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夏奇文《罵酒說》與西北酒史及西夏酒文化之關系

      2022-02-22 15:53:43
      西夏學 2022年1期
      關鍵詞:西夏

      湯 君

      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收藏編號為Инв.No 120、585、593、2538、2567、2836、5708、7016的《賢智集》,是一部西夏僧人寶源的個人西夏文詩文集,1909年出土于內蒙古額濟納旗的黑水城遺址。最早為龍果夫、聶歷山所著錄,被王靜如編入《亞細亞博物館西夏書籍目錄》①[俄]龍果夫、聶歷山著,王靜如編譯:《亞細亞博物館西夏文書籍目錄》,《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西夏文專號)1932年第四卷第三號,第388頁。。目前,這部《賢智集》的完整圖版尚未公布,因此國內較早對此研究的成果有:聶鴻音《西夏文〈賢智集序〉考釋》一文及《賢智集序》圖版②聶鴻音:《西夏文〈賢智集序〉考釋》,《固原師專學報》2003年第5期,第47頁。;史金波《西夏社會(上)》一書中公布的《賢智集》卷首木刻插圖“鮮卑國師說法圖”③史金波:《西夏社會(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1頁。;日本西田龍雄對《賢智集》四種版本、內容的介紹,并判斷其是私刻本①[日]西田龍雄:《西夏語研究と法華経(Ⅲ)——西夏文寫本と刊本(刻本と活字本)について》,《東洋哲學研究所》2007年第11期,第55—95頁。;孫伯君對僅存于《賢智集》中的“俗文學形式”——“辯”的文體進行考察,并對《賢智集》刻本包括卷首版畫在內的基本形制、作者鮮卑寶源的身份與職銜、正文首篇《勸親修善辯》的西夏文原文錄文并翻譯、注解②孫伯君:《西夏俗文學“辯”初探》,《西夏研究》2010年第4期,第3—9頁。;張清秀及孫伯君以《賢智集》末篇《顯真性以勸修法》為研究對象,錄入西夏文原文,并列對譯及意譯,力圖展示西夏《楊柳枝》之范式③張清秀、孫伯君:《西夏曲子詞〈楊柳枝〉初探》,《寧夏社會科學》2011年第6期,第88—92頁。;吳雪梅在介紹寧夏新發(fā)現(xiàn)的一批珍貴西夏文文獻中,介紹了No.11《賢智集·勸親修善辯》殘片,并與俄藏《賢智集》對應部分進行比對,指出“該文獻殘頁與俄藏本是不同的版本”“西夏文《賢智集》刻印不止一次”④吳雪梅:《寧夏佑啟堂藏三件西夏文殘片考釋》,《西夏研究》2018年第3期,第28—34頁。;近期,聶鴻音在尚未付梓的最新成果《西夏詩文全編》中對《賢智集》包括序文在內的全部詩文進行了完整翻譯⑤聶鴻音:《西夏詩文全編》,未刊稿,在此感恩惠允使用!,這在學界尚屬首次;在此《西夏詩文全編》的基礎上,筆者的研究生龔溦祎《西夏文〈賢智集〉研究》中,指出其突出的“佛教通俗文學性質”,從傳統(tǒng)文學、佛教文學,以及少數(shù)民族文學方面探討了《賢智集》對補充中國西夏文學史、深化佛教文學與中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文學史的重要意義⑥龔溦祎:《西夏文〈賢智集〉研究》,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本文所要介紹的《罵酒說》,正是出于《賢智集》⑦按,目前聶鴻音、孫伯君把其題目譯為“罵酒辯”,但本文則主張將其譯為“罵酒說”。由“辯”至“說”,字面的意義差別不大,但說明它的原因則需稍費工夫,此文中這種解釋則難免會較為枝蔓,故而暫時簡明概括基本想法:“說”體自來都是我國古代散文體式中的一種,唐宋尤甚??剂磕壳拔飨奈墨I中的各體文學尚未發(fā)現(xiàn)完全脫離中原文學軌道而發(fā)展者,且《賢智集》各篇文體的亦詩亦文的哲理性質,故以為與其譯為從來沒有的“辯”,不如譯為早為唐宋人所習用的“說”。。本文將從完整介紹《罵酒說》的全文開始,并依次考證西夏社會中“酒”的功用及文化內涵,以及其在西夏文學中的表現(xiàn)特點。

      《賢智集》包括九篇“說”,一篇“贊”,三篇“偈”,一篇“文”,一篇“詩”,一篇“驚奇”(內含三個層次),一篇“論”(內含四部“意法”),一篇“曲子詞”,共計18篇,故而從這個意義上說,成嵬德進在序文中所說“文體疏要,計二十篇”確為約數(shù)⑧龔溦祎:《西夏文〈賢智集〉研究》,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第9頁。。其中《罵酒說()》在第六篇,為便利讀者,茲錄聶鴻音最新譯文如下:

      今聞:生死夜長,明意昏暗,因去流轉。黑夜凈心,故生迷惑。盲瞽不明,無勝于酒;愚癡顛倒,莫過于酒。人中毒湯,士中癲水。伏龍比丘,因醉不降蝦?。伙w空仙人,貪杯小兒嘲諷。力敵百夫,倒下焉能坐起?智辯萬人,慵鈍安可止涎?金玉身美,富兒不悟。茅廁內臥,慚愧羞言。君子無衣,置身市場。癲狂粗野,前世嗜酒之故;愚癡殘手,往時讓盞之由。故寶源略微罵酒之罪,些許以勸世人。酒者是毒湯,飲者五庫罄。酒者如暗夜,東西分不清。酒者實怨仇,飲時不免患。酒者惱禍根,百病皆發(fā)生。酒者如蛇毒,觸之不安樂。酒者同惡魔,遇時如疾病;酒者似魔鬼,逢之即悶絕。酒者如糞便,蚊蠅紛紛爭;酒者與尿同,吐后遠遠棄。酒者癲狂湯,敬愧皆喪失。酒者敗家賊,財寶由此盡。嗜酒同迷幻,正心皆喪失。酒者魔鬼乘,飲食啖不饑。醉者如盲人,看色不分明。醉者似聾人,呼喚莫之聞。醉者同啞人,問之不答言。醉者如人尸,強翻不動身。離酒如失神,面相無光鮮。醉時似臨終,坐中如死至。酒者如惡毒,大言皆喪失。酒者魔王藥,善上懈怠生。離酒頭著箭,所為無聰明。嗜酒晃頭腦,所言少條理。察酒無功德,苦中無可匹。譬之同屎尿,屎尿種地助肥沃。譬之如血痰,血痰在內養(yǎng)身命。譬之同毒藥,毒藥外敷治惡瘡。嗚呼此毒湯,譬之無有匹。世間無智眼,持藥于惡毒。有價瘋狂賣,有價懵懂尋。有價求染病,有價害自身。今勸諸智者,迷情無過酒。詩曰:

      酒者錯亂本,智者勿親近?;钪送?,死后墮糞湯。①本文中《罵酒說》內容均引自聶鴻音未刊稿《西夏詩文全編》第148頁,唯聶文原譯題目為“辨”。

      根據(jù)目前已知的線索,《賢智集》作者鮮卑寶源當時署名為“大度民寺院詮教國師沙門寶源撰”②若無特別注明,本文中《賢智集》內容均引自聶鴻音未刊稿《西夏詩文全編》第130頁至第151頁,特此說明,后文不再一一注釋。,則其當為西夏皇家敕建的“大德壇度民之寺院”的國師,生活在仁宗時期。據(jù)龔溦祎疏證,鮮卑寶源在完成《圣觀自在大悲心總持功能依經錄》與《勝相頂尊總持功能依經錄》的西夏文翻譯之后得到升遷,繼而開始了《圣勝慧到彼岸功德寶集偈》的翻譯工作。而在其翻譯完《圣勝慧到彼岸功德寶集偈》后,又由法師升為了國師,并對《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進行了??雹埤彍盏t:《西夏文〈賢智集〉研究》,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第7—8頁。。鮮卑寶源逝世后,楊慧廣發(fā)愿將《賢智集》進行刊印。皇城檢視司承旨成嵬德進《賢智集·序》云:

      夫上人敏銳,本性是佛先知;中下愚鈍,聞法于人后覺。而已故鮮卑詮教國師者,為師與三世諸佛比肩,與十地菩薩不二。所為勸誡,非直接己意所出;察其意趣,有一切如來之旨。文詞和美,他方名師聞之心服;偈詩善巧,本國智士見之拱手。智者閱讀,立即能得智劍;愚蒙學習,終究可斷愚網。文體疏要,計二十篇;意味廣大,滿三千界,名曰“勸世修善記”?;蹚V見如此功德,因夙夜縈懷,乃發(fā)愿事:折骨斷髓,決心刊印者,非獨因自身之微利,欲廣為法界之大鏡也。何哉?則欲追思先故國師之功業(yè),實成其后有情之利益故也。是以德進亦不避慚怍,略為之序,語俗義乖,智者勿哂。①聶鴻音未刊稿《西夏詩文全編》第143頁。

      據(jù)此可知,首先,鮮卑寶源及其《賢智集》旨在以佛法勸誡眾生,而又能和美巧善,令人持慧斷愚,功德無量;其次,則以為其“文體疏要”“意味廣大”,可總名為“勸世修善記”。故而僧人楊慧廣決心資助刊印,以報師、佛之恩,利益有情眾生,而成嵬德進欣然為序。成嵬德進特別指出本書不拘泥于“文體”細節(jié),而專心于“文體”大端和行文宗旨。那么,如何看待西夏高僧寶源這篇《罵酒說》的大旨呢?

      《賢智集》以弘揚佛法要義“一切如來之旨”為宗旨?!顿t智集》的主旨大致有二:世俗勸善和佛教勸善。它不僅為眾生修佛行善提供了思想依據(jù)和理論支撐,也為勸善之道在民眾中被廣泛接受提供了條件。作者寶源法師想為世人指明修善斷惡的多種途徑,亦即成嵬德進《賢智集·序》所謂:“所為勸誡,非直接己意所出;察其意趣,有一切如來之旨……智者閱讀,立即能得智劍;愚蒙學習,終究可斷愚網?!庇纱?,《罵酒說》作為其中的一篇,亦體現(xiàn)了佛教根本戒法之一的“酒戒”宗旨。

      關于酒戒為何成為佛教的根本戒之一,佛經論及者非常多。不過,其中《佛說善生經》算是最為集中的一種。在此經中,佛告善生,人有六種行為會造成財業(yè)損耗、惡道輪回,“何謂六?一為嗜酒游逸,二為不時入他房,三為博戲游逸,四為大好伎樂,五為惡友,六為怠惰”。其中關于“耽湎于酒”如何會造成財業(yè)的損耗,佛解云:

      夫酒有六變,當知。何謂六?為消財,為致病,為興爭,為多怒,為失譽,為損智。已有斯惡,則廢事業(yè)。未致之財不獲,既護者消,宿儲耗盡。

      所以最后善生在佛前立誓說:“自今日始,盡形壽不殺、不盜、不淫、不欺、不飲酒?!雹冢畚鲿x]沙門支法度譯:《佛說善生子經》,[日]高楠順次郎等:《大正新修大藏經·阿漢部上》第1冊第17部,大正經刊行會,1934年,第252—254頁。這就是佛教的根本五戒?!斗鹫f優(yōu)婆塞五戒相經·酒戒第五》講述了釋迦牟尼佛立“酒戒”的導火索:佛在支提國跋陀羅婆提邑行教時,當?shù)赜幸粣糊?,名庵婆羅提陀,兇暴惡害。佛弟子長老莎伽陀用神通降伏惡龍,令其向善,甚至人獸出入龍宮或秋天稻谷成熟時,都不再傷害。有一貧女,恭敬邀請莎伽陀接受酥油乳糜供養(yǎng)。長老吃完,貧女擔心其發(fā)寒,取清澈“似水色酒”供養(yǎng)。長老看都沒看就喝了,遵例為貧女解說法后返程。莎伽陀長老快到寺門時酒力發(fā)作,醉癱在地,僧服、濾水囊、缽、禪杖、油囊、草鞋、針、筒各自散落,毫無僧人威儀。恰逢佛和阿難路過,佛吩咐就地安坐,打水洗腳,召集僧眾,故意問諸比丘曾見莎伽陀降伏惡龍否?眾回答:“見,世尊!”“聞,世尊!”佛乘機再問:“此善男子莎伽陀,今能折伏蝦蟆不?”眾答:“不能,世尊!”佛抓住這個尷尬的醉酒現(xiàn)場,訓誡弟子:

