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文君 趙卓雅 冉伊可(中國人民大學)
在所有流行語中,縮寫系列是當之無愧的使用率Top.1?!皒swl”“kdl”“nsdd”等縮寫詞已經滲透于各大網(wǎng)絡平臺。這些熱詞有些活躍于聊天窗口,有些在評論區(qū)里刷屏。比如“nsdd”,即“你是對的”,當你遇到杠精時,與其進行無謂的口舌之爭,不如來一句“nsdd”;而“xswl”即“笑死我啦”,相當于一連串的哈哈哈哈,同時它也是古早流行語“23333”的替代品;而“kdl”即“磕到了”,這個詞是彈幕區(qū)???,當一對cp營業(yè)時,滿屏五顏六色的“kdl”呼嘯而過,覆蓋屏幕的每個角落。
“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一定行,除非不行?!薄扒闆r就是這么個情況,具體什么情況,還得看情況?!边@些“腦筋急轉彎”似的話語,統(tǒng)稱為“廢話文學”。
有人開玩笑說,“廢話文學”的開山鼻祖是大文豪魯迅先生,他在《秋夜》開頭寫道:“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币痪洹皬U話”被傳頌至今,大家讀著讀著,就有了天馬行空的靈感:“我家洗硯池邊樹,挨著吾家洗硯池”“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慶歷五年”……
經典的“廢話文學”用單位轉換來組建句子。比如“每呼吸了六十秒,就過去了一分鐘”“十年生死兩茫茫,五年生死一茫?!?;有的則是語態(tài)轉換,例如“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卻被后浪推”;還有的是同義詞替換,譬如“不能說是毫無關系,只能說是完全無關”。一言以蔽之,你會發(fā)現(xiàn)“廢話文學”里說的全是廢話(實際上,這句話也是“廢話文學”)。
面對焦慮和壓力,“emo”“破防了”“一整個大無語”這些喪系詞匯,時常被當代大學生掛在嘴邊,或是調侃,或是發(fā)泄,或只是單純地表達內心正在“六月飛雪”?!癳mo”這個詞有多元的含義,一般來說代指一些負面情緒,比如“我抑郁了”“我傻了”“我非主流了”或者“我情緒上來了”等。
“emo”最早是一種說唱風格,即emotional hardcore,意為情緒硬核。這種音樂聽起來像是被烏云遮住的月亮、黑色黯淡無光的長發(fā)、北風呼嘯壓低的枝條,這種紅極一時的藝術形式,以沖動、傷感為特征。網(wǎng)絡環(huán)境以此表達“喪”文化,也是恰如其分。
“家人們……”是群聊新寵,來源于帶貨主播。隨著直播帶貨的蓬勃發(fā)展,為了拉近與客戶的距離,“家人們”已經成為許多主播的新口頭禪。
而微信里更是“家人們”泛濫,除了公眾號文章標題和朋友圈到處充斥著“家人們”的身影外,群聊里也隨處可見。誰的手機群里沒有幾十條以“家人們”開頭的閑聊呢?
網(wǎng)絡流行語對我們的語言使用習慣造成影響,已是不爭的事實。在網(wǎng)絡流行語的背后,是“語言匱乏”“標新立異”,還是“簡單快樂”“開心就好”?
網(wǎng)友Coca-Cola說:“我很少使用網(wǎng)絡流行語,甚至會刻意避免使用流行語。不可否認,流行語給我們日常生活的表達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是我不太喜歡這些時效性短和過于大眾化的事物。當所有人的朋友圈對某件美好事物的表達都是千篇一律的‘yyds(即永遠的神)’的時候,我會更傾向于具體表達那對我來說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美好。春天柔柔的風和櫻花,夏天的海灘和冰淇淋,秋天的長款大衣和焦糖拿鐵,冬天的糖炒栗子和烤地瓜……這些都是美好的事物,它們帶給我的雀躍是不一樣的,如果只用一句‘yyds’來形容,是對美的一種辜負吧。”
網(wǎng)友Zm則說:“我經常使用網(wǎng)絡流行語,我覺得與朋友聊天、發(fā)朋友圈,本來就是休閑行為,沒有必要那么在意用語規(guī)范。大家都在用,我也就跟著一起用了,因為看得多了就會潛移默化地進入自己的表達體系中,而且也是一種彰顯自己fashion的方式。其實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流行語,只是現(xiàn)在網(wǎng)絡發(fā)達,流行語的迭代變得很快,我們才會格外關注這個問題。流行語很多時候都很精辟,用簡短的幾個字就能把我想表達卻又難以表達的內容,甚至于情緒都表達出來。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流行語促進了我們的表達,它給了我們一種選擇,但使用權還是在你自己手上?!?/p>
網(wǎng)友“筆尖上沉浮”說:“我基本持積極態(tài)度。雖然流行語的廣泛使用甚至濫用,確實會造成漢語語法混亂的現(xiàn)象,但是流行語終究只會流行一陣子,其影響力是有限的,對于漢語語法體系整體的消極影響也是很有限的。然而,在使用流行語的時候帶來的快樂卻是真實存在的,所以我支持流行語的發(fā)展。”
網(wǎng)友“東風漸起”說:“我認為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流行語還是處在野蠻生長的階段。對于它們的使用,適量為好,不能濫用。網(wǎng)絡流行語的初衷是幫助人們融入交際圈,它們彌補了傳統(tǒng)語言在網(wǎng)絡交流中的不足,其生動形象性能夠增強我們的表達欲望,使我們的表達更加靈活。但是,不要因此丟失自己原本的語匯和正確使用語言的能力?!?/p>
網(wǎng)絡流行語是外界聯(lián)系年輕人的一座橋梁。這個橋梁因其自身的幽默風趣、簡潔明了以及通俗易懂的特性,與年輕人不謀而合。通過這道橋梁,也可進一步窺探到年輕人的內心世界。
流行語的趣味性能在交流中起到非常好的“潤滑劑”作用,拉近交流雙方的關系,營造輕松愉快的交流氛圍,從而達到溝通的目的。對于社恐人士來說,網(wǎng)絡流行語這種自帶的“破壁”效果,能夠很好地緩解社恐人士的緊張心情。如果是長輩在與自己交流時,突然冒出來一兩句流行語,我們會覺得長輩活潑可愛了起來。
其實這種“破壁”效果的本質在于群體認同心理。作為一種“?!贝嬖诘木W(wǎng)絡流行語,其中包含的情緒特點、價值觀導向等因素,與群體認同中的歸屬感、身份性等有著內在的一致性,使用同一類流行語的人群會得到“TA懂我”“TA和我是一類人”的心理暗示。同樣,當一個人發(fā)現(xiàn)周圍的人都在說流行語時,迫于尋求群體認同的壓力,會不自覺地從眾,也開始使用流行語。
在流行語的使用中,我們總是或多或少有些擔心其對傳統(tǒng)語法的顛覆與解構是否會讓我們“失語”。筆者認為,網(wǎng)絡流行語更新迭代速度極快,往往不能產生長久的影響力,自然也就無法撼動傳統(tǒng)語言的地位。
而且,網(wǎng)絡流行語幾乎都是作為感嘆詞、語氣助詞等,在口語表達中出現(xiàn)的,使用場合多為私人溝通,一般不會在正式場合出現(xiàn)。因此,從場景適用角度來看,網(wǎng)絡流行語也不會完全顛覆傳統(tǒng)語言的地位。
當然,這并不是說完全放任網(wǎng)絡流行語,任其自由野蠻生長,還是得遵守一定的規(guī)范。這樣,網(wǎng)絡流行語的內容才會更加豐富有趣,具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