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儒
(太原開放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7)
在積極預防和及時控制新型冠狀病毒高發(fā)和持續(xù)流行的嚴峻形勢下,教育部多次提出各種政策建議,積極倡議開展“停課不停學”的遠程教育教學活動。教育部要求其下屬各普通高等學校、中小學、幼兒園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電子信息網絡教育資源,面向廣大學生,適時為學生們提供滿足日常學習和生活的信息支持。在確保常態(tài)化防控防疫的同時,也要保證學生學習教育的正常進行,正是在這種特殊環(huán)境下,互聯網教學迅速發(fā)展起來,各種遠程教育應用(APP、小程序)和計算機應用(網站、網頁或計算機軟件)應運而生。與此同時,弊端也逐漸凸顯,遠程教育應用的同質化問題越來越嚴重,比如課程質量難以保證、教學效果難以界定、學生自主性無法控制等,這些問題與學生們對遠程教育的需求逐漸增加形成鮮明對比。
古往今來,藝術設計往往離不開“趣味”。在古代的繪畫、詩歌和歌曲中,樂趣往往起到積極的作用。這種“趣味”和“內容”與作品的內在本質息息相關,是藝術內在生命力的表現。趣味設計更注重受眾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讓受眾感覺更加生動和有趣。
趣味教學法一般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幽默詼諧的教學語言、豐富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用直觀生動的語言表達形式和富有視覺感染力的教學激情,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趣味性分為內容趣味性和形式趣味性,而教學首先要滿足內容的實用性和學生感官美的需求。
從提升學習者體驗的角度來看,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力,給受眾帶來愉悅的感受越高,他們的學習效率越高。通過研究,ACSI(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結果表明,用戶滿意度是用戶對產品或服務的期望與實際接收的產品或服務體驗之間的差距,差距越小,滿意度越高。軟件或網頁等交互產品主要是信息服務,這些交互產品受眾的目的是通過完成一定的操作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用以滿足需求。受眾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會有一系列的體驗,按降序排列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是否完成了預期的任務,是否有完成過程的良好體驗以及意外收獲的快感。
功能和設計可以通過課件、視頻等方面更好地表達,比如將一些傳統(tǒng)的文字和圖片與流行元素進行結合,讓學習在更有趣的學習過程中順利實現學習目標。從功能使用的角度來看,可以更自然、更高效地使用APP 軟件。比如很受學生歡迎的APP “背單詞”,上百個單詞,當你在一個單詞后向后滑動手勢可以用來切到一個已經記住的單詞,下次不用反復固化,切換下一個單詞的操作其實很簡單,傳統(tǒng)的動作是點擊“下一個”按鈕,但是切字的手勢更高效有趣,搭配炫酷的動畫,學習者可以更自然、更有效地實現目標。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一般有備課、導入、熱身、學習、練習、強化、評價、作業(yè)等過程。教師需要增加學習者對這些過程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加入興趣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處于積極、興奮的狀態(tài)[1]。例如,在導入部分,教師可以借助有趣的場景、視頻、音頻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借助相關性逐漸過渡到課堂需要的知識點,同時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也是增加教學過程興趣的重要途徑。合理運用教具、圖片、視頻、音頻、游戲等多媒體手段,能夠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有趣。
雖然遠程教育可以通過人機交互的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畢竟學生們面對的是一臺靜態(tài)的機器,沒有情感上的互動,沒有與一個人面對面的交流那么真實流暢自然,而良好的情感交流往往需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真實接觸來實現。
很多科目的教學方式都離不開老師的“手把手”教學,在傳統(tǒng)教育中,老師往往會長期跟蹤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他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和難點,幫助學生們解決個性化問題[2]。但是在線教育的特殊性無法讓老師們根據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而學生們的個性化問題也無法得到充分解決;同時遠程教育的快節(jié)奏和便捷往往導致教師流動性大,無法全面、長期地了解學生,幫助學生全方面成長。
人類活動離不開人際交往與合作,學習也不例外。在線教育仍不能滿足實際的合作學習場景。網絡上的思想碰撞再激烈,也無法代替學生們聚在一起熱火朝天的討論和頭腦風暴。在線教育將學生與學生彼此分開,缺乏合作學習模式。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團隊合作、小組討論、團隊競賽等力量往往必不可少,線上模擬團隊小組合作,遠不能達到學生間面對面真實交流所帶來的激情和快樂。
在優(yōu)化在線教育沉浸式體驗的過程中,提升學生們的體驗尤為關鍵。尤其是對于開放教育的學生而言,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會使得學習時受到干擾專注力的下降,那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教師更多地把趣味性和交互性相結合[3],做到沉浸式的課堂教學,學生們會更加容易接受。
完整的感官體驗:當我們置身于這種環(huán)境中時,我們可以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這五種感官中得到反饋,隨著感官的增加,沉浸感也會隨之增強。
