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文化研究:分析與展望

      2022-03-07 07:28:50邢振鵬周業(yè)勤
      南都學壇 2022年6期
      關鍵詞:邏輯政治建設

      邢振鵬, 周業(yè)勤

      (南京醫(yī)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京 211166)

      黨內政治文化是黨內政治生活現象的本質規(guī)定,是進行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第一生產力”,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滋養(yǎng)黨內政治生活清朗新風。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提出“要注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不斷培厚良好政治生態(tài)的土壤”[1]。為了響應黨的號召、服務黨的建設實踐需要,近年來學界和理論界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展開了較為廣泛的研究,取得了相當豐富的成果?,F對已有成果進行梳理,以期總結其取得的成就,發(fā)現存在的不足,進一步明確研究趨向。

      一、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研究現狀

      目前在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研究領域,政治學、管理學和文化學視角是應用較為普遍的研究視角,其中,管理學研究視角主要是把黨內政治文化保障機制建設和制度化運作作為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主要路徑,旨在通過建立有效的制度,規(guī)范黨員的思想政治行為,塑造規(guī)范嚴格的黨內政治生活。該視角下研究的基本問題主要圍繞“什么是黨內政治文化”和“怎樣建設黨內政治文化”兩個方面展開。

      (一)什么是黨內政治文化

      列寧曾指出:“如果要進行討論,就必須把概念弄清楚?!盵2]因此,學者們圍繞“什么是黨內政治文化”這個問題主要從基本內涵、生成邏輯、主要特征、價值和功能四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

      1.基本內涵

      內涵界定是研究的前提,但目前學者們對黨內政治文化概念內涵的認識并不一致。從界定概念的方式上看,不外乎規(guī)范性界定和描述性界定兩個基本類型。規(guī)范性界定就是立足于概念本身的某種限定、約束和指引屬性,從本質上對概念內涵應該具備的屬性進行闡發(fā),反映的是理論上的應然狀態(tài)。描述性界定則是指在把握事物現實狀況的基礎上,對觀察到的事物的表象進行敘寫刻畫,反映的是事物的實然狀態(tài)。

      其一,規(guī)范性界定。賈少鑫以阿爾蒙德提出的政治文化的概念即“作為被內化于該系統(tǒng)居民的認知、情感和評價之中的政治系統(tǒng)”[3]作為研究起點,延伸到對黨內政治文化內涵的分析,他認為黨內政治文化是無產階級政黨本質屬性的獨有政治標識,是黨員可以獲得的政治信仰、政治意識、政治情感、政治態(tài)度等文化表征的型模體系[4]。

      其二,描述性界定。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對“何為黨內政治文化”所作的論述,中共中央組織部黨建研究所課題組把黨內政治文化界定為“政黨在長期政治實踐中形成的比較統(tǒng)一、穩(wěn)定并被其成員自覺接受和踐行的政治認知、政治信念、政治情感、政治態(tài)度、政治價值”[5]47。有的學者認為黨內法規(guī)制度體系也應包括在黨內政治文化的概念內涵中[6];有的學者則認為,黨內政治文化不僅要包括組織內部普遍信奉的價值觀,還要包括組織成員一致遵循的行為模式[7];還有學者提出政黨的物態(tài)文化形式也屬于黨內政治文化的內涵范疇[8]105。

      2.生成邏輯

      生成邏輯就是事物本身在運動發(fā)展的過程中,其產生和形成所遵循的客觀規(guī)律。科學把握黨內政治文化的生成邏輯是正確開展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前提條件。從學界現有研究情況來看,針對黨內政治文化生成邏輯的研究略顯單一。

