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儒文化表達的尼山圣境景觀植物設計策略

      2022-03-15 14:18沙正軍周宏俊
      綠色科技 2022年3期
      關鍵詞:孔府孔廟景觀

      沙正軍,周宏俊

      (同濟大學 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上海 200092)

      1 背景概況及綜述

      1.1 背景概況

      2014年9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發(fā)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儒家思想,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刻影響,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歷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的優(yōu)秀成分,對中華文明形成并延續(xù)發(fā)展幾千年而從未中斷,……對推動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促進中國社會利益和社會關系平衡,都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薄爱敶祟愐裁媾R著許多突出的難題……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迸c此同時,“文化自信”“文化復興”已經成為我國軟實力建設重要內容。尼山圣境景區(qū)正是在當前時代發(fā)展和社會需求的背景下而開展的儒文化景區(qū)設計與建設工作。

      尼山圣境景區(qū)位于山東省曲阜市(尼山圣境官網 http://www.chinanishan.com/w/index.shtml#page2),總規(guī)劃面積約35.76 km2,總體規(guī)劃理念為“孔子的世界,世界的孔子”;總體定位是“文化休閑度假勝地”和“世界級人文旅游目的地”;景區(qū)核心文化主題為“明禮生活方式”;總目標是一項集文化體驗、修學啟智、生態(tài)旅游、休閑度假、教育培訓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載體。筆者參與尼山圣境度假區(qū)的核心景區(qū)的規(guī)劃及景觀設計工作,該區(qū)為一期工程,規(guī)劃占地800 hm2,主要包括孔子像、儒宮、諸子百家堂(待建)、圣水湖、風雅湖、金聲玉振廣場、而立廣場、孔子紀念園、圣儒門、泮水湖、夫子長堤等景觀節(jié)點,各景觀節(jié)點既可以獨立成景,又歸屬儒文化整體框架,形成一個體系化的景區(qū)。

      尼山圣境孔子像于2015年12月落成,主體景區(qū)于2018年9月開園迎客。景區(qū)自開園便受到全世界的關注,并成為第五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會址和2018年央視中秋晚會主會場,很好地向世界展示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及經濟價值。尼山圣境景區(qū)延續(xù)繼承了曲阜孔府、孔廟、孔林景區(qū)的文化脈絡,拓展延伸了儒文化游覽體驗,豐富了儒文化的展現形式。

      1.2 研究對象與路徑

      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共八次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有72處儒文化設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為曲阜孔廟、孔府。孔廟、孔府是1961年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http://www.gov.cn/guowuyuan/index.htm),又在1994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可見其在儒文化設施類別中具有很強的典型性,因此作為本文最主要的研究對象。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對儒學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鬃訉Α对娊洝酚泻芨叩脑u價:“《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1]。同時,孔子也非常重視《詩經》的學習,曾教導弟子:“不學詩,無以言”[2]。孔子也希望弟子眾人通過讀《詩經》認識其中鳥獸草木,從自然環(huán)境中感悟人格、品德的魅力,體會古代社會人們對自然的敏銳觀察和情感寄托。鑒于《詩經》在儒文化中占據的重要地位,因此本論文也將其作為研究對象。

      1.3 相關研究

      近年儒文化景區(qū)主要是以歷史保護建筑為主體的文物保護單位,專家學者的研究對象也多集中在空間布局、建筑營造方面,目前已有豐碩的成果。

      針對孔廟等儒文化建筑的空間研究的如吳良鏞、朱育帆在《基于儒家美學思想的環(huán)境設計──以曲阜孔子研究院外環(huán)境規(guī)劃設計為例》[3]一文中闡述了由孔學思想角度去組織孔子研究院總體環(huán)境的布局、建筑物和小部分景觀場地的設計。吳良鏞于2000年在《關于曲阜孔子研究院設計的學術報告》[4]中以曲阜孔子研究院周邊環(huán)境的規(guī)劃設計為例,介紹了其總體布局、建筑理念、室內設計,最后略談環(huán)境與園林中水景、堆山等內容設置。劉彤彤于2015年在其《中國古典園林的儒學基因》[5]一書中從儒學歷史演進角度講述儒文化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該著作主要論述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建造與儒文化緊密相連的關系,梳理了中國傳統(tǒng)園林現象與山水美學、玄學、理學等儒學之間密切的聯(lián)系。該書主要集中在傳統(tǒng)山水人文,但沒有探討儒文化中的植物屬性和運用。蘭瑜在《儒家文化思想與中國建筑景觀設計理念》[6]一文中分析了儒家文化中的禮樂、比德以及儒家美學思想與建筑景觀設計的呈現。闡述了儒家文化對現代建筑景觀設計帶來的影響,總結出現代建筑景觀設計發(fā)展離不開儒家文化支撐的結論。

