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文化遺產的價值評估
      ——以河南西平大銅器為例

      2022-02-23 00:17:20溫芯媛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2年23期
      關鍵詞:西平西平縣銅器

      溫芯媛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西平大銅器是一種以銅、鼓為主的民族打擊樂器,聲音洪亮、渾厚粗獷,既可以獨立演奏,也可以作為民族舞蹈表演時的伴奏,是一門融合民族音樂與舞蹈的綜合藝術。

      西平大銅器的起源地位于今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楊莊鄉(xiāng)儀封村,呈現出一點多面的特點,主要以駐馬店市西平縣為中心,分散在舞鋼市、遂平縣、漯河市等周邊地區(qū)。對西平大銅器的重視可以追溯到2006年,將以儀封村為中心的西平大銅器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①。隨后,西平大銅器分別于2007年和2008年被列為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全國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社會發(fā)展和各界對傳統(tǒng)村落的關注,儀封村2016年入選第四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西平大銅器深受豫南地區(qū)農村人民的喜愛,對其的保護也一直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

      然而,在當今新鮮事物不斷涌現的社會背景下,文化遺產在傳承上應該和人們欣賞視角的改變保持步調一致,依據自身獨特性尋求更好的保護和發(fā)展。如何評價其價值,是當前亟須解決的重大課題。本文以西平大銅器為例,試圖從文化遺產的價值入手,為我國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供參考,并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以西平大銅器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價值,為在文化遺產的保護中融入時代元素提供有益借鑒。

      1 文化遺產價值評估的研究概況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公約》②,對文化遺產的概念進行了提出和確定,并且認為應該從制度上保護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之后于2003年,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做出了明確定義,即指被各社區(qū)、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③,這一定義細化的舉動也是文化遺產保護發(fā)展中的一大進步。

      隨著文化遺產世界性的不斷凸顯,各國在重視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同時,也逐步將注意力集中在文化遺產的價值評價上。美國蓋蒂保護研究所于1995年開始研究文化遺產的經濟問題,并于1998年舉辦“經濟與遺產保護”專題討論會,確立其研究方向,進而推動了文化遺產評估的理論研究。在文化遺產的定義被廣泛接受后,隨著對其評價制度的引入,國內對其評價和制度建設的討論也逐漸增多,主要集中在歷史、藝術、科學等多個方面。此外,還有一部分學者基于社會學和經濟學視角或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對文化遺產價值進行分析,這也為西平大銅器的價值研究和本文的撰寫奠定了一定的理論依據。

      2 河南西平大銅器的價值評估

      價值評估是對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利用和發(fā)展的重要前提與實施依據。對于無形文化遺產來說,因其“無形”這一特點,不同的群體依據自身的生存環(huán)境、與自然的相互聯系、歷史條件的變遷,把時代元素和傳統(tǒng)文化結合起來,對文化遺產的深層內涵進行正確闡釋,不斷創(chuàng)新,力求實現其代代相傳。因此對于本文要研究的西平大銅器而言,也應根據其發(fā)展特點,從內在價值、外在價值兩方面進行評估。

      2.1 大銅器的內在價值

      文化遺產的內在價值是指其自身所具有的普遍性,評價西平大銅器的內在價值,主要從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三方面展開。

      2.1.1 歷史價值

      西平縣是中華嫘祖的故鄉(xiāng),其歷史淵源悠久,文化底蘊豐厚,有著1400年歷史的大銅器就起源于此。對大銅器的發(fā)展過程進行探究,可以看到我國古代樂器、民俗、中外文化交流、音樂以及民族遷徙等歷史痕跡。

      ①樂器史。從西平大銅器研究中可以了解我國民族樂器史。據史料記載,銅鈸在隋煬帝楊廣敲定下來的西涼、龜茲、天竺、康國、安國等九部樂曲中都有出現。在《隋書·音樂志》《通典一四四樂四》《舊唐書》中也發(fā)現了鐃、鈸的相關文字,從“二圓銅片,中部隆起為半球形,穿孔以革貫之”的外形描寫,到“兩片合擊發(fā)聲”“相擊以利樂”的使用方法介紹,都證明了古代社會所使用的大銅器與如今西平大銅器的情況是一致的,仔細對照分析,就是現在大銅器的大鐃、大镲。這些都是從大銅器中追溯我國民族樂器史的重要憑證和有力說明。

