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
大學里有哪些比賽呢?學科競賽、體育比賽、專業(yè)技能大賽、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種類繁多,讓人眼花繚亂。不過……這些比賽看起來似乎有些嚴肅,讓一些人望而卻步。那就來看看這幾所大學的新奇的比賽吧!看完之后,有沒有“億點點”心動呢?
“泥塑大戰(zhàn)”—— 四川美術學院“挖藕”比賽
每年深秋時節(jié),四川美術學院的荷塘邊就會多出不少造型各異的“泥塑”,而且竟然還會動!這就是四川美術學院的特色作品——《藕泥醬》。其實,他們是正在參加學校一年一度的挖藕比賽的選手。
四川美術學院的挖藕比賽自2011年開辦以來,至今已經(jīng)舉辦了十一屆。比賽時,全校師生齊上陣,在荷塘齊腰深的泥里挖藕。大家挖得熱火朝天,你追我趕,直接上演一場“泥塑大戰(zhàn)”,個個化身成“活泥塑”,玩得不亦樂乎。
俗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眳⒓油谂罕荣惒粌H是一次與大自然親近、交流、對話的藝術體驗,更能激發(fā)師生們藝術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熱情。挖藕比賽現(xiàn)已成為四川美術學院的特色品牌活動,就連不少外校學生都躍躍欲試,想體驗“大變泥塑”的滋味。
齊心協(xié)力,“柿柿”如意 —— 西北工業(yè)大學“柿子創(chuàng)意采摘”比賽
每年秋天都是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子最開心的季節(jié),因為這代表他們又可以敞開肚皮地吃學校種的柿子了。不過,要想吃到爽口的柿子可沒那么容易,他們還得參加一項“柿子創(chuàng)意采摘”比賽,參賽小組需要自行準備摘柿子“神器”,在不損傷樹的前提下比賽摘柿子,按最終摘得的柿子總重量評分。這項既好吃又好玩的比賽自2019年首次舉辦以來,至今已經(jīng)連續(xù)舉辦了三屆。
比賽當天,只見各小組“腦洞大開”,帶著自制的摘柿子“神器”大顯神通,如竹夾子、卡槽柿子采摘器、彎刀等。其中來自自動化學院“我要吃柿子”隊的采摘工具最“硬核”,由柿子剪、聯(lián)動裝置、加長桿、按壓把手組成,還用上了3D打印技術。各小組成員更是默契配合,個子高的同學負責采摘,身手敏捷的同學負責接,手巧的同學負責修剪葉子。場外還有烹飪組,正在食堂師傅的帶領下制作柿餅。
這項比賽不僅讓西北工業(yè)大學的學子們鍛煉了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還給他們留下了最暖心的大學回憶。吃了這火紅的柿子,祝愿同學們“柿柿”順利。
力量的角逐 —— 廣西民族大學“大象拔河”比賽
拔河這項比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不過你聽說過“大象拔河”嗎?大象拔河是一項藏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也是廣西民族大學校運會的傳統(tǒng)項目。在比賽時,雙方隊員需要雙手撐地,將繩套在胸前,背對背各朝一個方向,即模仿大象的姿勢,以腳、腿、腰、肩頸的力量拖動繩子奮力向前爬,率先敲響己方鑼鼓者勝出。
這是一項十分考驗選手力氣的比賽。只見在學校的足球場上,雙方參賽隊員都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以手撐地,苦苦堅持著,奮力爬向鑼鼓。伴著啦啦隊的擊鼓聲和助威聲,終于有一方隊伍率先敲響勝利的鑼鼓,場外的觀眾瞬間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歡呼聲。
廣西民族大學已經(jīng)連續(xù)五年舉辦“大象拔河”比賽。這項比賽不僅宣揚了不為大眾所知的具有鮮明特色的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和隊伍凝聚力。不知道其他學校的同學有沒有對此心動呢?