      佛言:“圣人飲酒尚如是失,何況俗凡夫?如是過罪!若過是罪,皆由飲酒故。從今日,若言‘我是佛弟子’者,不得飲酒,乃至小草頭一滴,亦不得飲?!雹伲勰铣危萸竽前夏ψg:《佛說優(yōu)婆塞五戒相經》,[日]高楠順次郎等:《大正新修大藏經》“律部”第24冊第1476部,大正經刊行會,1934年,第943頁。

      釋迦牟尼佛善巧說法,可見“酒戒”對當時佛弟子及世俗人來說既必要又及時。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譯《四分律·初分之十六》記載,佛以莎伽陀制定酒戒的過程,被記載得更加詳盡,包括尊者娑伽陀借宿編發(fā)梵志住處,通過與毒龍互放火煙而贏過毒龍,又悲心滅龍身之火使甚不傷而降此毒龍,同宿在編發(fā)梵志家的拘睒彌國主崇拜他,他就把拘睒彌國主引見給世尊。拘睒彌主報答娑伽陀,種種甘饌飲食,兼黑酒飽滿,醉倒而吐。世尊借機,為佛弟子制定酒戒等。其中,更是把飲酒“六種”過失細化為十種,精細描述釋迦牟尼佛對各類“酒”及違反者的得罪標準的界定②[姚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譯:《四分律》,[日]高楠順次郎等:《大正新修大藏經》“律部”第22冊第1428部,大正經刊行會,1934年,第584頁。。莎伽陀長老醉酒的故事,正是《罵酒說》前段中的“伏龍比丘,因醉不降蝦蟆”典故的來源。此后,后秦鳩摩羅什譯《梵網經》卷下,釋迦牟尼佛更是從因果輪回的道理上,嚴厲教敕“佛弟子”們戒酒:

      若佛子自酤酒、教人酤酒,酤酒因、酤酒緣、酤酒法、酤酒業(yè),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緣。③[后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日]高楠順次郎等:《大正新修大藏經》“律部”第24冊第1484部,大正經刊行會,1934年,第998頁。

      佛把僧人的酒戒,推廣到制造“酒”的種種動機和產業(yè)關系鏈中,并從三世輕重果報的層面闡釋僧人違背酒戒的禍端,可謂徹底。

      總之,寶源《罵酒說》實為對佛教根本戒的弘揚,其與《除色說》《罵財說》《除肉說》《讒舌說》一起,立足佛法而勸善。當然,其根本立足點,應屬于釋迦牟尼佛的“無漏善者”的層面,針對的當然不是《維摩詰所說經·方便品》中維摩詰“入諸淫舍,示欲之過;入諸酒肆,能立其志”①[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維摩詰所說經》,[日]高楠順次郎等:《大正新修大藏經》“經集部”第14冊第475部,大正經刊行會,1934年,第537頁。的智慧行為。

      西夏寶源的《罵酒說》之所以堪稱“奇文”,當然非大家耳熟能詳?shù)姆鸾獭熬平洹弊谥?,而是在于它獨特的文學表現(xiàn)形式。

      首先,《罵酒說》體現(xiàn)了寶源和尚高明的勸善藝術。文章伊始,“今聞”云云,實寶源為其“罵酒”找到佛法依據(jù):“生死夜長,明意昏暗,因去流轉黑夜,凈心故生迷惑?!卑簇g《別譯雜阿含經》卷一六云:“一切眾生,皆為無明之所覆蓋,愛所纏縛,流轉生死,無有窮已”。②失譯人名今附秦錄《別譯雜阿含經》,[日]高楠順次郎等:《大正新修大藏經》“阿含部”第2冊第100部,大正經刊行會,1934年,第391頁。玄奘譯《成唯識論》卷七云:“佛說為‘生死長夜’。由斯未了,色境唯識。”③[?。葑o法等菩薩造,[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成唯識論》,[日]高楠順次郎等《大正新修大藏經》“中觀部·瑜伽部”第31冊第1585部,大正經刊行會,1934年,第8頁。可見“生死長夜”是佛為講人未能覺悟時反復生死的妙喻。寶源正是以佛的“生死長夜”為喻,指出人在好惡欲念的牽引下,妙明本心漸昏暗,生死流轉于漫長黑夜般的輪回之路。寶源此實運用《莊子·天下》篇云:“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④[清]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卷一〇,中華書局,1995年,第1098頁。之法?!爸匮浴笔乔f子取信讀者的一種藝術手段,所以寶源《罵酒說》亦以佛教取信于聽眾。

      其次,寶源用系列文學夸張的手段,渲染“酒”的負面作用:“盲瞽不明,無勝于酒;愚癡顛倒,莫過于酒?!比缓笮稳荨熬啤睘椤叭酥卸緶?,士中癲水”,并以娑伽陀尊者醉酒及某仙人貪杯之典,指出“酒”能使壯夫“倒下”,智者“慵鈍”;能使夸富子弟身臥茅廁,羞慚不已;能使謙謙“君子”,裸奔市場。寶源于是指出,前世嗜酒者,今生則癲狂粗野;前世讓盞者,今世愚癡殘手。凡此可憎可怖,寶源法師卻表示這是“略微罵酒之罪,些許以勸世人”。當然,與下文的激烈措辭相比,這部分對“富兒”“士人”的告誡,的確相對“克制”。

      再次,寶源用排山倒海般的“博喻”鋪排,呵責“酒者”“醉者”的癲狂和愚昧。他先連用12聯(lián)駢對來刻畫“酒者”的丑態(tài):禍根、蛇毒、惡魔、魔鬼、糞便、蚊蠅、尿吐、癲狂湯、敗家賊,無有慚愧,喪心病狂,向魔鬼乘,貪婪口腹之欲;又連用4聯(lián)駢對排比“醉者”的丑態(tài):如盲人、似聾人、同啞人、如人尸、似臨終,失神落魄,坐中如死;然后再次告誡“酒”如惡毒的魔王藥,令人搖頭晃腦,言語顛倒,大言無當,修行懈怠。寶源所用“喻體”,極盡夸張犀利而又生動酣暢,既與上段“微罵”“些勸”拉開了勸誡的層次,又緊扣“罵酒”宗旨,水到渠成地叮嚀“酒者”觀察“酒無功德,苦無可匹”的本相,指其尚且不如屎尿助肥沃、血痰養(yǎng)身命、毒藥敷惡瘡之功能。這些對比,機智幽默,充滿智慧,成功地把“毒湯之惡”“無有匹敵”的宗旨闡述個痛快。他再次告誡勸酒者、賣酒者、尋酒者,敬畏果報。可見,《罵酒說》還“奇”在貼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實為“罵之深,愛之切”。