      王衛(wèi)兵認為,黨內政治文化是歷史觀邏輯、認識論邏輯、系統(tǒng)論邏輯和價值論邏輯共同作用的結果[9]。從歷史觀視角看,黨內政治文化在遵循歷史規(guī)律的基礎上善于自我建構,不斷促進黨內現實問題的解決;從認識論視角看,黨內政治文化產生于黨的實踐,也在實踐中推動黨的發(fā)展,因此黨內政治文化是政治理論與政治實踐的統(tǒng)一;從系統(tǒng)論視角看,黨內政治文化的結構與功能兩大要素辯證統(tǒng)一,作為一個統(tǒng)一的系統(tǒng)對政黨和國家發(fā)展具有獨特的作用;從價值論角度看,黨內政治文化追求主客體之間價值的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反映在政黨組織及其成員對黨內政治文化的對象性活動和政黨組織對其成員的“主體間性”這兩大關系范疇中。

      3.主要特征

      事物的特征是事物內在本性的外在表現,明確黨內政治文化的特征對深刻理解其內在本質、進而推動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實踐具有重要意義。就目前研究文獻來看,關于黨內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有“基于本質界定”“基于政治文化類型界定”“基于功能界定”三種主要類型。

      其一,基于本質界定。中共中央組織部黨建研究所課題組將黨內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概括為鮮明的政治性、本質的先進性、堅定的人民性、良好的傳承性、務實的開放性五個方面[5]47。

      其二,基于政治文化類型界定。仰義方、戴立興以阿爾蒙德和維巴所提出的政治文化概念和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內政治文化的內涵論述作為理論基礎,對黨內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進行了具體概括。他們提出黨內政治文化是一種信仰型政治文化、參與型政治文化、現代型政治文化[10]105。

      其三,基于功能界定。史家亮認為中國共產黨的黨內政治文化具有深層次和穩(wěn)定性,它既能夠反映中國共產黨是這個政治文化的主體,又能夠反映黨內政治文化內涵與價值。因此,他將黨內政治文化的特征分析概括為五個方面:引領性、民族性、革命性、先進性、人民性[11]。

      4.價值和功能

      價值表示客體對于主體的意義[12],屬于關系范疇。王衛(wèi)兵認為要從政治上和戰(zhàn)略上認識黨內政治文化的價值。從政治上看,黨內政治文化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和黨內制度建設的精神力量,宣示了鮮明的價值取向;從戰(zhàn)略上看,黨內政治文化引領著國家的整體文化走向,是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的關鍵環(huán)節(jié)[13]。

      功能是事物內部固有的效能,是由事物內部要素結構所決定的[14]。對黨內政治文化功能的理解,典型的有“特征衍生說”“政策文本說”兩大類,還有學者從其他視角對黨內政治文化的功能進行了研究。

      其一,特征衍生說。李金哲從黨內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中衍生出黨內政治文化的功能。他把黨內政治文化的首要功能概括為統(tǒng)一思想和凝聚共識,把基本功能概括為穩(wěn)定政治和延續(xù)秩序,把重要功能概括為選擇制度和促進改革[15]。

      其二,政策文本說。陳文、柏友琴基于黨的十九大報告的有關論述,把報告中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的具體目標要求作為分析依據,并聚焦于黨內政治文化、政治生活、政治生態(tài)三者之間相互引導、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提出黨內政治文化具有信仰認同、價值整合、教育教化、凝聚人心、行為導向、引領社會等功能[8]107-108。孫成武以黨中央有關發(fā)展黨內政治文化的基本精神為遵循,在把握“黨的政治建設是黨內政治文化的載體”“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黨的政治建設的根本要求”這對邏輯關系的基礎上,提出發(fā)展黨內政治文化:首先,要發(fā)揮黨內政治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堅定政治信仰,增強政治意識;其次,要運用黨內政治文化熏陶和培育黨內政治意識和價值觀,凈化黨內政治生態(tài);最后,要運用黨內政治文化凝聚和引領黨內政治意識,整合黨內政治資源,增進黨內的政治認同[16]。

      (二)怎樣建設黨內政治文化

      理論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指導實踐。學者們不僅研究了“什么是黨內政治文化”,而且從“建設目標”“建設原則”“建設路徑”“建設方法”四個方面對“怎樣建設黨內政治文化”進行了深入研究。

      1.建設目標

      建設目標具有明確的指向性。黨內政治文化的建設目標體現了黨內政治文化的本質追求,為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提供了明確的發(fā)展方向。黨內政治文化的建設目標是衡量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根本準繩,建設目標是否實現及實現程度如何是評價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效果最直接、最現實的標準。