激流勇進 —— 武漢大學“龍舟拔河”比賽
劃龍舟也能作為拔河項目?當然可以?!褒堉郯魏印卑褎濤堉酆桶魏舆@兩項傳統(tǒng)比賽項目融為一體,其難度要比原本的項目高許多。武漢大學就舉行了這項別開生面的龍舟拔河比賽,不過出于安全考慮,學校把比賽的地點安排在了游泳池里,可以說這是“史上最安全”的龍舟拔河比賽了。比賽規(guī)則是,龍舟的兩頭分別坐上兩支隊伍,兩方隊員正面相對,朝相反的方向劃槳,以龍舟朝己方移動距離的多少判定勝負。
比賽開始,參賽選手們齊聲喊著“一二,一二”的口號,雙手一刻不停地劃動著槳,池中濺起的嘩嘩作響的水花充分說明了比賽的激烈情況,有的組甚至要膠著一分多鐘才能分出勝負。幾乎每組比賽結束后,工作人員都要先舀出濺入船體的積水,才能進行下一組的比賽。
這項比賽十分考驗選手們的體力和團隊配合的默契度,因此在比賽開始之前,所有的參賽選手都需要經(jīng)過辛苦的訓練。在那池碧波中,滿載著武大健兒們的滿腔熱血。
速度與激情 —— 長安大學“跑跑紙飛車”競技比賽
用紙箱做成的汽車不僅能開,而且還能載人?對,你沒看錯。只見在長安大學的操場上,一輛輛造型拉風的小汽車載著“駕駛員”,在牽引繩的拉動下“呼嘯而過”。其實這是長安大學體育節(jié)之“跑跑紙飛車”紙箱車趣味競技大賽,比賽用車是由瓦楞紙板和PVC管(聚氯乙烯管)制作而成的。比賽共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車的外觀設計、速度競賽、團隊協(xié)作。在速度競賽環(huán)節(jié),各參賽隊伍進入賽道,每支隊伍派出一名“駕駛員”和兩三名推車手,待裁判員一聲令下,小組“駕駛”的紙箱車便如離弦之箭一般沖出。而團隊協(xié)作環(huán)節(jié)更是頗具趣味,不僅考驗車的速度,還考驗“駕駛員”的移動投球技術——“駕駛員”在車行駛途中要向賽道右側的桶里扔網(wǎng)球。比賽中,大部分的隊伍都能把車“駛”到終點,不過偶爾也會出現(xiàn)“交通事故”,如遇到車出現(xiàn)故障等情況。
這項比賽看似兒戲,實際上考驗了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應用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團隊協(xié)作能力。要知道,長安大學在車輛工程、公路交通領域處于國內(nèi)領先地位,因此這項比賽對長安大學來說頗具意義,到目前為止已經(jīng)舉辦了二十屆。
生命的接力賽 —— 廣東醫(yī)科大學“擔架接力”賽
當接力賽與抬擔架相結合,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這是廣東醫(yī)科大學的特色接力賽。比賽中,所有參賽選手都要穿上白大褂,以4人為一組,由傳統(tǒng)的交接棒變成交接擔架。擔架上還躺著一個橡膠“病人”和加重沙袋,整體重量達50千克,力求還原真實的抬擔架的感覺。
比賽之時,參賽選手們身上的白大褂的衣擺在風中飛揚,仿佛筑起了一道生命的防線。假人被牢牢地固定在擔架上,為了提高“患者”的舒適度,選手們在交接時會盡量放低擔架、放置平穩(wěn),因為他們抬起的是生命的重量。
作為一所醫(yī)科大學,學校不少學生畢業(yè)后都會走上醫(yī)護崗位,在未來的救死扶傷工作中,很多時候都需要與時間賽跑,因此這項比賽很有意義。廣東醫(yī)科大學體育教學部張曉英主任介紹道,這項比賽模擬了救援現(xiàn)場,學生既可以鍛煉身體,提高團隊協(xié)作能力,又能體驗到今后工作中與時間賽跑的現(xiàn)場感,從而增強職業(yè)使命感和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