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全國青聯(lián)常委,浙江省海港集團、寧波舟山港集團寧波北侖第三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橋吊班大班長竺士杰進入碼頭工作第24個年頭。
工作初始,寧波舟山港集裝箱吞吐量一年只有50萬標準箱,到2021年已突破3000萬標準箱。這些年來,竺士杰扎根一線,發(fā)揚工匠精神,不斷在技術崗位上取得佳績,有了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成為技能專家、大國工匠,一步一個腳印,用實際行動見證碼頭飛躍發(fā)展。
2021年11月,竺士杰獲評全國道德模范。他說:“希望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能給更多年輕人做示范。新時代碼頭工作早已發(fā)生天翻地覆變化,現(xiàn)在的海港,集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服務和一流管理于一體。與100年前的工人比,那時他們一年的工作量,現(xiàn)在的工人幾分鐘就能完成。今后在打造世界一流強港征程上,年輕人必將大有作為,希望越來越多年輕人能夠苦練技術,加入我們?!?/p>
“我要做大卡車司機”
1980年,竺士杰出生于浙江寧波江北區(qū),家和輪船碼頭距離僅200多米,他聽著甬江上陣陣汽笛聲長大。
有兒童心理學家表示:孩子在12歲前,往往會把父親作為自己的偶像。在父愛關懷下成長的孩子,會自信勇敢,也敢于突破,常常能夠突破至更高位置。
竺士杰對父親就有強烈的崇拜之情。父親是寧波建筑集團高級電工,是整個公司電氣維修技術最好的師傅,帶很多徒弟。家里的收音機、電視機、有源音響喇叭等很多家電器件,父親都能自己組裝。兒時的竺士杰覺得,當技術工人很厲害。
但是,竺士杰的夢想并不是成為技術工人,而是做一名卡車司機。父親給他買的一整套汽車模型玩具中,他最偏愛的不是小轎車,也不是吉普車,而是一輛紅色大卡車。理由很簡單:大卡車承載量巨大,彈珠球、沙子、小泥人……統(tǒng)統(tǒng)可以裝進去。
竺士杰說:“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夢想,那時想法特別簡單,等長大了,我要做一名大卡車司機,載著貨物滿世界地跑,那就是最幸福的事?!?/p>
帶著這樣的懵懂,竺士杰走進校園,成績普通的他只有一門課拔尖,那就是體育。跑跳投項目,他樣樣在行。初中畢業(yè)后,沒有絲毫猶豫,他選擇寧波港技工學校,學習港機駕駛專業(yè)。那是1995年,他剛滿15歲。父親送給他一個手工制作的音響,他帶到學校后,引來所有舍友羨慕的目光。
別人讀技校,想著將來做工人,總感覺前途渺茫。竺士杰卻兩眼放光,他知道,只要學好港機駕駛,將來就有機會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技術工人,這是自己一直喜歡的。
在學校時,竺士杰喜歡琢磨港口機械知識,尤其港機駕駛操作課,更是他的最愛。因此,他的進步也讓人目瞪口呆。更重要的是,竺士杰沒有放棄自己的特長。他擲鉛球,在寧波市職業(yè)技術學校選拔賽上獲得第一名,并代表全市參加浙江省職業(yè)技術學校學生運動會,當時創(chuàng)造的12米多紀錄,至今在寧波港技工學校無人打破。
1998年12月10日,竺士杰被寧波港北侖國際集裝箱公司錄取,成為寧波港一名工人。這一年,寧波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50萬標準箱。為此,公司舉辦慶典,給每一名工人發(fā)了一個極具紀念價值的盤子,這個紀念品至今擺放在他的書房。
