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南方歷史的負擔”:奧康納與“他者化”的南方性*

      2022-02-28 21:11:43安夢媛
      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6期
      關鍵詞:爾頓奧康納南方人

      安夢媛

      (北京外國語大學 外國文學研究所,北京 100089)

      在《押沙龍,押沙龍!》(Absalom, Absalom!)一書中,福克納借小說人物昆汀之口為南方的獨特氣質作出辯護——“你不會理解的。你得在那出生才行(You would have to be born there)?!雹偻じ?思{:《押沙龍,押沙龍!》,李文俊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第329頁。對??思{而言,地域以及受地域影響的各要素決定了南方之所以是南方的本質特征,即“南方性”(Southernness)。按照??思{的標準,出生并成長于佐治亞州這一“南方腹地”(Deep South)的奧康納(Flannery O'Connor,1925-1964)就其地域身份來說毫無疑問是一個南方人;其次,她的小說亦扎根于南方傳統(tǒng)和她所在的南方社會。如此看來,研究奧康納與南方性之間的關聯(lián),似乎只能再次印證學界的“共識”,即奧康納是一位南方作家。然而,從她的短篇小說《鷓鴣鎮(zhèn)的節(jié)日》(“The Partridge Festival”)、《臨終遇敵》(“A Late Encounter with the Enemy”),以及書信與演講稿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多處對南方性的“他性”有自反式的回應與質疑,這一特點在大多數(shù)南方作家中實屬罕見。在論述奧康納作品的批評、接受史時,伊萬斯發(fā)現(xiàn)許多奧康納學者集中關注她筆下的南方主題,②Robert C. Evans, The Critical Reception of Flannery O'Connor, 1952-2017, New York: Camden House, 2018, p. 57.不過此類研究雖然強調奧康納的南方作家身份和南方特有的寫作主題、風格,但是與其說它們是為了說明奧康納關于南方性的思考,不如說是為了將她納入南方作家陣營中,從而加深了有關南方文學的刻板觀念。重新考量奧康納對定義了南方社會和南方人的南方性的看法,對于解讀作家的小說創(chuàng)作而言十分關鍵,亦有助于理解她對南方歷史和處于現(xiàn)代性震蕩下南方社會的辯證觀點,觀察南方性同時作為動因和結果與南方社會的雙向形塑。

      一、南方性的“他者”內涵

      最初,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大致可分為新英格蘭地區(qū)的東部殖民地和從紐約州開始往南直到佐治亞州的南部殖民地,逐漸地,紐約州、新澤西州、賓夕法尼亞州和特拉華州變成了中部州,而南部則特指弗吉尼亞州、南、北卡羅來納州和佐治亞州。①John Richard Alden, The First South, Baton Rouge: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61, pp. 8-9.對于早期北美殖民地居民來說,地理區(qū)位及其所決定的自然因素,例如植被、動物、氣候等,是他們劃定何為南方的重要判斷標準?;蛟S正如卡什所說,南方色彩斑斕、夢幻多霧的地理環(huán)境決定了南方人浪漫、不現(xiàn)實的性格特征。②W. J. Cash, The Mind of the South,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69, p. 48.也是受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南方在17世紀中期時確立起與其他地區(qū)迥異的經濟模式,生產活動圍繞煙草種植和蔗糖生產這兩大支柱產業(yè),并且主要面向出口而非內銷,而新英格蘭地區(qū)和中部地區(qū)則受限于土壤、氣候和人口密集度等因素,最終走上另一條經濟發(fā)展道路。地理因素無疑是南方得以成型的基本原因,然而,如果純粹依賴地理劃分來定義南方性,似乎存在環(huán)境決定論的嫌疑。美國社會學家里德甚至指出,存在24種地理劃分方法來界定美國南方的范圍。③John Shelton Reed, My Tears Spoiled My Aim and other Reflections on Southern Culture, Columbia: University of Missouri Press, 1993, pp. 5-28.

