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古代信用票據(jù)的發(fā)展演變及其異同(中篇)

      2022-02-28 14:58:58高春平
      銀行家 2022年2期
      關鍵詞:票號張家口貿易

      高春平

      明清時期會票、票號的興盛與繁榮

      會票的產(chǎn)生

      會票早于票號,產(chǎn)生于明代中后期,是一種信用票據(jù),清代沿用。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五口通商、外國銀行進入中國后,一些政府公文和官員的奏折函件中開始使用“匯票”字眼,而民間經(jīng)營匯兌業(yè)務的票號,直到清末仍然沿用“會票”的字樣。到了20世紀以后,官方、民間、銀行都將這種用來進行異地匯兌業(yè)務的專門信用票據(jù)稱作“匯票”。

      明初,法定貨幣是銅錢與大明寶鈔,并禁止民間以金銀交易,只準以金銀換寶鈔。后因銀貴錢賤、鈔幣不斷貶值,民間交易多不用鈔而用銀。明中葉,商品貨幣經(jīng)濟進入前所未有的發(fā)展階段。隨著正統(tǒng)元年(1436年)賦稅折征金花銀、弘治五年葉淇變法、萬歷初年張居正“一條鞭法”改革相繼實施,社會經(jīng)濟與百姓生活對白銀的需求空前高漲,在江南許多市鎮(zhèn),大額現(xiàn)金轉運越來越難以適應商貿及異地資金結算需求。于是,隨著市場的擴大,在明后期的一些城市以票據(jù)結算代替現(xiàn)金清算的會票應運而生,且流通范圍日廣,為長途大宗貿易提供了方便。所以,貨幣的白銀化與會票的產(chǎn)生是適應當時商品貨幣經(jīng)濟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會票的使用

      會票有時是由貨幣持有者將款項交付承辦會票的店鋪,取得會票;有時是由某地的殷實店鋪或權貴開出,注明錢數(shù),加蓋特別印記,而后由持票人到指定的城市和店鋪去如數(shù)領取現(xiàn)銀。明后期隆慶、萬歷年間,京城與江南普遍使用會票。另據(jù)《云間據(jù)目鈔·祥異》記載,當時社會上曾發(fā)生蘇克溫利用假會票詐騙同鄉(xiāng)的事件,如下文。

      先是,蘇克溫聽選,以父恩善文貞公(指徐階),故客其門。時有里人馬姓者,攜資客于京,克溫覘知之,往納交,敘鄉(xiāng)情甚密,其人已篤信克溫??藴爻碎g紿之曰:聞君將以某日歸,孤身涉數(shù)千里,得無患盜乎?我當為君寄資徐氏官肆中,索會票若券者,持歸示徐人,徐人必償如數(shù),是君以空囊而赍實資也。長途可帖然矣。馬姓乃深德克溫,即以一百五十金投之,克溫佯入徐肆,若為其人謀者,出持贗票示之曰:資在是矣。其人亟持歸,付徐人,徐人以為贗,不與。

      這就說明,會票的使用要注意防范風險,這類詐騙在明代的文學作品中也有反映。明末小說《豆棚閑話》就記載著徽商使用會票的事:徽州典當商汪彥讓兒子汪華帶本金一萬兩銀去蘇州新開一當鋪,但其子不善經(jīng)營,不及一月,萬兩金錢,俱化作莊周蝴蝶。無奈之下,汪華“尋同鄉(xiāng)親,寫個會票,接來應手”。

      會票到清代繼續(xù)沿用。既有文獻記述,又有實物佐證。據(jù)《皇朝經(jīng)世文編·錢幣》記載,清代前期許多外地商人往京師轉運大宗貨物時出于安全和便捷考慮,“委錢與京師富商之家,取票至京師取值,謂之會票”。又如清初平南王部下吳六奇,答謝救命恩人查伊璜,說:“我藩下浙省有當鋪估客,即寫會票,贈以千金,而裘馬衣裝盤費,又及千金?!薄段墨I》1985年第2期記述了1982年發(fā)現(xiàn)的23張徽州休寧謝氏家藏清代康熙會票。這23張會票分為即期會票和遠期會票兩種,共涉及11980兩白銀,既有商人之間匯兌的“商業(yè)匯票”,又有替人代辦匯兌、類似當今的“銀行匯票”。兌付的期限,既有“見票即兌”“見票兌付”“驗票兌付”之類的即期會票,也有“三月內準兌”“四月終兌”“六月內兌清”一類的遠期會票。這是目前國內見到最早的會票實物。此外,會票票面上還有使用平砝、兌付辦法的說明文字,會票形制規(guī)格基本具備現(xiàn)代銀行商業(yè)票據(jù)的要求。

