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峻峰
想去壽春,開始是一個想法,后來是愿望。當它生成愿望的時候,那地方便若菡萏一支,蜻蜓上立,遙遙在水之一方,可望而不可即了。這是很奇怪的,無關身體、庸碌、地理或交通,事實亦然。
最早是十多年前我寫春秋一書,孫叔敖從歷史厚厚的帷帳后光華現(xiàn)出。孟子說:“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彼抉R遷《史記·循吏列傳》將其列為第一人:“孫叔敖者,楚之處士也……三月為楚相,施教導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緩禁止,吏無奸邪,盜賊不起……”除這些千古不朽的功德和美名外,孫叔敖讓我記住的有三,一是他以其治國雄才,輔佐楚莊王一躍成為春秋霸主;二是治水;其三,他是我家鄉(xiāng)固始人。說說孫叔敖所修治的大型水利工程的治水事業(yè)吧。僅就今天所能看到的有:中國最早大型渠系水利工程——期思雩婁灌區(qū),即“期思陂”;最早大型水利蓄水工程、“天下第一古塘”——水門塘,即“大業(yè)陂”;“天下第一大塘”——安豐塘,即“芍陂”(讀音què bēi)。除此還有今湖北江陵的一些水利工程,那里是楚國郢都,孫叔敖為楚國令尹,就在那里“上班”,治國理政,胸懷天下。
“期思陂”在河南固始,“大業(yè)陂”在安徽霍邱。一個是我故鄉(xiāng),一個是我夫人老家。我都去過,多次去過;“芍陂”在壽春,即現(xiàn)在的安徽壽縣,沒去過,于是那個想去壽春的想法就誕生了,水波連天的。查了一下地圖,從信陽到壽縣,并不遠,只是鐵路和公路不能直達。這還是交通問題。都是推辭,小萏說,終究是那地方?jīng)]有你相思牽念之人。
1957年,毛澤東視察南方路過信陽,在專列上接見信陽負責同志,談起孫叔敖,稱他是了不起的水利專家。我,其實遠遠不止于我,對孫叔敖治水,一直甚覺神奇,也一直心存疑惑。先說“陂”,這是一個多音字,讀音bēi時,其釋義曰大澤也,大池也,大水邊上也,等等?!抖Y記·月令》注:蓄水曰陂。孫叔敖一“期思之鄙人”(《呂氏春秋·贊能》),何來人力物力財力;為相不過短短三四年,內(nèi)政外務,南征北戰(zhàn),助楚莊王打天下,哪有時間和精力?即便排除這些因素,依據(jù)兩千年前的物質(zhì)和技術條件,他怎么就修建了那么多的大型水利工程,有些至今還發(fā)揮著作用?
十多年前那個秋天,烏桕飛紅,銀杏耀金,我和一位作家結伴,從大別山史河源頭輾轉(zhuǎn)走到了淮河中游的霍邱,看了國家大型治淮項目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然后去了浩瀚如海的城西湖、城東湖,又看了孫叔敖修建的古老水門塘,即大業(yè)陂。這是我第一次看水門塘。我當時想,這多么神奇,臨淮崗治淮工程乃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修建,水門塘是楚國國家總理孫叔敖主持修建,時隔兩千五百年,兩位總理把兩個都堪稱空前巨大的治淮工程共建一處,這自然與人文的奇觀,是如此令人震撼,并富于想象。無論這是巧合、傳承,還是依據(jù)歷史、地理、水文、氣象的科學決策,它都讓我們看到了千百年來人類與大自然的搏斗從未停止,并表現(xiàn)出了巨大的創(chuàng)造力和意志力。也就是在看了水門塘之后,我對孫叔敖治水的疑惑,有了極其私人化的揣摩和認識。水門塘并不是常見的圓形或方形的大塘,而是綿延十多公里的長方形河道。一番考察和“揣摩”發(fā)現(xiàn),原來孫叔敖的“水利工程”是“順其自然”而“水到渠成”,即在旱季臨淮河筑起長長堤壩,一側用人工開挖河塘,待雨季一來,淮河漫漲,水通過留有的缺口進到河塘里,注滿之后,填土封住缺口。旱季時,淮河干涸,而一側孫叔敖開挖的“陂”卻是蓄滿了水,澆灌并涵養(yǎng)一方大野沃土。水門塘曾經(jīng)可以行船,兩岸植被豐茂,風景如畫。
“期思陂”略有些攪擾。攪擾的不是“陂”之釋義,而是“期思”之名?!痘茨献印と碎g訓》載:“孫叔敖?jīng)Q期思之水,而灌雩婁之野,莊王知其可以為令尹也?!边@個記載很重要,孫叔敖“可以為楚國令尹”,原是他治水的績能,這也讓我們對孟子所說“孫叔敖舉于?!庇辛瞬孪?,這“?!?,大約是可以認定為是他故鄉(xiāng)的河流、湖塘,抑或就是“期思之水”。問題是,“期思”在哪呢?追溯,其前身乃古蔣國,被楚所滅,于此置期思縣;其位置,現(xiàn)今一般被認定在固始之北淮濱縣的期思鎮(zhèn),淮濱原是固始所轄烏龍集,位于淮河中上游之間,20世紀50年代由固始析出置縣,因此孫叔敖被視為固始人,也被看作是淮濱人,都沒有錯?!蚌洹痹谀哪??有考證說,其位置在今大別山北麓、固始縣東南部、商城縣東北部,以及安徽霍邱葉集部分地區(qū),距離今期思鎮(zhèn)有近一百公里,而且是史河、灌河、泉河的上游,三條河流在靠近期思的固始三河尖,注入淮河。期思是其下游,海拔低,屬于沖積平原。很顯然,沒有現(xiàn)代化水利操控,決期思之水,怎么也無法回流百余里來灌溉上游的雩婁之野。