      最后,寶源“曲終奏雅”,奉勸“智者”遠離酒害,不要為“酒”迷情,“活著失人威,死后墮糞湯”,使讀者恍惚中與“被罵”的人自我切割開來,以“智者”自居,自我勸誡,“卒歸于正”。寶源用心,可謂良苦;文學手段,可謂高妙。

      事實上,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自古以來就有各類關于“酒”的文學作品,一般從正面立意,肯定酒的種種功用。

      “美酒”之文者,以酒為人生之高級享受。如西漢文景時期鄒陽的《酒賦》,以“酒”之為物,“庶民以為歡,君子以為禮”,為“哲王”賀壽、燕樂、款待賓僚①費振剛、仇仲謙、劉南平校注:《全漢賦校注》(上冊),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54—55頁。之道具。再如魏晉嵇康《酒會詩》,把酒與音樂結合起來,以為“酒中念幽人,守故彌終始。但當體七弦,寄心在知己”②[魏]嵇康撰,殷翔、郭全芝集注:《嵇康集注》,黃山書社,1986年,第77頁。。劉伶的《酒德頌》,以頌酒為名,稱揚大人先生縱情任性,不受羈絆,超脫世俗、蔑視禮法,“無思無慮,其樂陶陶,兀然而醉,豁爾而醒”③[南朝梁]蕭統(tǒng)編,唐李善校注:《昭明文選》第5冊,崇文書局,2018年,第1867頁。的精神。初唐王績的《醉鄉(xiāng)記》,羨慕“阮嗣宗、陶淵明等十數(shù)人并游于醉鄉(xiāng),沒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國以為酒仙云。嗟乎!醉鄉(xiāng)氏之俗,豈古華胥氏之國乎?何其淳寂也!”④何香久主編:《中國歷代名家散文大系·隋唐五代·王績》,人民日報出版社,1999年,第92—93頁。北宋蘇軾《酒子賦》《中山松醪賦》《洞庭春色賦》之類,或往往集釀造、品類、學問、導情及哲理為一體,重在寫照“超然物外”的自我情懷。其謫居海南時的《濁醪有妙理賦》更云:“惟此君獨游萬物之表,蓋天下不可一日而無。在醉常醒,孰是狂人之藥;得意忘味,始知至道之腴”⑤[宋]蘇軾原著,[清]王時宇重校,鄭行順點校:《蘇文忠公海外集》,海南出版社,2017年,第203頁。。南宋李綱的《濁醪有妙理賦》,始于“融方寸于混茫,處心合道;齊天地于毫末,遇境皆真”的哲理,終以“察行觀德,莫酒之如”的詼諧,其間雜以古往今來嗜酒而狂放的圣賢之跡,與蘇軾之賦有異曲同工之妙⑥[宋]李綱著,王瑞明點校:《李綱全集》(上冊),岳麓書社,2004年,第21—22頁。。明初王翰的《葡萄酒賦并序》,虛設主客問答,以明酒之為道,“能使棱峭者渾淪,強暴者藏神,戕賊而機變者皆抱璞,而含真欲使區(qū)宇之人皆從吾。于無何有之鄉(xiāng),而為葛天氏之民也”⑦運城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運城市志·藝文志》卷二八,三聯(lián)書店,1994年,第586頁。。明中期周履靖《酒德頌和劉伶韻》一文,闡明酒“但適性情,醉睨榮華”①[清]陳夢雷、蔣廷錫:《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匯編·食貨典·酒部》卷二七六,中華書局,1934年。的暢情陶怡之用。

      “諷酒”之文者,一般是正話反說,來表達對社會和人生的批判或諷刺。如東漢揚雄《都酒賦》(亦名《酒箴》《酒賦》),則以盛水之“瓶”和盛酒之“鴟夷”做對比,從而指出“鴟夷”雖然樣子滑稽,腹大如壺,但卻可以“常為國器,托于屬車。出入兩宮,經營公家”②趙逵夫主編:《歷代賦評注2·漢代卷》,巴蜀書社,2010年,第301頁。,享盡榮華富貴。此文一般認為是“漢孝成皇帝好酒,雄作《酒賦》以諷之”③[宋]李昉編纂,夏劍欽、王巽齋校點:《太平御覽》卷八九《孝成皇帝》,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782頁。。唐陸龜蒙《中酒賦》陳列“酒”之為病,從肢體綿軟,至神色渙散;從歡情放棄,至逮捕酒友;從流放儀狄、杜康,到砸爛酒料、酒器;從撤掉酒鋪椽柱,到驅趕酒宴醉徒,欲揚先抑,大罵一通。然后表態(tài):“吾將受教于圣賢,敢忘乎歡伯?”歡伯,即以擬人之法名“酒”。中唐白居易《酒功贊》,更以為“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且飲”④[唐]白居易著,丁如明、聶世美校點:《白居易全集》卷七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964頁。,其《醉吟先生傳》更是渲染“既而醉復醒,醒復吟,吟復飲,飲復醉,醉吟,相仍若循環(huán)。陶陶然,昏昏然,不知老之將至”的“得全于酒者”⑤[唐]白居易著,丁如明、聶世美校點:《白居易全集》卷七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977—979頁。的幸福生活,實為諷喻政治失意之辭。

      “警酒”之文者,一般是先揚后抑,始于“美酒”而終于“戒酒”之意。如王粲的《酒賦》顯然可歸于曹植《酒賦》的唱和作品,指出“酒”在生活中“無禮不入,何事不因”的廣泛作用。但作為普通臣子,他的身份和地位當然不能支撐曹植式的“傲嬌”,所以他接著用將近一半的篇幅來談“酒”的負面效應,指出:

