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黃小桐(北京語言大學)
不論嚴寒酷暑、周中周末,食堂一層賣牛肉面的窗口總是開著,師傅一勺勺地舀著清湯,碗碗牛肉面熱氣騰騰地散發(fā)著香味,吸引著教工學生們,即使是排上十米長的隊伍,為等這一碗牛肉面也不足為惜。在冬天,穿過銀裝素裹的梧桐大道,呼嚕嚕吃完一碗剛出鍋的牛肉面,這股暖流自口腔傳入胃里,帶來一種不可名狀的力量;在夏天,躲過炎炎烈日,點上一碗牛肉面,加點辣子,汗水與牛肉面散發(fā)的熱氣一同蒸發(fā)在空氣中,吃完面雖大汗淋漓,卻如跑了800米一般盡興酣爽。
加不加辣子也是門學問,若想體驗原汁原味的骨湯牛肉面,就得忽視旁邊那誘人的辣油和香醋。這牛肉面看似寡淡,但“平平無奇”的清湯里面卻交融著合適的咸味、恰當?shù)挠土亢宛B(yǎng)人的骨湯,一切都完美地達到了應有的比例,每次我都把面湯喝得一干二凈,卻還意猶未盡。
若想體驗酸辣的爽,那么夾雜著白芝麻的紅油和香醋一定要加,這樣一碗骨湯牛肉面便可以完美化身為酸辣牛肉面,飄香的白芝麻飄散在浮著紅油的骨湯表面,香醋酥化了面的骨骼,光看著就令人食欲大增。
五塊錢一碗的牛肉面,不僅吸引著學生,還吸引著教職工,特別是一些在學校干重活的大叔們。他們穿著軍綠色工作服,寬厚的肩膀上仿佛壓著生活的重擔,可在排隊等著這一碗牛肉面時,臉上卻洋溢著期待與喜悅,仿佛這小小的一碗面,蘊含著無限大的能量,能慰勞他們辛苦了一上午的身軀和饑腸轆轆的肚子。
在這個排隊等待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面的隊伍里,不分男女、不分國籍、不分職業(yè),沒有高低貴賤,大家只是排著隊,等待著屬于自己的一碗牛肉面,等待著那一碗“清白的、有骨骼的”牛肉面。根根勁道的面條,交錯盤亙卻又互不影響,它們保持著原有的姿態(tài)和風骨,即使在滾燙熱湯的澆灌下,也不輕易改變形狀。它們清清白白,根根細弱,卻又奮力挺起脊梁,不懼熱湯的來襲,像極了平凡生活中的每一個我們,每一個努力生活的我們,每一個熬夜工作的我們,每一個點燈學習的我們,這世界上千千萬萬個不同又相同的我們,在荊棘叢叢的生活中,不論晴天陰天、狂風艷陽,都奮力汲取著養(yǎng)分,伸著枝丫向上生長,清清白白卻又艱苦奮斗的我們。
猶記那個冬日的中午,下課之后的我歡喜地穿過梧桐大道,來到食堂一樓的牛肉面窗口時,這里已經(jīng)人滿為患。盡管如此,我還是想吃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面。耐心等待了20多分鐘后,終于輪到了我,師傅拿起長長的舀湯勺將骨湯淋在細面上,然后撒上牛肉粒、蔥花和香菜,一碗牛肉面便送到了我手上。久盼的食物終于來到,我雀躍地端起這碗面,想要找個餐桌大快朵頤,沒想到轉身的時候用力過猛,香氣撲鼻的骨湯一股腦兒撒到后面一個人身上。
“對不起!對不起!”我趕忙道歉,把牛肉面放到一邊,手忙腳亂地掏出兜里的紙巾擦拭那人被弄臟的外衣,心里慌了神,卻低著頭不敢看那人的臉。沒想到,耳邊傳來的是一聲“沒關系!沒關系!”我驚訝于這聲音的沉靜溫柔,不由得抬頭看,是一個可愛的女孩子。她對我笑著說:“沒事,我去洗洗就好啦!”
一股暖意頓時沖入我的肺腑,原來在這個冬天,不止牛肉面能夠溫暖我們,陌生人之間的善意也能如此溫暖,就如這碗牛肉面一般熱氣騰騰。
我喜愛食堂一層的牛肉面,不僅因為它色香味美,還因為它背后曾被溫暖諒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