      其一,黨的政治建設視角。姚桓從黨的政治實踐需要的角度出發(fā),強調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在黨的政治建設中的核心地位,認為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目標具有多維性[17]。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直接目標是凈化黨內政治生態(tài)、規(guī)范黨內政治生活、防止腐敗,根本目標是通過保持黨的先進性和提高黨的戰(zhàn)斗力、凝聚力、創(chuàng)造力,使全黨在政治理想、政治方向、政治價值和政治立場上保持高度一致,完成執(zhí)政使命。

      其二,中國特色政治文化發(fā)展視角。王保慶將黨內政治文化置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的大視野下,提出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現實目標是培育優(yōu)秀黨員領導干部,不斷滿足黨內主體的政治文化需求,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長遠目標是探索更好的中國政治制度方案,以推動人類整體政治進步[18]。

      其三,馬克思主義政黨本質視角。丁志剛、劉舒懷從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出發(fā),強調黨內政治文化是在長期的政治實踐中形成的精神合力,提出新時代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應以黨的團結和統(tǒng)一為戰(zhàn)略目標,堅決做到堅定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倡導和弘揚共產黨人的先進價值觀[19]。

      2.建設原則

      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必須遵循一定的建設原則,既要以原則指導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又要在原則的約束下規(guī)避建設過程中易犯的錯誤,保證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過程合理、成果有效。學者們對這方面的把握主要體現在兩種代表性的觀點:一是以黨內政治文化的構成內容把握建設原則;二是以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實踐把握建設原則。

      其一,以內容把握原則。何虎生、趙文心認為把握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原則的前提是準確認識處理黨內政治文化及統(tǒng)一于其中的馬克思主義文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體現出來的政治性、文化性、革命性、時代性、戰(zhàn)斗性、原則性之間的關系。因此,他們提出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既要平衡馬克思主義文化的政治性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文化性,又要把握革命文化的歷史性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時代性,還要注重體現反對落后腐朽文化的戰(zhàn)斗性和彰顯黨性文化的原則性[20]。

      其二,以實踐把握原則。仰義方、戴立興認為在推進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中要以辯證的觀點,堅持對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弘揚與創(chuàng)新原則、對傳統(tǒng)政治文化的批判與吸收原則、對西方政治文化的借鑒及其堅守原則、對黨內政治文化在社會發(fā)展中的引領與帶動原則,使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在批判中吸收、在借鑒中堅守,引領社會發(fā)展,帶動國家前進[10]107-109。周玉文等認為新時期建構先進的黨內政治文化,必須循守不忘初心的政治文化導向,必須創(chuàng)建良好的宏觀文化環(huán)境,整合優(yōu)勢文化資源,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推動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21]。

      3.建設路徑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針對黨內政治文化的建設路徑,學者們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其中“黨的建設需要論”“文化結構論”“結構功能主義論”比較具有代表性。

      其一,黨的建設需要論。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重要論述的指導下,馬福運、上官楚瑜提出把黨內政治文化與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協(xié)同建構的策略,他們提出作為系統(tǒng)性工程的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需要“以中國共產黨黨性原則為抓手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抓手全面推進黨的思想建設”“以堅持正確選人用人標準為抓手全面推進黨的組織建設”“以健全監(jiān)督體系和約束機制為抓手全面推動黨的作風建設”“以持之以恒正風肅紀為抓手全面加強黨的紀律建設”[22]。丁志剛、劉舒懷則運用政治文化和政治角色理論,根據新時代黨的建設的總體要求,在把握歷史規(guī)律的基礎上論述了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邏輯起點、邏輯中介和邏輯指向。他們以增強黨的凝聚力和號召力為邏輯起點,提出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宏觀路徑,即堅定理想信念,把準政治方向,站穩(wěn)政治立場,嚴守政治紀律;以黨組織的制度化運作為邏輯中介,提出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中觀路徑,即堅持民主集中制,突出干部選拔的正確導向,嚴格落實組織生活制,營造良好政治生態(tài);以黨員政治人格的完善為邏輯指向,提出黨內政治文化的微觀路徑,即強化黨員政治認知,增進黨員政治情感,促進黨員價值觀念認同,規(guī)范黨員政治行為[23]。