      正如麥克米蘭所言,在今天,南方與其說是特指某個地理位置,更不如說是一種“心態(tài)”(state of mind)④Sally G. McMillen, ed., Major Problems in the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South: Documents and Essays, Boston: Wadsworth Cengage Learning, 2012, p. xiii.,而南方人在美國歷史上漫長的他者經驗則塑造了這一獨特心態(tài)。許多研究美國南方的學者都試圖從早期北美殖民地的文字記載來探訪當時南方人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征,從而對南方性有一個“譜系學”意義上的歷史考察。事實上,在獨立戰(zhàn)爭前,各殖民地之間的聯(lián)系較為松散,每一個殖民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自治的政治環(huán)境”⑤Jack P. Greene, Imperatives, Behaviors and Identities Essays in Early American Cultural History, Charlottesville: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1992, pp. 329-30.,相比在美洲大陸的各個“鄰居”,它們和英國的聯(lián)系更為緊密。同時,美國的文學和出版事業(yè)在早期基本集中在新英格蘭地區(qū),又由于交通不便,北方⑥美國地理中并沒有對應南方的“北方”區(qū)域,新英格蘭地區(qū)至多可納入“東北部”地區(qū)。對于大多數(shù)美國南方人而言,北方并非是在梅森—迪克遜一線(Mason-Dixon line)以北的區(qū)域,而是美國境內任何不屬于南方的地區(qū)。但顧及表達的簡練,本文仍大范圍采用“北方”這一說法。人難以獲得有關南方風土人情的一手資料,因此大多數(shù)人是通過探險者和觀察者們的描述來了解其他地區(qū)的概況。法裔美國人克雷維庫爾于1782年出版的《美國農民的來信》(Letters from an American Farmer)則是當時在美國頗為流行的相關著作之一,作者假賓夕法尼亞農民詹姆士之口,描述了獨立戰(zhàn)爭前后北美殖民地不同區(qū)域人們生活的概況。南方在當時仍然是北美英屬殖民地的邊疆地帶,由于地理環(huán)境和生活習慣與美洲其他殖民地相近,克雷維庫爾認為“南方的查爾斯頓同秘魯?shù)睦R十分相似”⑦J. Hector St. John de Crevecoeur, Letters from an American Farme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p. 151.,許多西印度群島的病人特意來此安度晚年??梢园l(fā)現(xiàn),南方從一開始便彰顯出“異域”色彩,具備格里森所說的“內部他者”(internal other)⑧Jennifer Mae Greeson, Our South: Geographic Fantasy and the Rise of National Literatur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p. 1. 雖然南方處于美國境內,但卻長期被視為北方的對立面,北方則意味著“美國的”。也可參見Richard Gray, A Web of Words: The Great Dialogue of Southern Literature, Athens: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2007, p. 64。的基本樣態(tài)。

      隨著南方與北方就各州奴隸制存廢的爭論日益激烈,二者之間的距離變得更遠,而最初被用來劃分殖民地邊界的“梅森—迪克遜分界線”同俄亥俄河一起,成為判定奴隸制在此州是否合法的界限。在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中,這一界限深刻地烙印在所有黑人心中,因為跨過它便意味著自由與解放。不過泰勒亦指出,這部銷售量出眾的廢奴小說可以說是“有史以來對南方形象做出最大改變”①William R. Taylor, Cavalier and Yankee: The Old South and American National Character, New York: G. Braziller, 1961, p. 307.的一本著作,書中南方的自然環(huán)境再次喚醒了美國人心中的拉丁美洲形象,與此同時,南方在美國人的心目中成為了奴隸制的代名詞。值得注意的是,19世紀法國歷史學家托克維爾在游歷美國南方與北方后曾坦言,在美國廢除了奴隸制的地區(qū),白人對黑人的種族偏見甚至遠超那些堅持奴隸制的地區(qū)。②亞歷克西·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上卷,周明圣譯,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第417頁。然而,北方為了在戰(zhàn)爭中占據道德制高點,對外宣稱自己為奴隸的自由與平等而戰(zhàn),將蓄奴的南方視為國家的污點,在北方人看來,此后“我們”與“他們”之間的界限更加清晰。在內戰(zhàn)結束后,人們傾向于根據政治立場來劃分南北,因此將退出美國聯(lián)邦的十一個州視為南方。③南卡羅萊納州、密西西比州、弗羅里達州、阿拉巴馬州、喬治亞州和路易斯安那州這六個蓄奴州最早在蒙哥馬利建立南方聯(lián)合政權,隨后德克薩斯州、弗吉尼亞州、阿肯色州、田納西州和北卡羅萊納州相繼加入南方邦聯(lián)。