      清代的票號

      票號是專營異地匯兌的信用機構。票號是19世紀中葉伴隨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商品流通擴大、國內統(tǒng)一市場形成、國際貿易增多的客觀需要而產(chǎn)生的重要信用機構,是賬局的延續(xù)和發(fā)展,是中國早期的銀行。票號之前,中國沒有異地專營匯兌、存款、放款三大業(yè)務的金融機構。飛錢、交子、會子、會票進行的匯兌都屬兼營,錢莊,賬局、銀號的主要業(yè)務是同城兌換銀錢,附帶鑒定金銀成色以及兼營存放款業(yè)務。乾隆元年(1736年)晉商在張家口開設的第一家賬局雖然經(jīng)營工商業(yè)存放款業(yè)務,但早期只設在同城一地,無分支機構,不經(jīng)營異地匯兌,仍屬商業(yè)和銀行業(yè)混合經(jīng)營的經(jīng)濟組織。異地資金調運主要靠鏢局運現(xiàn)。

      其后,山西商人借助資本雄厚、商鋪分號廣布、商業(yè)信用卓著的優(yōu)勢,順應開拓萬里茶道、遠距離長途異地貿易對大額資金結算的需求,于道光三年創(chuàng)造性地將傳統(tǒng)匯兌業(yè)務從傳統(tǒng)商業(yè)中剝離出來,到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在全國建立起以山西祁、太、平、介為中心,以北京、天津、漢口、上海、開封、廣州、成都、濟南、奉天(沈陽)、張家口、蘇州為樞紐,向全國各地輻射,直至俄羅斯、日本、朝鮮、印度、東南亞各地580多家分號的三級匯兌網(wǎng)絡,實現(xiàn)了“貨通天下”“匯通天下”“足跡遍天下”,開創(chuàng)了商業(yè)資本向金融資本質的飛躍新時代,成就了晉商縱橫歐亞九千里,稱雄商界五百年,執(zhí)華夏金融界之牛耳,在清末國計民生中發(fā)揮重要的財政金融功能,堪與威尼斯、猶太商人媲美的強大金融商貿集團地位。

      票號經(jīng)營的是完備的信用票據(jù)。票號誕生,標志著中國自成體系的信用票據(jù)日益完善。晉商創(chuàng)辦票號,大量使用各種商業(yè)票據(jù)和銀行票據(jù)。俗稱“帖子”,按各自性能分別稱憑帖、兌帖、上帖、上票、瓶帖、期票等。憑帖屬于本票性質,兌帖、上帖屬于匯票性質,上票屬于商業(yè)匯票范疇,瓶帖類似于銀行系統(tǒng)自身劃撥融通資金的票據(jù),期票屬于期約性質的票據(jù),又分即期期票和遠期期票兩種,即期期票上寫有“見票即付”“驗票兌付”的標識,遠期期票一般不在接票當天兌付,而是注明指定期限,如“三月內兌”“六月兌清”等。

      清代國際貿易票據(jù)信票的來龍去脈

      “信票”因票上印有大清龍的圖案,俗稱“龍票”,又稱“部票”“路票”“票證”,是清王朝為了加強對中俄邊境貿易、有效控制進入蒙古草原的商人、增加國庫財賦收入實施的一項貿易管制制度?!靶牌敝贫取币?guī)定:凡進入蒙地貿易的商人,必須持有在張家口衙門申報,由理藩院頒發(fā)的“信票”。無票者視為走私,貨物沒收,人犯枷杖。此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末,對加強內地與邊境的經(jīng)濟發(fā)展和國內外貿易產(chǎn)生過積極的作用。

      信票是擴大蒙漢民族貿易,限制壟斷和走私的產(chǎn)物

      自漢唐以來,通過塞北重鎮(zhèn)張家口前往庫倫的商道便是中原與邊疆地區(qū)蒙漢民族的一條貿易大道。元朝定都北京,為加強其對漠北地區(qū)的統(tǒng)治,設置驛站,開辟這條官馬大道,雖限于官方通達政令邊情,但官民貿易在所難免。明朝建立后,對茶葉、鐵器的貿易控制很嚴。但到明中后期,通過在大同德勝堡、殺胡堡,宣府張家口堡,太原水泉營和遼東數(shù)處進行的茶馬互市,仍然有相當數(shù)量的茶葉、絲綢、瓷器、布帛等內地商品經(jīng)張庫商道流入蒙古,并輾轉輸往俄國、歐洲。清朝入關后,在構建以北京為中心的驛路網(wǎng)絡時,對張庫大道進行了重點修整,被列為官馬北路三大干線之一。民國十年(1918年),張家口至庫倫的公路修通,市場更加繁榮,年貿易額高達1.5億兩白銀。