      其二,文化結構論。魏曉文、董蕾以文化結構的四個層次理論為出發(fā)點,認為“黨內政治文化是一個包含黨內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的完整結構體系”[24]。他們立足于世情、國情、黨情,提出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五個路徑:一是加強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發(fā)展;二是加強黨的制度文化建構;三是加強黨內精神文化塑造;四是加強黨員干部行為引領;五是清除黨內不良政治文化,凈化黨內政治生態(tài)。

      其三,結構功能主義論。王立峰、潘博認為,黨內政治文化是由黨內政治認知、政治價值和意識形態(tài)組成,任何部分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整體功能的發(fā)揮。因此,他們從新時代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面臨著黨內政治認知存在偏差、黨內政治價值體系離散和黨內意識形態(tài)安全面臨威脅的三重現實困境出發(fā),提出“以執(zhí)政意識統(tǒng)合黨員正向政治認知”“強化黨內政治價值體系抗風險能力”“設立針對不良意識形態(tài)抵御機制”三個推進新時代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路徑[25]。

      4.建設方法

      方法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動方式及途徑[26]。沒有方法,思想就難以轉換為有效的行動。史成虎認為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方法體系既包括宏觀哲學層面的根本方法,也包括中觀層面的思維方法和微觀層面的具體工作方法。根本方法就是指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思維方法就是要有戰(zhàn)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底線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具體工作方法則是將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根本方法和思維方法轉化為具體科學的方法,包括對每一時期黨內政治文化的設計、推進與落實[27]。

      二、文獻評述

      綜上所述,學界圍繞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進行的研究視野開闊、成果較為豐富,準確地把握了研究問題,提出的觀點和結論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具有一定的意義。但是,該領域的研究總體上仍處于起步階段,對黨內政治文化的本質、生成規(guī)律、建設規(guī)律、評價標準等方面的研究還處在基礎性的理論建構階段,對具體的建設實踐尚難以提供切實可操作的指導,需要進一步深化。

      (一)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研究的思想政治教育視角欠缺

      目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研究多以理論分析為主,多靜態(tài)層面的精神信仰和制度建設闡述,缺乏動態(tài)的規(guī)訓層面的內容研究,這也是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目的之一。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不同于黨內政治制度建設,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本質意涵是思想教育性,是黨組織對全體黨員主體精神世界進行建構的過程,這個過程充分體現了文化育人的原則導向;黨內政治制度建設的本質意涵是行為規(guī)范性,是黨組織對黨員隊伍進行黨內政治行為管理的基礎環(huán)節(jié),體現了管理的指導性和約束性特征。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主要是作為一種精神性文化建設來對黨內政治生活面貌進行改造的行動,因此,需要強調加強黨員隊伍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黨內政治生活的質量。

      (二)黨內政治文化內涵的規(guī)范性研究不足

      之所以重視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因為黨內政治文化現狀沒有達到預期,因此,在開展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之前需要弄清楚黨內政治文化的應然狀態(tài)。但是,已有文獻對黨內政治文化內涵的解讀多立足于描述性的界定視角,主要是從黨內政治生活各種現象出發(fā),對存在的現象進行實然的描述。既有研究成果中關注的側重點在于弄清楚“黨內政治文化實際上是什么”,往往采用描述性界定方法獲得對黨內政治文化抽象概念的感知,這種感知屬于初步的感性認識范圍,僅可以用來反映實然狀況下的黨內政治文化現象,缺乏對黨內政治文化的本質及其應然狀態(tài)的挖掘。因此,就描述性概念本身來講,其對于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活動的指導意義較為有限。