      在殖民地時期,南方仍是當時的經濟和政治中心,但不幸的是,隨著北方政治地位的抬升、經濟的崛起,以及南方在內戰(zhàn)中的戰(zhàn)敗,南方社會便面臨著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嚴峻挑戰(zhàn):財富大幅減少、自尊極度受挫。為了反駁當時流行的廢奴小說、維護南方的優(yōu)雅形象,不少南方作家創(chuàng)作了帶有懷舊色彩的南方“種植園小說”(plantation fiction),使得南方的“異域”色彩更為鮮明,給讀者留下了歐洲封建貴族制似乎在南方存有余孽的印象,同時也導致現(xiàn)代南方歷史學家無數(shù)次地向讀者申明,歷史上南方白人擁有黑奴的比率極低,坐擁大型種植園的白人則少之又少。南方長期以來在經濟上的困苦、在信仰上的偏狹,在教育上的落后,④南方的公共教育基礎薄弱,歷史上許多富裕的南方人往往效仿歐洲貴族,為子女請來家庭教師,南方各州政府較其他發(fā)達地區(qū)的政府來說較少重視普通民眾的教育問題。即便在21世紀初,全美40%高中學歷以下的人口都生活在南方,數(shù)量是其他地區(qū)的兩倍。詳見Tara McPherson, Reconstructing Dixie: Race, Gender and Nostalgia in the Imagined South,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3, p. 15.以及在文化藝術上的貧瘠,無疑給了北方以充足理由將南方視為“富裕、民主、自由”的美利堅合眾國的內部他者。在1938年,羅斯??偨y(tǒng)甚至宣稱南方是美國的“頭號經濟問題”(The Nation's Economic Problem No.1)。

      正如美國著名南方文學專家布林科邁耶所說,讀者只需閱讀一兩頁奧康納的作品就能意識到,“她是完全向自己家鄉(xiāng)敞開的,她準許南方的傳統(tǒng)、信仰和思維方式影響她的意識和藝術”⑤Robert H. Brinkmeyer, Three Catholic Writers of the Modern South, Jackson: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1985, p. x.。作為南方人,奧康納深受地域文化的感召,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奧康納絕非出于“地域主義”而百般維護南方社會傳統(tǒng)的合理性。相反,作者明顯感受到了北方人對南方他者的刻板印象。奧康納曾在信中向朋友袒露心聲,認為自己曾創(chuàng)作過一些在她看來“并不含有任何怪誕人物的作品,但是非南方的讀者還是會立即將他們貼上怪誕人物的標簽”⑥Flannery O'Connor, Collected Works, Sally Fitzgerald, ed., New York: Library of America, 1988, p. 805. 后文出自同一著作的引文,將隨文標出該著簡稱“CW”和引文出處頁碼,不再另注。,好似南方是怪誕人物的最大產地。奧康納在20到25歲期間曾前往北方求學,當時她天真地以為自己的寫作生涯取決于自己離開家鄉(xiāng),直到因病返鄉(xiāng)后才醒悟過來,“短暫地離開南方興許是必要且大有裨益的,但是這絕不是逃避它”(CW: 1037)。聯(lián)系作家的親身經歷,我們或許可以認為,正是由于作者在北方的他者經驗,在比較了南北不同的生活方式后,她才深刻理解了南方歷史和生活體驗為一位南方作家提供的慷慨饋贈,因此拒絕被“他者化”的南方性、提出以歷史為依托來重新定義南方性。

      二、南方年輕人的反叛

      在《鷓鴣鎮(zhèn)的節(jié)日》中,來自南方城市的年輕人卡爾霍恩是一名成功的推銷員,夢想著成為小說家。他前往鷓鴣鎮(zhèn)拜訪兩位年邁的姨婆,本意是調查鎮(zhèn)上一個槍殺了五名政府官員和一名路人的瘋子辛格爾頓,恰逢當?shù)嘏e辦由他曾祖父一手創(chuàng)辦的年度歡慶節(jié)日——杜鵑花節(jié)。他堅持認為辛格爾頓是由于受到社會的誤解和孤立才實施暴力謀殺行為,因此四處采訪當?shù)鼐用?,期待還原事實真相。在“探案”過程中,卡爾霍恩遇到了年少時的玩伴瑪麗·伊麗莎白,二人一同前往關押辛格爾頓的精神病院,然而,兩人到達后發(fā)現(xiàn)辛格爾頓確實已經喪失理智,甚至試圖猥褻瑪麗·伊麗莎白,最后這對年輕人陷入極大的恐慌并倉皇逃竄。小說中幽默感十足的無厘頭情節(jié)與奧康納往常的哥特風格極為不同,既沒有直接涉及暴力和死亡場景,似乎亦缺乏社會關照,因此學界尚未給予足夠關注。