      昔在公旦,極茲話言,濡首屢舞,談易作難。大禹所忌,文王是艱。⑥趙逵夫主編:《歷代賦評注3·魏晉卷》,巴蜀書社,2010年,第60—61頁。

      王粲“警酒”的立場,實為呼應曹操《戒酒令》而作。司馬炎建晉,以酃縣之酒薦于太廟,犒勞功臣,從此酃酒盛名一時,成為貢酒之一。張載的《酃酒賦》便寫于此歷史背景之下,“欲抑先揚”,先指出“酃酒”揚名圣代、象征“大同”、宣導憂患、調和性情之用;后文末陡轉,卒章顯志,描述自己隱居陋室,感悟夏禹禁酒、疏遠儀狄,痛惜秦穆公醉酒害才,贊賞衛(wèi)武公悔酒改過,最后警戒“鑒往事而作戒,罔非酒而惟愆”⑦[清]嚴可均輯:《全上古三秦漢三國六朝文》卷八五《晉下》,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882—883頁。,明賦作之“警戒”性質。他如中唐皇甫湜的《醉賦》、晚唐皮日休的《酒箴》、北宋吳淑的《酒賦》等,皆以警戒為宗旨。蒲松齡的《酒人賦》除了諷刺警戒,末段對“醉鬼”“酒兇”提出“解酒之法”:

      只須一梃??{其手足,與斬豕等。止困其臀,勿傷其頂;捶至百余,豁然頓醒。①[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卷六《八大王》,時代文藝出版社,2000年,第363—364頁。

      其文學戲謔,令人捧腹。

      “炫酒”之文者,一般是貌似在文尾提醒人們適可而止,但實際上絕大部分篇幅在炫耀酒的功用。如三國曹植以為揚雄《酒賦》“辭甚瑰瑋,頗戲而不雅”,自己亦“聊作《酒賦》,粗究其終始”,其《酒賦》夸耀“有酒”能使秦穆公興霸,漢高祖斬蛇,“無酒”能使穆生看穿劉戊的無禮而離開,“敬酒”能讓侯嬴感念信陵君而自刎,美酒能使“王孫公子,游俠翱翔”“質者或文,剛者或仁;卑者忘賤,窶者忘貧”。雖在文末“勸百諷一”,表態(tài)“若耽于觴酌,流情縱逸,先王所禁,君子所斥”②[魏]曹植撰,夏傳才主編,張蕾校注:《建安文學全書·王粲集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180頁。,但全篇賦作,似勸實炫之意甚明?!度龂尽の簳げ苤矀鳌贩Q其“任性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jié)”“黃初二年,監(jiān)國謁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③[蜀]陳壽:《三國志·魏書·曹植傳》卷一九,中華書局,1971年,第557—558、561頁。。此賦無疑為夫子自道,不打自招。

      當然,古代文人對“酒”的書寫異常豐富,遠不止于上述。如傳說阮籍以酒譜樂,北宋竇蘋和竇革有《酒譜》、蘇軾有《東坡酒經》、蘇轍有《既醉備五福論》、林洪有《新豐酒經》、朱肱有《北山酒經》、李保有《續(xù)北山酒經》、南宋范成大有《桂海酒志》、張能臣有《酒名記》、李綱有《椰子酒》、金元好問有《蒲陶酒賦》、趙秉文有《解朝酲賦》、朱德潤有《軋賴機酒賦》、元宋伯仁有《酒小史》等??傊?,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人與酒的關系,可謂源遠流長,底蘊深厚。至于那些以酒為詩、為文、為小說、為繪畫之助者,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因此,如果在中國古代悠久的“酒”文學背景下,再來觀照西夏寶源的《罵酒說》,更能體現(xiàn)此“奇文”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獨特意義:《罵酒說》不僅是目前僅見的以我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創(chuàng)作的酒題材文學作品,而且是目前僅見的我國古代文學中以佛教的視角來闡述“酒”的危害,以警示世人的文學作品;《罵酒說》在我國古代琳瑯滿目的“美酒”“炫酒”“警酒”“諷酒”等文學作品之外,以極富文采和藝術匠心的“罵酒”視角,有異于目前現(xiàn)存的任何一種同類文字,因而豐富了這類文學的品種,堪稱近年來發(fā)現(xiàn)的一篇“千古奇文”。

      西夏作為兩宋時期,中國西北方生存了200余年的割據(jù)政權,其酒文化既屬于中國悠久酒文化的一部分,又因為較長時期缺少與中原酒文化的充分互動和交流而保持相對獨立的特色。 “酒”和“牛肉”的美妙搭配備受軍營的歡迎?!白锌统M,樽中酒不空”①杜建錄、楊滿忠主編:《中國藏西夏文獻·金石編·碑刻·題記》卷一八,甘肅人民出版社、敦煌文藝出版社,2006年,第74頁。已經成為黨項羌上流社會的一個習俗。李華瑞指出:“西夏做酒務當是宋朝影響發(fā)展而來……西夏的酒類品種,大致有黃酒、葡萄酒、馬奶酒和麥酒等?!雹诶钊A瑞:《西夏釀酒業(yè)初探》,載李范文主編《首屆西夏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寧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50—253頁。據(jù)他們的“藥酒承旨”③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新定律令》,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427頁。一職可知,西夏宮廷內有“藥酒”及對應的管理崗位。西夏文《天盛律令》云:

      神馬、祭牛、神牛一種者,年年四月三日于冬夏分別時,于舊宮內天神下當送馬中散茶酒。④史金波、聶鴻音、白濱譯注:《天盛改舊新定律令》,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582頁。

