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巧靈
立春節(jié)氣:
咬春餅——
立春時節(jié),古時人們的重頭戲是“咬春餅”或“吃春卷”。就是把時興的蔬菜包裹在薄皮春餅(卷)里,一口下去,滿口皆香,便謂之“咬春”、“嘗春”。
打春?!?/p>
古時候是農(nóng)耕社會,人們生怕“人懶地也懶”,所以總有“打春?!敝f——這是一種以桑木為骨架用泥塑成的春牛。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約定好的農(nóng)壇祭祀,然后由縣執(zhí)事(類似于縣長)親手扶犁鞭打“春牛”,老百姓們做出扶犁耕地的樣子祈求五谷豐登。
祭春社——
古時人們還會集結(jié)起來祭祀土地神,謂之“春社”。人們載歌載舞地慶祝,禱告祭祀,祈求六畜興旺,風(fēng)調(diào)雨順。
熙熙攘攘的早市上,出來采買的人,臉上都喜氣洋洋。
人們要么去盒子菜醬肉鋪里買幾碟子肉,要么去路邊的高筍攤兒上買幾節(jié)高筍。
不過,最門庭若市的還是要數(shù)“五嫂春餅”啦!她家的荷葉春餅堪稱京城一絕,無論是卷上黃瓜條、雞蛋塊兒還是豆芽菜,咬上一口,都令人口頰生香。
這不,連府尹大人家的千金,都打發(fā)貼身丫鬟小蕓姑娘來采買,店主蘇五嫂自是不敢怠慢:“蕓姑娘,立春要多買幾張荷葉春餅哇?”
蕓姑娘笑眼盈盈的,一襲藕荷色襦裙。
蕓姑娘想:“今日小姐可是點名要吃她做的韭菜雞蛋絲兒咬春餅?zāi)兀 ?/p>
立春這日要吃春餅,這是鄞州的習(xí)俗。巧廚娘們把各種春日節(jié)令蔬菜都用春餅包著卷起來,人們便會從頭“咬”到尾,圖個“團團圓圓、有頭有尾”的好意頭。
“蕓姐姐快吃,吃完我們出去踏青去!”小姐急匆匆催著。
“咱們可以一整日都在外頭呢!不急這一時嘛!”
“一日哪夠?。∥液薏坏锰焯於际橇⒋喝?!”眼下正是“綠柳才黃半未勻”的初春,鄞州的閨閣小姐們憋了整個冬日,就指著今日,她不急才怪呢!
因四周都是農(nóng)田,舉目望去皆是塊塊稻秧,青青綠綠,這一趟的“踏青之旅”倒是十分應(yīng)景。
只見不遠處的一方稻田里,一位農(nóng)夫佝僂著背,趕著耕牛往前走,鞭子輕輕地抽打在牛背上,吃了痛的牛,便更加快了步伐,犁劃過的地方,留下了若有若無的水痕……
作為莊戶人家的女兒,蕓姑娘對這一幕的“打春?!痹偈煜げ贿^。在她遙遠的童年記憶中,每年的立春日,她的父親都要把家中的老黃牛趕下田,再吆喝上幾句,向天神祈禱五谷豐登。
不僅如此,母親這一日是決不允許她貪睡的,一大早便會將她從被窩里拖出來,遞一把小鋤頭給她,讓她去房前屋后到處去挖一挖,意思是告訴土地公公,他們家沒有懶娃娃……
想當(dāng)初她問過父親,為何要請私塾先生給自己取名為“蕓”。
父親便告訴她,她降生在春日,蕓草亦春日最盛。父親抱著襁褓中的她去找私塾先生時,先生正在翻看《淮南子·王說》,其中有言,“蕓草可以死復(fù)生”,取百折不撓、欣欣向榮之意。
眼下春林初綠,春水初漲,皆蓬勃生機,更宛若新生。
課后小延展:
你愿意把關(guān)于自己名字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