      鷓鴣鎮(zhèn)的杜鵑花節(jié)是卡爾霍恩的曾祖父最初設立的,延續(xù)多年至今,然而辛格爾頓卻拒絕購買杜鵑花節(jié)的徽章,并因此遭到公開審判,甚至還與一只同樣沒有佩戴徽章的山羊被鎖在“牢房”,即一個戶外衛(wèi)生間里,在槍擊案發(fā)生后,辛格爾頓被判斷為精神失常而被送往精神病院。故事中鷓鴣鎮(zhèn)的眾多居民對待辛格爾頓的態(tài)度極為同質化,對他充滿鄙夷。卡爾霍恩在采訪小鎮(zhèn)居民時發(fā)現(xiàn),無論是雜貨店的售貨員還是街邊年幼的女童,抑或是觀看靈柩車隊經過的無聊老人,都認為辛格爾頓犯下了滔天大罪,老人甚至建議實施槍決,而非放任犯人在精神病院茍延殘喘、浪費納稅人稅款。連辛格爾頓的遠房親戚亦認定他罪有應得,嘲諷他的母親是和某個外國人私奔并生下他,暗示他自始至終不過是一個毫無榮譽可言的笑柄。鎮(zhèn)上的人們習慣了戲弄、羞辱這個落魄潦倒、孤苦伶仃的單身漢,故意將死貓扔進他的水井里。

      卡爾霍恩和瑪麗·伊麗莎白這一對南方年輕人自視甚高,一個是眾人眼中的“學者”,另一個則期望成為作家,認為自己與封閉、落后的南方小鎮(zhèn)格格不入。他們認定辛格爾頓是鷓鴣鎮(zhèn)全體居民的替罪羊,將他視為南方社會不容異己的最佳證明。乍看之下,這篇喜劇故事似乎確實譴責了南方小鎮(zhèn)對一個不服從者的殘酷迫害,辛格爾頓則是具有反叛精神的英雄人物。由此觀之,在一定程度上,辛格爾頓身上體現(xiàn)出的反叛性讓當時新一代南方人找到了共鳴,認為保守的南方社會和“自由、民主”的美國精神相悖,將不合理的規(guī)訓強加在所有個體身上,無法容忍獨立精神和個人主義,因此導致這場個人和社會悲劇。換言之,南方年輕人標榜自己覺察到了并試圖擺脫南方性的他者內涵,從而努力向“美國標準”看齊。然而,當奧康納的作家朋友霍克斯(John Hawkes)寫信詢問她辛格爾頓是否是“圣愚”時,作者卻否認將瘋狂和“神性”(the Divine)聯(lián)系起來的浪漫觀點,同時指出小說中的“昆西州立醫(yī)院”僅離自己居住的地方兩公里遠,“只要在這個醫(yī)院漫步五分鐘,你就不會有這樣的聯(lián)想了”,表明作者本人是基于有關“瘋癲”的親身體驗創(chuàng)作出辛格爾頓這一精神失常的人物,并直言自己筆下的辛格爾頓不過是個“好色的老瘋子”,而兩個年輕人對他的看法全然是荒唐可笑的(CW:1151)。

      在眾多論述南方社會風俗與思維方式的歷史著作中,南方社會不容異己的負面形象十分鮮明,例如卡什曾宣稱南方“不允許異議的出現(xiàn)”①W. J. Cash, The Mind of the South,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69, p. 101.。奧康納這篇故事在很大程度上似乎亦展現(xiàn)了鷓鴣鎮(zhèn)作為一個共同體對持異見者的壓迫與轄制,正如肆虐南方社會多年的“三K黨”(Ku Klux Klan),鷓鴣鎮(zhèn)這個微型南方社會同樣無法接受違反集體規(guī)定的行為,一旦出現(xiàn)不合常規(guī)的個體,便會采取報復行為。然而,奧康納果真認同年輕人對南方社會壓抑個體的指責嗎?正如故事中兩位姨婆嚴肅警告卡爾霍恩“希望你在寫作的時候能公平對待我們,很少有人做到”(CW: 776),作者暗指南方歷史和南方人在許多文學和非虛構類寫作中遭到污名化。當卡爾霍恩拒絕向她們描述自己將要寫作的內容時,兩位老人突然意識到后輩可能具備的反叛性,意味深長地說道“卡爾霍恩,我們不想對你失望”(CW: 776)。由此可見,與其說作者認同新一代年輕人的看法,不若說作者擔憂南方人在講述南方歷史和生活經驗時能否做到客觀、公正。

