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雨
(黑龍江省農業(yè)機械工程科學研究院 牡丹江分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水稻育秧播種機在播種時,所用的稻種必須進行除芒精選處理,對稻種進行精選處理可有效去除稻種中摻雜的雜質和劣種,保證稻種質量。經過脫芒機除芒的稻種可滿足育秧播種機播種的農業(yè)技術要求,有利于工廠化育秧作業(yè)。
目前水稻種子除芒機主要有摩擦式與打擊式兩種類型,這兩種方式的除芒機在除芒作業(yè)過程中對種子破壞較大,導致種子破損率較高,稻種浪費嚴重;現(xiàn)有水稻種子脫芒機體積較大,用種量較大;有些脫芒機結構復雜,容易藏種存芒,難于清理[1]。
針對以上問題,設計一種水稻碾壓式除芒機,該機設計小巧,適用于科研院所繁育基地等小區(qū)域小批量作業(yè);具有破損率低、脫芒效率高、精選程度可調、無殘留易清理等優(yōu)點。
外形尺寸(長×寬×高):810 mm×310 mm×810 mm
電機型號:5 GN-7.5 K;
電機功率:120 W;
電壓:220 V;
轉速:180 r·min-1;
風機功率:120 W;
作業(yè)效率:0~50 kg·h-1;
破損率:≤3%;
精選方式:風選。
水稻碾壓式除芒精選機主要結構如圖1所示,由風機、送風管、轉速控制臺、機架、支撐輥、罩殼、入料口、凸臺整理器、凹槽整理器、刮平板、碾壓輥、輸送皮帶、從動V帶輪、風選盒、收集盒、皮帶、主動V帶輪、減速電機等部分組成。
1.風機;2.送風管;3.轉速控制臺;4.機架;5.支撐輥;6.罩殼;7.入料口;8.凸臺整理器;9.凹槽整理器;10.刮平板;11.碾壓輥;12.輸送皮帶;13.從動V帶輪;14.風選盒;15.收集盒;16.皮帶;17.主動V帶輪;18.減速電機
將待脫芒的稻種由入料口填入,稻種通過填料口落于輸送皮帶上。皮帶由安裝于減速電機的主動V帶輪驅動,利用皮帶將動力傳遞到從動V帶輪,從動V帶輪帶動支撐輥轉動,支撐輥支撐并帶動輸送皮帶向前運動,落于輸送皮帶的稻種隨之向前運動。稻種隨輸送皮帶運動至凸臺整理器位置時,由凸臺整理器進行稻種梳理,梳理后稻種隨輸送皮帶運送至凹槽整理器處,被凹槽整理器再次梳理,刮平板將位置高于輸送帶V型槽的稻種擋攔于刮平板前,落于輸送帶V型槽的稻種繼續(xù)前進至碾壓輥處。碾壓輥與輸送皮帶緊密接觸,形成摩擦驅動,碾壓輥通過接觸碾壓將輸送帶V型槽內的稻種芒部折斷,完成稻種脫芒動作,如圖2所示。
圖2 稻種脫芒示意圖
脫芒后的稻種由輸送皮帶送到風選盒上方,隨后落入風選盒內。風機提供的風力通過送風管送入風選盒內,稻種中的斷芒、敗籽、麩皮、穎殼等雜質被風力從風選盒排雜口中吹出,完成稻種精選工作,經過脫芒風選后的稻種落入收集盒中,完成稻種除芒精選作業(yè),如圖3所示。
圖3 稻種精選原理示意圖
入料口喂入量通過喂量調節(jié)板調節(jié);精選程度通過風量調節(jié)板控制;輸送帶前進速度由轉速控制臺控制減速電機調節(jié)。
輸送帶既是輸送部件也是脫芒部件,在運送稻種的同時要與碾壓輥配合使用完成脫芒作業(yè)。要求輸送帶材質彈性好且結實耐磨,選擇順丁橡膠(BR)[2]材質,該材質優(yōu)點為彈性與耐磨性優(yōu)良,主要用于輪胎胎面和運輸帶。