      (三)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目標的系統(tǒng)性研究不足

      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系統(tǒng)性工程,必須有效把握黨在各個階段的現實情況,分階段、按步驟采取行動,這就需要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目標體系進行深入研究。但是,從目前的研究狀況看,不同研究者提出了各不相同的建設目標,至于這些目標互相之間有何關系,建設的根本目標和直接目標、主要目標和次要目標、長遠目標和近期目標分別應該是什么,均未得到深入有效的闡發(fā)。此外,目前學者們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目標的設定和解釋普遍存在著抽象性的特點,觀點所表達的內容對黨內政治生活現實問題的針對性不強,難以將其轉化為可操作性的評價指標,更不利于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深入推進。

      (四)缺乏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原則的嚴謹把握

      建構黨內政治文化的建設原則正是為了指導實踐,防止在實踐中出現原則性的錯誤。黨內政治文化的建設原則以黨內政治文化的生成邏輯為基本遵循,據此回顧既有觀點發(fā)現,有學者在闡述建設原則時,對建構原則所依托的黨內政治文化生成發(fā)展規(guī)律少有深入挖掘,更鮮有學者論及黨內政治文化的生成邏輯和建設原則的關系,這就難以為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原則的展開研究提供充足的邏輯支撐,事實上表現出本領域內該研究問題的薄弱。由于對建設原則的論述缺乏自證的理論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者們后續(xù)對該問題領域的研究推進。

      (五)缺少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路徑內在邏輯的全面認識

      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路徑的內在邏輯遵循黨內政治文化自身的生成邏輯,體現了黨內政治文化的生成過程之合目的性與合規(guī)律性的統(tǒng)一。從既有的研究觀點來看,有的學者從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分別論證了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必然性,有的學者從文化邏輯、政治邏輯、系統(tǒng)論邏輯、價值論邏輯等視角解釋了黨內政治文化的合規(guī)律性與合目的性。但是,上述學者所講的邏輯并非主要探討黨內政治文化的運行規(guī)律,而是側重于論證黨內政治文化的產生和建設的必然規(guī)律,這樣的研究內容對開展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活動產生的指導作用具有明顯的局限性。

      (六)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評價標準研究不足

      評價標準對建設活動的意義主要表現在目標導向和結果評價兩個方面,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標準的科學與否直接決定建設活動的成敗,因此,需要大力研究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實踐的具體標準。然而,從已有研究文獻來看,大部分學者均未明確提及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具體標準。有的學者提到各級黨組織與黨員干部必須以“人民標準”來審視與評價自己的政治行為;有的學者提出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發(fā)展思想,這些觀點雖然明確了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要以“人民標準”的規(guī)范性評價為準繩,但卻未能將對“人民標準”的抽象性感知轉化為具體的參照要素,缺乏使標準具象化的研究。

      三、研究展望

      當前研究視野已基本涵蓋了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主要方面,從整體上形成了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研究的體系建構,為我們深入該領域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在一些問題上仍有發(fā)展空間,未來我們還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深化研究。

      (一)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學研究視角的運用

      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不能簡單停留在物質載體建設和制度規(guī)范建構的層面,應轉向塑造精神世界的教育行動。為此,需要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研究在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研究領域中的運用。在研究過程中,應確立思想政治教育學研究視角的主導地位,將管理學和文化學的研究視角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研究的有效補充,既充分彰顯思想教育、文化育人的核心地位,又吸收管理學和文化學研究視角的長處,使三者相輔相成。目前,在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研究領域,已有學者運用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研究視角,但其研究尚處在理論演繹階段,未來需要加強應用性研究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建設實踐。

      (二)深化黨內政治文化的內涵解析

      描述性概念只有進一步升華為規(guī)范性概念,才能對實踐產生指導作用,規(guī)范性概念也只有轉化成為更進一步的描述性概念才能成為可衡量的具體指標。當前黨內政治文化的內涵研究需要從獲得描述性概念向形成規(guī)范性概念轉變,重點在于把握規(guī)范性界定和描述性界定之間的相互關系。

