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佳昕(北京體育大學(xué))
“你今天可以早點下班,要不跨年夜路上人很多。”實習老師朝我笑笑說,我方才回神。
街燈輝煌,夜晚被點燃如白晝。2021年的最后一天,于我而言不過是實習生活中最普通的一天。馬路被縱深排列成太多種排列組合,雖然是每天往來的地方,我還是時時揣著一個手機導(dǎo)航。走在北京的路上,很容易有一種不真切感,腳踩的這片土地,我好像夢見過,并因此目眩而暈頭轉(zhuǎn)向。
三年前,我在10個志愿上都填下同一個城市的名字,終于如愿以償。在北京,我看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場大雪,才知道“鵝毛般的大雪”所言非虛;第一次感受暖氣片暖氣的流動,并覺得后半輩子可能再也離不開它;我還叛逆地聽了好多聽也聽不懂的樂隊現(xiàn)場演出,看了好多看也看不懂的藝術(shù)展,只是為了展示自己在北京過得多不一樣。
直到半夜兩點,站在“宇宙”中心,對面的寫字樓依舊不知疲倦地燈火通明,我和朋友不知歸處,于是朋友倚在我的肩頭,困意讓我倆昏昏欲睡。她指著寫字樓中的一盞燈光問我:“我們以后也會像他們一樣嗎?”
我說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我突然意識到,北京給了那么多人實現(xiàn)夢想的機會,但我不想假意自由,只把青春用于揮霍。于是我拼命學(xué)習,極盡可能尋找喜歡的事情,抓住每一個可能延伸的機會去采訪,去做社會調(diào)查,去考日語,去參加女性互助組織,去掙錢,也去浪費。與此同時,我夢想的崗位也向我拋來了橄欖枝——是一家文字媒體。因為燃燒,所以炙熱,我感到我的生命因文字而沸騰,觸摸文字的生命力,就像觸摸自己的靈魂。
不知不覺就走到金臺夕照站。地鐵D口拐角正對著幾座摩天大樓,無論上班路還是下班路,總有人在這里駐足拍照,有好幾次我都想上前詢問,你們到底為什么要拍照呀?但我最終什么也沒問出口,只是走掉,和急匆匆的人潮裹挾在一起。
今天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迫切想要抓住什么,路燈晴朗,對每個夜歸人致以同樣的溫柔,于是我掏出手機,模仿之前大家拍照的動作,把此刻記錄下來。那一瞬間,我好像理解了大家拍照的心情:每天同樣的光灑下來,都會有不同的夢想被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