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獻國
秋冬進補,人參、洋參、黨參等是常用的補品.但各種參類性味功效略有不同,具體使用時有一定的差異,你千萬別用錯了。
人參、黨參、太子參有“三參”之稱,均為秋冬進補常用的補益中藥。在功用上,三者均有補氣之功,但作用不盡相同,臨床使用時各有偏重,應(yīng)注意區(qū)別應(yīng)用。
人參大補元氣,有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回陽救逆之功;黨參偏重補中益氣、健脾益肺;太子參益氣健脾、生津潤肺。這是由三者不同的化學成分所決定的。人參的主要藥理成分是人參皂苷,黨參則含蒲公英萜醇乙酸酯和木栓酮,太子參含果糖、精氨酸等。因此,若用于補氣補血、扶正祛邪,三者均可,但小兒、青少年,以選用太子參為宜,因其無促進性早熟之弊;中年人及青壯年則選用黨參為好;老年患者以人參為宜,因人參有防老、抗衰、抗癌之效。
從病種上來說,治療消渴病以人參為好,因其可減少尿糖,改善全身癥狀;而黨參則相反,可使血糖升高。搶救危重病人也以人參為佳,因其可大補元氣,回陽救逆。傷陰者以太子參為宜,因其可生津;腎l生蛋白尿者以黨參為宜。
此外,用于止咳平喘時,可選用人參、太子參,兩者均為擬腎上腺素類藥,對呼吸系統(tǒng)疾病有較好療效;而黨參為抗腎上腺素類藥,不宜選用。所以,秋冬進補選用“三參”時,應(yīng)注意辨病、辨證。
人參與西洋參皆系名貴中藥材,補虛治病效果顯著。西洋參原產(chǎn)美國,人參產(chǎn)于中國。近年來,西洋參在我國引種成功后,臨床應(yīng)用日趨廣泛,但兩者在應(yīng)用時還是有所區(qū)別。
補氣、固脫、生津、益智、安神,是人參的功效,臨床上多用來治療脾氣虛弱所致的神疲食少、腹脹便溏,肺氣虛弱引起的短氣喘促,心氣虛弱引起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及氣虛欲脫、氣短神疲、汗出肢冷、脈微欲絕所致的危重癥候。西洋參具有補氣養(yǎng)陰、益胃生津、清熱除煩之功,臨床上多用于治療氣虛津虧伴有陰虛內(nèi)熱的諸種癥候,如肺內(nèi)虛熱引起的久咳短氣,肺腎虛熱所致的咽干口燥、咳嗽氣短、短氣不足以息,心陰虧虛引起的心悸健忘、失眠多夢,脾胃津虧引起的口干口渴、大便微結(jié)、舌紅苔少,等。
具有補氣生津作用的人參與西洋參在臨床應(yīng)用上有較大的差異,乃因兩藥性味同中有異而使然。以藥味而言,西洋參味甘,人參味甘微苦;以藥性而言,西洋參性涼,人參性微溫。甘能益氣生津,這是它們的相同之處。不同者,人參偏溫,其味微苦,溫能補陽散寒,苦能燥濕,濕能傷陽,因此,燥濕也有助陽作用。西洋參性涼,涼能清熱,甘涼相合,既能清熱養(yǎng)陰,又能生津止渴。人參補氣,偏于助陽;西洋參補氣,偏于養(yǎng)陰。人參補氣之力勝于西洋參,而西洋參清熱生津之力又勝于人參。為了進一步說明其區(qū)別,現(xiàn)舉例如下。
1.素體虛寒之人及患有氣虛癥者,當用人參,不僅能補氣,還能溫陽。素體陰虛者患有氣虛癥后,當用西洋參,既能補氣,又能補陰。若顛倒應(yīng)用,則適得其反。
2.血虛可以導致氣虛,以氣虛為主,或血脫引起氣脫,均須補氣以生血,或固氣以止血脫。此時宜用人參,不宜用西洋參,因為人參的補氣作用強于西洋參。
3.虛勞發(fā)熱由氣虛所致的,當本《內(nèi)經(jīng)》“勞則溫之”之意治療,人參甘而微溫,正合其意。此時若用西洋參,則大相徑庭。若虛勞發(fā)熱系由陰虛所致,則用西洋參勝于人參。
4.暑熱傷及元氣,證見神疲、短氣汗出、心煩口渴、脈虛細數(shù)者,用西洋參大補元氣,清熱生津,與癥相合。此時若用人參,則必須配伍甘寒或酸斂生津之藥,如麥冬、五味子等,否則,單用人參必致大害。
5.西洋參性涼,如陽氣不足、胃有寒濕、面白肢腫、心跳緩慢、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脹、大便溏薄、舌苔白膩等,不宜選用西洋參;男子陽痿、早泄、滑精,女子性欲淡漠、痛經(jīng)、閉經(jīng)、帶下多如水,以及小兒發(fā)育遲緩、消化不良,等,也不宜選用西洋參。尤其是陽虛怕冷或患老年低體溫綜合征的老年人,冬令時分不能服西洋參,否則會更傷陽氣,損害健康。
人參與黨參兩者功效相似,在一般補益劑中,黨參可代替人參使用,但藥力較人參薄弱緩慢。因此,若系危急虛脫重癥,急需補氣固脫者,以人參為佳,一般情況下以黨參為宜。
南沙參與北沙參兩者功效相似,均能清熱潤肺止咳、養(yǎng)胃生津止渴,但南沙參清肺祛痰作用較好,北沙參養(yǎng)陰潤燥之力較強。
太子參有近似人參的益氣生津、補益脾肺之功,但力量較弱,是補氣藥中的一味清補之品。人參補力勝于太子參,強心救脫,或體虛而偏于寒者用人參較好,太子參用于陰虛血熱則較適宜。但在一般補劑內(nèi),也可用太子參代替人參。血壓偏高不宜用人參時,可用太子參。與西洋參相比,兩者都能生津,但太子參稍帶補氣作用,在熱病或病后傷津,出現(xiàn)口舌干燥癥狀時,或熱邪未盡而正氣已傷者,可用太子參代西洋參。論滋水制火,太子參不及沙參、玄參;論補益元氣,太子參不如黨參。但在一定情況下,太子參代替人參、黨參,仍有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