個小區(qū)。每小區(qū)栽植番茄2壟4行,面積10.0 m×3.2 m=32.0 m2。
表1 試驗藥劑及使用劑量
1.3.2 藥效調查分別于藥后1、5、10 d觀測藥劑對番茄的安全性。
不同藥劑對白粉虱的藥效測定:在每小區(qū)采用五點取樣法定點定株采樣,調查白粉虱數(shù)量,每點調查1株3片葉,共15片葉。施藥當天調查蟲口基數(shù),施藥后7 d調查蟲口密度并計算防效。
于7月30日調查第1次施藥前的蟲口基數(shù),8月5日調查第1次施藥后7 d殘存的數(shù)量,8月12日調查第2次施藥后殘存的數(shù)量。
分別于8月10日、8月20日、9月1日采收鮮果,稱質量計算產量(kg/667 m2),9月15日拉秧,采收結束。
1.2.3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使用Excel統(tǒng)計整理數(shù)據(jù),使用SPSS進行方差分析。防治效果以蟲口減退率表示,計算公式:蟲口減退率(%)=(藥前基數(shù)-藥后殘存數(shù)量)/藥前基數(shù)×100,防效(%)=(處理區(qū)蟲口減退率-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1-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100。
分別于藥后1、5、10 d進行安全性調查,各處理沒有出現(xiàn)葉片黃化、畸形、褪綠、卷曲、落葉、停滯生長等藥害癥狀,與空白對照對比,番茄生長表現(xiàn)正常。這表明試驗藥劑在試驗劑量內對番茄生長安全。
由表2可知,第1次施藥后7 d,各處理防效為51.0%~64.9%。處理3和處理5防效較好,分別為64.9%和62.2%;處理4次之,為53.8%;處理1和處理2分別為51.1%和51.0%。處理1—處理5與空白對照差異顯著,處理2與處理4差異顯著,處理3與處理5差異不顯著。由表3可知,第2次施藥后7 d,各處理的防效為66.1%~74.1%。其中處理3和處理5防效較好,分別為74.1%和72.1%;處理1次之,為70.4%;處理2和處理4防效分別為70.0%和66.1%。處理1—處理5與空白對照差異顯著,處理2與處理4、處理3與處理5差異不顯著。
表2 各處理第1次施藥后7 d防治白粉虱的效果
表3 各處理第2次施藥后7 d防治白粉虱的效果
分別于8月10日、8月20日、9月1日采收各小區(qū)番茄果實并稱質量,各小區(qū)產量如表4所示。不同藥劑處理均可提高番茄產量,增產幅度為33.4%~41.8%,各處理中增產最高的為處理5,平均鮮果產量為6 566 kg/667 m2,與對照相比增產41.8%;其次為處理3和處理2,平均鮮果產量為6 504和6 402 kg/667 m2,與對照相比分別增產40.5%和38.3%,處理4增產33.4%。處理1—處理5與空白對照差異顯著。
表4 各處理番茄產量
試驗中各處理藥劑及配方均對番茄安全,處理30%吡丙·呋蟲胺可溶液劑(315 mL/hm2)+農藥減量助劑(225 mL/hm2)、30%吡丙·呋蟲胺可溶液劑(450 mL/hm2)對番茄白粉虱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第1次用藥后7 d和第2次用藥后7 d的防效分別達到62.2%、64.9%和72.1%和74.1%。各處理對番茄的增產效果顯著,增產幅度為33.4%~41.8%,處理30%比丙·呋蟲胺可溶液劑(315 mL/hm2)+農藥減量助劑(225 mL/hm2)的產量最高,比對照增產41.8%,且比常規(guī)農藥用量減少30%,建議可在生產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