      19世紀30年代的北方作家們在解釋南方人與北方人在價值觀和氣質上的巨大差異時,往往將原因回溯到第一批移民的性格特征,認為北方人是中產階級清教徒的后代,而南方則散落著貴族制騎士的子孫,這一文學想象在美國內戰(zhàn)期間逐漸為南方宣傳者們所采用,大肆宣揚騎士元素是南方殖民地建立的根基所在。①James C. Cobb, Away Down South: A History of Southern Identit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p. 22.然而,不少南方歷史學家指出,“騎士神話”只是當時南方人虛無縹緲的身份想象,到達北美殖民地的第一代英國人中只有極少數(shù)是真正的貴族階層,大多數(shù)所謂的南方貴族階層不過是獲得大量財富的新貴努力模仿歐洲貴族的結果。②Richard Gray, Writing the South: Ideas of an American Reg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pp. 10-11.奧康納深知,有關祖輩來源的騎士神話是由南方人建構出的浪漫想象,真實的歷史淵源也決不會因為個人意愿而有所變化,否則,作者無需刻意揭露卡爾霍恩曾祖父成功商人的真實身份。然而,當年輕人試圖完全否定家族傳承和它所代表的南方歷史時,作為南方人的奧康納又無法接受這一“背叛”。

      故事中的兩代人對待歷史人物——杜鵑花節(jié)創(chuàng)立者的態(tài)度截然相反,雖然兩位姨婆認為父親“是一個進步人士,是鷓鴣鎮(zhèn)有史以來最有先見的商人,他要么是被擊斃的名流之一,要么就是制服那個瘋子的人”(CW: 774),不過在卡爾霍恩看來,與其說曾祖父具有先見,不如說他深刻理解并踐行了資本主義商業(yè)精神,為鷓鴣鎮(zhèn)立下了“美能生財”的格言。卡爾霍恩顯然同曾祖父一樣具備商業(yè)能力,銷售對他的吸引力甚至“同酒精和女人對某些男人的吸引力一樣強烈”(CW:777)。奇怪的是,卡爾霍恩卻極力否認自己的銷售天分,認為本質上他是一個“反叛的藝術家”,甚至在前往州立醫(yī)院的路途中想象這趟“朝圣之旅”會將他從自己的“商業(yè)本能”中拯救出來。他情愿認同被視為瘋子的辛格爾頓,努力搜尋自己與他在外表和精神上的關聯(lián)和相似之處,否認自己與曾祖父這一成功商人在長相和精神上的雷同,同時判定杜鵑花節(jié)只有庸俗的商業(yè)和娛樂活動。然而,在真實接觸到辛格爾頓這個“基督式的人物”之后,小說中的兩個“現(xiàn)代知識分子”最終頓悟了兩人之間的共通之處,卡爾霍恩則從瑪麗·伊麗莎白眼鏡鏡片折射的圖像里看到自己的形象同曾祖父一樣,“圓潤、無辜、平庸”,并意識到正是曾祖父“生命的禮物開創(chuàng)了未來”(CW:796)。故事以卡爾霍恩的覺醒作為結尾,意在表明作者并不認同年輕一代南方人出于擺脫“他者”身份而擯棄傳統(tǒng)、拒認祖輩,以及否定祖先所代表的歷史的激進做法,否認家庭過往和南方歷史終究會導致身份認同失序的荒誕結局。

