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司玉蘭
大學生是我國的主要人才儲備力量,自2017年全國高校打響思政課教育教學質量攻堅戰(zhàn)以來,高校積極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實施“五個工程”,多維度發(fā)力,持續(xù)推進思政課程全面改革,引導大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地滿足大學生的發(fā)展需求,豐富思政教育路徑,夯實思政工作基礎,使其更充分、更有效地把青年學生培養(yǎng)成德才兼?zhèn)涞闹袊厣鐣髁x事業(yè)接班人。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也是中國辦好一切事情的關鍵,高校的思政教育也不例外。高校思政課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黨政部門的政治站位和管理水平直接決定了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的高低,并直接影響了鑄魂育人的功效。因此,實施黨政創(chuàng)優(yōu)工程可以保證學校思政課教學實效,從而助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質增效。
黨政部門要把辦好思政課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中來看待,要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對待,要明確學校思政課建設是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在育人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要把思政課建設作為學校黨建和意識形態(tài)工作標志性工程擺上重要議程,嚴格落實黨委會專題研究思政課建設機制,保證在工作格局、隊伍建設和支持保障等方面充分發(fā)揮統(tǒng)籌引領作用。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帶頭抓思政課建設機制,帶頭深入一線教師、實際課堂和學生中認真調研,實時研判制約思政課建設的突出問題,組織研究決策部署并狠抓落實。優(yōu)先保證思政教師配置到位,率先落實思政專項經(jīng)費和思政教師專項補貼。高校黨委班子帶頭主動承擔思政課教學任務,推動公開課常態(tài)化并一對一指導青年教師。在思政教育建設方面,要定下打基礎、上臺階、創(chuàng)品牌的循序漸進目標,并逐步引導督促有序推進。另外,黨政部門要深刻領會“三全”育人理念的內涵及其精神,把強化高校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師風建設為首要任務,并有效地統(tǒng)籌推進“十大”育人體系建設,與思政課同向同行,緊盯學校育人目標,不走神不松懈,聚焦育人質量,堅持到底,促進思政課教學質量穩(wěn)步提升。
一是健全規(guī)章制度。高??筛鶕?jù)上級有關思政教育以及思政課建設等方面的文件精神,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出臺校本的關于思政課建設、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思政課考核方式改革、課程思政建設等多方面的實施方案,使思政課教學改革每一步都做到順應國家發(fā)展大勢、符合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同時也能做到實實在在的穩(wěn)步推進并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加強過程管理。有了規(guī)章制度后,還需要毫不動搖地定力保證一切規(guī)章制度的有效實施,比如嚴格審查思政課教學大綱、教案課件、運行方案等基本教學材料,實行黨委行政分管領導、督導部門、思政教研室主任、專職教師隨時聽課定期評課制度以及定期和師生談心談話制度,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新時代,高校在教師隊伍建設、師德師風建設、提升素質能力、管理改革創(chuàng)新、提高地位待遇的“奮進之筆”新征程中,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事關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事關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的方向和質量。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如果高校沒有一支信仰堅定、學識淵博、理論功底深厚的思政教師隊伍,把思想政治課上得讓學生真心喜愛和終身受益,那么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關鍵課程的作用就得不到充分發(fā)揮,從而也就會嚴重影響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因此,高校必須實施“師資培優(yōu)工程”,全方位多層次地提高思政教師的政治素養(yǎng)、文化素質和專業(yè)水平,打造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強和人格正的思政教師隊伍。建設一支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shù)量充足、素質優(yōu)良的思政教師隊伍。
按上級文件規(guī)定配足思政專職教師;按“六個要求”基本標準嚴把思政課教師選聘質量關口;以年齡、性別、職稱、學歷、專業(yè)、特長等要素綜合考量優(yōu)化聘用思政教師;以社校政企為依托,有效整合各方師資力量;以“政治要求、理論功底、教學水平”作為考核內容嚴格實行思政課教師退出機制。對選人用人機制嚴格把關,保證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有政治覺悟的人講政治,有人格魅力的人講做人。