強烈的情緒波動:我們在游戲中感受到的情緒起伏比我們在聊天或聽音樂等活動中感受到的更多,正是這些情緒波動吸引著玩家參與并投入到游戲中。教與學的方式也可以借鑒情緒強烈的波動反饋,比如在參與的過程中,輸了會被扣分、贏得冠軍會得到一些稱號、獎勵積分,獎懲機制和反饋結果讓參與者對獲勝產生強烈的情緒,通過類似沉浸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沉浸在課堂和學習的游戲之中。
移情與交互:“交互設計”是一門新的學科,其核心思想是提高用戶效率,改善個體體驗。但是在沉浸式學習交互設計時,更要考慮學生們的情感需求。為了使學生產生共情,考慮使用恰當的交互形式來滿足學習者的情感需求,所以交互設計師在設計在線教育相關時,交互理念需要更加感性,更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洞察他們在交互過程中的情感需求[5]。
增強身體感覺器官的體驗,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五種感覺,使人能夠對自己有著強烈的主觀能動意識。教育心理學表明,人在獲取外部信息的過程中83%來自于視覺感覺,被認為是人們獲取信息的最重要的感覺。而聽力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占據了11%,聲音往往可以迅速地將人帶入固定情景,身臨其境,渲染氣氛,表達情緒(悲傷、快樂、憤怒、激動等情緒都可以通過聲音的音色和音調來傳達)。因此,目前大多數媒體都結合了聽覺和視覺。嗅覺在5D 電影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觀眾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沉浸式互動體驗。根據莫尼爾中心心理學家赫茲的研究,氣味比視覺更容易引起身體反應,在交互設計中使用氣味可以全面提升人們對設計的感知,帶來更豐富的體驗效果。味覺是目前在很多沉浸式交互設計中很難用到的感覺。人們的各種感官可以相互配合,形成生活經驗中的聯覺。如果在交互體驗中能夠加入人們的味覺感覺,那一定會使得受眾更好的代入其中。極致的五種感官讓大腦感受到極致的美感,這讓我們對于遠程教育的改革有了新的方向。
新媒體時代人們對物質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大,學生更是對新興物質文化更加感興趣,新媒體時代下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需要新的課程體系設計來滿足,而這種新的課程設計需要專業(yè)的教師團隊開辟新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模式[6]。學習是一個綜合了復雜性、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的行為過程。因此,新的課程體系既要深刻而簡潔,又要保證課程的劃分和結構,遵循學科體系固有的學科性和系統(tǒng)性,符合人腦的學習習慣。記憶是由知識的反復、再反復、逐步深入內化而形成的,在新課程體系的設計中,要注重知識內化和知識應用的過程,幫助學習者逐步構成新的認知結構,形成長時記憶,靈活擴展知識并應用到學習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授課程的基礎上,還要注重預習、復習等一系列旨在鞏固知識的課程補充環(huán)節(jié),更好地幫助學生完成對新知識的重復消化吸收,形成新的知識體系。
沉浸式仿真虛擬技術是以數字通信技術、仿真技術和信息傳輸技術為基礎,以數字化的方式展示虛擬現實。虛擬仿真技術主要包括眾所周知的VR技術和AR技術,即虛擬現實技術和增強現實技術。VR 技術從傳統(tǒng)的計算機科學技術出發(fā),通過大量的數字信息為人類構建一個高度模擬的虛幻環(huán)境,可以有效地調動人類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重物理和知識系統(tǒng)。AR 技術通過信息傳遞的方式對用戶產生虛擬的影響,極大地增強了人們對現實世界的感受和體驗。無論是用來構建虛擬世界還是增強現實情感,無論VR 技術還是AR 技術都應該有自己的特點和優(yōu)勢,幫助用戶完全沉浸在預設的虛擬環(huán)境中進行相應的交互操作。在虛擬環(huán)境中的各種互動和真實的感官滿足中,學生們可以在虛擬互動學習的信息狀態(tài)下將所見所聞與真實場景聯系起來,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優(yōu)化了他們在學習中的體驗。這樣的學習過程也符合學生們的認知習慣。這種通過VR 技術虛擬環(huán)境與AR 技術的融合與復制,立足大學生遠程教育資源,探索其精神內涵,是以真實信息、感官刺激、觸手可及的教學方式構建學生學習資源[7]。
虛擬仿真技術是通過數字信息技術、VR 技術和AR 技術的整合和使用,集成在H5 頁面中。H5的頁面形式可以將各種傳播媒介的內容整合到一個傳播媒介中,從而在網絡上形成一種全新的整合傳播媒介內容,更能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的閱讀方式和習慣。通過這種沉浸式虛擬仿真技術在H5 技術上的廣泛應用,不僅實現了兩種技術的良好融合,而且呈現的內容更加形象具體,交互效果也會更加直觀。
遠程教育的成熟為當前的教育行業(yè)提供了更好的機會。利用各類遠程教育資源平臺,可以更有效地整合線上線下教育資源,為有經驗的教師打造第二課堂教育的形式,推動開放大學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更貼近開放教育學生的實際需求,教師應積極探索開放大學學生教育如何在教育信息化內容中創(chuàng)造出更具互動性和創(chuàng)意性的高效學習方法。
當前,全球高等教育的方式方法正在發(fā)生巨大變化,教育部門要積極鼓勵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大力發(fā)展數字媒體和互聯網技術,促進數字媒體藝術、技術和教育廣泛深入的交叉融合。遠程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信息化領域的廣泛應用和發(fā)展應該成為教育信息化領域密切關注的問題和焦點。趣味性交互設計在開放教育中的價值和效果顯得尤為重要。學校不再是機械的教育模式,而是可以借助新媒體為學生們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深入淺出的知識講解把趣味性的課堂融入到學生們的學習中,學習將不再是一種被動的事件,而是一種主動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