      儒文化中景觀植物研究的專家學者較少,尚有的研究成果也僅存在于文章中的小幅章節(jié)。王欣2005年在其《傳統(tǒng)園林種植設計理論研究》[7]論文中通過研究寺院、私家園林及傳統(tǒng)書畫中提煉出具有傳統(tǒng)文化的園林植物種植形式,但缺乏對園林種植設計的分類細化,也沒有突出園林植物的儒文化特性。彭蓉在其《論中國孔廟的植物配置》[8]一文中以孔廟中的植物為研究對象,論述了中國孔廟常用植物的特色和種植形式,闡述孔廟植物所表達的內涵。該論文對孔廟植物進行了具體的列舉,但缺乏宏觀層面的研究。

      從以上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綜述可知,當前儒文化景區(qū)的研究更多是針對總體環(huán)境布局、單體建筑構筑、環(huán)境場地與儒學的關聯(lián),極少對植物的儒文化表達進行研究。目前研究成果也沒有涉及儒文化植物應用到新的景區(qū)設計之中,因此有必要對儒文化景觀植物進行系統(tǒng)梳理和研究。

      2 基礎分析與策略建構

      2.1 空間層次分析法:宏觀、中觀、微觀植物文化表達

      山東曲阜孔廟、孔府建立于公元前478年,魯哀公為紀念孔子將其生前三間舊居改為祭祀廟堂,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孔廟??讖R與孔府的研究應該從其總體布置開始,根據《曲阜孔廟建筑》[9]一書所述,“在表現孔廟所追求的最終建筑效果……,主要是通過建筑群體所形成的環(huán)境序列來達到目的的,所以孔廟建筑的藝術表現力,首先在于總體布置”。經過兩千五百年的歷史沉淀,孔廟、孔府成為儒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場所,其景觀植物也形成一定的特點。本文聚焦景觀植物專項,從宏觀、中觀、微觀3個空間層面進行研究??讖R、孔府的景觀植物具體種植方式主要有4種,即叢生群植、工整對植、秩序列植和點睛孤植[7]。

      2.1.1 景觀植物宏觀研究:綠色基底崇尚生態(tài)自然

      孔廟、孔府宏觀層面景觀植物設計是在構筑物、廣場及道路的框架下進行綠色填補,如在欞星門、至圣廟坊,乃至大成殿前均有喬木種植,在有限的場地內盡可能形成大范圍的綠色肌理,柔化了建筑剛硬的輪廓,呈現出自然、生態(tài)、柔和的一面,是人文與自然的調和??讖R、孔府中以柏、松、國槐、桂花、竹子等本地植物為主,就地取材,充分尊重當地自然條件。在孔府最北端的后花園采用了自然式的平面布局,水景與假山之間植物綠化點綴其中,形成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讖R、孔府景區(qū)中大面積的綠化種植采用叢生群植的手法,形成自然的植物群落結構??讖R、孔府的綠化種植詮釋了儒文化中尊崇自然、師法自然、再現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

      2.1.2 景觀植物中觀研究:工整對稱詮釋中庸與禮樂

      孔廟、孔府景區(qū)總體采用方正的布置格局,通過建筑及構筑物圍合形成內向的院落,通過建筑的形制和體量清晰地表達出等級和秩序,喬木、灌木等景觀植物結合建筑、構筑物加強等級感和層次性。孔廟、孔府景區(qū)中景觀植物與建筑及場地有機結合,主要采用對植、列植兩種種植方式。

