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已增設(shè)網(wǎng)絡(luò)渠道選登讀者留言。本刊微信公眾號(ID:dangdaizazhi)將定期組織線上評刊,推動新媒體與紙刊的互動閱讀。留言一經(jīng)采用,均有稿酬及贈刊。我們期待讀者鮮活、中肯、豐富多元的短評。
讀者:洪浩
推薦中篇小說《橘頌》。這部作品非常好看,其文本簡約節(jié)制,內(nèi)里飽含張力,藝術(shù)魅力和思想深度很不一般,是罕見的純粹的藝術(shù)珍品。故事是簡單的,但包含了多個維度,因此豐富而厚重。因為寫了老人和貓,寫了山區(qū)迷宮般的建筑,它首先是一個富于童趣的故事,細想之下,又覺得是一個探討生活真諦的故事,一個關(guān)于堅忍不拔的奮斗者的故事。有關(guān)石屋的神奇描寫,在作品中是最出彩的,作家由此闡述了一個道理:了不起的創(chuàng)造只能源于自由的靈魂,有夢想的日子才是生活。此外,作品的可讀和耐讀,還在于其百科全書風格,比如讀者已感陌生的山區(qū)民俗生活,以及大自然的神秘詩意,會觸及不同讀者的興奮點;神話元素的植入,也強化了形而上的哲思。
讀者:謝華萍
張煒的《橘頌》以不疾不徐的節(jié)奏、平和曠達的筆調(diào),娓娓講述了一位老人和一只貓的一段山居生活。他們住進迷宮般的石屋,與留守鄉(xiāng)親為鄰,與山川草木為伴,與鳥獸蟲魚為友,以日月星辰為燈,過著簞食瓢飲、返璞歸真的田園生活,呈現(xiàn)出天人合一、萬物共生的理想家園形態(tài)。同時,借助主人公對荒蕪古村落的探尋、對瀕危海洋“冰娃”故事的解密、對“橘頌”美好隱喻的演繹,把山村與海洋、歷史與現(xiàn)實、堅守與遺棄、自然與人文等巧妙勾連起來,表達出作家深沉的鄉(xiāng)愁意識和對人類生存處境的深層憂慮,以及融入大地、回歸自然、關(guān)切人性的理想訴求,使小說具有歷史反思的厚度和關(guān)照現(xiàn)實的時代感和當代性。
讀者:何文潮
本期《當代》,“深固難徙,更壹志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張煒老師的《橘頌》當屬冠軍。一位老人,一只貓,一片溝壑,“三只小鳥飛過河,一只大鳥在山中呼喚”……小說一開始,就把我們帶入一個神奇的佳境。詩化的語言,精確、生動,如“那里的春天比這里大”,將一個用濫了的“大”字,化腐朽為神奇,留給我們無限的想象空間。
讀者:李巍
最喜歡蘇更生的《女人的秘密生活》。三個性格迥異的女人一路走來,拷問親情又喚醒溫馨,從“東亞孤女”的委屈中開啟了秘密世界。故事沒有什么驚濤駭浪,卻濃縮著生活帶給我們的無可奈何。我們能看到蘇更生作為女性作家表現(xiàn)出來的細致,比如開頭,子珍抱著父親的骨灰,她不敢動,骨灰盒上的漆光滑又溫潤,抱了太久有了溫度,她想哭,又流不出眼淚。這樣的慢鏡頭,把一個女子內(nèi)心的迷茫書寫得淋漓盡致,那種孤獨與無助,絕對是內(nèi)心最深的“秘密”。歲月漫長,但愿三姐妹相伴走過,不慌張。
讀者:李永海
蘇更生的長篇《女人的秘密生活》敘寫以金子珍、周子密、許子熙三姐妹為軸心的故事,她們是父親去世后才相認的三姐妹。作品貼近生活,從人物的角度看世相,從親情的角度去窺視人間,用滾燙的文字書寫長在心底的善良,以及生命里的小歡喜。毫不夸張地說,該小說是一部有溫度、有溫暖、有溫情的作品,遵從自己本心,體悟人與人之間在時間長河里的生生之韻。我相信,經(jīng)過時光浸泡的文字或事物,一定會在生活里留下烙印,在記憶里永存。