問題由此“攪擾”起來。千川萬瀑,自有分水和始末,眼睛需從現(xiàn)今“期思鎮(zhèn)”抬起。打開歷史視界,就發(fā)現(xiàn)我們混淆了概念:原來這“期思之水”之期思,是孫叔敖治水工程名“期思陂”,不是孫叔敖故鄉(xiāng)名“期思縣”,更不可能是現(xiàn)今行政區(qū)劃的“期思鎮(zhèn)”了。那么我們所需要確定的是“期思陂”的地理位置。直到現(xiàn)在,“期思陂”仍被人混淆為壽縣的“芍陂”,并從史料、方言、音韻等進行多方考證,卻一直避開不說所灌“雩婁”之地在哪,因此也避開不說壽縣之水,流經(jīng)怎樣的路徑,居然能灌溉到巍巍大別山上來。想來諧謔。值得注意的是,1979年版《辭海》、1983年修訂版《辭源》,都增設“期思陂”條,指明其地理位置是今河南商城縣以東,即固始縣東南,而這個地方正是古雩婁之地。其實和水門塘一樣,無論把它作為古代水利工程,還是人文歷史遺產(chǎn),“期思陂”都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史河發(fā)源于安徽金寨大別山區(qū),古稱“決水”,是淮河南岸流程最長、支流最多、流域面積最大的一條支流,無疑也是我國古代淮河重要支流之一。當年楚國蕩平此間大小諸侯,建期思縣,封大夫復遂為期思公,領有黃、蔣、蓼三國土地。雩婁屬蓼,自然歸于期思,在期思境內(nèi)?!蚌渲啊奔瓷掀瘀涑窍轮凉嗪咏粎R處的史灌河平原,即今梅山灌區(qū)總干、中干渠控制范圍?!捌谒稼椤奔刺幱谄渲虚g偏上,即今固始黎集、石佛等鄉(xiāng)境內(nèi),并有春秋孫叔敖“均濟閘”等遺存在。其工程形式,基本于水門塘同,引史河水入“陂”,蓄之,再由“陂”灌田,稱為“長藤結瓜式”工程布局。不同的是水門塘為全部人工開挖的河道狀之“陂”,而期思陂除導引所需疏浚開挖部分蓄水之“陂”外,更多地充分利用了當?shù)卦械臏?、塘、陂、堰、湖、港,形成如《周禮》所描述的“以潴(陂)蓄水,以防(堤)止水,以溝蕩(引)水,以遂(水溝)均水,以列(垅溝)舍(灌)水,以澮(排水溝)瀉水”的“旱澇保收”水利灌溉工程。當?shù)乩习傩瞻涯抢锝小鞍倮锊磺筇臁?。很顯然,這樣的工程引蓄結合,會經(jīng)常為蓄水而“堵”,為灌溉而“決”,就孫叔敖而言,“決”的是“期思陂”之水,“灌”的是隸屬楚國期思縣的古蓼雩婁之地。
這就有意思了,共同發(fā)源于大別山的兩條淮河支流,一條是固始史河稱“決水”,一條是雩婁之地商城的“灌河”,這一“決”一“灌”,其名稱由來,未知是否就是源于《淮南子》的記載;更有意思的是《淮南子》這部我國思想史劃時代巨著、奇書,“則天地之理究也,人間之事接也,帝王之道備也”(《淮南子·要略》),為漢代淮南王劉安編著?;茨蠂級鄞?,劉安即在那里為王,治國安邦,拊循百姓,流譽天下,且為人好書,善為文辭,著書立說,鼓琴,養(yǎng)士,其中有淮南八公,皆非凡人。壽春一度成為人文薈萃的中心,歌舞升平,文風昌盛,犬吠天上,雞鳴云中,一城詩書繁華。劉安這位浪漫文藝王,還在那里發(fā)明了中國豆腐,至今為家常菜中,及至盛大宴席上的一道別致美味。劉安墓,在壽縣城北門外八公山下。八公山乃大別山余脈,和信陽一個山系,這是天然的連接,也是血脈。
春秋之后寫戰(zhàn)國,歷史厚厚的帷帳后又光華現(xiàn)出一位信陽人,即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潢川黃國人、楚相春申君黃歇?!俺拘U夷,亦即淮夷。”郭沫若先生認為,楚之先世更早居淮水下游,與奄人、徐人等同屬東國,其中楚人首領熊盈,即鬻熊,參與殷侯武庚復國之戰(zhàn),被平叛,被屠城、閹人、滅族,曠古之慘烈;鬻熊幸免,帶部族殘余,從刀刃下逃出,往南奔襲,為江所阻,復西上至鄂,藏于山水深處丹陽之地。丹陽成為楚國第一都城,八百年煌煌霸業(yè)之基點。丹陽何在?有湖北“秭歸說”“枝江說”“南漳說”,安徽“當涂說”和河南“丹淅說”,學界多認可“丹淅說”和“南漳說”。“丹淅說”認為,楚都丹陽在今河南省淅川縣境丹江與淅水會流處的丹水之陽。其地處豫西南今淅川境內(nèi),因此又稱“淅川說”。此說影響廣泛,頗為流行,一度大有淹沒他說之趨勢?!澳险恼f”是由“丹淅說”發(fā)展而來,認為楚鬻熊初居丹陽在丹淅,熊麗則向南漳東北部的荊山地區(qū)發(fā)展,“辟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保ā蹲髠鳌罚┒り栔?,我們知道,便是最大規(guī)模的楚武王、楚文王遷都于湖北荊州江陵之紀南城,稱“郢”。那時楚國,是何等的霸氣,楚武王“驚蠻夷而動華夏”,公開向周王朝亮肌肉:“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進而大怒,“王不加我,我自尊耳!”由此觀之,楚國遷都是因為它們這時無需再藏身于深山遠水、荊棘草莽之中,而是要一鳴驚人,一躍而出,爭霸天下,問鼎中原。然而從春秋到戰(zhàn)國,中國社會發(fā)生巨大變化,魏文侯用李悝變法,稱霸百年;秦國秦孝公用商鞅變法,稱雄天下;趙國趙武靈王一場“胡服騎射”革命,躍起于烈烈蒼茫北方。楚國楚悼王也警醒看到了這時代大勢,力排眾議,拜吳起為相,進行變法,但最終慘敗收場,至楚頃襄王時,楚國已從巔峰墜落谷底。
