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靈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歲月更替,虎年當值,賀歲在即,萬象更新。牛年匆匆,百姓辛勞;福田齊耕,期盼來年;五谷豐登,否極泰來。
回望牛年,感慨萬千,三百六十行,行行都不易。這一年,朋友圈里曬照片的人少了,聊“治愈”的人多了。整整兩年,由于疫情的關系,人們鮮有旅行,書展停了,聚會少了,一份份流調報告里折射出百姓的操勞和不易……人們在社會秩序的調整與重塑中,體味著各種不期而至的變化。
隨著數字刷臉技術的不斷普及,人們對個人信息的安全意識有了空前的提升,最明顯的便是微信頭像已經很少看到朋友們真實的面孔,各類虛擬頭像紛至沓來。隨著元宇宙概念的興起,年輕人更熱衷于在物理和虛擬空間疊加的新視域中擺弄自己的人設。過去,有的人通過健身塑形,有的人通過微整形塑形,有的人通過提高修養(yǎng)塑形,未來人們還可通過元宇宙脫胎換骨地塑形。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無論何種塑形,無非就是外求和內求,以滿足人類在社會外力環(huán)境下以及內在精神世界的自我更新。
筆者有本枕邊書叫《內在的重生》,是印度著名哲人克里希那穆提的作品。書中提道:當我們環(huán)游世界時,常常在渴望一種新生、一種內在的革命。權威會帶來束縛、破壞和腐敗,如果我們僅僅依靠環(huán)境和社會結構來改變自己,那就是自欺欺人。我們需要不斷地獲取新的知識,在積累的過程中運動、前行。在整個社會生活中,我們往往會不停地自我分裂,一種是私人生活中的自己,一種是公共生活中的自己,當越來越多人被分裂拉扯時,我們就得學會平衡和取舍。當今社會有一個現代熱詞FOMO,即fear of missing out(錯失恐懼,資訊癖),在發(fā)達的數字信息時代,他者的思想或許能第一時間抵達你的腦庫,而我們在貪婪吸收外來的碎片信息中,往往忽略了個人的自處空間。當我們成為“二手人類”時,所謂的重塑,很可能會導致我們心靈的扭曲。未來,便是“成為”這個動詞的被束縛者。倘若你的世界里充斥著太多的權威,內心就無法生活在自由之中,健康地呼吸和自我更新。如果你總是把問題交給別人作答,那么你很可能會繼續(xù)活在自己的不幸中。所以,重塑自我,關鍵在于由內而外的自發(fā)和自省。說到這里,我想回顧一下這一年帶給自己能量的一檔綜藝節(jié)目,在這里我看到了同齡人為我豎起的新坐標。
這檔開播4天播放量就突破4.48億的綜藝節(jié)目叫《披荊斬棘的哥哥》,里面有我曾經采訪過的影視歌舞多棲藝人陳小春,此前鮮有露面、獨樹一幟的黑豹樂隊主唱張淇;有令圈內人肅然起敬的香港搖滾樂隊Beyond主音吉他手黃貫中,也有氣場全開、實力派武術明星趙文卓;有當代舞蹈領軍人物李響、劉迦,還有才華橫溢的唱作人胡海泉、GAI……總而言之,這是一支集結兩岸三地三十多名華人藝術家的、實力可媲美春晚的全能唱作團隊,一出場便技驚四座、堪稱頂流。這個團隊不乏五十而知天命的張智霖、黃貫中、陳小春、梁漢文、林志炫、林曉峰、謝天華等,在新人輩出、流量為王的數字時代,沒有人會料到他們會在2021年紅出天際。他們如同巷子里的老酒,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氣韻;他們不逢迎、不媚俗,不內卷、不躺平;他們保持著藝術家的自律、活力和舍我其誰的氣概。他們懷抱包容的心,在天命之年重塑自我。他們走出各自的領域,通過跨界合作,把藝術帶向新的維度,兼收并蓄、連創(chuàng)佳作:比如融合了傳統(tǒng)的京劇、昆曲、宗教和聲、現代說唱的《悟空》,比如舞臺感極強、演唱難度極高、凸顯藝術家各人所長的《達拉崩吧》……
有的人看世界是靠推門出去,有的人看世界是把自己當作一扇窗。心若變,世界也會變。換一種角度看世界,或許便是我們虎年迎接內在重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