      孔廟平面從欞星門、圣時門、大中門、同文門到大成門、大成殿形成明確的中心主軸線,主軸東西兩側又形成兩個次軸線。喬木種植沿主軸線、次軸線進行對稱種植,強化了軸線關系。主軸與次軸的綠化種植既等級清晰又實現總體上的平衡,是儒家思想“中庸”的體現??赘箝T、大堂、二堂、三堂至前堂、后堂等建筑之間的場地內,景觀植物采用對植的布置手法,形成很好的秩序性。植物品種主要有檜柏、松等高大喬木。工整對稱式景觀植物局部呈現出秩序性和層次感,又在總體環(huán)境中達到和諧的平衡,充分詮釋了中庸思想。

      史料記載周代已經出現“列樹以表道”(《國語》)的綠化種植形式,列植手法最初目的是限定出道路。孔廟重要的中心軸線上的、兩側次軸線上道路和廣場均采用列植。在植物選擇上也以高大、雄偉、蒼古的樹木為主,如檜柏、松、銀杏等。行列式的種植方式具有很強的儀式性,呈現主次分明的空間劃分,是儒文化中“禮”的植物語言詮釋。同時,秩序統(tǒng)一、主次分明的行列式種植呈現出優(yōu)美的節(jié)奏韻律感,是對儒文化中“樂”的景觀表現。

      2.1.3 景觀植物微觀研究:點睛孤植比擬仁智

      孔廟、孔府景區(qū)中在重要的節(jié)點上有單株樹木的孤植,如曲阜孔廟大成門內東側石欄圍護內的檜樹,即“先師手植檜”,作為孔廟最具特征性的孤植景觀節(jié)點,也是孔子思想和孔氏家族興衰的象征,是植物個體美的體現,并點綴了庭院空間”[10]。孤植的檜柏古樸而生動,體現“智者動”的寓意。孔府后花園、北京孔廟、西安碑林中文廟等其他儒文化景區(qū)都有孤植樹木。孤植樹木多為生長壽命較長的大中型喬木,詮釋“仁者壽”理念,如松樹、柏樹、槐樹、銀杏等。孤植樹木形態(tài)優(yōu)美、雅致古樸,同時還有具有色彩、香味等獨特美,符合儒家以山、水為代表的自然元素在儒家思想中的“仁”“智”品格比擬。

      2.2 《詩經》植物文化研究:借物喻情法

      由于《詩經》形成年代久遠,許多植物名稱已難以考證,不同學者的評定依據也各異,因而對《詩經》中的植物種類統(tǒng)計結果也有差別。清代學者徐鼎在其著作《毛詩名物圖說》[11]中列出樹木54中,草木88種;近代文字訓詁學家胡樸安在其《詩經學》[12]中列出樹木名75種,草木名105種;現代學者潘富俊在《美人如詩,草木如織:詩經植物圖鑒》[13]中對《詩經》中的植物通過實地調查,考證出現代名稱并配以圖片,描述生物特性再介紹其實用價值。

      《詩經》有大量的事件涉及到水,同時涉及到的水生植物也非常的豐富,最為人熟知的有荇菜、蒲、荷、芹、舜華(英)、桑、木桃、桑等,為后續(xù)的造園提供了豐富的植物素材[14]?!对娊洝分械闹参镉兄S富的寓意,蘊含豐富的情感。根據其植物表達情感的內容可以分為美貌類、祥瑞吉兆類、青壯旺盛類、故土類、品格類、仕途類等(表1)。

      通過空間層次分析法可知,孔廟、孔府在宏觀層面打造綠色的基底,構建出良好的生態(tài)框架,詮釋景區(qū)儒文化的自然觀。中觀層面上孔廟、孔府景區(qū)通過對植、列植等樹木栽植手法,詮釋景區(qū)“中庸”“禮樂”的儒文化思想。微觀層面,孔廟、孔府景區(qū)中樹木孤植的布置方式詮釋儒文化中“仁”“智”觀。最后,結合對《詩經》中植物的梳理,羅列出具有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植物品種。