      敦煌文獻中與僧尼、寺院酒戒相關的并不少,可見西北河西走廊一帶,僧尼生活、宗教活動時,酒戒并不嚴格的傳統(tǒng),由來已久⑤潘春輝:《晚唐五代敦煌僧尼飲酒原因考》,《青海社會科學》2003年第4期,第81—83頁;鄭炳林、魏迎春:《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團僧尼違戒——以飲酒為中心德探討》,《敦煌學輯刊》2007年第4期,第25—40頁。。如今甘肅武威博物館藏西夏崇宗乾順天祐民安五年(1094)渾嵬名遇的《大白高國涼州感通浮屠之銘文》中,有“匠人小頭監(jiān)感通塔下漢眾僧監(jiān)賜緋和尚酒智清”“木匠小頭監(jiān)和尚酒智伯”“護國寺感通塔漢眾僧正賜緋僧酒智清,修塔寺監(jiān)石碑感通塔漢眾僧副賜緋僧酒智宣”⑥聶鴻音:《西夏詩文全編》第37、46頁。等署名。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藏本Инв.No 697天祐民安五年(1094)梁太后的《大乘無量壽經后序愿文》,尾題“”(書者衣緋和尚酒智清)⑦聶鴻音:《西夏詩文全編》第47頁。。所謂“賜緋”“依緋”,即賜給或允許穿紅色官服。這是西夏沿用唐五代及宋代禮制,五品、四品官可以服緋的傳統(tǒng)而來,并擴充到對僧官的禮制。那么矛盾來了,前文提到佛教教義中,“酒戒”是最根本的五戒之一,而寶源和尚的《罵酒說》也諄諄告誡“戒酒”,可是何以僧人官制中有與保管“酒”有關的職位呢?比較合理的推測是,西夏官府的諸多祭祀和慶典都由僧人主持,并在寺院主辦的。而民間的道教五星五曜禮拜祈請儀式上,也是“茶”與“酒食”并列為獻禮。祭祀和慶典有用“酒”的習俗,因而僧人中自當有負責管理“酒”的職位。編號為俄藏Инв.No 7560的西夏李純佑天慶元年(1194)佚名的《祭祀地祇大神文》云:

      南贍部洲大白高國天慶庚寅元年,州地境屬下家主弟子某甲一門敬奉,準備酒食,祭祀地祇大神等。本處受持敬奉,大神祇等東來敷座,燒香散酒禮拜。⑧聶鴻音:《西夏詩文全編》第212頁。

      這段文字伊始以“南贍部洲大白高國”啟告,為典型的佛教術語加上世俗用語。其內容其實是范文,任何人有這類需求,只要把“州地境屬下家主弟子某甲”處填寫落實即可?!暗氐o大神”之類,也是釋、道二教共用術語。所以,這類祭祀很有可能由僧人或道士主持,并允許用酒祭奠。

      西夏殘存的文學作品證實,西夏的“酒文化”形成了較為明顯的兩個層次:高僧們教育僧侶階層、普通民眾教育子女“戒酒”或“節(jié)制飲酒”;道教祈請儀式上普遍以“茶”“酒食”為獻禮;而皇室和王公大臣、文武官僚們則鼓勵“暢飲”或“豪飲”。上層的公職人員和皇室,有錢飲酒,也樂于飲酒;下層百姓對“酒禮”更加在意,并樂于施行或遵循“酒禮”的教化。

      其一,西夏僧人和寺院本來就有合法存酒的機會,故而部分僧人冒犯酒戒的現(xiàn)象所見不鮮。

      寶源《賢智集·自在正見詩》反話正說,給這類僧人做了生動的素描:

      不做齋,不持戒,三業(yè)罪孽自然消。有時一日吃十頓,無時緊腹隨緣住。若食肉,若飲酒,油膩一律味不沾。一若舒身華林臥,我心依舊不動搖。①聶鴻音:《西夏詩文全編》第157—158頁。

      這些破戒僧人熱衷應酬,聲稱有機會一日十頓,無機會緊縮肚皮,還詭辯貌似食肉飲酒,其實不沾油脂和滋味。寶源《賢智集·小乘意法》中云:“暗室疑生,虛驚而思慮鬼在;無名酒飲,色身上所執(zhí)有我?!雹诼欨櫼簦骸段飨脑娢娜帯返?59頁。指出色身沉湎于對“酒”的執(zhí)著,也是無明業(yè)力的一種,只能帶來迷幻和沉淪。其《賢智集·罵財說》又云:

      愚人猶如順風雞,染著酒糟教迷醉。是以入于吉兇網,永沉苦海何傷悼?、勐欨櫼簦骸段飨脑娢娜帯返?50頁。

      寶源形容人沉迷于“酒”就像跌入吉兇難測的塵網,永沉生死輪回的苦海。為了勸誡僧眾遠離“酒業(yè)”,寶源還在《賢智集·勸親修善說》中算了一筆“生命賬”:

      人生百歲,誰能終其壽考?難至七十,母腹日差亦多。亦足百年,實實僅度其半;夜夜酣睡,是亦五十虛年。彼五十年,復十五年蒙昧;酒醉疾病,十五年正無知。七十已過,愚昧已成老朽;或成大覺,憂思安樂豈得?④聶鴻音:《西夏詩文全編》第144頁。

      有人追求七十歲的生命以成“大覺”,有人卻把七十歲的生命活成“老朽”。這樣的對比,何其鮮明?

      據(jù)上,寶源《罵酒說》等文學篇章對“酒”的勸誡,絕對不是偶然出現(xiàn)的,而是有著深刻社會政治、經濟和宗教背景。無獨有偶,北宋真宗時期釋遵式亦有《誡酒肉慈慧法門》的210聯(lián)五言長詩偈,其中云:

      如舍婆提國,有鴦掘摩羅。酒醉淫泆母,因慈殺其父。母復通外情,將刀復害之。亦如莎伽陀,神通大羅漢。因游支提國,漸到跋陀村。彼有大毒龍,字庵婆羅提。其龍甚暴惡,侵害彼村人。羅漢神通力,降伏毒龍已。村人思報恩,多設蘇孔糜。有女設糜已,憂其發(fā)冷病。遂取水色酒,奉上大羅漢。羅漢謂是水,飲已酒力發(fā)。迷酒到寺門,衣缽棄余處。醒時用神力,能伏大毒龍。醉后如死人,不能伏蝦蟆。世尊命羅漢,及諸比丘眾。至彼羅漢所,因茲制酒戒。①韓進廉主編:《禪詩一萬首》,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第716頁。

      釋遵式(964—1032),大約早寶源一百年。兩人使用的文體形式有所不同,但對佛教和酒之關系,以及相關典故的闡釋,均是熟悉甚至相似,這其實是很值得繼續(xù)探討的話題。

