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ie
蒼涼的大漠,連綿不絕的戈壁,這似乎就是人們印象中的甘肅河西走廊了。但事實上,河西走廊的自然風光并非如此單調。沿著祁連山脈東進,眼前景色不斷變化,戈壁、草場、丘陵、雪山,遠比我原來想象的更加豐富多樣。在歷經(jīng)數(shù)小時的舟車勞頓后,我終于抵達被最大流域黑河橫亙其間的城市——張掖。
相比丹霞的明艷,丘陵更顯壯美,如同突然被定格的洶涌波濤和巨浪,層層疊疊。那嶙峋怪異的山峰巖石,突兀高聳在“海浪”周圍,氣吞山河,攝人心魄。
張掖是河西走廊上的重鎮(zhèn),也是西漢時期的“河西四郡”之一。隋煬帝曾在這里舉辦“萬國博覽會”,西夏皇家寺院大佛寺的傳奇至今仍在流傳。吸引我前往張掖的,除了這些豐厚的歷史底蘊,還有這里早就盛名在外的地質公園。
沒有人不對張掖的丹霞地貌嘖嘖稱道,在祁連山冰雪融水的助力下,張掖市周圍形成了眾多千變?nèi)f化的丹霞地貌。這里雖沒有南方丹霞的茂密植被,但卻有著雄渾豪邁的特點。
在我入住的客棧,老板推薦的,是我從未聽說過的平山湖大峽谷。于是,在他“不輸科羅拉多大峽谷”的再三保證下,我們一路北上,來到離張掖市區(qū)約一小時車程的平山湖大峽谷。
我們首先乘坐接駁車到達第一個觀景平臺,隨即被告知后面的路程需要徒步進行探索,我不僅沒有覺得無所適從,反而認為這是個莫大的驚喜。從這一層面來說,它不再是單純的“觀光景區(qū)”,而是用更深度的方式讓人與自然進行親密接觸。由于不需要考慮接駁車時間,我們看風景的心境也變得更加悠然自得。
平山湖大峽谷南側是典型的以紅層巖石為主的丹霞和丘陵地貌。雪后初霽、銀裝素裹,茫茫白雪襯托得大峽谷的紅色丹霞尤為明艷,在裸露的山體上,還有著一條條清晰的痕跡,宛如被某種鋒利的事物整齊地切割過,那是漫長時間里受風力侵蝕作用而形成。
相比丹霞的明艷,丘陵更顯壯美,如同突然被定格的洶涌波濤和巨浪,層層疊疊。那嶙峋怪異的山峰巖石,突兀高聳在“海浪”周圍,氣吞山河,攝人心魄。不得不說,大自然果然是最有耐心和毅力的工匠,在以億萬年計的時間里,通過地殼抬升、水侵、風蝕等地質作用,在所有生靈都感受不到的速度中,悄然造就了一切。
沿著步道繼續(xù)往前,平緩的丘陵很快被深邃狹窄的峽谷取代,眼前有著似乎永無盡頭的階梯,小心翼翼拾級而下,最終我們來到峽谷底部。這里依然長期承受著水流的沖刷,那些偶發(fā)性的暴雨和涓涓細流的力量不可小覷,它們在巖壁上刻下溝壑交錯的痕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將峽谷拓寬,將山峰鑿出千姿百態(tài),直到又一個百萬或千萬年之后,峽谷又變?yōu)榱饲鹆?。“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這句話,大自然給了我們最好的詮釋。
走在谷底,時而寬闊時而幽閉,時而筆直時而蜿蜒,抬頭經(jīng)??赏姟耙痪€天”。所謂“一線天”,是指崖壁與崖壁之間的溝谷,由于比較狹窄,人站在谷底仰望,只看得到擠壓在崖壁之間的一條細線般的天空。