與竺士杰同批進入公司的有40人,一半被分配去開叉車和當修理工。那一刻,他有些小慶幸,因為他想操作“大家伙”。剩下的人被分配到龍門吊和橋吊崗位。竺士杰進入龍門吊班,學習駕駛龍門吊。這是當時集裝箱碼頭第二大操作機型。
第一次跟著師傅上龍門吊,那個場景竺士杰至今難以忘懷。駕駛室離地面有20多米,他徒手攀爬進入駕駛室,看到里面有一大排按鈕,下面是5層高的集裝箱和一直在晃動的吊具,他有些手足無措。
師傅笑著說:“龍門吊的工作是在碼頭集裝箱堆場里,把集裝箱吊來、吊去,擺放在不同位置,以及疊放到不同層高,或者將集裝箱在卡車上進行裝、卸吊裝作業(yè)。操作中,需要通過調(diào)整吊具位置和角度,將吊具上四個鎖頭對準集裝箱上手機大小的鎖孔。四個鎖頭全部對準,再將吊具上的錐形鎖頭同時插入到集裝箱鎖孔中。完成著箱閉鎖后,才能將集裝箱吊起來?!?/p>
這段話對于當時的竺士杰來說,無疑是“天書”。師傅又說:“龍門吊司機是在高空中完成‘穿針引線’工作?!边@樣的比喻讓他似乎理解了一些。就這樣,他有了第一次和吊箱的“親密接觸”,整整五分鐘,終于吊起第一個箱子。他在駕駛室一待就是一整天,拼命練習,遇到問題就向師傅請教。三個月后,竺士杰操控龍門吊已非常自如。師傅有些吃驚:“一般學習龍門吊的練習周期,需要花6個月時間?!?/p>
“不僅需要被認同,還要不斷挑戰(zhàn)”
1999年4月,竺士杰已經(jīng)是熟練的技術工人,班組甚至考慮讓他開始帶徒弟,他的內(nèi)心卻變得“不安分”。
“當年碼頭吊機牌子特別繁雜,什么國家的都有?!斌檬拷苷f,“橋吊司機講究個人能力和操作技術,優(yōu)秀的橋吊司機就是效率的保證,也是整條作業(yè)線上大家計件收入的保證。那時候年輕,有一股沖勁,不僅需要被認同,還想要不斷地挑戰(zhàn)。每當看到港區(qū)里橋吊駕駛員操作巨大的橋吊時,心里就特別羨慕。為了有機會去開橋吊,我專門跑到操作部領導那兒,提交申請”。
兩個月后,寧波港集裝箱裝卸業(yè)務發(fā)展迅速,公司提倡一崗多能,培養(yǎng)年輕操作司機,倡導年輕司機特別是起重類工種的司機,能夠多學一門技能。面對倡議,很多人猶豫,因為多學一門技能,意味著一切要重頭開始,就連工資也要暫時回到學徒時期。竺士杰沒有想那么多,他知道這是自己轉(zhuǎn)橋吊最好機會,就這樣走進了橋吊班,開始了新挑戰(zhàn)。
第一次上橋吊就驚心動魄,雖然同為“吊”,但區(qū)別甚大。龍門吊是爬上去,橋吊是坐電梯,因為高度是前者兩倍之多。那天下著雨,起著霧,齒條式電梯一路抖動著緩慢爬升,在離地面40米處停下開門。師傅很自然地走著,竺士杰一步一步向前挪動,腳底下鋪的網(wǎng)格都是鏤空的,有種騰云駕霧的感覺。
竺士杰從橋吊上看到原來熟悉的龍門吊,就像玩具車一樣,在場地里爬來爬去。橋吊針對船來展開作業(yè),而船浮在海面上一直晃動,所以其操作難度和勞動強度遠非龍門吊可比。
面對龍門吊“老師傅”,橋吊師傅給竺士杰介紹了操作要領和操作安全注意事項——在49米高空彎腰低頭來控制吊具準頭,吊具上4個錐形鎖頭瞄準集裝箱的起吊鎖孔,集裝箱四個角上分別有6×12厘米大的鎖孔,要一次性對準,控制住吊具晃動及海風、海浪影響。
竺士杰說:“我握著操作手柄,全身使勁,身體彎腰下匐,臉都快貼到下視玻璃上,只想著能離被抓取的集裝箱更近一些。操作了10多分鐘,底下晃動的吊具完全不聽我指揮,一個勁兒晃動,怎么努力都不能吊到箱子,當時渾身冒汗,全身酸痛。”最后,還是師傅吊起了那個箱子,竺士杰第一次橋吊操作以失敗告終。
但他堅信,當初自己能操作好龍門吊,現(xiàn)在就一定能攻克橋吊。工作的時候,他跟著師傅學,午休的時候,竺士杰又站到別的師傅后面,看別人操作。他把好的操作方法全部記錄在小本子上,根據(jù)這些方法反復練習。
又是只用了三個月時間,竺士杰就考取了橋吊操作證,成為同一批學習橋吊學徒第一人。但因為橋吊操作難度大,應對的船型又相對復雜,他的任務就是作業(yè)量較小、操作難度不大的船舶作業(yè)。竺士杰知道,要想提高操作技能,就必須直面最困難的船型作業(yè)——小型船舶。