      三、“商品化”的南方形象

      雖然南方在南北戰(zhàn)爭結束后發(fā)展水平較美國其他地區(qū)更低,但在二戰(zhàn)期間,由于美國境內的軍事工業(yè)快速發(fā)展,同時因為南方氣候較寒冷的北方更為適宜進行軍事訓練和建立軍事基地,因此在國防預算開支中“有70%投放于西部和南部”①王旭:《美國城市化的歷史解讀》,長沙:岳麓書社,2003年,第60頁。,使得西部和南部的城鎮(zhèn)借助有利政策而得以在短時間內快速騰飛。在羅斯福新政的刺激與二戰(zhàn)帶來的經濟繁榮的持續(xù)影響下,南方社會見證了驚人的經濟發(fā)展速度,并培育了不少知名企業(yè),例如位于佐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市的可口可樂公司,亞特蘭大則被稱為“無暇仇恨的城市”(A City Too Busy to Hate),意在表明亞特蘭大市民甘愿放下種族仇恨、醉心商業(yè)。伴隨著不斷加快的城市化進程,南方的商業(yè)和經濟在20世紀50年代急速追趕美國其他地區(qū),而蔓延在整個美國的消費主義和大眾文化亦影響了南方社會,南方人似乎也同其他地區(qū)的美國人一樣沉溺于物質享受中,因而在地域文化和身份上失去了清晰的辨識度。奧康納對此表示了極大憂慮,她在演講中聲稱,如今南方人的確十分痛苦,但痛苦并不因為他們被隔離在整個國家之外,而在于南方遭到隔離的程度還不夠,“每一天我們都變得越來越像美國其他地方”,雖然“我們正逐漸被迫抹除我們的許多罪過,但同時,我們?yōu)閿?shù)不多的美德也日漸消失”(CW:802)?!杜R終遇敵》則是作家出于對真正構成了南方性的南方文化逐漸消散的憂慮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

      在這篇故事中,南方邦聯(lián)退伍軍人薩許已經104歲高齡,和他62歲、當小學教師的孫女薩莉·波克住在一起。為了獲得任教資格文憑,薩莉·波克在過往的二十年間每年夏天都要去州立師范學院進修,今年終于得以順利畢業(yè)。在薩許92歲時,《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電影首映典禮邀請他身穿南方邦聯(lián)的將軍制服參加典禮,為刻畫南方聯(lián)盟士兵英勇作戰(zhàn)的內戰(zhàn)題材電影增添氛圍。舉辦方宣稱薩許是南北戰(zhàn)爭中的一位將軍,其實他入伍之初不過是個步兵,退伍時也只是少校。然而,這次夢幻經歷成為薩許本人自吹自擂的資本,之后時常有當?shù)夭┪镳^和旅游景點邀請他扮演南北戰(zhàn)爭中的將軍一角。薩莉·波克為了在畢業(yè)典禮上彰顯自己的顯要身份,讓她10歲大的侄子約翰·韋斯利將薩許帶到現(xiàn)場,但未曾想到由于年輕人疏忽照料,祖父在她的畢業(yè)典禮上命喪黃泉。

      電影首映禮成為了薩許的輝煌時刻,此后他的人生恢復平淡,只有在每年的“邦聯(lián)紀念日”(Confederate Memorial Day)才會被博物館借去,擺放在一間滿是古老照片、破舊制服、生銹武器和歷史文件的發(fā)霉房間里,從一點待到四點,向南方人展示歷史的痕跡。春天的時候,當南方的古老莊園向游客們打開大門時,薩許也會受到邀請,穿著他的將軍制服、坐在莊園里顯眼的位置。在游客的凝視下,南方人憑借他者形象展演,努力攫取旅游業(yè)帶來的經濟利益。奧康納意識到了如今南方性中的他者內涵不再單一地來自北方人的曲解與想象,相反,南方人為了在主流文化中立足而刻意構建出了一個他者形象,使得電影業(yè)和旅游業(yè)等文化經濟產業(yè)創(chuàng)造出巨大經濟效益,南方性在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的宰制下最終不可避免地經歷了自我異化的過程。奧康納在寫給友人的一封信中談及同凱瑟琳·安妮·波特一起參加了某個藝術節(jié),一位老婦人將她的巨額財產捐給此藝術節(jié)舉辦方,不過要求邀請前來的客人都是南方人,并且談論南方文化。奧康納卻說雖然每年資金源源不斷,但南方文化卻不見得能同樣持久,還斷言正是類似的項目加快了南方文化的滅亡(CW:1134),足見作家對庸俗資本侵蝕南方文化的擔憂。