一是落實“傳幫帶”工作機制,可為教學經(jīng)歷3年內教師指定1名政治立場堅定、理論功底扎實、善于聯(lián)系實際、教學科研能力強的教師和一名黨委成員為指導教師。二是實行長效培訓機制,組織教師參加各類提升教師教學科研水平的培訓交流和考察學習,充分利用“周末理論大講堂”等國家打造的思政教師培訓平臺,利用紅色研修基地、當?shù)丶爸苓厒鹘y(tǒng)文化資源和紅色文化資源建立思政教師市內教育教學實踐基地,組織思政教師集中學習并加強督導,引導參訓教師集中研討提問題、集中備課提質量、集中培訓提素質,促進思政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整體提升。三是落實集體備課制度,組織思政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手拉手”集體備課活動,嚴格落實教研室日常性集體備課制度。
把自我提升與教師考核以及評優(yōu)評先等結合起來,鼓勵、支持優(yōu)秀中青年教師進行學歷深造、訪學以及在職攻讀馬克思主義相關學科博士學位,鼓勵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把“上得賽課、做得微課、當?shù)妹麕煛钡囊笞鳛樽约旱穆殬I(yè)發(fā)展目標。對于優(yōu)秀教師和骨干思政課教師,學校應推進“思政課名師工作室”的建立,推動優(yōu)秀中青年思政課教師“擇優(yōu)資助”項目、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擇優(yōu)推廣”項目、思政課示范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等方面的申報和實踐研究,努力打造有學校特色的“配方新穎、工藝精湛、包裝時尚、終身受用”的品牌思政課,充分引導和推動思政課教師“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能力。
在“黨政創(chuàng)優(yōu)、師資培優(yōu)”的基礎上,大力實施思政課“內涵提升工程”,是辦好思政課的基礎性工作,是在微觀層面推進高校育人質量的必經(jīng)路徑。高校思政課應該根據(jù)上級文件精神和本校的實際情況在體系建設、課堂建設以及如何推進黨史融入課程建設等待方面下真功夫,出真實效。
嚴格按照“八個統(tǒng)一”要求,精耕“自留地”,拓耕“責任田”,做強“一體”(核心必修課),做活“兩翼”(校本特色思政課和素質拓展選修課),做優(yōu)“三元”(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入推進思政課政治向度、價值向度、學理向度、知識向度、生活向度建設,引領三觀正心、信念鑄魂、道德強筋、文明修身,傾力打造優(yōu)質思政課?!耙惑w”與“兩冀”相互配合,把“三元”文化貫穿其中和始終,共同實現(xiàn)對大學生的價值引領和增強文化自信,從而更好地“塑品”“鑄魂”?!端枷氲赖屡c法治》重在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在正確的三觀指導下做到自覺崇德向善和弘揚法治精神;《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幫助學生深刻領悟中國共產(chǎn)黨一百年以來是如何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正在闊步走向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是如何在實踐中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從而堅定“四個自信”;《形勢與政策》側重幫助學生了解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國際國內的大勢并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從而更好地理解黨應對各種形勢的政策和策略;由于沒有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和《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因此要通過開設內容相關的選修課程加以補充,這樣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必修課所教的主要思想;還要開設深入學習“三元”文化的校本特色思政課和素質拓展選課,幫助學生更深入地領悟中華民族文化發(fā)展的脈絡以及文化主要精髓。
協(xié)同高校相關部門和單位,積極利用身邊模范力量和時政素材,圍繞教學專題,采取雙主持人多元互動教學模式。比如,可邀請各校出國訪學教師,以“一出國更愛國”為主題,開展“愛國”題材系列講座;邀請各校優(yōu)秀畢業(yè)學生,以“模范的力量”為主題,開展“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系列校友暢談沙龍;邀請各校優(yōu)秀教師,以“愛崗敬業(yè)”為主題,開展“職業(yè)精神”題材師生面對面系列活動;邀請校內外專家,以“法治中國”為主題,開展“法治精神”題材系列活動;邀請本地文藝名家大師,以“學習優(yōu)秀傳統(tǒng)智慧,爭做時代新人”為主題,開展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系列名家講壇活動??傊梢猿浞诌\用校內外教學資源,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開展各類思政教育題材系列活動,做優(yōu)校本特色的思政課堂,提高思政課堂育人實效。
