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迅華
(江蘇科技大學體育學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03)
近年來,因進行耐力跑運動導致意外的新聞頻出,有研究表明因耐力跑出重大意外尤其以心血管疾病為主,而心率是心血管系統(tǒng)機能評定的重要指標,所以基于心率數(shù)據(jù)進行耐力跑運動安全的研究尤為重要。
以江蘇科技大學、江蘇大學、蘇州理工學院為例,對女大學生2 000 m跑心率數(shù)據(jù)的運動安全進行研究。
通過查閱上海體育學院圖書館以及中國期刊網(wǎng)、中國優(yōu)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等電子數(shù)據(jù)庫,查閱與本文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為本文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上海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的專家進行訪談。
2019年底筆者跟隨任課教師在對女大學生2 000 m跑進行現(xiàn)場測試。(1)實驗對象:江蘇科技大學、江蘇大學、蘇州理工學院女大學生共225人。(2)實驗目的:測試女大學生2 000 m跑前、跑后的心率數(shù)據(jù)。(3)實驗步驟:先測試女大學生2 000 m跑前的安靜心率,并在女大學生2 000 m跑后立即測試跑后的心率數(shù)據(jù)。
運用SPSS 22.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表1顯示,測試的225名女大學生2 000m跑前心率均值為83.11bpm,標準差為10.684。2 000m跑后心率均值為129.36bpm,極大值180bpm。標準差為17.456。
表1 女大學生2 000 m跑前、跑后心率描述 N=225
表2顯示,測試的225名女大學生2 000m跑前與跑后心率相關性分析結果,雙尾檢驗概率值Sig.(2-tailed)為0.000<0.05,2 000m跑 后心 率 和2 000m跑前心率存在較高的線性相關關系。研究認為2個樣本的相關性較為顯著。
表2 女大學生2 000 m跑前、跑后心率相關性分析 N=225
表3顯示,測試的225名女大學生2 000 m跑成績分數(shù)均值為73.17分,標準差為10.684。極小值為37分,最大值為100分。應用SPSS 22.0對225名女大學生2 000 m跑成績分數(shù)進行正態(tài)性檢驗,正態(tài)性檢驗結果概率值Sig.為0.190>0.05,差異不顯著,表明225名女大學生2 000 m跑成績分數(shù)為正態(tài)分布,測試的女大學生2 000m跑成績合理。
表3 女大學生2 000 m跑成績分數(shù)描述 N=225
對于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的個體,運動安全、有效的適宜心率有一個方便的計算公式:心率=安靜心率+(最高心率-安靜心率)×60%,其中最高心率為220-年齡,按照此公式參與實驗的女大學生按20歲、2 000m跑前心率均值為83bpm來算,運動適宜心率為153bpm。
測試的225名女大學生2 000m跑成績分數(shù)為正態(tài)分布情況下,而女大學生2 000m跑后心率實際測試的極大值180bpm,遠超過公式算下來適宜心率153bpm的值,說明女大學生在參與2000m跑運動時,心血管機能可能存在風險。
江蘇省女大學生2 000m跑后心率實際測試的極大值180bpm,遠超過適宜心率153bpm。這說明女大學生缺乏系統(tǒng)體育運動,在參與長跑等耐力運動時,心血管機能可能存在風險。為避免運動危險的發(fā)生,本文針對性地提出耐力性長跑的運動建議,以使女大學生能夠安全地參與運動。
為避免運動風險的發(fā)生,筆者對上海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專家進行訪談,專家指出任何參加體育運動的個人都要了解自身的健康情況和運動能力,如果運動強度過大,超過個人的承受限度,可能會產生不良后果,建議耐力性運動安全必須強調心血管系統(tǒng)的機能評定,可以運用逐級遞增負荷結合心電圖機進行運動風險評估。通過運動負荷試驗,不僅可以客觀地評價個人的健康狀況和運動能力,且對其所能承受的運動強度有十分明確的指示。逐級遞增運動負荷實驗過程中,在每一負荷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后應測定心率、動脈血壓和心電圖。增加負荷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一般每級負荷為25W,運動時間為4min。中青年人每級負荷可以為50W。如果女大學生運動負荷試驗測下來如存在風險,則不建議進行2 000m跑測試。
3.2.2 耐力性長跑應循序漸進的原則 耐力性長跑應循序漸進的原則,女大學生缺乏系統(tǒng)體育運動,甚至沒有進行體育運動。所以對沒有進行常規(guī)訓練的女大學生而言,直接參與長跑運動,沒有遵循運動負荷循序漸進的原則,特別對于體質較差的女大學生而言存在較大程度的運動風險。
在跟隨任課教師現(xiàn)場測試時沒有發(fā)生心率引起的安全事故,但調研中發(fā)現(xiàn)江蘇科技大學鎮(zhèn)江2個校區(qū)只在夢溪校區(qū)設有一臺心臟除顫設備,并放置在學生宿舍區(qū),運動場周圍還沒有配備。因此建議各高校應增加運動安全設備,進一步保障學生的運動安全。
學校要定期安排教師和管理人員進行意外事故的急救培訓。如果學校有人發(fā)生心臟驟?;蛲蝗粫炟实惹闆r,教師應能在救護車趕來之前做心肺復蘇等搶救工作,為醫(yī)護人員爭取更多的時間。
學校層面提高長跑運動安全系數(shù),應深入貫徹執(zhí)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及健康生活方式的養(yǎng)成。例如,經調研得知,江蘇科技大學結合大一學生分布在夢溪校區(qū),其余學生在長山校區(qū)的學校布局,為提高長跑運動安全系數(shù)落實學生平時長跑鍛煉,開展大一學生環(huán)夢溪校園晨跑、大二學生長山校區(qū)“步道樂跑”App長跑的舉措。大一學生晨跑刷卡時間為周一至周五06:40—07:10,全程約2 500 m,每日晨跑刷卡1次,晨跑出勤率需達到90%及以上,晨跑成績和本學期體育成績掛鉤,占本學期體育成績的10%。大二學生結合手機“步道樂跑”App,可根據(jù)自己的閑暇時間安排長跑鍛煉,學生長跑經過手機“步道樂跑”App隨機生成的打卡點數(shù)量3個,男生配速為3~8min/km,里程為2 500 m;女生配速為4~9min/km,里程為2 000 m,“步道樂跑”App長跑成績和本學期體育成績掛鉤,占本學期體育成績的20%,每天記錄1次長跑成績,超出的長跑成績僅做記錄但不會關聯(lián)體育成績。江蘇科技大學會根據(jù)長跑數(shù)據(jù)排名表彰二級學院和個人。江蘇科技大學在每年新年來臨之際還會舉辦校內環(huán)湖接力比賽,學校領導帶頭、師生積極參與,形成良好校園的傳統(tǒng),傳承長跑鍛煉的文化,增強師生的體質,用實際行動提高長跑運動安全的系數(shù)。各高校也可以借鑒此模式,促進學生參與運動,以減少運動風險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