公元前278年,江陵郢都被秦大將白起一舉攻破;公元前276年,楚遷都于陳,即今河南周口;公元前253年,遷都于鉅陽,即安徽阜陽潁河之南清谷堆;公元前241年,遷都最后一個都城安徽壽春。這其中人們忽略了一個遷徙地,那就是我現(xiàn)在所居住的信陽。江陵淪陷,楚國兵敗如山倒,楚頃襄王往北逃亡,過“義陽三關”,渡淮河,“流揜于城陽”(《戰(zhàn)國策·楚策》),信陽“城陽城”,也稱“楚王城”。在這個嚴峻時刻,之前被頃襄王驅(qū)逐在趙國避難的楚大夫莊辛被請了回來,于是就有了中國古典政論文經(jīng)典名篇莊辛《論幸臣》:
頃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為之奈何?
莊辛對曰:俗話說,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莊辛由物及人,以小見大;層層遞進,前喻后正;論辯時局,直陳利害,一直說到王的身上。據(jù)說,“襄王聞之,顏色變作,身體戰(zhàn)栗。于是乃以執(zhí)珪而授之為陽陵君,與淮北之地也。”(《戰(zhàn)國策·楚策》)莊辛之偉大,不單在于貢獻了一篇閃耀思辨與哲理光輝的文化經(jīng)典,更是因為他不計前嫌,高風亮節(jié),并將“亡羊補牢”的理論化作楚國上下的一種生存精神和國家信念,付諸行動。楚國緩過一口氣來,在信陽城陽城住了三年后,遷徙陳國,重建郢都,使楚國歷史延續(xù)了五十余年!
楚國以鳳為圖騰,是一個忍耐力、生存力和創(chuàng)造力都極其驚人強大的國家,秦對此有充足認識,因此在攻陷郢都后,在楚本土置南郡,建立根據(jù)地,回頭收拾“三晉”殘局。四五年后,秦趙關系緩和,韓魏亦無大礙,秦昭王命大將白起,厲兵秣馬,再來伐楚?!獨v史帷幕開啟,黃歇登臺亮相。于是受頃襄王命,出使秦國,這便有了黃歇那封眾說紛紜的上書。無論后人如何評價,黃歇憑一己之力,終止了一場戰(zhàn)爭,暫且解除了楚國危機,求得楚國茍安,圓滿完成了任務。秦王不僅就此罷兵,還訂立盟約,結秦楚之好。公元前272年,“復與秦平”,楚國履約,派黃歇與太子完到秦國做人質(zhì),這一去就是10年!公元前263年,楚國使臣來報,頃襄王大病不起,奏請秦相范雎,讓太子歸國,秦王不準。黃歇驚心了,想這可不行,頃襄王早晚一死,太子未歸,公子爭立,楚國則大亂,那么他這么長久的努力和心血就將付之東流!當即決定,讓太子走,自己留下來,以死抵罪。于是一番籌謀安排,太子扮成楚國使臣,逃離了秦國,黃歇則住進太子館舍,以太子有病謝客。半月后,黃歇現(xiàn)身。秦昭王大怒,說楚人多詐,果不其然!要殺黃歇,范雎阻止,說不如讓黃歇回。歇為人臣,不惜為主子獻身;太子立,必用歇;而你今放他歸,來日對秦必好。黃歇死里逃生,回到楚國,三個月后頃襄王去世,太子完即位,是為考烈王,即命黃歇為令尹,封為春申君,賜淮北地十二縣,這其中包括了信陽申國,還有潢川黃國地。一人下,萬人上,春申君躍上人生巔峰,與魏國信陵君、齊國孟嘗君、趙國平原君并稱“戰(zhàn)國四公子”。
戰(zhàn)國四公子,養(yǎng)士成風,都號稱門客三千。奇才高人,名家謀士,黑社會,下三濫,雞鳴狗盜,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既要有極高威望和手段來管理他們,還得有雄厚經(jīng)濟實力支撐來養(yǎng)活他們。顯然,他們都有這個能力。四公子中,春申君門客待遇最好,天下皆知。平原君門客不服,非要去會會。去時為了斗富,頭上插著玳瑁簪子,腰佩寶劍,上等皮革精制的套子上裝飾著貴重珠玉。然而他到了楚都,只瞄了一眼春申君門客,立刻大慚:春申君三千門客連穿的鞋子上都綴滿珍珠!這真是自取其辱。殊不知人家春申君,既貴為公子,鐘鳴鼎食,又身居要職,大權在握,一人下,萬人上,全國人民都知道:“雖名相國,實楚王也?!保ㄋ抉R遷語)楚考烈王十五年,即楚都遷鉅陽第五年,黃歇以種種理由,獻出淮北地十二縣,重新請封江東地,春申君就占有了原吳國故都吳王舊宅,并大興土木,裝修擴建,極盡宏麗和豪闊。一百余年后,司馬遷去參觀,大為震驚和感慨,說,“吾適楚,觀春申君故城,宮室盛矣哉!”
