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之
“雙減”政策出臺、實施后,各地圍繞“雙減”的新政一項接著一項。日前,繼深圳市實行“教師輪崗”制度之后,北京市也開始實行《深化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方案》。隨著北京市等地教師輪崗制度的實施,相信全國其他地區(qū)也會跟進。值得一提的是,教師輪崗因其“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特殊性與復雜性,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教育改革重點。
教師“交流輪崗”不是一個新詞匯。我國最早的制度設計可以追溯到1996年,那時國家鼓勵教師從城市到農村、從強校到薄弱校去定期交流。2014年,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還專門印發(fā)了《關于推進縣(區(qū))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具體規(guī)定了每年干部教師交流輪崗的比例。明確提出,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教師資源配置是關鍵。力爭用3~5年時間實現縣(區(qū))域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制度化、常態(tài)化,率先實現縣(區(qū))域內校長教師資源均衡配置,支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qū)在更大范圍內推進,為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提供堅強的師資保障。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三十二條明確規(guī)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教師培養(yǎng)工作,采取措施發(fā)展教師教育。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均衡配置本行政區(qū)域內學校師資力量,組織校長、教師的培訓和流動,加強對薄弱學校的建設。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應當注意到,“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北京啟動的教師交流輪崗與以往的輪崗意義稍顯不同,此次大規(guī)模的教師輪崗,是解決校際優(yōu)秀師資均衡配置、義務教育優(yōu)質資源均衡發(fā)展的重要舉措。因此,在“雙減”背景下,加大力度推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政策,讓區(qū)域內校際間的教師流動起來,將會實現各校間師資的均衡,家長、學生也就不再有擇校的壓力。教師輪崗可以讓孩子們學習效益同步提升,讓孩子們能夠享受到更多的資源,遇到更多、更合適的老師。教師輪崗政策的實施,是一種促使中小學教師在區(qū)域內的學校間定期流動的教師管理方式。學校領導和教師的輪崗,既可以實現兩者的均衡,同時也可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從這一點上來說,實行教師輪崗,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當然,目前我國的教師輪崗總體上還處于探索階段,一些具體措施仍在探索與改革中,還須進一步完善。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決定資源的配置。在優(yōu)質資源稀缺且集中的情況下,實現教育公平,讓更多的孩子獲得教育優(yōu)質資源就顯得更為突出,而推進教師輪崗制度正是可以改變這種現狀。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fā)言人李奕說,推進教師輪崗工作,打破以往支教式、輸血式幫扶的定式思維,改變了以教師論教師、以輪崗言輪崗的傳統(tǒng)觀念,把孩子健康成長的需求作為總牽引,以孩子的實際獲得決定輪什么崗、派什么人,能讓輪崗的教師以及他們所具有的智力資源、智慧經驗、專業(yè)才能有機地嵌入流動校中,在流動中雙向激發(fā)流入校和流出校的辦學內驅力,構建更有活力、更高水平、更有品質的學校發(fā)展良好生態(tài)。
我們知道,教育存在供求失衡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差距上。一方面,是中小學教育資源的供給上,差距過大,集中度過高。優(yōu)質教育資源稀缺屬正?,F象,但問題在于太過集中。某一個地區(qū),一所最好的學校,招聘教師的門檻一定是高的,而且因為是最好的學校,幾乎是在整個地區(qū)掐尖兒招生,所以生源質量高,又促進了教師水平的提升。因此,好學校,優(yōu)質教師資源匯集,師生互相成就,學校品牌聲譽也就比較好,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另一方面,學習成績相對較弱的學生云集的學校,對教師各方面的要求也會弱很多。如此下去,會形成不良循環(huán),強校與弱校之間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大。