      ②民俗史。歷史知識的來源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史料,二是史實。從大量的文獻記載中可以得知大銅器產生于隋唐,也盛于隋唐,因此便有了“大銅器表演的產生,是為增加節(jié)日氣氛”的猜測。而這一猜測在西平縣已故藝人陳崇德的口述中也得到了證實。因此,大銅器文化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我國的民俗史。

      大銅器最早用于祭祀,具有祭祀功能。古代西平洪河因水源豐富經常發(fā)生洪水,那時的人不懂得科學,也不懂得自然,于是祭祀成湯祈求風調雨順,產生了一系列祭祀儀式。為了讓天神聽到民眾的祈求,人們選擇了震天動地的大銅器作為祭祀用具。在文獻《康熙志·風俗篇》中也有村民“鳴金擊鼓,輦致神像”的求雨記錄,在史料上印證了這一活動,由此也可看出當時淳樸的社會風俗文化。

      ③中外文化交流史。當前西平縣可查到的有文字記載的大銅器音樂中,與獅子相關的曲牌共有149首,其中以雄壯、勇猛、可愛為特征的傳統(tǒng)曲牌有10首。而獅子原產于西亞和非洲,絲綢之路打開了中國外交的大門,由于百姓對獅子力量的崇拜,在進行大銅器演出時,經常會伴隨舞龍舞獅這一民間活動。另外,佛教文化崇尚獅子形象,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佛教文化進入中原,大銅器也在中印文化交流中留下了一個時代的印記。

      ④音樂史、民族遷徙史。關于西平大銅器的由來,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西平大銅器是隋唐時期的燕樂遺音,《西平縣志·風俗篇》言“唐代太宗登基,恰逢春節(jié),舉國歡慶”,因此各地都設立了不同的銅樂會。從這一點看,現在的大銅器就是燕樂遺音。

      追溯“燕樂”能夠在此生根的緣由,也許與當時社會的大變遷有關,先人的大遷徙促成了各種文化的交流與交融。西平縣《氏族志》中記載,現如今居住在西平、遂平周圍等地的居民,大部分起于宋慶歷延至明洪武年間西遷而來。這些移民在中原和當地居民進行了聯姻,并在此定居。在遷移的過程中,他們將自己所熟知的大銅器帶入了天中,與這里的文化融為一體。所以說,大銅器也是一部我國古代民族的遷徙史。

      2.1.2 藝術價值

      西平大銅器是以銅樂器和大鼓為主要演奏樂器的一種民族打擊樂。根據表演需要,隊伍少則十幾人,多至上百人,一個完整的大銅器隊伍以大镲、大鐃、大鼓為主,手镲、二鼓、小鼓為輔,邊鼓為指揮。它可以單獨表演,也可以作為民族舞蹈表演時的伴奏,給人一種中原人特有的粗獷、豪邁的感覺。

      彈奏的曲譜常被稱為“曲牌”,沒有旋律,只有節(jié)拍,通常5到15分鐘。傳統(tǒng)曲牌現存近200支,其中還有以民間傳說、神話為題材的故事情節(jié),旋律多變、雅俗共賞,配合其與歌舞合奏以及撂、鐃、镲等絕技的展示,形成了多種栩栩如生的音樂形象,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西平大銅器是農民過節(jié)的重要消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一個元宵節(jié),西平大銅器盛況空前。據回憶,當時儀封村附近的上百支表演隊伍,從儀封街的南門表演到北門才結束,銅器聲震耳欲聾,有上萬人圍觀。在后來的發(fā)展中,大銅器已經不僅僅用來“鬧年”,在艱辛的勞作中經常被用以鼓勁提氣,讓他們暫時忘卻眼前艱苦的生活。

      無論是變換多種多樣的演出形式,還是帶有河南獨特精粹的傳統(tǒng)曲牌,又或者是當時人們在欣賞大銅器表演時獲得的精神慰藉,都表明西平大銅器在我國藝術寶庫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1.3 科學價值