遷都壽春,為黃歇所建議,但他萬萬沒有想到,那里竟成了他的死亡之地,也成了八百年浩蕩楚國的謝幕之都。楚國之亡是歷史大勢,不可阻擋;黃歇為趙國人李園所謀害,《史記》對此有詳實記述,精彩甚于小說。但問題是司馬遷凡精彩故事,好多都經(jīng)不住細究和推敲,這便讓黃歇生前與死后存有諸多疑問和謎團,真假難辨,不能落實。去壽春吧,去一趟壽春吧,這想法又升起來。
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wǎng)。于是在2019年的這個夏天出發(fā)了。此去壽春,已不是為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尋蹤,而是因為一本淮河的書。2020年乃新中國治淮70周年,需要有歲月回顧和文字紀念;而當計劃付諸行動時,發(fā)現(xiàn)淮河,那般親昵稱之為的母親河,生我,養(yǎng)我,對它——濫觴和向度、樣貌和性情、水文和人文、歷史和現(xiàn)狀,卻是一無所知,多么羞愧!于是這個夏天,我開始了閱讀惡補的生活、資料搜集的生活、地圖導航的生活、行云觀水的生活。
信陽是淮河上游,不遠即是桐柏淮源,往下百余公里到淮濱洪河口,自此始一路輾轉(zhuǎn)奔流到洪澤湖,八百里,是淮河中游,其中流經(jīng)壽縣。這說的是主干。不可忽略的還有萬千支流、溝塘湖堰、治淮工程,以及二十七萬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積,誰能走完、看完?于是我們撿節(jié)點,作規(guī)劃,先去了桐柏淮河源頭,短暫修整后,二次出發(fā),上溯至嵩山潁河源頭,然后魯山沙河源頭,往下,過禹州、漯河、臨潁、許昌、西華、周口、渦陽、界首、阜陽、潁上,這就到了七十二水歸一的壽縣正陽關。在那里巧遇幾位“走淮河”的安徽作家,一起看了正陽關古城、老街、渡口,想象“舟車四達、物盛人眾”那曾有的繁華,品嘗了正陽關成氏麻油涼調(diào)蒿子、韭菜炒蜆子、雞海、正宗紅燜老公雞,前所未有的香,然后分手,——他們從下游來,要往上游去,正與我們相向。同行的詩人大田說,我們下一站,是壽縣。壽縣?安徽作家說,壽縣,那找小萏就行了,我?guī)湍銈兟?lián)系她吧。那一瞬間,我和大田都反應極快,擺手,說不用了。安徽作家側過臉問,熟?