      其二,西夏道教和官巫文獻表明,“茶”和“酒食”經常在祈請鬼神時并行不悖。俄藏Инв.No 6501號佚名氏《啟請星神儀》殘文中“家主某甲等禮拜,而集諸酒食”等語頻現(xiàn),為西夏道教儀軌范文。此儀軌與唐杜光庭《道門科范大全集》等同類科儀區(qū)別甚大。尤其是供養(yǎng)方式上,唐代以來中原同類科儀要求沐浴、戒齋、素食,并僅僅“散花”和“獻茶”,但西夏有紙馬、紙錢、果品、馬□、荊棘、血劍、七件樂器、酒食、凈水等,最為獨特。本文推測此中變化可能是受西夏“官巫”儀式的滲透和影響。西夏每年四月三日,國家在舊宮內命官巫舉行祭祀,供奉“馬中散茶酒”,“派一官巫,三司內領取三兩香、一斗酒、三斤酥、原糧一斗,當往本土地上。 西夏道教儀式中用“酒”的現(xiàn)象,與黨項羌民族的“巫教”相關。

      其三,西夏現(xiàn)存其他文學作品證實,上層階級或者公職人員才是酒的主要消費者。俄藏佚名作《宮廷詩集·圣宮共樂歌》云:

      所念者,天長地久,國運顯現(xiàn)平靜;日積月累,寶座更告安寧。因我輩,帝手賜酒,湯藥已飲不患病;御策坐華,美上增美老未知。若是一圣恩而萬人樂,后世何其多?、俾欨櫼簦骸段飨脑娢娜帯返?98—199頁,原卷見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編:《俄藏黑水城文獻》第10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283—315頁。

      詩中是“帝手賜酒”“御策坐華”,可見這類酒宴是宮廷內群臣燕樂的場面。西夏同樂宮內的萬花堂應該是經常招待群臣酒宴的地方。署名為沒息義顯的《宮廷詩集·同樂萬花堂歌》云:

      我輩愿無他愿,圣明皇帝與天與地壽平齊,皇后父母如日如月時限長。同樂宮內誰在道?文武臣僚金卮施酒示恭敬。萬花堂下開國宴,左右侍者聞大樂而起舞,一世相互轉告,此禮樂悠悠。②聶鴻音:《西夏詩文全編》第198頁,原卷見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編:《俄藏黑水城文獻》第10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283—315頁。

      西夏的統(tǒng)治者常在同樂宮萬花堂內,以“金卮施酒”招待“文武臣僚”,百官們也回禮他們以示恭敬。這樣的酒宴以輝煌、喜慶、豪華、莊重開始,再以“左右侍者”都極盡歡快,忍不住“聞大樂而起舞”而結束,這就是西夏的“禮樂”。可見,與寶源和尚“罵酒”“勸誡”恰恰相反,西夏的貴族、群臣則是倡導開懷暢飲的。1991年寧夏賀蘭山拜寺溝方塔廢墟出土的西夏仁宗仁孝乾祐十一年至二十一年(1180—1190)某侍行官的《詩集》殘卷顯示,西夏的文武臣僚,逢年過節(jié)、人情往來都要飲酒作樂。如其《酒旗五言六韻》詩云:

      海內清平日,此旗無卷收。一桿出畫棟,三帖□□樓。邂逅游人□,□□旅客愁。冬宜風雪里,春稱杏墻頭。桂酲由茲顯,金貂為爾留。高[人]豪杰士,既見醉方休。③湯君:《西夏佚名詩集再探》,《西夏學》第十二輯,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年第158頁。

      “酒旗”招展之處,冬雪春杏之時,商家的“桂酲”,因為衣著“金貂”的“高人豪杰”們的品鑒而名聲顯赫。這種不無夸飾的文學手法,折射了西夏仁宗時期的太平盛世。其《春風》詩云:“掃除積雪殘冰凈,解使游人覓酒家?!雹軠骸段飨呢娂偬健?,《西夏學》第十二輯,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年第161頁??梢姵跞盏呐L殘雪,最適合這些達官貴人尋歡作樂?!敖肪啤睉撌俏飨牟诲e的品種,某侍行的《元日上招撫》詩中顯示,這是可以拿來招待上層達官貴人的“美酒”:“首祚信歸[樞]府客,和光先養(yǎng)撫徠臣。書□□列持椒酒,咸祝[譽髦]輔紫宸?!雹轀骸段飨呢娂偬健?,《西夏學》第十二輯,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年第160頁。這是“某侍行”以“徠臣”即移民的身份乘元日節(jié)慶攀附某“招撫”以求提攜的場景。同一詩集中高走馬和作的《春雪》里也夸耀道:“孤館恨端增客思,長安酒價□金罍。子猷行舟緣何事,訪戴相邀撥淥醅?!雹贉骸段飨呢娂偬健?,《西夏學》第十二輯,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年,第163頁。這里的“長安”當指西夏的“興慶府”;這里的“金罍”“淥醅”旨在夸耀豪奢。再如某侍行的《和春雪二十韻》云:“農賀豐年多慶頌,□□景倒[座]樽罍?!酢跏芈殩|陲者,但欲邀朋醉嫩醅?!雹跍骸段飨呢娂偬健?,《西夏學》第十二輯,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年,第164頁?!锻鯇W士□□》云:“[農父醉歌行]□□,□孫慶賞醉傾罍。有秋嘉瑞初春見,莫惜黃金買[忠醅]?!雹蹨骸段飨呢娂偬健?,《西夏學》第十二輯,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年,第164頁。這些場景,雖以“農賀豐年”為由,實為上層文人詩酒奢侈的交易圈子。

      西夏的文官把詩酒作為互相攀附的手段,西夏武官理亦不落后。如佚名氏的《宮廷詩集·圣威鎮(zhèn)夷歌》云:

      主人父母佛菩薩,賢圣威儀大略有。人群披甲佩箭囊,國名一稱戰(zhàn)即退。排排箭雨遍國發(fā),既見敕牌手加額。轉兇為吉和合禮,侍奉佳肴敬酒傳。此中雖生險惡心,夜間生怨晨拆解。④聶鴻音:《西夏詩文全編》第201頁,原卷見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編:《俄藏黑水城文獻》第10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283—315頁。