由于有限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過度集中于個別學校,而對優(yōu)質資源的需求卻是巨大的,供求出現嚴重失衡。2021年8月25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北京市教育“雙減”工作新聞發(fā)布會上,李奕說,新的學期,北京將大面積、大比例推進干部教師輪崗。根據輪崗市級政策指引,凡是距退休時間超過5年,并在同一學校在崗滿6年的正、副校長原則上應進行交流輪崗;凡是距離退休時間超過5年,并且在同一所學校連續(xù)工作6年及以上的公立學校在編教師,原則上均應進行交流輪崗。
此外,在新學期開啟前,北京市教委又公布了干部教師輪崗細則,該細則包括區(qū)域內校長交流輪換、骨干教師均衡配置和普通教師按需輪崗3個維度。北京市教委表示,希望通過這些小位移,精準開拓出教育新局面——沒有一刀切的規(guī)定,完全按各校,甚至每名學生的特點定制教育開展服務。比如,廣渠門中學區(qū)級體育學科骨干教師張丹到花市小學輪崗,他不僅教好自己的課,還和體育組的老師們根據小學生未來發(fā)展需要的核心素養(yǎng),立足學校9年一貫制特點,建構了“生命教育”理念下的生長型課程體系。小學6年內,學生可以學習10~12項運動技能,逐步提升對體育的興趣和身體素質。通過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施,讓學生學會健康行為,引導學生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良好習慣,實現全面發(fā)展。
由上述北京市實施教師輪崗制度的案例可以看出,為了促進區(qū)域義務教育公平發(fā)展,教師輪崗能夠有效調動區(qū)域優(yōu)秀師資力量,促進整體教育發(fā)展。因此,實施教師輪崗,對于普通學生來說,能夠享受到以往無法擁有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學生如果能夠享受到更加公平和優(yōu)秀的教育,家長們是十分支持和理解的。
教師輪崗能夠有效調動區(qū)域優(yōu)秀師資力量,促進整體教育均衡發(fā)展,對學生的學習是一種有利的教育改革。但也有人認為,對于教師輪崗,社會需要提供公平的機會,對此,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認為,政府在盡最大努力給大家提供公平的教育資源與服務,提供一樣的教育起跑線。但依靠教師流動,不可能實現教育大同(即薄弱?!澳嬉u”,大家“躺贏”)。學習終歸是自己的事情,學生若不學,不要說名師,神仙來了也沒有用。
對于“是好生源成就好學校,還是好老師成就好學校?”這一問題,陳志文認為,是優(yōu)秀的學生成就了名師、名?!m然不能否定優(yōu)秀的老師與學校在人成長中的價值與作用。他認為,一個孩子能否成為優(yōu)秀的人,首先取決于家長。若能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認真、用心、自律等等,家長就不太需要操心孩子的學習了。
對于教師輪崗能否做到扎實輪崗、“真輪崗”這個問題,據了解,家長們的擔心分為兩類,一類是擔心“教師身在曹營心在漢”,另一類則是擔心“瞎折騰”。對于家長們的擔心,李奕在采訪中表示,在一個教育集團內,由特級教師、骨干教師、年輕教師共同構建一個集團的學科供給體,形成統(tǒng)一的教研體系,按照相對統(tǒng)一的教學進度、作業(yè)體系、考試評價體系來教學,從而實現用集團整體供給代替單一學校供給的目標,家長們沒有必要為此擔心。
其實,從家長的角度看,家長們擔心孩子,總是在適應新的教學環(huán)境,對孩子的學習不利。家長們希望如果實施教師輪崗制度,必須實現“真輪崗”。而所謂“真輪崗”,指的是教師全身心撲在學校里的輪崗,而不是掛名的兼職輪崗。
2021年11月,北京市一七一中學附屬青年湖小學迎來了來自東城區(qū)地壇小學和安外三條小學的10位外校輪崗教師,同時該校也有10名老師輪崗分別到這兩所學校?!耙黄咭恢袑W集團內根據選派學校的崗位實際需求,按需定崗、按崗定人,形成供需報表,豐富供給源,輪崗前學校副校長會提前摸底輪崗校需求,按照‘一對一的形式進行輪崗交流。同時,在教師自愿報名前提下,選派有豐富教學經驗,有積極進取精神,有很強教育素養(yǎng)的教師,帶動交流輪崗學校教師共同提升。老師們的輪崗體驗、輪崗收獲都記錄在這個成長檔案中?!币黄咭恢袑W教育集團校長陳愛玉介紹。
教育正在回歸初心,回歸本位。教師輪崗是解決教育均衡問題的核心,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學生。教育資源均衡的成效,要以整體教育質量的提升作為評判標準。目前,我國的教師輪崗在北京還處于探索和實踐當中,一些具體措施還須在探索與改革中不斷完善。為了每個青少年都能享受公平的教育環(huán)境,健康、快樂地成長,在教師輪崗的實施過程中,需要家長、學校以及社會各界齊心合力,積極行動,方能達到教育資源利用的最優(yōu)化、最大化,讓我們的教師“輪”起來,學生樂起來,教育好起來。
(圖片來源于網絡)
(編輯 吳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