      作者指出,作為歷史的見證者,薩許反而認為真實歷史毫無意義,他“忘卻了自己參加了什么戰(zhàn)爭;事實上,他根本不記得那場戰(zhàn)爭……他同樣遺忘了美西戰(zhàn)爭,在這場戰(zhàn)爭中他失去了兒子,而他甚至都不記得這個兒子”(CW:253)。在他看來,過去所發(fā)生的歷史事件中唯一值得談論的就是他在12年前參加的電影首映禮。在老人的描述中,眾人爭相對他表示尊敬,典禮的種種細節(jié)歷歷在目。諷刺的是,相比南北戰(zhàn)爭中拋頭顱、灑熱血的南方聯(lián)盟將士們的艱苦戰(zhàn)斗,反而是為電影上映宣傳造勢的商業(yè)活動在他心中成為了真正重要的、值得言說的歷史。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可與尊重,老人故意遺忘真實歷史、構建虛假的高貴身份。在電影首映禮中,為身穿南方聯(lián)盟將軍制服的薩許起立鼓掌的南方邦聯(lián)女兒聯(lián)合會(United Daughters of the Confederacy,簡稱UDC)成員亦沉醉在對歷史的浪漫化中。UDC是由南方女性組成的聯(lián)合會,旨在紀念內戰(zhàn)時期南方邦聯(lián)的士兵,為他們修建雕像等紀念物。這一團體盛行于20世紀初期,與3K黨有密切關聯(lián),宣揚“白人至上主義”并美化在內戰(zhàn)期間犧牲的南方邦聯(lián)士兵。她們所宣傳的“失落的事業(yè)”(Lost Cause)這一偽歷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真實歷史的蔑視,在許多非裔美國人看來,為南方邦聯(lián)將士們建立的紀念物也是種族主義在南方的頑固遺留。因此在2020年美國白人警察殺害喬治·弗洛伊德一案發(fā)生后,美國反種族主義的示威者呼吁,甚至非法拆除了南方同盟支持者修建的眾多雕像和紀念碑。

      薩莉·波克對待歷史的態(tài)度同樣扭曲,她每夜跪著祈禱祖父可以活到參加她畢業(yè)典禮的那天,只是為了向眾人展示她所代表的一切,認為那些顛倒世界秩序的暴發(fā)戶,他們擾亂了體面的生活方式,她渴望讓所有人看到,她的祖父象征著古老傳統(tǒng)、尊嚴、榮譽,以及勇氣。與此同時,她還安排年僅10歲的約翰·韋斯利來照料薩許,對腦海中一老一少兩代人站在她身后的場景十分滿意,似乎這一畫面象征著她掌握過去和未來。或許是由于天氣炎熱,亦可能是因為在輪椅上顛簸不停,年紀已逾百歲的薩許在畢業(yè)典禮上進入了人生的彌留之際。他感到自己的頭頂似乎有個小孔正在逐漸擴大,臺上演講者有關歷史的論述由這個孔隙進入了他的大腦中,正是在這個含義上,故事的名稱“臨終遇敵”顯現(xiàn)出它真實的含義,在薩許臨終之時,歷史——這個薩許一直逃避的“敵人”降臨了。薩許在幻象中聽到接連不斷的詞語像子彈一般襲來,最終恢復了記憶,腦海中浮現(xiàn)出妻子的臉龐、兒子的形象、母親的身影,一連串戰(zhàn)役所在地的名字向他呼嘯而來,“仿佛過去是現(xiàn)在唯一的未來,他必須忍受”(CW:261)。

      歷史上,南方由于“他者”身份遭遇邊緣化的命運,然而,南方人通過自我異化在主流文化中獲得一席之地,對于以經濟發(fā)展為最高旨歸的南方而言,保持自身的他者性反而成為了獨特的生存之道。認識到這一可悲事實的奧康納渴望恢復真正的南方性,保存南方人的珍貴品質,她意識到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唯一方法便是尊重歷史真相、接納真實自我。在奧康納的故事世界中,否定歷史重要性的薩許在臨終時恢復了有關過去的全部記憶,然而,作者對南方的未來并不十分樂觀——憶起了過往歷史的老人已經逝去,而象征著未來的約翰·韋斯利在典禮結束后,以飛快的速度推著老人的遺體往前沖,只為加入購買可口可樂的長隊里,似乎“現(xiàn)代南方向大眾文化的廉價誘惑投降了”①Katherine Hemple Prown, Revisiting Flannery O'Connor: Southern Literary Culture and the Problem of Female Authorship, Charlottesvill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2001, p. 75.。奧康納一方面嘲諷了虛榮的南方人無視歷史真實、通過創(chuàng)造虛假歷史來建構尊貴身份的可笑行為,另一方面又表達出對南方逐漸偏向選擇商業(yè)主義發(fā)展道路的可能后果的種種憂慮——當南方歷史成為大眾文化的膚淺表征時,當南方性因其“他者”內涵降格為可供其他美國人娛樂、消費的商業(yè)產品時,南方人該如何看待自己的南方身份?

