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江網絡文學評論中心
《但愿人長久》(已完結)
李尾 豆瓣閱讀
沒有人為制造的工整感與緊張激烈的矛盾鋪排,有的僅是難以捉摸的“自由”,即生活的自然平淡和敘事的隨性慵懶。小說展現(xiàn)了當代兩個家庭三代人的生活景致,字里行間流露著細水長流的愛意、家長里短的幸福和平淡日子里的磕磕絆絆。
“生活啊,就是在你傷口剛剛結痂,正要得意忘形時,就不期然地給你一下?!鄙畹恼磧擅娉蔀樾≌f的雙向鏡道,有人站在街邊喝碗冒著熱氣的羊雜湯,看著洋槐花感嘆大好時光;也有人被生活的無邏輯性與不可抗力驚得啞然失色。五味雜陳的煙火氣中,作品既放大了生活中的所有溫情和瑣碎,也蒸騰一個大家庭內的關系維系、“中年危機”難言的迷茫心理、女性在職場與婚姻中的難解命題等眾多現(xiàn)實問題?!兜溉碎L久》居高不下的熱度無疑是網絡文學“生活向”回歸的例證。
《朋友的那個完美妻子》(已完結)
東坡柚 豆瓣閱讀
一次同學聚會,成功人士文嘉禹帶來了自己堪稱“完美”的新婚妻子裴星子,暗戀者方菲、闊太太柳含雪、沉默的陶映真、愛夸夸其談的程波對此心思各異,而裴星子發(fā)現(xiàn)聚會眾人雖然堅持以固定頻率見面,卻彼此疏遠。聚會過后,眾人的生活看似“枯木逢春”,其實正“土崩瓦解”,這到底是作惡多端終有報,還是一場有預謀的分而化之?
小說以意大利影片《完美陌生人》式的聚會開場,引出謎團,也在圍坐一桌的場景中走向真相,在群像式的刻畫中,故事多線路地層層推進,使小說的結構嚴密而完整。對“欲望”的發(fā)現(xiàn)與引導成為一種新型復仇方式,虛榮、好色、殘忍、自私、冷漠既是“加害者”的工具,也最終變?yōu)椤笆芎φ摺弊允称涔南葳濉W髡咭匀粘O虻臄⑹龇绞酱钆湟馕渡铋L的懸疑伏筆,呈現(xiàn)了人性中的灰色地帶、多視角下的迥然面貌,牽引著讀者走進人性的“地窖”,并以燈探照。
《心隱之地》(已完結)
徐暮明 豆瓣閱讀
地下室中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陌生的女人,不僅失憶,而且還是警察們一直搜尋的“殺嬰犯”?!拔摇北緫⒖虉缶?,但在內心沖動的驅使下,瞞住妻子,將她留在了自己家中,并且試圖找到殺嬰案件的真相。
小說的亮點在于雙線敘事并行的結構,男主和女主的故事在不同的時間線中展開。鐘啟銘——也就是“我”的這部分篇章以第一人稱視角切入,從“我”發(fā)現(xiàn)林嬌的那天開始敘述,講述“我”如何走訪、調查、拼湊線索,一步步接近事件的真相,隨真相碎片而來的是險象環(huán)生的冒險和較量。林嬌的篇章則向時間前端回溯,從她事業(yè)起伏與婚姻中的矛盾開始,順流而下,逐步走向謎團叢生的“殺嬰”事件及失憶的肇始。這樣的敘事方式,對于網絡文學而言,無疑是新穎的,同時也給讀者帶來了綿密而細膩的閱讀體驗。
除了優(yōu)秀的懸疑設計,《心隱之地》同樣出彩的還有對人物的刻畫以及對人性的描繪,我們“始終無法消除留在對方身后的長長陰影”。兩個主人公都是平凡的成年人,沒有完美的人性、理想的婚姻,他們虛偽、懦弱,沉溺于欲望,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也懷抱著人性中最為珍貴的善良和愛。小說完整地展現(xiàn)出童年經歷和環(huán)境對主人公性格中各種弱點的塑造,也描繪著兩個心靈殘缺不全的人如何相互靠近,讓陽光照進彼此被絕望與痛苦吞噬的精神內部。