      3 尼山圣境景區(qū)景觀植物儒文化表達

      3.1 尼山圣境景區(qū)景觀植物宏觀總體設計:“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態(tài)觀

      山、水、植物是構成自然風景的基本要素,尼山圣境以山、水等自然風景地貌為基礎,以植物為裝點,本于自然、高于自然[15]、融于自然。

      尼山圣境景觀植物設計分為喬木、灌木、地被、水生四類,又可細分為常綠上層喬木、落葉上層喬木、落葉中層喬灌木、常綠下層灌木、落葉下層灌木及地被、水生植物類。

      尼山圣境(圖1)以尼山山脈和圣水湖作為設計基底,實現最大化的生態(tài)底色。景區(qū)北靠山峰,中臥平地,南臨湖水,地勢北高南低,呈南望之勢。景區(qū)植物設計根據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北端區(qū)域采用叢生群植以覆綠山體,常綠樹種為主如白皮松、黑松、側柏等,點綴烏桕、黃櫨等色葉樹木,真實再現自然山林景觀特征。主峰尼山的部分山體植被情況較差,山石多有裸露,種植刺槐、榆樹、云杉、狼尾草、鋪地柏、芒等本地易活樹種,對植被較差的山體進行生態(tài)恢復。通過本地植物成片群植的方式,再現自然山林的植物群落,詮釋自然生態(tài)觀。

      景區(qū)中部區(qū)域綠化與建筑、景觀小品、廣場等硬件設施緊密結合,營造特定場所特征的環(huán)境氛圍。大雅湖、小雅湖及圣水湖的水岸種植合歡、雞爪槭、山桃、榆樹、棗樹等喬木,在近水處種植鳶尾、芒草、矮蒲葦、香蒲等濕生植物,呈現完整的濱水植物群落。景區(qū)南部綠化苗木結合水岸、長堤、觀景臺營造開闊、舒朗的景觀效果。夫子長堤兩側種植旱柳、欒樹、垂絲海棠、早櫻、紫丁香等喬木,與水景形成良好的自然映襯。紀念園南側成片綠地內模擬自然叢林的群落進行植物設計,種植有白皮松、剛竹、欒樹、桂花、木瓜海棠、桑樹、梓樹、梅花等大中喬木,另有南天竹、棣棠、迎春、芍藥、艾草等灌木、地被等,形成層次豐富的植物群落特征(圖2)。

      圖2 尼山圣境植物結構(照片來源:筆者自繪)

      尼山圣境叢生群植的植物設計手法完美地反映了儒文化對自然的敬仰和尊崇,體現儒家順應自然之法,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3.2 尼山圣境景區(qū)景觀植物中觀設計:中庸、禮樂與仁智的呈現

      3.2.1 工整對植:中庸之法

      尼山圣境景區(qū)由北側端點孔子像到南側終點觀川臺之間形成一條規(guī)整、宏大的中心主軸,最主要的建筑物、廣場、景觀臺階、小品構筑物等均圍繞這條軸線展開布置。中心主軸的綠化種植采用工整對稱式設計方式,喬木、灌木圍繞建筑、廣場、臺階展開布置,綠植行列整齊、有序、統(tǒng)一。圍繞中心主軸以常綠的黑松、油松、白皮松作為對植的主骨架,銀杏、國槐、元寶楓、烏桕等落葉喬木為補充,常綠與落葉互補平衡,和諧統(tǒng)一。中心主軸兩側的主要喬木種植規(guī)格統(tǒng)一、樹木形態(tài)相似,強化了景區(qū)的軸線關系。金聲玉振廣場上以開敞草坪為主,四周密植喬木,疏密有別,張弛有度,實現景區(qū)和諧、調和、均衡有度的中庸思想(圖3)。

      圖3 尼山圣境中心主軸俯視(照片來源: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3.2.2 秩序列植:禮制之法

