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貴,王 云,馬穎才
(青海省人民醫(yī)院,青海 西寧810007)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患者對無痛胃腸鏡檢查的需求越來越大,老年患者大多數(shù)都合并多種慢性疾病,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周身器官功能減退和組織細胞退行性改變。臨床上老年人對各種麻醉藥物的耐受性和需要量均降低。苯磺酸瑞馬唑侖是一種新型鎮(zhèn)靜藥,由 PAION 公司全球研發(fā),于 2020 年 7 月全球同步上市,為我國 1.1 類新藥[1],起效快、代謝快。本研究以丙泊酚為對照,采用隨機、單盲、單中心對照研究,觀察苯磺酸瑞馬唑侖在老年患者無痛胃腸鏡麻醉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胃腸鏡檢查的患者常規(guī)禁食8 h禁飲2 h,麻醉評估后符合條件的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開通靜脈通道,連接監(jiān)護儀,術前準備各種設備、器械、急救藥品等保證術中必要時及時使用[2]。高流量面罩吸氧去氮,氧流量為8~10 L/min至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99%~100%時行麻醉誘導。A組靜脈注射阿芬太尼4 μg/kg,丙泊酚1~2 mg/kg,B組靜脈注射阿芬太尼4 μg/kg,苯磺酸瑞馬唑侖7 m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由同一醫(yī)師行鏡檢,若術中患者體動則靜脈推注追加丙泊酚0.2~0.5 mg/kg或苯磺酸瑞馬唑侖3 mg;麻醉深度控制在Ramsay鎮(zhèn)靜評分4~5級[2],若SpO2低于90%則立即行面罩輔助通氣。離室標準:檢查結束后每10 min 評估患者滿足以下條件即可在家屬陪同下離開:患者完全清醒;血壓和心率穩(wěn)定,并維持在檢查前基礎值±20%以內,無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步態(tài)平穩(wěn)。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及SpO2:患者麻醉誘導前(T1)、胃鏡通過喉部(T2)、腸鏡時(T3)、腸鏡通過肝區(qū)(T4)、檢查結束時(T5)的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及SpO2。②兩組起效時間、蘇醒時間、離室時間。③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及藥物追加次數(shù):嗆咳、呼吸抑制、體動反應、嗜睡、頭暈、惡心嘔吐、譫妄、注射痛及藥物追加次數(shù)。
2.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BMI、檢查時間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及SpO2比較 兩組間比較:MAP在T2時點,HR在T2、T3、T4時點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SpO2兩組比較各時點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內比較:A組MAP T1時點比T2、T3、T4時點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2時點比T3、T4、T5時點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T3時點比T5時點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MAP T1時點比T2、T3、T4、T5時點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A組HR T1與T2、T3、T4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T2比T4、T5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T3比T5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HR T1比T2、T3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SpO2在T1時點與T2、T3、T4、T5比較均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各時點血流動力學、SpO2比較
2.3 兩組起效時間、蘇醒時間、離室時間比較 B組起效時間較A組長,B組蘇醒時間較A組短,兩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者離室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及藥物追加次數(shù)比較 B組的嗆咳發(fā)生率較A組高,A組呼吸抑制、嗜睡、頭暈、惡心嘔吐、譫妄發(fā)生率較B組高,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B組患者的藥物追加次數(shù)較A組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及藥物追加次數(shù)比較[例(%)]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越來越多的老年患者需要舒適化的醫(yī)療。消化內鏡是早期發(fā)現(xiàn)胃腸道病變的重要手段,是篩查消化道癌癥的金標準[3]。內鏡檢查中麻醉的介入能使檢查成功率高達100%,也有助于早癌篩查的檢出率[4]。老年患者對不良刺激的應激能力較弱,耐受力較差。在行胃腸鏡檢查時因緊張情緒、檢查刺激等可導致咽喉部不適、痙攣、惡心嘔吐等,甚至影響檢查操作、診斷及治療效果[5]。丙泊酚具有高度的親脂性,能迅速透過血腦屏障,快速起效,能在短時間內達到較深鎮(zhèn)靜,其代謝產(chǎn)物由腎臟排出[6],但臨床使用中丙泊酚鎮(zhèn)痛作用弱,大量快速注射會影響循環(huán)呼吸,有低血壓、呼吸抑制、注射痛等不良反應[7]。臨床上緩解注射痛的方法是聯(lián)合輔助用藥,例如,先注射利多卡因或者阿片類鎮(zhèn)痛藥后再注射丙泊酚[8],選擇大血管注射或緩慢注射等[9]。
本研究結果顯示丙泊酚復合阿芬太尼與苯磺酸瑞馬唑侖復合阿芬太尼均能在短時間內達到鎮(zhèn)靜鎮(zhèn)痛的目的,給胃腸道的侵入性檢查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內鏡醫(yī)師滿意。丙泊酚組患者HR波動較大,MAP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組內各時點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可見苯磺瑞馬唑侖組的血流動力學更穩(wěn)定。苯磺酸瑞馬唑侖組呼吸抑制較丙泊酚組低,丙泊酚組呼吸抑制明顯,SpO2低于90%需要面罩輔助通氣的病例較多,這在臨床工作中對于胃腸鏡檢查麻醉中對于患者安全性意義重大。苯磺酸瑞馬唑侖組患者起效時間較丙泊酚組稍慢一點,與說明書一致。但兩者差距不到1 min,對實際工作并無影響。苯磺酸瑞馬唑侖組患者蘇醒時間較短,可能與在檢查過程中丙泊酚組藥物追加次數(shù)較多有關,而苯磺酸瑞馬唑侖組在做腸鏡檢查時一般追加一次甚至不用追加就能平穩(wěn)完成檢查,另外苯磺酸瑞馬唑侖代謝不依賴肝腎功能,而是通過組織酶分解,所以檢查結束后患者很快就能完全蘇醒且安靜合作,而丙泊酚組由于在結腸鏡檢查期間藥物追加次數(shù)較多,所以檢查結束后蘇醒較慢。苯磺酸瑞馬唑侖組患者在胃鏡檢查時嗆咳發(fā)生率較高,體動反應、術后嗜睡、惡心嘔吐、蘇醒期譫妄的發(fā)生率均較丙泊酚組低,苯磺酸瑞馬唑組患者均無注射痛。針對苯磺酸瑞馬唑侖在胃鏡檢查時嗆咳發(fā)生率較高可以在合適的時間小劑量的丙泊酚能降低嗆咳的發(fā)生,藥物合理配伍取長補短,能將胃腸鏡麻醉盡可能達到理想狀態(tài)。
本研究的不足之處是樣本含量較低,后期還需擴大樣本含量,多中心、雙盲隨機對照研究。綜上所述,苯磺酸瑞馬唑侖聯(lián)合阿芬太尼用于無痛胃腸鏡檢查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對老年患者循環(huán)影響小、呼吸抑制輕,無注射痛,腸鏡檢查期間藥物追加次數(shù)較少,蘇醒期安靜合作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