想要從谷底上去,可以抄近路爬兩段金屬直梯,也可以從旁邊平坦的路繞遠一些慢慢走上去。為了有一種“探險”的感覺,我選擇了隱藏在一道幽暗縫隙之后的天梯??p隙只有半米來寬,需要踩著釘在巖石上的踏板,翻過擋路的巨石,才能看見梯子。接下來,眼前是一段落差約60米的垂直懸崖,天梯緊貼懸崖而建,爬到一半已累得氣喘吁吁,但是想要達到山頂,還得繼續(xù)攀登800多級臺階。
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置身高處后,遼闊景色再現(xiàn),山體的融雪浩浩蕩蕩,與遠處的龍首山麓連成一片,壯麗恢弘,這是時間繪就的雋永畫卷。
縱使寸草不生,七彩丹霞卻有另一種靈動與活潑的姿態(tài)。各種顏色交織層疊,如波浪一般順著山勢起伏,張揚又熱烈地展示著延續(xù)了百萬年甚至千萬年的激情,仿佛巖石也有了生命。
帶著對平山湖大峽谷的意猶未盡,我們繼續(xù)驅車前往張掖市以西的七彩丹霞。這是每個游客都不會錯過的一站,它因電影《三槍拍案驚奇》聲名鵲起,但只有親自看過,才能真正了解魅力所在。
前一晚和客棧老板聊到七彩丹霞時,我說自己幾年前去過新疆的五彩灘,和七彩丹霞很相似。老板用他少數(shù)民族特有的淺色眸子一瞬不瞬地看向我,扯了下嘴角,“嘿”了一聲說:“七彩丹霞的規(guī)??杀任宀蕿┐蠖嗔耍 ?/p>
甫一見到七彩丹霞,我才終于知道他說的“規(guī)模大多了”是什么意思。七彩丹霞東西長40余公里,面積約300平方公里,場面異常壯觀。四面八方都是平地拱起的山體,即便登上棧道極目遠眺,也望不到盡頭。
如果只是規(guī)模巨大,尚不足以被各地游客青睞,七彩丹霞真正的獨特之處在于色彩。之所以被稱為“七彩丹霞”,是由于當?shù)氐膸r石中泛出層次分明的色彩,這是因其中所含的金屬成分與不同氣象環(huán)境結合而成。若是在天氣晴朗、空氣通透的時候,我們能夠清楚地從里面分辨出紅、橙、黃、綠、灰藍、青、黑等不同顏色,它們形成平行的線條,整齊排列在山體上,好像一條條彩帶,又像是有人故意粉刷而就?!痘茨献印け窘?jīng)訓》中的“五采爭勝,流漫陸離”一句,說的就是七彩丹霞,形容得真是十分精準。
七彩丹霞最少要經(jīng)過百萬年才能形成,且不可復制和再生。為最大限度地保護這一自然資源,景區(qū)內(nèi)只建造了四、五座觀景臺和棧道,觀景臺之間則需要通過環(huán)保車來進行擺渡。
還沒走上觀景臺,只看著從車窗外掠過的紅層丘陵,我便被眼前景色深深震撼。縱使寸草不生,七彩丹霞卻有另一種靈動與活潑的姿態(tài)。各種顏色交織層疊,波浪一般順著山勢起伏,張揚又熱烈地展示著延續(xù)了百萬年甚至千萬年的激情,仿佛巖石也有了生命。
在山腳處欣賞,不免有點管中窺豹的意思。在觀景臺登高,被逶迤綿延的色彩的海洋包圍其中,更有身臨其境之感。這里地勢起伏和緩,無陡崖絕壁。在近處細細打量紋理與溝壑,抬眼遠望,富有韻律的線條,真是氣勢磅礴,其形壯觀,其色瑰麗。
當太陽照射的角度慢慢低移,我也緊趕慢趕地到達了最后一個觀景臺。此時,光線變得柔和迷離,丹霞漸漸暈染上淡淡的橘紅,山體的色彩似乎變得更加濃烈。我仿佛看見一群西域女郎,披著七彩霓裳,在廣袤的大地上翩翩起舞,叫人不免沉醉。
如果說“鑲嵌”在絕壁上的千佛洞已經(jīng)令你大開眼界,那三十三天石窟則更要讓人不禁發(fā)問: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信仰,才能造就如此世間奇景?