      康熙時,蒙古牧民和貴族王爺都迫切要求擴大蒙漢民族之間的貿易往來。康熙三十年(1691年)清王朝在多倫召集喀爾喀貴族和內蒙古四十九旗王爺會盟??滴醯蹫榧訌娒褡鍒F結,答應了他們貿易的請求。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北征告捷,兩年后葛爾丹與大、小和卓木叛亂平定,內外蒙古統(tǒng)一。大一統(tǒng)局面的形成為蒙漢民族貿易創(chuàng)造了條件;另一方面,雅克薩戰(zhàn)后,《中俄尼布楚條約》《恰克圖條約》先后簽訂,中俄東段邊界劃定,俄國對華貿易需求激增。為了鞏固對北方邊疆的統(tǒng)治、加強對中國邊界和貿易的管理、限制走私活動,清政府決定進一步實行信票制度。

      信票制度的實施及其內容

      信票制度早在清初就已實施。順治二年(1645年),清政府在張家口設章京衙門,上諭首任章京哈薩克哈曰:“京等駐防之地,凡外藩各蒙古來張貿易者,俱令駐于邊口,照常貿易,毋得阻抑;其喀爾喀來張易馬者,命駐口外(今張北一帶),申報戶部?!弊源耍瑥埣铱诿蓾h貿易市場,由明萬歷時的來遠堡移至大境門外。同年,張家口的山西“八大皇商”帶著信票,打著大清國商旗,拉著駱駝,趕著牛車,滿載著內地絲茶等日用物資,走出大境門,浩浩蕩蕩進入蒙古草原,開創(chuàng)了歷時300余年的旅蒙貿易和萬里茶路興盛局面。

      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雙方規(guī)定以恰克圖為互市場所。清政府實行嚴格準入制度。規(guī)定凡是入市貿易商人,必須持有理藩院頒發(fā)的信票,無票不準入市。雍正十二年(1734年)五月十七日,尚書查克丹等呈文送軍機處文件(滿文)有如下記載:經(jīng)查朱成龍所持票證,簽有赴恰克圖貿易商曹寬字樣……朱成龍系山西汾州府汾陽縣民,于去年十月持部頒票證,攜帶貨物由張家口出塞……出塞時運二十車貨物。其貨物計有:綢緞、黃煙、潞安綢、茶、火鏟、勺、紐扣等。

      信票長約四市尺,寬近三市尺,四周飾有龍紋,用蒙漢兩種文字填寫。內填出塞赴蒙古、恰克圖交易商人姓名、籍貫,貨物名稱、數(shù)量,并加蓋印璽。每張信票,限貨20車或茶300箱,除正稅外,再交票規(guī)手續(xù)銀50兩。貨隨票行,沿途稽查,對無票運輸之貨物,視為走私。何秋濤《朔方備乘》云:“私行貿易,立即緝拿,申報章京衙門,照無票赴蒙地貿易之例,擬以枷杖,貨物一半充公,一半賞給原緝拿之人,即將該民逐回原籍?!?/p>

      信票開始由張家口章京衙門一地呈報理藩院頒發(fā),到乾隆中期,中俄恰克圖貿易越來越興盛,交易額直線上升,俄國有大宗皮毛貨物輸入中國,中國的茶、緞、雜貨等輸往俄國。內地旅蒙商家也由康熙年間的80余家發(fā)展至140多家,其中資本雄厚者60余家,依附的中小商有80余家,并逐漸形成了“八大皇商”和大盛魁、天義德、元盛魁“三大號”為主的旅蒙巨商。清前期,山西“八大皇商”壟斷張家口對蒙俄貿易。康熙以后,大盛魁后來居上,成為旅蒙商的魁首。當年,山西大盛魁持有清廷的龍票,壟斷了半數(shù)以上的旅蒙貿易,成為張垣的首戶。蒙古牧民凡欲賒購商品者,須持有地方官吏負責擔保的約據(jù),上蓋官印,俗稱“印票”,交給大盛魁。印票上寫:“父債子還,夫債妻還,死亡絕后,由旗公還。”張家口的四大茶莊長裕川、長盛川、大玉川、大昌川是山西祁縣人開的商號。尤其是大玉川,掌柜是范永斗的后裔,是清廷御帖備案的商家,持有“雙龍紅帖”,這紅帖乃是進出蒙古草原的通行證。道光三十年(1850年),僅張家口辦理赴恰克圖的信票就有268張。咸豐后期,歸化將軍衙門、多倫諾爾同知衙門也取得了辦票權。

