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有狙(jū)①公者,愛狙,養(yǎng)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損②其家口,充③狙之欲④。俄而匱⑤焉,將限其食,恐⑥眾狙之不馴于己也。先誑(kuāng)⑦之曰:“與⑧若芧(xù)⑨,朝三而暮四,足⑩乎?”眾狙皆起怒。俄而曰:“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
①狙:猴子。②損:減少。③充:滿足。④欲:欲望,要求。⑤匱:缺乏。⑥恐:擔心。⑦誑:欺騙。⑧與:給。⑨芧:橡樹的果實。⑩足:足夠。
1.解釋下列加點字詞在文章中的意思。
(1)能解狙之意
(2)俄而匱焉
(3)恐眾狙之不馴于己也
2.養(yǎng)狙之人是怎樣使猴子們滿意的呢?(用自己的話概括)
1.(1)了解,理解
(2)一會兒,不久
(3)馴服,順從,聽從
2.原來早晨三顆橡樹的果實晚上四顆橡樹的果實,后來早晨四顆橡樹的果實晚上三顆橡樹的果實??偭繘]有變,只是調(diào)整了一下早晚的量。
宋國有個養(yǎng)猴子的人,他很喜歡猴子,就養(yǎng)了一大群,(他)能懂得猴子們的心意,猴子們也能夠了解他的心思。這人減少全家的口糧,來滿足猴子們吃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糧食缺乏,他想要限制猴子們的食物,又怕猴子們(生氣)不聽從自己,就先騙猴子們說:“(我)給你們的橡樹果實,早上三顆晚上四顆,這樣夠嗎?”猴子們(一聽)都站了起來并且十分生氣。過了一會兒,他又說:“(我)給你們的橡樹果實,早上四顆晚上三顆,這樣夠嗎?”猴子們(聽后)都很高興地趴在地上。
朝三暮四:原比喻用詐術(shù)欺騙人,后多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復無常,變化多端,捉摸不定。
109650170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