不能說熟。兩年前中秋時節(jié),安徽一家文學刊物讀書會在大別山腹地新縣舉行,小萏隨行而來,我和大田作為主辦地人員,應邀參加,與之初識。小萏生得——怎么說呢?小美人?小乖女?小公主?小巧玲瓏?小家碧玉?小鳥依人?小資?終歸一個“小”字。她又留一抹俏皮的齊劉海,仿佛黃梅戲舞臺上俊朗小生的扮相。個兒吧,比較看,也不小,年齡吧,感覺上,也不小,怎么就覺得她小,而且這小,恰成個性風格和標識,怎么說呢?反正那幾日,無論在會場、景區(qū),車里、街上,在山、在水,在大千世界,她都能讓你從那一大陣人中,一眼就把她挑出來。一說去壽縣,人家安徽作家?guī)缀跏强隙ǖ卣f,那找小萏就行了。這可能是一個“共識”,換言之,去壽縣,起碼作家們?nèi)劭h,去小萏那里,沒有什么是不行的??磥硇≥滩弧靶 ?,可能是我們“小”看了這小女子了罷。
進到壽縣城里,先看到的是壽縣古城墻。時近中午,陽光普照,巨大城墻立面、轉(zhuǎn)角、垛口明暗對比強烈,萬物暴露無遺,夏天讓一切肅然、沉寂,白色火焰靜靜燃燒;我們放慢車速,沿著城墻腳走,搖下車窗玻璃,熱浪打臉;車子移動著,城墻移動著,仿佛漂浮在空氣中;極高的城墻上,竟有行人。單個的,三五一陣的,紅男綠女,融化了,水彩一抹,光斑暈染,熱浪蒸騰里,朦朧,淋漓狀,魔幻。因此懷疑等一會兒,會有春申君和他的門客與浩大儀仗出現(xiàn),不定還能看到李園和他的妹妹美人李嫣呢;也興許忽來仙風道氣,場景置換,淮南王劉安攜一眾仙人雞犬從八公山飄然而來……天太熱了,我們熱昏了頭,沿城墻腳走,哪是游覽,倒像是困守城池,竭澤而漁,要逃離伏天的中心,在四處尋找出口。聯(lián)系小萏,不巧,這么大熱的天,她去了合肥參加一個筆會,不等你表達稍稍的遺憾,她就說,回。請假。下午就回,一定得回。當然她在說這些爽利的話時還帶有客套之辭,并老師長老師短的。有意思的是,那些客套與謙辭從她嘴里說出來,特別真實,你自覺沒有理由質(zhì)疑。她問我們的位置,大田作大約描述,小萏說壽縣古城,棋盤式布局,有東西南北四門,理論上講,你們應該是從南門進來的,現(xiàn)在位置是在西門,那地方就是楚郢都遺址,然后告訴怎么走、怎么看、看什么,過一會一個電話,隔空遠程導游。完后,又建議我們?nèi)胱∧膫€酒店,說酒店隔壁就是壽縣博物館,下午溜達著就去了;壽縣是楚文化故鄉(xiāng),“楚大鼎”“鄂君啟金節(jié)”“吳王光鑒”“越王者旨于賜劍”,還有楚國金幣——“郢爰”“陳爰”“盧金”、無印跡金鈑,都有。你看看咱楚國人,那講究,那奢華,金子鑄錢,明晃晃,這可都是國寶,定讓你大開眼界;晚宴已安排了,也在你們附近,到時發(fā)定位。
接小萏手機時我是按了免提的,大伙兒都能聽見。小萏這一番“安排”,雷厲風行,三下五除二,OK,擺平,印證了之前的“猜想”,恁說這小女子哪一點不如兒男,大田與我相視而笑。
史上壽縣,四次為都,十次為郡,現(xiàn)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墻據(jù)稱是全國七大古城墻中唯一保存完好,已進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備名單。當然這個古城墻,可不是兩千年前楚國郢都的城墻,而是基于唐、起于宋、不斷加固完善于明清的建筑。春秋之前,部落或者方國事實上大多是沒有城墻的,后來才有,諸侯擴張,相互兼并,都城越建越大,越建越高,多為戰(zhàn)爭防御之用。自以為金城湯池,萬年永固,怎經(jīng)得住時間和時勢之變,比如壽縣郢都城建,地面上早已蕩然無存,——楚考烈王的大殿呢?嬪妃佳麗的后宮呢?黃歇的相府呢?三千門客的館舍呢?就像呈現(xiàn)于一張宣紙的立體地圖,被時間之手輕輕一揭,也就晃眼間,印象都不可復制,取而代之的嶄新朝代已宏大開始破土和架構?!秹劭h志》載:“考烈王元年(前262),此地為春申君黃歇的食邑,始得名為壽春?!睋?jù)此,“壽春”之名,即“為春申君壽”意,為一說;再一說說“春申”乃地名,為黃歇封邑,后改名壽春;除此還有從文字通假來釋義假說的,復雜化了;還有說是壽春多椿樹,“椿樹長壽”,由此命名,有想像力。事實上,“壽春”未入于楚之前,與我老家固始皆為周之封地,同屬蓼國,固始是西蓼,壽春乃東蓼;地域的關系,解放后壽縣一直屬六安地區(qū),與信陽搭界,直到2015年底,才劃歸淮南市管轄。無論地理考量、名稱變化、隸屬更改,歷史就是這樣如淮河之水,激來蕩去,有些淹沒,有些留存,王權、財富、刀槍、血火、罪罰、榮耀、英雄、美人,唯文化生生不息,如水柔韌,能永久穿越時空到達現(xiàn)實和未來。