      從“規(guī)范性—描述性”著手,這是理解黨內政治文化內涵的全新視角。從認識的發(fā)展過程來看,對黨內政治文化概念的描述性界定是對黨內政治文化的分析性過程,規(guī)范性界定則屬于評價性過程,進行分析與評價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分析與評價不可分離地相互交織在一起,描述性可轉化為規(guī)范性,規(guī)范性可轉化為描述性。在深化黨內政治文化的內涵界定過程中,把分析黨內政治生活現象得到的經驗深化上升為理論,補充規(guī)范性的研究成果,再從規(guī)范性的高度看待問題、解決問題,使二者相互遞進、相互滲透,在“規(guī)范性—描述性”的辯證運動中實現對黨內政治文化內涵認識的螺旋式上升。

      (三)深入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規(guī)律的探討

      黨內政治文化的生成邏輯與黨內政治文化的建設實踐邏輯既有同一性又有差異性。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實踐邏輯遵循黨內政治文化的生成邏輯,二者統(tǒng)一于黨內政治實踐過程中,但并不意味著實踐邏輯與生成邏輯別無二致。在此需要指明,建設邏輯是抓住黨內政治文化生成邏輯中的關鍵要素,通過改變生成邏輯的作用條件推動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因此,對兩者都要進行深入研究。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實踐規(guī)律是黨內政治文化在政治實踐中表現出來的特定的原則、路徑和方法,體現了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實踐過程各要素之間的穩(wěn)定性聯(lián)系。深化和總結黨內政治文化的建設規(guī)律,并以之指導建設實踐,有利于在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中整合有利因素,更好發(fā)揮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內在效能,提高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四)優(yōu)化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方法的研究

      建設方法連接著理論與實踐兩個體系,是作為概念的黨內政治文化向具有實踐意義的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轉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黨內政治文化的建設方法需以現實問題為導向,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基本原則之上,針對黨內政治文化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各個主體,把宏觀的思維方法轉化為具體的工作方法。同時要建立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方法的應用反饋機制,把實踐中出現的新思路新方法進行及時總結,凝練升華為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方法的一般指導思路。要對方法運用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刻反思,做到擇優(yōu)而取、擇善而存,形成有益借鑒。

      (五)細化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評價標準的制定

      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不能僅僅停留于抽象的理論研究層面,而是要落實到建設過程中,這就要求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評價標準的具體化過程。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評價標準的研究既要樹立明確的目標導向,對建設的過程進行規(guī)范性的指導,又要對建設效果形成有效評價,及時總結經驗和反思不足。制定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評價標準必須以黨的性質、宗旨作為基本出發(fā)點,以黨的政治理想作為最高參照點,以最廣大人民群眾對黨的認同作為新時代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工作的價值準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使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評價標準體系化、可操作化。

      (六)提高實證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具象化體現在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具體實例中,未來針對“怎樣建設黨內政治文化”的研究需要擴大實證研究的規(guī)模,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增加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實證研究的數量,逐步強化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的相互補充,深化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具象化的轉換效能。在具體研究過程中還要增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一般問題和一般方法同黨組織機體各項具體要素的有效融合,特別是針對建設方法,要優(yōu)化當前理論演繹得出的抽象方法,提高方法的實踐指導性,同時也要注重對建設實踐經驗的總結深化,促使優(yōu)秀經驗向理論轉化。

      猜你喜歡
      邏輯政治建設
      刑事印證證明準確達成的邏輯反思
      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 06:44:24
      邏輯
      創(chuàng)新的邏輯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自貿區(qū)建設再出發(fā)
      中國外匯(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政治攀附”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純”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當代陜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電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人大建設(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广昌县| 奉节县| 盐津县| 辰溪县| 唐山市| 息烽县| 都匀市| 交城县| 周宁县| 措美县| 沭阳县| 金湖县| 方城县| 紫阳县| 志丹县| 德化县| 闽清县| 康马县| 芒康县| 哈密市| 天水市| 特克斯县| 高密市| 从化市| 顺义区| 凤山市| 乌拉特前旗| 鸡泽县| 崇义县| 祁连县| 扎赉特旗| 嵊州市| 陵水| 雅安市| 呼图壁县| 阿克苏市| 文成县| 德江县| 肃南| 洛宁县| 凤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