從一小時吊20個箱子,到起吊30個箱子,這其中的辛苦只有竺士杰自己能體會。當時碼頭的吊車有阿根廷、日本、德國等不同國家生產(chǎn)的,而上班分配吊機又是隨機的,因此他需要了解不同國家吊車的性能,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隨著技術不斷提高,竺士杰對橋吊操作的疑問卻與日俱增?!拔液苌倌馨研≤嚪€(wěn)鉤定位一步做到位。‘靠箱’操作時,小車推擋總會縮手縮腳,就怕?lián)跷煌七^頭,吊具晃動控制不住,與被靠的箱子發(fā)生碰撞,產(chǎn)生安全事故。每當遇到這樣的操作問題時,我就在想,有沒有更好的操作方法?”
面對不同國家生產(chǎn)的吊機,竺士杰明白,要應對所有不同設備性能下的穩(wěn)鉤操作,必須找到一種標準化操作方法,實現(xiàn)精確穩(wěn)鉤定位的操作要求。
那段時間,他有些“走火入魔”,所有時間都在思考如何解決這個難題。有一次,他抓住手機吊墜,將手機從口袋里拉出,手機像鐘一樣在眼前晃動。他突然想到鐘擺原理,通過控制橋吊駕駛室平臺的加、減速,穩(wěn)定被吊物體。
為了實現(xiàn)這個新操作方法,竺士杰試驗了無數(shù)次。橋吊擋位間隙很小,一不小心三擋沒定住,就推成四擋,擋位如果選擇不對,有可能會出現(xiàn)多余或大幅超出自己預期的擺動幅度,造成危險操作。他就把虎口卡在手柄上精確推擋,時間一長,手上都磨出了血泡。
一年多時間,竺士杰已經(jīng)能自如地運用新的操作方法,每小時能輕松起吊40多個箱子。他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突擊隊隊員”,順利完成起吊游艇、坦克、建鋼廠用的大型設備等任務,同事們稱呼他“救火隊隊長”。
追求卓越,將“不可能”變?yōu)椤翱赡堋?/p>
2004年6月,竺士杰被集團公司派遣到新成立的北侖第三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工作,公司對他的要求就是在干好工作同時,完成好傳、幫、帶任務。
竺士杰將自己掌握的新式操作方法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徒弟賀世挺。在2005年公司技術比武和2006年公司參加寧波市技術比武的選拔賽中,竺士杰和徒弟都包攬了冠亞軍。這從側(cè)面證明,竺士杰研究的新式操作方法確有成效。就這樣,他被提拔為橋吊二班工班長。
擔任工班長,竺士杰要做的,遠不是帶好一兩名徒弟,而是二十多名班員,大家是一個班組,榮辱與共。倘若手把手教授操作方法,效果雖然很好,但是范圍小、進度慢,不利于工作快速開展。
有徒弟向竺士杰建議,能否把帶徒筆記整理成系統(tǒng)操作方法,大家方便傳閱學習,遇到不懂的問題,再向他當面請教。他覺得可行,用了整整三個月時間,終于整理出第一稿操作法。
出人意料的是,這本小冊子得到公司領導重視。公司抽調(diào)經(jīng)驗豐富的操作司機及宣傳人員,將竺士杰寫的操作法,逐字逐句進行推敲、完善。
2006年12月,公司將他創(chuàng)立的橋吊操作法,正式命名為“竺士杰橋吊操作法”。
2006年12月27日,公司通知竺士杰在起吊儀式上,完成寧波舟山港第700萬個集裝箱。竺士杰說,那是最緊張的一次起吊,雖然是平常最基本的操作,但內(nèi)心還是緊張和激動。
有了這樣一次特殊經(jīng)歷,竺士杰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嚴苛。公司2011年成立“竺士杰操作法推進研究室”。全面推廣“竺士杰橋吊操作法”進程中,公司也在迅速發(fā)展,集裝箱作業(yè)量從2004年11.5萬箱,發(fā)展至2014年470萬箱。
