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鐸
(江蘇省徐州市樹人初級中學 221000)
在初中生學習初中物理這一學科時,其發(fā)現(xiàn)物理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是比較難學習的,而物理學科中的電路問題作為物理學科中比較困難的部分,更是為初中生的物理學科的學習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進行物理學科的教學時,應該注重培養(yǎng)初中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讓他們在興趣的引導下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教材當中的理論知識,并能夠順利地利用教材當中的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最終提升初中生對教材當中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初中生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
從學習電路學的經驗出發(fā),能夠了解到電壓是形成電流的起因,所以電壓越高電流也就越大,而電阻則是導體對于電流的阻礙,電阻越大電流就越小.
當導體當中有電流穿過時,導體就會發(fā)熱,這種現(xiàn)象稱為電流的熱效應,英國的物理學家焦耳在大量的研究下,終于在1841年確定了電流產生的熱量以及電流與電阻和時間之間的關系,電流流過某段導體時,其產生的熱量和通過通過這段導體時的電流平方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的時間成正比,這就是焦耳定律的內容.
在某段電路上的電功和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以及電路當中的電流和通電的時間成正比,在物理學中,電路兩端的電壓為U,電路當中的電流為I,通過的時間為T,三者通過相乘來計算電功W,其公式為W=UIT.
串聯(lián)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電路兩端的總電壓等于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之和,總電阻等于各個導體之間的電阻之和,并聯(lián)電路中,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并聯(lián)電路總電阻的倒數(shù)等于各并聯(lián)導體之間的電阻倒數(shù)之和.
在初中物理教師教學的過程中,其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比較簡單的問題會設置一個比較難的電路圖,然后讓學生根據(jù)題目和較難電動圖來轉化出一個簡單的電路圖,最終根據(jù)轉換出的簡單的電路圖來解決問題,但通常初中生看到電路問題當中有較難的電路圖時,便會放棄對此類問題的思考,這樣并不利于初中生學習電路部分的問題.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進行物理學科電路部分習題的講解時,應該向初中生強調在解決電路問題時,畫等效電路圖的重要性,然后讓初中生在初中物理教師的不斷強調下,增強其對等效電路圖的意識.通過這一方法,不僅能夠鍛煉初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其對已有的電路圖進行轉化,進而幫助其解決物理電路部分的問題,還能夠激發(fā)初中生對電路部分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其物理學科的學習.
雖然物理是一門比較偏理的學科,但這并不代表學習物理這一學科不需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通過學習物理這一學科,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物理教材當中,有比較多的概念需要我們去記憶,但在我們記憶這些理論知識時,首先需要我們對這些理論知識有一定的理解,而后才能更好地將這些理論知識記憶.在遇到題干比較長的電路部分的綜合習題時,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根據(jù)題目來勾畫其中的重點內容,然后在勾畫的過程中去理解題目,在真正地理解題目之后,再去根據(jù)題目內容來分析如何去解決問題.通過這一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電路類的題目,進而更順利地解決電路部分的綜合問題,還能夠讓初中生在理解題意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電路類問題的敘述嚴謹性,有助于增加初中生對電路類問題的興趣,幫助其物理學科的學習.
物理學科與數(shù)學學科相似,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時,這些實際問題看似與教材當中的理論知識毫無關聯(lián),但我們解決這些實際問題時,則必須要以教材當中的理論知識作為基礎,然后在理論知識的引導下才能夠順利地將問題解決.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進行電路類綜合問題的教學時,其在講解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適當?shù)匾胍恍┙滩闹械睦碚撝R,讓小學生體會教材當中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的關聯(lián),同時也能夠幫助初中生理解教材當中的理論知識應該運用到怎樣的物理情境當中,這不僅有助于初中生對此類物理問題的理解,還能夠讓初中生更好地利用教材當中的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這一方法,可以讓真正地體會到教材當中的理論知識在物理問題中的實際應用,有助于初中生物理學科的學習.
對于數(shù)學和物理這樣理科學科來說,在解決這些學科當中的實際問題時,其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根據(jù)題目內容來列出相應的數(shù)量關系,最終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初中生在解決電路這一部分的綜合問題時,其應該首先將問題當中的電路進行轉化,然后對題目當中的要求和重點內容進行勾畫,最后結合教材內容和題目來列出相應的數(shù)量關系,并能夠正確計算出自己所列出的數(shù)量關系的結果,最終解決電路中的實際問題.通過這一方法,不僅能夠讓初中生內用簡單的關系式將題目內容表達出來,還能夠幫助初中生更順利地解決電路類的問題,最終提高初中生對初中物理學科的學習效率.
所謂組合法,就是根據(jù)題干當中已知道條件,查看有哪些信息能夠組成公式,探尋個信息之間的關系,再進行求解.通常學生要將題目當中的恒量作為已知條件來進行解題.
例1在學校的物理實驗室中有兩個白熾燈泡,分別為L1和L2,L1燈泡標注有220 V 40W,L2燈泡標注220V 100W,如果將這兩個燈泡串聯(lián)起來,接入到220V的電路當中,請問L1和L2,哪一個燈泡會比較亮?
通過分析題干可以得出在額定的狀態(tài)下,兩個燈泡的電阻為R1和R2,L1和L2串聯(lián),其中的電流I作為隱藏的已知條件,題目求的是L1和L2哪一個燈泡會比較亮,其實質上求的是兩個燈泡的功率P.題目當中包含的物理量有電功率P、電阻R和電流I,這三個物理量可以組成公式,P=I2R,因為R2小于R1,L1和L2串聯(lián),根據(jù)公式,P=I2R,可以得出P1>P2,所以L1會更亮一些.借由這一道題可以總結出一個規(guī)律,兩個電壓相同的燈泡串聯(lián)起來,額定功率更小的燈泡會更亮.
所謂表達法就是表達已知條件法,它就是一種綜合運用法,表達已知條件法就是將已知的條件用公式表示出來,找出所求物理量和已知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將其與所求的量結合起來,從以已知量入手,求出未知量.
例2已知AB和BC是兩根電熱絲,如果把AB接入到電壓恒定的電路當中,功率為60W,如果將AC接入到同一個電路當中,其功率為15W,請問如果將BC進入到電路當中,其功率為多少?
一般電源電壓不變法適用于三種情況,在同一電路當中開關的閉合,或者是在幾個電源電壓相等的不同電路當中閉合開關,斷開條件發(fā)生變化時,電路連接方式的變化,但是電源電壓不變,在同一電路當中連接電阻的阻值發(fā)生變化,在同一電路中變阻器的阻值發(fā)生變化,引起電路當中電流的大小.
這三種方式都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降低學生的解題難度,幫助學生解決拿到題之后不知道該如何下手的問題,減輕學生對于解題的抗拒心理,提高學生物理學習的熱情.
綜上所說,初中物理教師在進行物理學科的教學時,不可一味地追求初中生對教材當中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初中生利用教材當中的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進行物理學科中電路綜合題的教學時,應該在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向課堂當中融入一些相關的習題,讓初中生通過教師所設置的習題來更好地理解教材當中的理論知識,同時提升初中生對電路綜合題解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