參考東北農業(yè)大學培育的東農423、425、427、428稻種[3],其平均三軸尺寸(長×寬×厚)為7.9 mm×3.8 mm×1.95 mm、8.1 mm×3.6 mm×1.9 mm、7.6 mm×4.0 mm×2.0 mm、8.1 mm×3.9 mm×1.8 mm。理想化稻種三軸尺寸為8.0 mm×4.0 mm×2.0 mm,根據稻種尺寸設計輸送帶如圖4所示。輸送帶使稻種完全置于凹槽內,通過碾壓輥的碾壓完成折芒作業(yè),完成折芒作業(yè)后其作為運送機構將稻種運送至風選盒處。
圖4 輸送帶截面示意圖
用該輸送帶作業(yè),稻種無殘留,易清理。
碾壓輥為該機主要工作部件,材質要求硬度好、輕便、耐磨,選取材質為尼龍(1010),該材質具有優(yōu)良的減摩、耐磨性,有較好的剛性和力學強度。
碾壓輥尺寸如圖5所示,由尼龍(1010)棒材車削而成。
圖5 碾壓輥尺寸示意圖
除芒作業(yè)時碾壓輥與輸送帶配合使用,共同完成稻種的折芒動作,所以要求二者有較好的配合性,碾壓輥與輸送帶同步設計,使碾壓輥的凸臺與輸送帶的凹槽完全契合,更好完成除芒作業(yè)。
風選盒是該機具的重要工作部件,其可完成除雜、精選作業(yè)。脫芒后的稻種從風選盒入口進入,在下落過程中風機輸送的風由選盒右側入風口進入,對稻種進行吹拂。稻種中的斷芒、敗籽、麩皮、穎殼等雜質在風吹動下從風選盒的排雜口排出,完成除雜作業(yè);同時癟種、敗種、壞種、殘種等因其密度較小,也被風從排雜口吹出,顆粒飽滿、密度大的稻種則落入收集盒,完成精選作業(yè)。
稻種受力情況如圖6所示,風選盒右側風機給稻種以向左的吹拂力,稻種自身產生重力G,二力合成產生向左下方合力。
圖6 稻種受力示意圖
在重力、風力的共同作用下,稻種運動軌跡如圖7所示。
圖7 稻種下落軌跡示意圖
風選盒結構如圖8所示。風選盒的排雜口位置較入風口略低,給雜物等在風力作用下向左移動預留時間,在風機送風量不變的情況下,操縱風量調節(jié)板開合度調節(jié)除雜風力大小,控制稻種精選程度。
圖8 風選盒結構示意圖
當調節(jié)風力變大時,稻種自身重力保持不變,稻種所受合力變大;稻種縱向運動時間不變,橫向運動時間變短,在下落過程中只有密度較大的良種可避開排雜口,落入稻種收集盒。癟種、敗種、壞種、殘種等密度較小的次種會更大幾率從排雜口排出,精選效果好。
當調節(jié)風力變小時,稻種自身重力保持不變,稻種所受合力變??;稻種縱向運動時間不變,橫向運動時間變長,密度較小的次種停留時間長,有較大幾率避開排雜口落入收集盒,精選效果較差。
首先將機架至于平坦地面,且附近要有220 V電源;然后將風機、減速電機安裝固定于機架指定位置;將減速電機開關、轉速控制器安裝固定于轉速控制臺;將支撐輥穿過輸送皮帶,UC軸承座安裝于支撐輥軸端,將皮帶裝在主、從動V帶輪上,張緊V帶輪,將支撐輥的UC軸承座固定安裝于機架預留孔;將凸臺整理器、凹槽整理器、刮平板預先安裝于罩殼上;將罩殼放置于機架上,用螺栓穿過罩殼螺栓孔后固定安裝于機架預留孔,將罩殼固定在機架上;將碾壓輥通過罩殼預留的裝卸矩形孔送到指定位置,同時使碾壓輥和輸送皮帶正確、緊密接觸;碾壓輥軸端穿過端蓋,將碾壓輥用螺栓、端蓋固定安裝于機架上;將風選盒用螺栓固定安裝于機架一端;將送風管一端連接于風機,另一端連接于風選盒;將收集盒放置于風選盒下部,固定于機架底部指定位置;最后連接電源線,安裝完成。
含水量≤12%,無較大石塊等雜物。
該機設計方案從現(xiàn)實除芒作業(yè)的實際需求出發(fā),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碾壓式除芒方式在除芒機設計中較為新穎。
該機整體設計合理可靠,整機及所有部件通過CAXA實體設計建模并檢測,運行順暢,無干涉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