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依然
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我從小就跟隨他們來到了南方生活,最常去的地方就是老街了。
踩著老街斑駁的青石板,耳邊是此起彼伏的叫賣聲,那里有飯店、古玩店、首飾店……大多我已經(jīng)記不清了,除了街角的那家小茶館。
從我第一次去老街起,那家茶館就已經(jīng)在了。它靜靜地矗立在那里,沒有人攬客,也沒有人吆喝,古樸而內(nèi)斂,吸引著我推開了它的門。
茶館不大,只能放下六張桌子,但茶的種類著實不少——大葉、龍井、沱茶、普洱、君山茶、巖茶……看得我眼花繚亂?!跋牒仁裁床??我們這里什么都有。”我不懂茶,便隨便應(yīng)了聲:“龍井吧?!背弥炔璧目臻e,我的目光來回轉(zhuǎn)悠,仔細打量著這家茶館。令我驚奇的是,這家茶館的茶竟都是自家制作的!
等茶的空閑,我走進寫著“可觀賞”標(biāo)語的后院,看到院里有許多的架子,上面大大小小擺滿了竹匾,竹匾里面是茶葉。中間的空地上站著一老一少兩個人。老人以手代鏟,正反復(fù)揉搓著手中的茶葉,有時將茶葉團起,在鍋壁上擠揉;有時則捧起茶葉,從空中慢慢抖落,使它散開。大鐵鍋被燒得冒青煙,我站在旁邊都能感受到滾滾熱浪,老人卻像感受不到似的,兩手不停地翻著茶芽,多年制茶的經(jīng)歷早已在他手上留下了細細密密的老繭,炒起茶來技藝嫻熟,游刃有余。對比之下,旁邊的少年就顯得遜色了。他翻炒茶芽的速度沒有老人快,手法也沒有老人熟練,稍顯稚嫩的手上還有一個突兀的水泡,手不小心碰到了熾熱的鍋壁,他“嘶——”地倒吸一口冷氣??杉词惯@樣,他的手仍緊緊抓著茶葉不放下。他的衣服已經(jīng)濕透了,汗珠就像斷了線的珍珠順著臉頰向下滾,有的掛在鼻尖,有的墜在下巴……
回到大廳,茶已經(jīng)上來了,盛在瓷白的茶碗中,淡淡的,綠綠的。細啜一口,一股清香留在口中。
我們中國人愛茶、敬茶。家家戶戶里都備著茶葉,有客人來了一定會先上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如今茶葉加工多用機器,但對于老一輩的制茶人來說,手工制作出的茶有它獨特的味道和意義。通過雙手與茶葉的接觸,不僅凝聚了制茶人的心血,也賦予了茶葉個性與靈魂。手工制茶人是制茶工匠,是手藝人,也是守藝人,更是文化的傳承者。他們尊重傳統(tǒng)工藝,孜孜不倦地將手藝傳承給下一代。他們對茶葉的愛惜和尊重,為手工茶增添了神圣的意義。
現(xiàn)在,小茶館依舊靜靜地矗立在那里,就如它所傳承的東西那樣,歷久彌新。
【浙江省嘉興市秀水高級中學(xué)高一(2)班,指導(dǎo)老師:吳燕】
點評
本文以老街上的“小茶館”入筆,借由“大多的我已經(jīng)記不清了,除了街角的那家小茶館”的敘述設(shè)置懸念,使讀者產(chǎn)生好奇心,增強了作文的可讀性。對老人和少年炒茶的細節(jié)描寫,增強了現(xiàn)實感,也引出了對茶文化的深刻體悟,表達了對一代又一代手藝人堅守傳統(tǒng)工藝的贊美。本文體現(xiàn)了作者對生活的洞察,思考深邃,獨出機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