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玉琨(北京體育大學)
1994年,參加世界飛盤錦標賽勇氣賽前,我與隊友發(fā)明各種方法加強訓練,最終拿下世界冠軍。我們每天用舊的飛盤,站在距離磚墻約10米處全力投擲,從飛盤擊中墻面后反彈的軌跡和狀態(tài),去判斷這次投擲是否將力量全部集中在一個點上;在距離14米外,反復轉(zhuǎn)身全力投擲一根掃把的底端——因為我與隊友分析,世界強隊美國隊隊員身材高大,他們的弱點就是在低位的腳踝處;下午在昏暗的教室內(nèi)練習防守,刺激出下意識捕捉高速來盤的瞬間反應。
2015年,我已經(jīng)41歲,獨自一人前往瑞典參加世界飛盤個人全能錦標賽,至今記憶猶新。在第一輪投擲中,我打破了自己創(chuàng)下的169米的紀錄,投出175.1米的好成績,并在第二輪擲出158.1米,以333.2米的總成績拿下壯年組(40歲以上)的擲遠冠軍。這個成績是所有選手中的最佳成績,因此我以第一順位取得進入公開組前五強決賽的資格。
在第三天自接賽中,天氣晴雨不定,溫差極大,且比賽模式與以往大不相同,采用5名選手輪流投擲的方式,不僅考驗技術和爆發(fā)力之外,對體力的考驗也加大了。我明白擲遠和自接賽是自己在7項中最有競爭力的2項,也因此拼盡全力。在回收計時賽第一輪前4次投擲的滯空時間不錯,但可惜的是,都沒有接到盤,因此我成績?yōu)榱?。僅剩最后一次機會了,我心里糾結,是應該全力一搏還是保守拿個成績就好。5人的輪替相當快,沒有多少喘息的時間,跟我同組的都是比我年輕的選手,當時腦海中出現(xiàn)過保守投擲,至少拿些分數(shù)的念頭,但隨即心中一個聲音告訴我,我為什么來這里?回想比賽第一天,其他選手看到我只是點個頭,覺得我只是個小個子亞洲選手,但在我拿下擲遠賽最佳成績后,大家的眼神變了。因此即便回收計時賽第一輪僅剩最后一次機會,我仍然選擇盡力一搏全力投擲?;蛟S老天眷顧,這盤沒有像前四次在高空就被風壓制,我也奮力奔跑接下這一盤,最終取得該輪全場最佳12秒10的成績。
進入投跑接的比賽后,由于在回收計時賽的壓力釋放,我在隨后的投跑接中也以67米獲得第一輪全場最佳成績。第四天,或許因為疲勞我沒有前兩天那么好的表現(xiàn),但也以兩輪221.125分獲得壯年組的冠軍,同樣以最佳排名進入公開組決賽。
擲遠決賽中,大家對我期待相當高,畢竟在決賽場上也只有我一個亞洲面孔,與我對決的是加拿大個人全能賽好手和瑞典新希望的年輕好手。由于我的慣用盤只有3片,參加飛盤高爾夫時丟失一片,到擲遠決賽僅剩兩片,預賽借我盤的日本選手還沒有來,我只好臨時向其他選手借用同款的飛盤。在肩傷和新盤不適應的情況下,我的手根本抬不起來,前4盤僅飛行了100多米,現(xiàn)場其他觀眾和選手也相當驚訝。幸好決賽是4分鐘投擲,在剩下的2分鐘我只能靠不斷自我暗示和冥想來調(diào)整和放松,腦海中模擬我最佳的投擲畫面,在所有選手都投擲完后,我才將最后一盤擲出,同樣在奮力一搏的斗志下,擲出了172.5米,追至排名第二,以僅差瑞典新希望1米多的成績拿下公開組的亞軍。
在孤立無援的七天比賽中,我憑著一股斗志和骨氣堅持到最后,在自己最擅長的兩項比賽中,最終拿下壯年組兩金、公開組兩銀的成績。這對于一個41歲的選手來說,也算是一個鼓勵和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