竺士杰和團隊成員漸漸發(fā)現(xiàn),橋吊操作法還需不斷完善,特別是船舶大型化后,有很多新的操作工藝出現(xiàn)。經(jīng)過6年積累,2013年,2萬余字的操作法2.0版面世。
2014年,操作法又有了3D動畫版。為了使動畫演示更準確,竺士杰扛起攝像機,從碼頭到船上,把橋吊操作每一個細節(jié)拍成視頻,發(fā)給動畫制作人員,使他們能夠按真實場景準確制作。制作3D動畫歷時3個月,共修改12稿。最終定稿時,3D制作人員開玩笑說:“我們都是你的徒弟了,可以開橋吊了?!?/p>
2015年,研究室升級為“竺士杰創(chuàng)新工作室”,形成一個集生產(chǎn)、管理、技術等不同領域,40余名優(yōu)秀人才的創(chuàng)新團隊。團隊攻克很多技術難關,優(yōu)化不少操作流程。竺士杰說:“很多人說我懂創(chuàng)新,可我覺得自己只是想把事情做得更好。只要肯動腦、多鉆研,有一顆追求卓越的心,任何人都能創(chuàng)新,都能將‘不可能’變?yōu)椤赡堋??!?/p>
這些年,竺士杰獲得很多榮譽,“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大國工匠”……2018年,他被增補為全國青聯(lián)委員,2020年當選全國青聯(lián)常委。他積極參與青聯(lián)各項活動,走進校園宣講,參加植樹造林……
在北侖職高,竺士杰把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分享給每一名青年學生。他說:“榮譽越多,責任越大。我就是一名一線工人,我的心得很簡單,只要沉下心來學好技能,以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引領自己的職業(yè)道路,做好每天的工作,就一定能夠成為有用的人?!?/p>
這些年,父親長期住院,女兒學習緊張,所有責任都壓在妻子身上。對于家庭,他有虧欠,但是他沒有退縮,因為先有國再有家,一個男人必須扛起肩上的責任。2020年3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穿山港區(qū)視察,在離開港口前,囑咐竺士杰,“發(fā)揮好勞模作用,帶出更多勞模”。帶著這樣的囑托,他更加拼命向前。
公司在2016年整合為北侖第三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成為單體集裝箱吞吐量世界第二大集裝箱碼頭。竺士杰成為橋吊班大班長,班員達到290多人,橋吊總共49臺,清一色國產(chǎn)統(tǒng)一品牌,碼頭岸線達3710米。公司具備同時接卸4條21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船長達400米)的能力。
2019年,“竺士杰橋吊操作法”3.0版本升級成功。2020年,竺士杰橋吊操作法受到全國總工會關注,被推薦至中國工人出版社,《竺士杰工作法——竺士杰橋吊操作法》于當年4月出版,作為《大國工匠》系列第九本書向全國發(fā)行。
“橋吊工人,全國只有13萬人,非常緊缺。只要你身體好、眼睛好、協(xié)調(diào)性好、肯吃苦,就可以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中來。”竺士杰說,“未來,我將和團隊一起,擁抱正在來臨的第四次工業(yè)革命浪潮,利用大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監(jiān)測操作司機的真實作業(yè)效率,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開發(fā)碼頭遠控無人化操作,更好適應集裝箱未來發(fā)展”。
責任編輯 王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