讀者:劉蘇
我心中的冠軍作品是夏天敏的《我叫孫蕓芬》。民娃奶奶的“尋名”之路遇到了許多困難和不理解,但是她沒有放棄,找到名字后迫切希望所有人知道她的名字,并且叫她“孫蕓芬”,這不是一種執(zhí)念,而是人到暮年希望自己不是誰的附屬。農(nóng)村里很多女性都像孫奶奶這樣,誰的媳婦、誰的媽媽、誰的奶奶,很少有人叫名字。孫蕓芬被這樣叫了一輩子,中國還有許許多多的“孫蕓芬”也被這樣叫了一輩子,比如我的奶奶,年輕時是爺爺?shù)南眿D,生了孩子是爸爸的媽媽,有了孫子是弟弟的奶奶,但是現(xiàn)在,在我心里她是像孫蕓芬一樣有自己名字的朱懷英。
讀者:伊國華
我推薦《我叫孫蕓芬》。她沒有姓,也沒有名,在娘家時叫“二妹”,嫁人后叫“家順媳婦”,有孫子后叫“民娃奶奶”?!八粩嗟刈鲆粋€夢……她那死去的老娘,總是不斷地叫她的名字,孫蕓芬、孫蕓芬”,她終于從夢中找到了姓與名,于是“她開始攢錢……要把自己的名字堂堂正正刻上,不要像老輩樣叫個什么氏”。作家寫出鄉(xiāng)村的生活原態(tài),映射出女性的解放,還原成為真正的鄉(xiāng)愁。
讀者:杜峰帥
本期作品我推薦《中關(guān)村東路》為冠軍作品。人才、技術(shù)、設(shè)計、產(chǎn)能等等一系列問題組成了“卡脖子問題”組。作者通過技術(shù)專業(yè)詞匯與現(xiàn)代的語言,以一個從業(yè)者的角度,向大家展示著科技發(fā)展過程中的細節(jié),并對高??蒲袆討B(tài)與市場綜合反應的復雜關(guān)系進行了細致描述。讀者們可以輕松通過文字,近距離感受科技進步過程中這些有溫度的人和事。向不斷突破的科學家和企業(yè)家們致敬!
讀者:李凌
正如《再婚》開篇所言,婚姻不僅是兩個人的感情,還牽扯到兩個家庭的利益,甚至不止兩個家庭。中國人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到了老年,更需要的是陪伴。而再婚家庭與原配婚姻有所不同的是人際關(guān)系敏感,利益復雜,帶給老年人更多的是有苦難言。唯有隱忍負重到生命終止。人到暮年,很多習性已經(jīng)形成,再去面對新的家庭,恐怕是力有不逮!愿老年人都能得到情感的慰藉,老有所依,老有所養(yǎng)!
讀者:橙英
給《再婚》投一票。作者寫出了再婚的真實生活。美好,艱難,復雜,無奈。小說中兩位老人看得出是有情感的,經(jīng)濟情況也都不錯。崔伯拖著沉重的身子爬八樓一定也是真誠的。女主去人家吃飯都不能上桌,凡事都忍讓不僅沒有換來好臉色,還遭到打罵??此剖莾号缓孟嗵?,其背后利益才是矛盾的根源。好在主人公能及時止損。這也是我喜歡這篇小說的理由。生活本就不易,還是要有個安穩(wěn)、自主、自在的生活才對得起自己。
讀者:李樹森
“拉開大幕是真的”,北京人藝的話劇好看也是真的。有幸看了兩代演員飾演的《茶館》。感謝作者劉琳對北京人藝的創(chuàng)建、人物以及傳承等方面的講述。該文談及《茶館》劇本的來歷,臺前幕后,演員對劇本的揣摩,臺詞的運用,即興創(chuàng)作,以及布景設(shè)計音效燈光的用心,編劇、作家、導演在合作時的態(tài)度。這些都太值得敬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