      嘉慶時政策進一步寬松,清廷對待商人的管理日益寬松,具體做法上也多有變通。倘若運貨至恰克圖而無票證,被關卡查獲,商人也不必擔心像先前那樣被罰得血本無歸。政府為示體恤,可以允許貨物先行,貨主留人在卡倫候領票照。此后,又實行“朋戶”和“朋票”制度。

      “朋戶”和“朋票”制度使赴恰克圖做生意的“晉幫”“京幫”商人群體就像滾雪球似的愈來愈大,其結果就是貿易規(guī)模和交易數(shù)量的迅速增加。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運往恰克圖的中國商品,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為3450駝(每駝約250斤,舊稱每斤16兩)和1420車(每車約500斤),合計為157萬斤;到道光九年(1829年)就一躍而增長為9670駝和2705車,合計為377萬斤;到鴉片戰(zhàn)爭前的1839年,每年茶葉輸入俄國量平均為8071880俄磅,約值800萬盧布左右。僅茶葉一項,合計價值可達1240萬盧布。

      咸豐十年(1806年)后,清廷因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戰(zhàn)敗和鎮(zhèn)壓太平天國起義,財政軍費更緊缺,張家口都統(tǒng)慶昀奏請獲準“每張信票在原有票規(guī)銀50兩外,再增厘金60兩”?!痘I辦夷務始末》記載:“咸豐十年,因軍餉支絀,奏準每商票一張,在察哈爾都統(tǒng)衙門,輸厘金60兩,湊撥察哈爾駐防常年軍餉?!蓖卧辏?862年),中俄簽訂《陸路通商章程》,其中第四款規(guī)定:“俄商路經(jīng)張家口,按運津貨物總數(shù),酌留十分之二于口銷售,限三日內稟明監(jiān)督官,于原照內注明,驗準單,方準銷售,該口不得設立行棧?!贝撕螅妹缮踢\往恰克圖的貨物量逐年下降。

      光緒十年(1880年),清廷被迫準許俄商在張家口元寶山劃分五萬平方尺租給俄商建造貨棧鋪房。隨著清王朝的腐敗加深,各國洋行紛紛前來張家口設莊購貨,掠買中國富饒的物資。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據(jù)《清外務部商埠通商檔》記載:“各國在張家口買賣的洋行有四十余家”,僅在1921~1925年,張家口相繼成立的外資洋行就有44家。這些外國洋行有:俄國的“隆昌”等8家,英國的“德隆”“仁記”“商林”“隆茂”“平和”等10家,德國的“禮和”“地亞士”“興隆”“祥記”“世昌”“瑞記”等6家,美國的“茂生”“德泰”等16家,法國的“扳維曼”“立興”等2家,日本的“三菱”“三井”等6家,意大利1家,以及荷蘭的“恒豐”等。當時,張家口成為西北地區(qū)最大的物資集散地,美國、日本、俄國在張家口還設有領事館。(待續(xù))

      (作者系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省政府發(fā)展研究中心〕副院長)

      責任編輯:楊生恒

      ysh1917@163.com

      猜你喜歡
      票號張家口貿易
      晉商票號的防偽密碼
      山西票號的固執(zhí)
      中外文摘(2022年5期)2022-03-21 13:43:18
      “2021貿易周”燃爆首爾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14
      山西票號的固執(zhí)
      中國農業(yè)發(fā)展銀行張家口分行
      貿易融資砥礪前行
      中國外匯(2019年6期)2019-07-13 05:44:14
      貿易統(tǒng)計
      加大張家口草原生態(tài)建設支持力度
      山西票號的激勵機制及其現(xiàn)代啟示
      中國商論(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29
      行走在張家口的熱土上
      波密县| 泸溪县| 米脂县| 布尔津县| 龙里县| 汝州市| 罗甸县| 商水县| 营山县| 孟津县| 新巴尔虎左旗| 韩城市| 旺苍县| 京山县| 镇平县| 新宁县| 威信县| 陈巴尔虎旗| 伽师县| 凤凰县| 油尖旺区| 越西县| 楚雄市| 江安县| 乌鲁木齐县| 乌鲁木齐市| 香港| 图们市| 沈丘县| 常山县| 特克斯县| 宣汉县| 葵青区| 大关县| 奎屯市| 嘉兴市| 民权县| 浦县| 独山县| 双江| 广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