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一
在現(xiàn)代奧運賽場上,馬拉松是引人注目的田徑項目之一。這個項目的起源,是公元前490年一名雅典人為了報告抗敵勝利消息的一次長跑,后來因其42.195的超長距離廣為流傳,1896年,馬拉松作為一項比賽項目正式出現(xiàn)在第一屆現(xiàn)代運動會。其實,早在元代,我國就已經出現(xiàn)了奔跑距離比西方馬拉松更長的中國古代馬拉松—一“貴由赤”長跑賽。
貴赤衛(wèi):元代“飛毛腿”
貴由赤的起源與元朝政治、軍事力量的發(fā)展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國元朝時期地域遼闊,當時元世祖忽必烈分設元大都和元上都兩座政治中心,為促進政治穩(wěn)定,維護其統(tǒng)治,忽必烈進一步擴充衛(wèi)戍部隊,加強安保力量。其中一支隊伍叫作“貴赤衛(wèi)”,他們是專守皇宮的警備力量,“貴赤”其實就是衛(wèi)戍軍士的稱謂。
當時,元大都和元上都之間有很多重要文書往來,加之軍情需要,忽必烈在“任職”皇帝之后,重點發(fā)展交通建設,相繼開辟和建設了四種驛路,用來傳遞消息。按照當時的“交通規(guī)劃”,以十里、十五里、二十五里為限設急遞鋪,負責傳送消息的人被稱為鋪卒。
你以為他們是騎馬傳遞公函?不不不,全程用腳跑。一旦有緊急公函和軍情,鋪卒們就懷揣文書,腳底生風,一站接一站地傳遞下去,直到目的地。高強度的工作要求鋪卒必須具有長時間、長距離跋涉的能力。所以,當時跑步就是鋪卒們的必修科目。
同時,出于軍事訓練的考慮,跑步專項訓練也開始在“貴赤衛(wèi)”中開展,漸漸地“貴赤衛(wèi)”除了負責安保工作之外,也兼職重要情報的“快遞”工作。于是,“貴赤”這個原本用來稱呼衛(wèi)戍軍人的詞匯逐漸成為善跑者的代稱。
為了保持隊伍的作戰(zhàn)能力,以及檢驗部隊訓練成果,元朝廷從1287年就正式開展“貴由赤”這項超級馬拉松賽事。在比賽中獲得冠軍的人,將被授予“貴由赤”的稱號。
全民都能參與的長跑比賽
《南村輟耕錄》對這項超級馬拉松賽事有過記述,當時比賽會在元大都(今北京)和元上都(今內蒙古境內)舉行。元大都的“貴由赤”起點為河西務(今天津武清境內),終點為大都皇宮;元上都的“貴由赤”起點為泥河兒(今河北宣化境內),終點為上都宮中。比賽在這兩個地點同時舉行,按照現(xiàn)在的里程和時間計算,比賽距離全長180華里(90公里),必須在寅、卯、辰三個時辰(6小時)內跑完全程,由朝廷指派官員進行監(jiān)督和裁判。
比賽從清晨開始,賽前工作人員會在參賽者的頭發(fā)上做標記來為運動員編號,參賽者一律被長繩攔在起跑線后。號令一響,長繩放開,一眾“飛毛腿”蜂擁而出,向著終點飛奔,場面十分壯觀。
與現(xiàn)代體育賽事頒獎規(guī)則相似的是,貴由赤比賽無論參賽人數(shù)多少,只取前三名,其余選手從第四名至末位不記名次,但會予以物質獎勵。最終,第一名賞白銀一錠,第二名賞綢緞衣服四套,第三名為三套,其余跑完全程者各一套。
元代這項馬拉松賽事不限于宮中或軍中,由于賞賜豐厚,參賽者范圍很廣。元人楊允孚有一首《灤京雜詠》詩說:“九奏鈞天樂漸收,五云樓閣翠如流。宮中又放溧河走,相國家奴第一籌。”可見,宮中舉辦的貴由赤長跑賽,相國的家奴也可以參加,且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貴由赤這項超級馬拉松賽事,既可鍛煉增強體能,又有軍事訓練的性質。從距離上看,90公里,約為現(xiàn)代馬拉松的兩倍;從時間上看,它開創(chuàng)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比現(xiàn)代馬拉松的創(chuàng)辦早了六百年,從組織形式上來看,幾乎完全符合現(xiàn)代體育比賽的各項要求。同時,也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在古代惡劣的物質條件下,挑戰(zhàn)自身極限、頑強拼搏、積極樂觀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