      四、結語

      美國資深南方歷史學家伍德沃德認為,在20世紀上半葉,美國南方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經濟和社會革命,眾多變革可能會逐漸抹平南方與美國他處之間的地域差異,最終消除南方人自認為與其他地區(qū)人們截然不同的傳統(tǒng)觀念,南方人“是否還有必要稱自己為南方人”①C. Vann Woodward, The Burden of Southern History, Baton Rouge: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68, p. 3.這一問題成為了南方人自我身份定位的關鍵。正是基于此歷史背景,作為一位洞察了南方種種社會問題的作家,同時作為一位摯愛南方土地的南方人,奧康納試圖通過《鷓鴣鎮(zhèn)的節(jié)日》與《臨終遇敵》這兩篇故事向讀者發(fā)問:如何應對如今年輕人為掙脫南方人的他者形象而導致的對南方的不公正指責?南方的歷史在今天意味著什么?通過梳理南方性中他者內涵的演變、細致解讀在兩篇短篇小說里他者化南方性的具體表征,可以認為,在《鷓鴣鎮(zhèn)的節(jié)日》中,新舊兩代人對待南方性的迥異態(tài)度表現(xiàn)了當時年輕一代對南方傳統(tǒng)合理性的質疑、試圖擺脫他者身份的不懈努力,但作者以戲謔和調侃的方式指出了家族歷史在個人生命中的重要、甚至是決定性作用;《臨終遇敵》則反映出南方人美化真實歷史、憑借有關南方作為他者的刻板印象發(fā)展經濟的可悲行為。更為關鍵的是,作者敏銳地覺察到了南方人由于在經濟和文化上逐漸“北方化”而產生的身份危機。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奧康納認識到南方性在未來必定消散的結局,但她也心存希望,為讀者指明,南方的歷史并非是阻礙南方發(fā)展的負擔,而是構成南方性最關鍵的部分之一。只不過在奧康納看來,歷史并不是人們任意裝扮的玩偶,亦不是可以空談的抽象意識或觀念,而是懷特所說的“真切發(fā)生過的歷史事件”②Hayden White, “The Historical Event,” differences, Vol. 19, No. 2, 2008, pp. 9-34.,即無法改變的歷史事實,正是這些既定的“歷史事件”和家族血緣,“南方性”才得以在現(xiàn)代南方人的精神和文化中存續(xù)下來。

      猜你喜歡
      爾頓奧康納南方人
      達爾頓老伯的農田
      達爾頓老伯的農田
      下雪后北方人的快樂,南方人不懂
      南方人,求求你們說話不要加兒化音
      意林(2020年9期)2020-06-01 07:26:22
      “感覺再也不會跟以前一樣了”:奧康納《異鄉(xiāng)客》中的“危機瞬間”
      沒有一個南方人在聊天中用對過“您”
      在梅爾頓·莫布雷的孤獨(外一首)
      天津詩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18
      機智的斯克爾頓
      天方夜譚之南方人眼中的北方
      Enoch Emery and His‘Wise Blood’
      尉氏县| 正安县| 长泰县| 宿迁市| 伊川县| 桃园县| 太仆寺旗| 尚义县| 周至县| 大足县| 临泽县| 张家界市| 鄯善县| 苗栗县| 胶南市| 峨眉山市| 界首市| 津南区| 房山区| 赤壁市| 奈曼旗| 阳泉市| 横山县| 棋牌| 洛川县| 且末县| 牙克石市| 麟游县| 红河县| 浦江县| 顺义区| 定安县| 抚州市| 繁昌县| 华安县| 和政县| 郁南县| 临澧县| 萝北县| 都江堰市| 古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