喙林兒
這是一棵孤獨的老楊樹,在寒風(fēng)凜冽中,連一片葉子也沒有剩下,疏落的樹冠上,一團瑟縮的喜鵲窩顯得格外突兀。
老楊樹東邊是一片平整的耕地,空空蕩蕩,間或留有斑駁的殘雪。糧食早回到糧倉去了,看不出秋天時這里曾豐碩了怎樣的果實。
這片耕地和對面的方山,隔著一條飲馬河,連著下游的御河匯入桑干河。說是一條河,站在我們這個方向看,更像是一條山溝。河水近乎有無之間,在冬日里蟄伏無聲,如同再也看不到當(dāng)年方山的蔥郁一樣,看不到它原本碧水映青山的樣子了。
順著老楊樹的方向向前走,然后右轉(zhuǎn),約摸再走三四分鐘路程,就進入祁皇墓村中心了。路北有一個小雜貨鋪,雜貨鋪外面聚集了七八個老人,清一色的男性,年齡看起來都在六十往上竄。
我們幾個上前和老鄉(xiāng)打聽祁皇墓地的具體位置,這些老鄉(xiāng)異口同聲指著村東不遠處方山上的那個大土堆說,“那就是祁皇墓。”
其實,我們剛剛走近村子時,在村邊早就看到了,對于那個陵墓,我們很熟悉,那是方山上北魏馮太后的長眠之地永固陵,已拜謁過多次了,只是每次都是從方山東北方向開車直接上去的。今年夏天去拜謁的時候,看到山上正在動工,好像是要修復(fù)當(dāng)年永固陵旁幾處廟宇景點。
我們幾個聽到老鄉(xiāng)的回答,面面相覷,但還不死心,繼續(xù)追問老鄉(xiāng)們對面山腳或者半山腰有沒有別的老墳?
“沒見過?!?/p>
“沒聽說過?!?/p>
看到老鄉(xiāng)們一個個都搖頭擺手,我心里一陣黯然,就拉著朋友走出村,又返回到了那棵老楊樹附近,一起站在那里,望著對面山頭上馮太后的陵墓發(fā)呆。
拓拔氏家族先后相隔一百五十年的兩位女英雄,都看上了這個地方,英雄所見略同。《水經(jīng)注》里寫到永固陵時,有這樣一段話:“南面舊京,北背方嶺,左右山原,亭觀繡峙,方湖反景,若三山之倒水下?!蓖耆梢韵胂蟮贸霎?dāng)年的方山,是風(fēng)景秀美龍盤虎踞之地,和現(xiàn)在的亂石叢生道路崎嶇不可同日而語。
同為拓拔家媳婦的祁氏和馮氏,祁氏是拓拔沙漠汗正妻封氏的兒子拓跋猗迤的老婆,馮氏是拓拔沙漠汗側(cè)室蘭氏的子孫北魏文成帝的皇后。因為家族分支的不同,最終,她們接受子孫后代膜拜的尊榮截然不同了。
勝利為勝利者締造,歷史為成功者書寫,但對于一個王朝的發(fā)展史,我們總是喜歡去追根溯源。在北魏王朝建國之前發(fā)展階段的代國時期,祁氏也曾做出過她的卓越貢獻。不管是為了丈夫拓跋猗迤未竟的事業(yè),還是為了子孫王霸的繼往開來,在那個充滿殺戮、陰謀和動蕩的亂世,祁氏在拓拔家族里脫穎而出,主政代國十余年,用鐵腕手段平定平城暴亂,肅清帝國十姓守舊派的聲音,重新一統(tǒng)了分裂的代國,與當(dāng)時周邊不同的政權(quán)建立了友好的邦交,很好地穩(wěn)定了代國的局面。祁氏雖然沒有稱帝,卻成了人們口口相傳的祁皇,足見她在當(dāng)時的影響之大。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的兒子沒有聽從她的勸告,沒有按照她既定的思路發(fā)展,權(quán)位很快被蘭氏那一支也就是馮太后老公的這一支奪走了。公元396年,拓拔家族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奮斗,由道武帝拓跋珪建立了輝煌的北魏王朝。
牝雞司晨,這一成語舊時比喻婦女竊權(quán)亂政,充滿了對女性的藐視。但縱觀中國歷史,難道不是“永恒之女性,指引我們向前”嗎?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逼罨誓篃o疑是了無蹤跡了,連當(dāng)年為她守靈的那些人的后裔們也全然不知,也難怪百科百度里寫到方山永固陵時這樣說:俗稱祁皇墓,把兩者混為一談。
依稀,我們又聽到了飲馬河流水鳴濺濺,時間向前回溯了一千七百年,那段金戈鐵馬的歲月就在眼前。
大同城北二十五公里處的方山,與長城相鄰。在南部山頂上,有北魏馮太后墓——永固陵。在方山靠近祁皇墓村的地方,也曾經(jīng)有一處古墓——祁皇墓。只是不知道從何時,早已消失在了歲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