從東漢開始,佛教便通過絲綢之路進入中原,石窟藝術也在河西走廊上繁盛千年。翌日,我們從市區(qū)驅車向南,趕往我國唯一的一個裕固族自治縣——肅南縣,這里也是馬蹄寺石窟所在地。
馬蹄寺石窟,其實是一個石窟群,它不像莫高窟開鑿于同一段或相鄰山崖,而是有大大小小共計7處洞窯,分布在100多平方公里的區(qū)域內(nèi)。據(jù)考證,人們最早在這里開鑿洞窟是為研究儒學,而非禪修或禮佛?!稌x書·郭瑀傳》就曾記載,東晉十六國時期,有一位名叫郭瑀的儒生,前往張掖拜隱世大學者郭荷為師,郭荷去世后,他為師守墓三年,并移居臨松山谷(也就是現(xiàn)在的馬蹄寺),在此地鑿石窟、研經(jīng)義、著書立說、開壇講學,與郭荷一樣過起了避世的生活?!陡手莞尽酚值溃骸笆磋徴吖r及其弟子,后人擴而大之加以佛像。”此時,儒學、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得以融匯交流,從而形成了馬蹄寺石窟獨有的文化。
離入口最近的是千佛洞,踏入門后抬眼便看見一片陡峭絕壁,目測有數(shù)百個佛龕,大多只剩一個空的窟龕,走近了才看到部分低處的窟龕里,擺放有信徒供奉的佛教法器等。大一些的洞窟則是供奉不同神佛的佛殿,正中為大雄寶殿,兩側則是觀音殿、地藏殿、藥師殿等。
如果說“鑲嵌”在絕壁上的千佛洞已經(jīng)令你大開眼界,那三十三天石窟則更要讓人不禁發(fā)問: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信仰,才能造就如此世間奇景?這是一座生生在陡直平整的崖壁內(nèi)建起來的寺廟,從上至下呈寶塔狀排列,共7層21窟,每層都有曲折的回廊相通。我想,與其站在山腳,透過厚重的石壁想象石窟內(nèi)部的樣子,不如親身去體會一下。但攀登三十三天石窟并不容易,這是一次心靈和身體的雙重考驗,每層石階都十分陡峭迂回,有時需側身而行,有時需佝僂起身體,手腳并用地攀爬。
也許這正是“三十三天”的寓意:佛經(jīng)曰須彌山頂中央為帝釋天,四方四座山峰各有八天,居住著八位諸天神,即四八三十二天,它們與中央的帝釋天合為“三十三天”。這里是佛經(jīng)所說的“西方極樂凈土”,人積德行善一輩子,便可超脫三界,進入須彌山與諸天神同樂。前往三十三天石窟艱難攀登的過程,就是在告訴人們,想要進入極樂世界,必須經(jīng)歷萬般曲折和考驗。
從三十三天石窟下來,我們一時不知接下來往哪兒去,便去詢問售票處的工作人員。冬季游客稀少,工作人員樂得與我們閑聊。我這才得知馬蹄寺石窟群中,其實最有歷史價值的還不是三十三天石窟,而是金塔寺石窟。三十三天除了整體的結構尚存,造像已被破壞得七七八八。但金塔寺石窟內(nèi)卻有一座十分珍貴的十六國時期中心柱,當時的佛像并未受到漢文化影響,具有比較明顯的印度犍陀羅風格,柱上的立體飛天雕塑造型拙樸,與莫高窟的經(jīng)典飛天形象有著明顯差別。不過可惜的是,當時金塔寺石窟在保護修復中,不對公眾開放。
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我們沿著景區(qū)內(nèi)的道路前行,幾個轉彎后,視線豁然開朗。這里已到了山崖邊,一路相伴我們而來的祁連山突然出現(xiàn)在正前方,近得仿佛觸手可及,山頂白雪皚皚,山下裕固族人家炊煙裊裊,彩色經(jīng)幡迎風舞動,金色經(jīng)筒在陽光下熠熠閃光。在一邊轉經(jīng)筒的當?shù)厝艘娢覀兛囱┥娇吹酶吲d,便熱心建議我們夏季再來,因為屆時對面山坡上會開滿藍色的花兒,是個避暑的好地方。
祁連山的雪終年不化,近在咫尺的另一座山卻綠意盎然,我的腦海中驀然出現(xiàn)那句詩詞“不望祁連山頂雪,錯把張掖當江南”,古人誠不欺我,這里果真是河西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