聽了小萏建議,沒等午后,我們就去了壽縣博物館,還去了報恩寺、孔廟、春申廣場、廉頗墓,并在那里遠遠瞭望了一眼并不高峻的八公山,想象“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情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情景?;爻虝r,大田看看還有時間,非常懂我,知道上午匆忙,走馬觀花,于是一腳油門,開車再去看城門。經(jīng)實地考察和閱讀補習,古城建筑讓我看到了壽縣的“特異看處”。先說城門,皆為磚石拱券,東門因之在東,清早打開,微曦泛紅,斜映于地面石板車轍,城市夢醒,漸有鳥聲、水聲、人聲、市聲,四方賓朋踏著初陽,身披紫氣而來,不亦樂乎,“賓陽”名之,即有開放之姿,呈盛世光景,也深懷吉祥祝福之意。余三門皆與水有關,南門外是護城河,掘地為濠,名曰“通淝”,好理解,即與淝水連通;西門,曰“定湖”,定是安定,湖是“壽西湖”,在西門外,為蓄洪區(qū),那里繞城墻還壘有長長的擋水石堤,是為物理的釋義;北門在八公山下,臨淮河主干,大水是壽州人千百年來躲不掉的禍患、噩夢和記憶,幾乎年年祈求風調(diào)雨順,保有山河安瀾、地方安靖,故名“靖淮”。四方城門設有甕城,這是中國古人帶有創(chuàng)造性的軍事建筑,用于防御。即在城門外修建半圓形或方形護門小城,為城墻的一部分,兩側與城墻連為整體,設有敵樓、警輔、門閘、雉堞等防御設施,一般與所保護的城門不在同一直線上,相當于設了兩道城門,增加了進攻的難度。有的還在建筑美學意義上,為不破壞城門“壯麗”的視覺效果,將城門門樓建成多層的崇樓,體量重大,聳立其上,威鎮(zhèn)天下。而在壽縣,這種用于戰(zhàn)爭防御的建筑,發(fā)現(xiàn)可以用以抵御洪水,因此聰慧的壽州古代科學家在城墻上建了由“月壩”和“涵洞”組合而成的城市排灌工程,涵洞日常用于城市排水,經(jīng)護城河、淝河入淮河,洪水來臨,涵洞自動關閉,即便洪水水位接近城墻高度,淹至垛口,涵洞也不會有洪水倒灌,并且仍不影響城市照常往外排水。這千古神奇,據(jù)說是通過月壩的內(nèi)在裝置,運用了虹吸原理。月壩現(xiàn)有兩處,一曰“崇墉漳流”,一曰“金湯鞏固”,只是沒有考察,且外行,說不清這狀似蒙古包建筑裝置其中的道道,壽縣人自己至今也“尚不得之”。1954年和1991年壽縣遭受淮河特大洪水,古城閉門后,一城人安然無恙,之后,壽縣人將其最高水位——分別為25.78米、24.46米的吃水線,刻在了城墻上,以記憶歷史,警示后人。水位高過城門,離城樓僅半米之遙,有人說當年坐在城墻上,可以洗腳。
所謂特異看處,竊以為,還有壽州古八景。未知始于何時,各地方志興起一股風,紛紛將本地自然與人文勝景進行統(tǒng)編命名,遂成套路。“景必有八,八景之詩必七律”,雖不乏編者故鄉(xiāng)之愛和人文情懷,但多有附會,勉強為之,湊也要湊夠八個,《四庫全書總目》批其“最為惡習”。壽州固然也有類似的“外八景”:壽陽煙雨、硤山晴嵐、西湖晚照、東津曉月、八公仙境、三茅古洞、珍珠涌泉、紫金疊翠;而完全異于全國的是壽州的“內(nèi)八景”,既無七律配詩,名稱也長短不一,除建筑、器物外,多為本土成語、俗語、民諺。如其中四景,分別以壁畫形式刻于四個城門之上,即東賓陽門內(nèi)之“人心不足蛇吞象”、北靖淮門城樓頂上的“無梁廟”、南通淝門內(nèi)之“門里人”,再就是西定湖門內(nèi)的“當面鑼,對面鼓”了。外八景每一景都有詩文辭章聯(lián)袂,內(nèi)八景則每一景都是一個故事。比如“門里人”,在南門甕城東墻,刻畫的是一個作行刺狀的石人,一看便知,說的就是黃歇和李園的故事。李園乃黃歇門客,即“門里人”,最后黃歇正是為“門里人”李園所害,這血的教訓,作為“一景”,在提醒人們“遠小人、親君子”。這樣的“古八景”,特異的看處,想必也只有壽縣有。壽縣又是中國成語之鄉(xiāng),人文典故,俯拾皆是,成語佳句,順手拈來,就像船行淮上,伸手都能掬起一捧水來。
是的,水,我最后想說的就是壽縣之水。固然壽縣常以山水并論,在我看來,它是水世界,水壽春。水近在咫尺,就在城墻之外。壽春為水所包圍,為水所負載,為水所托起,也為水所涵養(yǎng),包括它的創(chuàng)世、命名、自然、造化、文明、富庶,以及黃歇這樣的杰出男兒,小萏這樣靈性剔透的女子,所有的“特異看處”。所謂“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天下無江淮不能以足用,江淮無天下自可以為國”,因為水;洋洋大觀,自然天成,壽縣因水而長“壽”,因水而永“春”,壽縣以水為自己的詮釋和呈現(xiàn):潁水、淠水、淝水分別于兩側交匯于城北浩蕩淮河;大禹導淮,自壽春至蚌埠,劈出淮河三硤,展示天地與人類共存的偉力;其西有霍邱浩瀚的城東、城西兩湖,水從天上來,超越想象;“世界灌溉遺產(chǎn)”、古老安豐塘即“芍陂”,與都江堰、漳河渠、鄭國渠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至今澆灌著黃淮平原的大地沃野;安豐塘至瓦埠湖,有陡澗河勾連其中;瓦埠湖在地圖上其綠色的板塊幾乎占據(jù)了壽縣東南大部,湖區(qū)闊大,水面浩瀚,水域豐富,是安徽省淮河流域最大湖泊……