      大銅器是一種互相配合的民間打擊樂,以镲(又稱鈸)、鐃為主體,其余為伴奏。大銅器之所以被稱作“大”,是因為它擊打起來聲音“大”。大銅器的主要樂器镲和鐃是由響銅制成的,聲音清澈響亮,適合作為樂器使用,這也證明了我國青銅工藝使用廣泛。

      西平大銅器中既有多種樂器,又有獨特的演奏技法。在打擊技法方面,由于手的拍擊動作不同,聲音的聲調也是多種多樣的,包括單擊、對擊和磨擊等。另外,在展現形式上也有創(chuàng)新,有旋、轉、翻、拋、悶等,由此產生了不同層次的聲調變化和聲調反差,給聽眾帶來豐富的聽覺感受。

      镲和鐃的演奏形式主要是旋、傳、翻、拋、悶等。旋镲是兩只镲在輕微碰觸后,交替向外轉動的聲音;傳镲是兩人相距3米,用拋球的方法擲出,相互交換镲;翻镲是用手把镲向外翻一圈;拋镲是擊打镲之后,將其拋至高空中再接住,視覺上會有一種雜耍的感覺;悶镲是把镲緊貼在胸前進行擊打,發(fā)出低沉的響聲。與镲多磨擊不同,鐃以對擊為主,即將兩鐃撞擊在一起,形成一種特殊的音質。

      大銅器利用各種樂器的節(jié)拍和音色的對比,以不同音調和音色來表達故事的內容,使其演奏的聲音響亮、技術含量高、表演形式多樣,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是中原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

      2.2 大銅器的外在價值

      2.2.1 社會價值

      大銅器是一種民間藝術,具有很高的大眾參與性和廣泛性。從調查研究中不難看出,有大銅器存在的村莊,都是樂觀向上的,很少出現打架、賭博之類的事情,總體來說很和諧。仔細想想,一點都不奇怪。古代生活條件極度匱乏,人們的身心皆苦。他們在敲鑼打鼓的過程中尋找到了發(fā)泄的渠道,能夠暫時遺忘真實世界中的不如意,彌補心靈的匱乏,這份癡迷讓他們沒有時間再去破壞社會的和諧。大銅器是一種集體活動,人們都要聽從命令,在這個過程中,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團隊的團結和集體的榮譽感。這樣既能讓人放松,又能增強村民們的凝聚力。

      從自然因素來看,大銅器之所以發(fā)展為一種大型打擊樂活動,和當時的地理、氣候是分不開的。中原大部分的鄉(xiāng)村地區(qū),冬日嚴寒,又恰逢農閑,此時大銅器就成了一種大型群體活動,人們可以參與其中或跟隨著旁觀,緩解寒冷,增強體力。后來生活條件逐漸改善,人們有了更多的休閑時間,但是伴隨而來的就是由于缺少運動而產生的各種疾病,恰好大銅器本身就可以作為一項集體體育活動,多人共同參與,不僅使人們主動鍛煉的積極性得以提高,還有助于實現大銅器活動的日?;l(fā)展。

      從文化傳承來看,大銅器演奏的大部分題材和內容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些文化基因已經成了人們身體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促使他們向更優(yōu)秀的方向發(fā)展。反過來講,他們也以家鄉(xiāng)的民族文化引以為傲,將這份文化自豪寄情于大銅器之上。有了文化自信,就有了傳承的最大動力,這也是為什么人們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學習大銅器這門藝術,卻不要報酬的原因。

      同時,因為大銅器表演沒有酬勞,所以演出隊伍的頭頭,要么是通過民主選舉產生的,要么由技藝高超的人或受人尊敬、主持公道的人擔任,在這樣社會結構中的百姓們,一些小沖突也就輕易化解了。部分群眾還認為加入大銅器隊伍在村里會很有面子,對那時活動范圍并不是十分廣泛的人們來說,在無形之中滿足了他們的自尊心需要。

      人們不僅可以從大銅器表演中獲得身心兩方面的滿足,還促進了社會群體之間的交流??梢哉f,大銅器的組織傳播,既可以滿足個體的心理需要,又可以促進組織內外的和諧。同時,這也是對當地的非物質文化的一種繼承,有了堅實的個體和大眾基礎,大銅器的發(fā)展與傳承就不再是無源之水。