《塌陷區(qū):失落的煤黑色人生》(已完結)
石尹 知乎
一座名為“水冘”的煤礦養(yǎng)育出的小城里,有著渺小如微塵般生存著的普通人最細密而又最堅韌的呼吸,有著他們生生滅滅的蛛絲馬跡。這個專欄更像一個影集,截取了與“水冘”礦城息息相關的十五個生活片段,讓我們看到了一場場帶著煤黑色濾鏡的煙火人生。
“煤礦”往往與“礦難”一詞如影隨形。與這珠串般的故事伴隨而來的是一種人生苦辛的況味。故事的主人公有發(fā)廊女、下崗礦工、畸零寡婦、北漂青年等等,他們或許是你在火車站匆匆一瞥時目之所遇的旅人,或許是你擠大巴地鐵時身邊洶涌的人群中最不起眼的一個。他們身上令讀者與之共鳴的,不僅是那植根于礦城或是更有普遍性的鄉(xiāng)村的文化記憶,更是那些在艱辛中掙扎的酸甜苦辣的人生滋味?!妒ッ值呐恕分?,女人在婚姻中變成了男人用以搭建體面生活的用具,當她突然消失時,男人所能回憶起的只是她的“使用方法”,他想尋找她卻無從找起,因為她只是一件面目模糊的“工具”。《黃桃罐頭》中,經歷缺少關愛的原生家庭、缺少溝通的婚姻、絕癥等多重不幸都沒有崩潰的女人,根植于記憶中的黃桃罐頭成了她生活中唯一的亮色,但壓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買來卻如何也打不開的黃桃罐頭?!稇宜鳂驊偃恕分?,兩人身處同一個“絕境”所營造出的依戀感,讓他們之間的距離微妙地貼近,人為制造出了兩人“生死相依”的關系?!栋职謰寢尩挠螒颉芬院⒆拥囊暯敲枋隽藳]有性教育的年代里父母的夫妻生活?!对杼谩穭t讓人回憶起了悶熱的澡堂中人們赤裸相對的特殊交際場合,以及走出澡堂后那冷冽而清澈的空氣灌滿肺部的清爽感……
故事記錄著他們,似乎也在呈現(xiàn)著我們,故事的主人公既像我們一瞥中收入眼底的過客,又像那個我們早已揮別的過往年代。人生的意義是什么?人生旅途的落腳點在哪里?在這一段段故事的呈現(xiàn)中,我們好似沒有得到答案,但又真實地看到了人之為人在蒼涼的大地上生活的堅韌與真實。
《霓裳夜奔》 (連載中)
云住 豆瓣閱讀
當末日的鐘聲開始敲響,文明的火焰即將熄滅,人類該何去何從?是為了獲得一張移民火星的船票,從而一頭扎進不成熟的基因科技,成為科技的獻祭品,還是疲于恐慌,在電子垃圾堆積而成的狹小海蘭港中“躺平呢”?
在文明缺席的紀元更迭期,人性中的惡之花被不斷催生蔓延,那些曾被文明壓抑住的自私、邪惡、虛無和投機心理變得無所遁形,被放大的是那些遭眾人拋棄的弱者身上的恐懼、迷茫和不甘,而這些,都被一些來自外星文明的“探照的種子”默默觀察和審視著。這些擬人生物體以主人公霓裳為代表,在與人類的交往中感受著人類的善惡復雜性,可就在他們發(fā)現(xiàn)這顆水球的美麗時,“種子”也即將隨著地球人類的滅亡而被廢棄淘汰。此時,“探照的種子”和地球人類便成為命運相連的共同體,來自兩個星球文明的生命體開始共同思考地球的出路……
作為一本末日科幻小說,它并沒有大肆營造渲染末日的恐慌和邪惡的氣氛,而是通過一個又一個場景的刻畫隱喻許多現(xiàn)實向的問題,折射現(xiàn)實社會的影子,以細膩的文筆表達對科技發(fā)展背后“平等”和“失衡”問題的思考,從而揭示人類文明溫柔表象下潛藏的“殘忍”本質。
責任編輯 孫海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