河流不僅流過空間,也會穿越時間。這些穿越時空的河流和大水,承載著“人們的夢想、國家的種子和帝國的萌芽”(約瑟夫·康德拉語),因此它與寬廣的歷史潮流交匯,背負著往昔歲月的波光,讓人瞭望、沉迷和懷想。無數(shù)人在河邊生活、成長,在水上行走、思想,但也會猝不及防,葬身其中,瞬間消失;上善若水抑或泛濫成災,河流永在,并“帶著奔流到海的堅定,從天空借來一片蔚藍”。英國作家奧利維亞·萊恩說,“河流穿過一個個文明的城市,就如同繩線穿過一顆顆明珠,所有偉大的時代都有一條與之相關的大江大河,我?guī)缀跸氩怀鲇惺裁蠢??!边@讓我也想起在淮河上游的考察,在周代見諸典籍的舉凡二十幾個諸侯封國,無一例外,都是“依水而居”,沿淮河主干及支流兩岸而建,錯落有致,表達早期人類對水的依賴。就楚國而言,一路遷徙,無論是漢水流域,還是后來迫于秦遷淮水流域,都是逐水而生,依水而居:丹陽之漢水、荊州之長江、信陽之游河、陳國之沙潁,鉅陽與壽春之淮河。水是液態(tài),也是固態(tài);具幻象之美,呈物質(zhì)形態(tài);令人夢牽魂繞,也觸手可及;載沉載浮,為精神砥礪,是楚辭、老莊、青銅、漆器、絲綢、樂舞、巫祝、楚國紅、中國紅,而在水壽春,它可能就是稻麥、油菜、酥梨、香草、銀魚、瓦蝦、淮南豆腐、大救駕,淮南煤、紫金石、壽柴胡,港口、碼頭……
夏天天黑得晚,但時間真的不早了,小萏發(fā)來定位,不敢再耽誤,我們跟著導航朝西大街,找那個酒店。等我們到時,小萏還沒到,在微信里說,讓我們在門口等她。手機還沒移開眼睛呢,一輛白色小轎車在我們面前停下,小萏從里面走出來,一邊向我們招手示意,一邊開車后門,探身去取東西,大田就過去幫她。有白酒、紅酒、煙、茶葉、水果、點心等,一大堆。走過來,看她,還是那么“小”,能看出來,她剛洗了頭發(fā),化了淡妝,簡約、精致,猜想是因為從合肥緊趕慢趕回來,風塵仆仆。除了化妝,也換了衣飾,上身民國藍,還是衛(wèi)衣,這讓我對她依然延續(xù)著“小”的印象。
進門一看,便知酒店格局與品位不凡,得知是一家傳統(tǒng)百年老店,始于1875年,創(chuàng)始人乃淮南著名實業(yè)家,房間里掛著黑白老照片,街衢、舊景、房屋、店鋪、風景、人物,讓人回想當年,在一種氛圍里,感受時光悠長和氤氳。小萏安排了一個很大的廳,兩間,古舊裝飾,徽派,但金碧輝煌。邀來的客人估計到齊了,那么多,有十幾位,看那樣子,仿佛整個壽縣文藝界,“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小萏一一作了介紹,果然,有詩人、作家,有書畫家、民間藝術家、文化學者;有比我年齡大的,也有比小萏還小的。落座入席,小萏一定讓我坐主席,我說你是今晚的主人;小萏笑了,環(huán)視一周,說你瞧瞧,這一圈大咖、大腕、大神、大師,你不來,在壽縣,也輪不到我。我說你有號召力,小萏說,哪啊,拉大旗作虎皮,都奔您來!小萏小巧,做事大氣,除她拿的白酒、紅酒極高檔外,酒店的幾個大菜、名菜都點了,想必價格昂貴,或者“超常”,熱氣騰騰中,我看到有人“驚呼”,有人“驚恐”。何以如此,小萏說峨冠博帶,鐘鳴鼎食,芰荷為裳,香草配飾,珠履三千,精致、藝術、奢華,楚人本性也。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誰能超越鄉(xiāng)土??磥砦抑挥衅废砹耍挪回撨@楚地青山綠水。認真說來,菜目和口味大多和信陽差不多的,精細、雅致,渾然一體,更南方化些;涼菜僅為搭配;仍以燒、燉、熏、蒸為主,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我記得住的自然是豆腐系列:八公山豆腐、豆腐腦、豆腐餃子、原味豆腐皮,做法特別,已非家常那種。再就是魚頭泡飯:包間雙扇門緩緩打開,音樂響起,純白陶瓷器皿盛著做好的魚頭推進來,推車四圍,燭火搖曳,有儀式感,全場為之一震,不再喧嘩,噤聲屏氣,期待著一個時刻?!獞撌恰拔徊恕保让咳顺噬弦恍⊥朊罪?,米粒晶瑩,泛著銀輝,一小團,在碗中央,藝術品一樣,精致至極。魚頭上桌,奶白色,大半浸在湯汁里,蔥姜的佐料出鍋前想必是篦去了,天地一色的純凈。小萏站起,她一定要親自給我“泡”。輕輕拆開魚頭,取其腮下與魚腦精華,加少許濃烈湯汁,澆在米飯之上,香氣溢上來,讓我覺得今夜享盡人生榮華。