      雖然詩歌的意思有令人費解之處,但顯然前三聯(lián)是稱頌某武將的“賢圣威儀”如“主人、父母、佛、菩薩”一般,故而臨戰(zhàn)大捷,獲得“敕牌”和嘉獎。后兩聯(lián)似乎是描繪在西夏皇帝授意下,敵我雙方終于和解,以禮相待,雙方協(xié)議達成,“佳肴敬酒”,開解一切恩怨和險惡。“酒宴”成為慶功和緩和緊張邊境關系的外交手段?!熬啤痹诮浑H中扮演的“和事佬”角色,使這些文武臣僚互相殷殷勸酒?!秾m廷詩集》中,佚名的《諸勸歌()》云:

      白日日速金云索內拴不住,紅月夜夜大帝以手不可執(zhí)。少壯美貌猶如花開隨即落,圣賢不行由老至死所在多。無常來到此身時,本西紅虎不能敵,尾東青蛇難持惡。于此念,不吝黃金即增多,不衣善錦□□□。汝雖可衣軟綾厚錦終有破,汝□□□甘味酒□則當滿。仙樂入耳堪得樂,玉盞傳酒莫謙讓。一日所娛萬馬價,少年三日汝所游戲樂一世。⑤聶鴻音:《西夏詩文全編》第206—207頁,原卷見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編:《俄藏黑水城文獻》第10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283—315頁。

      對“無常來到”的恐懼,在寶源和尚那里,是警戒世人遠離酗酒,及時修行,爭取早日解脫生死輪回之苦的動力。但在這些王公大臣那里,恰好是及時行樂、戲樂一世的借口。富貴者追求的“入世間法”和高僧們追求的“出世間法”形成截然相反的對比。

      其四,現(xiàn)存西夏文學作品中,下層百姓和普通民眾婚喪嫁娶中的“酒禮”。聶鴻音指出:“至今還沒有資料能確切表明飲酒在西夏的普及程度。盡管漢文歷史文獻中不時談到西夏人嗜酒,但那似乎都是專就富貴人而言的,事實上西夏平民的生活要比人們想象的清苦……很明顯,對于這些終年靠野草充饑的大批窮苦人來說,酒只是一種難得一見的奢侈品,而西夏政府的酒政和酒刑自然也與他們無關?!雹俾欨櫼簦骸段飨耐醭木普途菩獭?,《民族古籍》1999年第2期,第5—7頁。俄藏西夏仁宗仁孝乾祐十六年(1185)刻字司刻印佚名的西夏文《聰穎詩》中云:

      巧貌食肉不穿白,美人飲酒不灑酒;巧貌食肉不清齒,麗人飲酒不唾涕……飲酒不言□變己,臂力尋杖不搖晃;飲酒不語水及□,□上依靠不傾動。②聶鴻音:《西夏詩文全編》第101頁,原卷見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編:《俄藏黑水城文獻》第10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279—282頁。

      “美人飲酒不灑酒”“麗人飲酒不唾涕”“飲酒不言”“飲酒不語”,“酒”是禮節(jié)的一部分,必須節(jié)制才能富有美感。俄藏刻本乾祐十八年(1187)王仁持的《新集錦合格言》中亦云:“當學不學學飲酒,當教不教教賭博?!雹勐欨櫼簦骸段飨脑娢娜帯返?05頁。這是批評教育那些教人賭博和學習飲酒的青年子弟;“山行無杖不安步,飲酒不謙害于飲?!雹苈欨櫼簦骸段飨脑娢娜帯返?08頁。也是教育人們即便飲酒也要懂得謙讓,不要酗酒無德?!岸Y失而求諸野”,對于西夏百姓而言,果不虛言。

      綜上,西夏高僧寶源的《罵酒說》,不唯體現(xiàn)佛教的“酒戒”宗旨,同時也體現(xiàn)了寶源和尚高明的勸善藝術及文學手段,在古代豐富的“美酒”“諷酒”“炫酒”“警酒”之文外,別開“罵酒”一脈,更是目前僅見的以古代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創(chuàng)作的酒題材文學作品,堪稱“千古奇文”?!读R酒說》折射出我國北方各民族悠久而豐厚的酒文化歷史,尤其是西夏時期的酒業(yè)、酒禮和酒務文化。西夏部分僧人可能被允許參與各級祭祀活動的用酒活動;道教和官巫祈請儀式上的“酒食”現(xiàn)象應該亦能產生交互影響。這是其產生的根本原因之一?,F(xiàn)存西夏史料和類似文學作品共同表明,西夏“酒文化”具有鮮明的兩面性:上層的公職人員和皇室,有錢飲酒,也樂于飲酒,甚至“有資本”觸犯酒律;下層百姓對正?;閱始奕⒌摹熬贫Y”更加在意,并樂于施行或遵循“酒禮”的教化。

      猜你喜歡
      西夏
      西夏語“頭項”詞義考
      西夏研究(2020年1期)2020-04-01 11:54:26
      西夏陵雕塑與自然人文環(huán)境
      西夏學(2020年2期)2020-01-24 07:44:30
      西夏“城主”及其淵源考
      西夏學(2020年2期)2020-01-24 07:42:46
      西夏官印史
      收藏界(2018年1期)2018-10-10 05:23:16
      西夏本《佛說延壽命經》考釋
      西夏學(2018年1期)2018-04-29 09:08:42
      西夏靜州新考
      西夏學(2018年1期)2018-04-29 09:07:02
      西夏“上服”考
      西夏學(2017年1期)2017-10-24 05:31:32
      試述西夏軍抄
      西夏學(2017年1期)2017-10-24 05:31:22
      釋西夏語詞綴wji2
      西夏研究(2017年1期)2017-07-10 08:16:55
      西夏喪服制度及其立法
      西夏研究(2017年1期)2017-07-10 08:16:55
      阆中市| 碌曲县| 竹山县| 桐柏县| 肇庆市| 阜新市| 铁岭县| 岳西县| 黑水县| 翼城县| 深水埗区| 乐至县| 裕民县| 临海市| 皋兰县| 安乡县| 天台县| 泰来县| 藁城市| 汶上县| 靖州| 施秉县| 东乌| 股票| 佛学| 南丹县| 马关县| 繁峙县| 宁城县| 日土县| 恭城| 留坝县| 昌宁县| 红河县| 石泉县| 苗栗市| 和政县| 洛隆县| 姚安县| 九台市| 沈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