      2.2.2 可利用價值

      因為大銅器是口傳心授、潛移默化的傳承,所以盡管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但歷史上人們對其的重視程度并不高,文獻中對其的描述更是寥寥無幾。筆者通過大量的文獻研究和實地調研,總結出大銅器主要有區(qū)域價值和經濟價值。

      ①區(qū)域價值。西平文化局每年都會組織各村落進行一次大型的大銅器表演,使村民們對大銅器產生極大的興趣,讓大家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學習、推廣,同時也可以在西平縣形成一股濃郁的民間文化。由于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和政府的大力扶持,西平大銅器樂隊的成員士氣猛漲,在2008年11月舉辦的全國首屆農民文藝會演中,一鼓作氣獲得最高獎項“金穗獎”。

      為了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到大銅器表演這一獨特的民間藝術形式,近年來西平縣開展了一系列的宣傳活動,既為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豐富的民族音樂,促進了大銅器藝術的傳承和發(fā)展,也表現了政府對民間文化的重視,同時也體現出了深厚的地域文化內涵和人民群眾濃厚的民族文化意識,從而大大提高了西平地區(qū)、西平人民的知名度,樹立了良好的區(qū)域形象。

      ②經濟價值。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在向著更深層次發(fā)展,對新的文化和精神消費提出了更高要求。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文化遺產的消費活動主要體現在文化、精神、休閑和娛樂等方面,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人們對文化遺產的消費需求持續(xù)增長,這就推動了一種新的文化遺產價值——經濟價值的產生。

      目前,在西平地區(qū),大力推廣大銅器文化,加強保護和傳承,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樹立人民群眾的形象,希望得到企業(yè)的投資,從而促進經濟更好發(fā)展。此外,西平大銅器是我國民族音樂中的一種重要藝術形式,樂器種類繁多,演奏技術多樣,作品數量達百余部,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而這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的旅游資源。如何獲得政府部門的支持幫助,結合民間群眾的技術和意愿,將大銅器這類民俗文化一代又一代地傳播下去,是當前應該考慮的問題。只有結合時代特點對其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在傳承發(fā)展中利用其獨特的歷史屬性,將大銅器打造為獨一無二的西平特色文化,才可能作為地域文化特色發(fā)展旅游業(yè),從中獲取經濟利益,實現文化和旅游的良性發(fā)展。

      3 總結

      我們要將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fā)展作為終極目標。盡管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大銅器仍未得到很好的傳承和發(fā)揚。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依靠其特有的生產性和生活方式進行傳承,這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以上價值評估可以幫助正確闡釋文化遺產的深層內涵,推動文化遺產保護事業(yè)的發(fā)展進程。

      注釋

      ①賈培培.奏響的藝絕,舞動的經典:表演藝術及文化價值田野調查[J].大眾文藝,2011(18):104-105.

      ②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公約[S].1972.

      ③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S].2003.

      猜你喜歡
      西平西平縣銅器
      《菊》
      西平縣
      篁嶺曬秋
      金秋(2019年18期)2019-12-19 09:11:32
      張西平
      由新見陽小叔父鼎看叔姬鼎等銅器及相關問題
      東方考古(2018年0期)2018-08-28 10:04:54
      壽縣朱家集楚銅器“前”字補說
      西平縣
      銅婚
      促進家庭農場發(fā)展的籌資模式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25期)2016-07-05 16:05:55
      山西定襄中霍墓地出土銅器的初步科學分析
      茶陵县| 平武县| 太谷县| 沅陵县| 左贡县| 景谷| 伽师县| 承德县| 新田县| 惠安县| 临江市| 宁乡县| 长泰县| 原阳县| 梓潼县| 内黄县| 邹平县| 连城县| 临邑县| 万安县| 九江县| 南通市| 五大连池市| 龙口市| 珲春市| 张北县| 大理市| 邵东县| 开化县| 昌江| 冕宁县| 泰宁县| 平远县| 新闻| 西华县| 罗城| 确山县| 温泉县| 内黄县| 柳江县| 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