席間,大家談經(jīng)論道。我左側先生,未知什么身份,年齡比我長,不知怎么說起安豐塘,他說并非為孫叔敖所建。我一驚,他說歷史上有兩個楚莊王,一是春秋五霸楚莊王,一是楚頃襄王。春秋五霸楚莊王時,楚國勢力還未及壽春,孫叔敖,或者說楚國,沒理由來此修建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清光緒《壽州志》載:“楚莊王墓在州東南九十里,大冢巋然,莊墓因此得名?!薄扒f墓”即莊墓橋鎮(zhèn),史屬壽州,現(xiàn)歸合肥長豐縣。這個楚莊王墓就是楚頃襄王,或者他夫人墓,已是戰(zhàn)國晚期。他透露的此則“信息”觸發(fā)了我,就像觸發(fā)了歷史的機關和按鈕,先前黃歇種種之謎迎刃而解。戰(zhàn)國四公子之信陵君乃魏昭王之子,平原君乃趙武靈王之子,孟嘗君乃田齊桓公之孫,春申君是誰家的“公子”?他是公子嗎?司馬遷在《春申君列傳》中沒說,而在《游俠列傳》里冒出一句:“近世延陵、孟嘗、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親屬,藉于有士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賢者……”這里的春申君,如何一下就成了公子?再扒,在《韓非子·奸劫弒臣》中找到了,原來他是“楚莊王之弟”。此楚莊王誰?《戰(zhàn)國策·楚策四》有“莊辛謂楚襄王”一章,東漢高誘注《荀子》乃作“莊辛謂楚莊王”,顯然這個楚莊王正如“左側先生”所說,就是楚頃襄王。如此,春申君就是楚懷王之子,頃襄王之弟;如此,這才有可能解釋他為何被列為“戰(zhàn)國四公子”,身居“左徒”要職,并代表國家在歷史關鍵時刻出使秦國,也才有可能解釋他后來所擁有的地位、名聲、封地和財富。春申君貴為楚國公子,那么他就姓羋姓而非黃姓,應該叫羋歇。咋叫了黃歇呢,且被尊為黃姓先祖?有人說這是沿襲了當時封地加人名習慣,如公孫鞅封地在商,人稱“商鞅”;孟嘗君田文封地在薛,人稱“薛文”,最相似的就是屈原了,亦為公子、羋姓、左徒,其先族被封于楚國屈地,便為屈氏,名平,字原,可叫他羋平,也可叫他屈原?!白髠认壬闭f,孫叔敖,出生郢都,貴為公子,也不姓孫。但不排除將他的封地你們固始作為他的故鄉(xiāng),并把他列為孫姓先賢;就像黃歇,歷史就把信陽潢川黃國故城作為他的故鄉(xiāng)以及黃姓發(fā)源地了,黃歇也成了天下黃姓先祖。楚國遷都壽春后,黃歇封江東,居吳地,帶動了整個江南及上海的開發(fā),成了上海的鼻祖,影響深遠,上海不僅有黃歇浦、春申江、春申村、春申路、春申祠堂,上海也簡稱為“申”。那年上海成功申辦世博會,代表團成員高歌一曲《告慰春申君》。追溯,信陽是源頭,壽春也是源頭。突然想,這春申君之名,春,是取了壽春之春嗎?若是,那么這申,就是我信陽申國之申無疑。
盛宴散去,有些沉醉,小萏帶我們?nèi)|賓陽門古城墻上散步。已經(jīng)沒有人了,涼風習習,從護城河吹來,從淮河上吹來;遠處燈光幽暗,明明滅滅,映射波光點點,閃爍于岸柳掩映的黑色水面??赡苁蔷痈吲R下,夜并不深,整個城市都已打烊,停止下來,是如此的安靜,甚或有空曠、孤寂之感,讓我們體驗水岸小城深處的味道,體驗在高處仿如云中漫步的心曠神怡。夜色這么好,風涼水快,適宜交談,他年、往事、友人、寫作、書、趣聞、淮河、水、古城、詩和遠方。小萏說,我要出嫁了。大西南,或最后定居澳洲。大家突然就不說話了,沉默著,往前走,內(nèi)心涌動著,水樣的憂傷,仿佛是自家的幺妹兒,一直慣著,要出嫁遠方,陌生、蠻荒、蒼茫;山水萬千重;無邊的孤單、鄉(xiāng)愁,還有與故鄉(xiāng)和親人雙向的思念,全都生成此一時刻父兄的偉大責任,那般的不忍,不舍。她那么“小”,單薄,小資。怕她受欺負。不能保護她。我們在城墻上,繼續(xù)沉默著走,沉重著走,巴望著,讓這夜深下去,一直走下去,就像淮河,沒有盡頭,好不讓小萏從壽春離開。有孫叔敖,有黃歇,但沒有了小萏的壽春,就像沒有了水,不是壽春,起碼不是我一心輾轉(zhuǎn)要來看的壽春了。
小萏姓黃,信陽乃黃姓發(fā)源地,這樣說來,我們可不就是她的娘家人,我這般年歲,甚或可以視她為自家的小女兒。小小小萏,小荷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