新時期,中國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個大局交匯關口,兩個百年目標任務繁重,國際形勢更加復雜,大學生中有形無形的歷史虛無主義不同程度地依然存在,因此,加強黨史教育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項重大任務?!皻v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自2017年上級文件明確要求高校加強黨史教育至2021年2月中共中央印發(fā)了《關于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通知》,黨史融入思政便逐漸成了高校專家學者們關注的熱點。把“黨史事件”“黨史人物”“黨史奮斗”“黨史成就”“黨史經(jīng)驗”等大量黨史素材系統(tǒng)融入到思政課第一、二、三課堂中,讓枯燥的理論鮮活起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思政理論中的真理性、人民性和實踐性,避免學生學習思政課陷入一知半解甚至不知所云的境地,從而讓思政課真正有效發(fā)揮立德樹人關鍵課程的作用。同時也運用思政理論把黨史“武裝”起來,讓黨史不僅是一堆有序的材料或一些零星“火花”,而是把其變成一部有靈魂的詩篇,引領學生深刻理解黨的奮斗史本質上就是一部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中國革命文化和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思想進化史,也是一部拋頭顱灑熱血的偉大斗爭史,從黨史中體會黨的大愛情懷、感悟黨的卓越智慧、敬仰黨的鋼鐵意志、學習黨的豐富經(jīng)驗,從而提升學生覺悟并轉化為行動自覺。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思政課是一門“知”與行必須有機統(tǒng)一才能有真正教學效果的一門課程,所以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養(yǎng)成相結合,整合各類實踐資源,強化項目管理,豐富實踐內容,創(chuàng)新實踐形式,拓展實踐平臺,完善支持機制,教育引導師生在親身參與中增強實踐能力、樹立家國情懷,是推進思政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但實踐教學在教學實踐中也存在著諸多難題,比如學校實踐資源、教學組織管理、社會實踐平臺等諸多因素都會直接地影響實踐教學的具體實施以及實踐教學效果。因此,各高校應該根據(jù)自身實際,盡可能在現(xiàn)有教育平臺中尋找實踐的途徑,從而讓實踐教學在思政課教學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在“多元協(xié)同”理念導向下,高校可利用校、社、網(wǎng)“三位一體”實踐教學平臺,統(tǒng)籌協(xié)調“網(wǎng)絡微課堂”“思政課小課堂”“校園中課堂”和“社會大課堂”[1]協(xié)同聯(lián)動思政課實踐教學載體的建設,通過整合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線上線下各方面優(yōu)質育人資源,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推動合力育人。
比如,依托實踐教學平臺,組織學生進行實地或虛擬參觀學習,開展以“弘揚革命精神”為主題的實踐體驗活動。學生通過深入挖掘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偉大精神,實現(xiàn)學生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目的。另外,也可通過暑假“三下鄉(xiāng)”活動和該校主題團日活動,開展思政課課后拓展教育。
定期進行思政教育教學成果匯報活動,可通過網(wǎng)絡、展板、課堂、活動等多種載體呈現(xiàn),形式可以是靜態(tài)的微視頻、繪畫、核雕、剪紙、手抄報等,也可以動態(tài)的朗誦、演講、唱歌、舞蹈、舞臺劇、情景劇、小品等多種活動形式。
現(xiàn)在一些教育者對“素質教育”不把考試放在第一位的觀念有曲解的傾向,認為提倡素質教育就是盡量不要考試,這是誤解??荚囉肋h是考核人才的重要方式,只是考的方式要做到科學合理,這就是一個很難的課題??己擞肋h是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杠桿,沒有了考核,那如何才能衡量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好壞呢?針對學生的思政課學習效果,要科學地研究到底由誰來考核、具體考什么、如何考等方面的問題,讓考核真正成為打動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有力杠桿,從而充分發(fā)揮思政課教育教學功能。
由高校各部門齊抓共管,形成以任課教師考核為主,系輔導員、團總支書記、學生代表為輔的多元考核主體考核機制。考勤成績由學習委員和任課教師共同評定,平時成績由任課教師、組長、學習委員、各系輔導員等共同參與評定,期末考試成績由任課教師評定,一些有專業(yè)特長同學的平時成績還要參考專業(yè)指導教師的評定。[2]
就內容而言,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增進知識、培養(yǎng)能力、培育情感、踐行價值四個維度上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就形式而言,把理論考核、實踐考核、行為考核和課堂考核有機統(tǒng)一起來,讓考核方式作為教師教學效果及時反饋機制,使考核真正成為教學的內在環(huán)節(jié),形成教、學、考互動共進。
總之,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建設中,要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豐富思政教育路徑,夯實思政工作基礎,提升思政教學質量,使之更充分、更有效地滿足大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努力把青年學生培養(yǎng)成德才兼?zhèn)涞闹袊厣鐣髁x事業(yè)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