      空間序列組織是關系到園林的載體結構和布局的全局性問題?;顒悠渲械娜藦男羞M的過程中把握個別的景連貫成為完整的空間序列,進而獲得良好的動觀效果[16]。尼山圣境景區(qū)軸線主次分明,治學大道兩側綠化采用傳統(tǒng)園林中序列種植方式,呈現強烈的序列感和等級感。3條東西向道路貫穿景區(qū)南側,是景區(qū)最主要的交通骨架,這3條道路兩側采用列植的方式,詮釋“列樹以表道”傳統(tǒng)文化含義。東邊儒宮與大雅湖形成東側次軸,西邊會堂與小雅湖形成西側次軸,東西輔軸依附于主軸兩側。中心主軸綠化種植采用規(guī)整行列式,樹木規(guī)格較大,如黑松、油松等高大常綠喬木,形成穩(wěn)定、常態(tài)化的綠化效果,突出中心主軸的核心地位及權威性。東西次軸上綠化采用規(guī)整加自由式相結合方式,苗木規(guī)格稍小、層次較少,如女貞等中型常綠喬木,以及國槐、合歡等落葉喬木。次軸上的喬木規(guī)格小于主軸,且落葉樹木多于常綠,由此弱化了次軸的重要性,從而更加烘托主軸(圖4)。

      圖4 尼山圣境中心軸平視(照片來源:同圖3)

      尼山圣境通過植物行列式與自由式、常綠與落葉、規(guī)格大與小等組合方式,呈現出明確的主次關系,充分地體現了儒文化中的禮制等級思想。

      3.3 尼山圣境景區(qū)景觀植物微觀設計:仁智比擬

      尼山圣境景區(qū)綠化種植疏密相結合,在治學大道、大小雅湖、夫子長堤、禮樂廊等區(qū)域綠化種植結合廣場、水岸、山石進行少量樹木的孤植造景。治學大道兩側的開敞草地種植高大、偉岸的喬木。在儒宮南側孤植油松與景石組合,營造“仁者樂山”的意境;在水岸區(qū)選擇姿態(tài)優(yōu)美的孤植植物,如在夫子長堤種植垂柳,并結合背景尼山、水面營造出“智者樂水”的意境。尼山圣境景區(qū)通過孤植植物設計手法,表達山水之樂,充分詮釋出仁愛而多智的儒文化內涵(圖5)。

      圖5 尼山圣境局部孤植(照片來源:同圖3)

      3.4 尼山圣境的景觀植物借物喻情設計

      尼山圣境景區(qū)植物按文化寓意可以分為品格比擬、仕途吉征、情感寄托、故鄉(xiāng)借喻四大類型,植物結合不同主題景點進行針對性種植設計,以烘托氛圍,點睛主題。

      就具體場地為例,如在中心軸線的廣場、建筑物、大臺階等有莊嚴、肅穆的場地植物采用雪松、黑松、側柏、剛竹、梅花等具有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植物,使游人通過植物感受到高貴、堅毅、純潔等品格特征。場地周邊的竹子,不同季節(jié)呈現不同景色和寓意:夏日翠竹成林,略點湖石萬竿煙雨如米芾山水畫盡顯文人氣息;秋來清風滿院,搖翠鳴玉襯以黃石,呈現蒼老之景;及冬雪壓柔枝,宣石布置其下,彰顯荒寒之意[17]。又如在天命大道兩側種植銀杏,營造出古雅、質樸的氛圍,同時銀杏隨季節(jié)變化樹葉由無到綠色,到黃色,再到黃褐色,最終化歸泥土,讓游人感悟到生命的珍貴與輪回。再如在治學大道廣場上及兩側栽植櫸樹、國槐、桂花等植物,寓意在求學、治學的道路上能夠取得好的成就,獲得高的榮譽和名望。在大小雅湖、夫子長堤、泮水湖區(qū)域栽植的合歡、莕菜、翠柳、紫荊、艾草等植物表達思慕、友愛、親情等情感。在小雅湖岸區(qū)種植的石榴,映襯當今社會繁榮、人民家庭美滿、生活紅火的景象。湖中種植蓮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人格比擬,“蓮”與“連”同音,有“連連高中”寓意[18]。在夫子長堤種植垂柳,與水流奔涌的圣水湖形成“逝者如斯夫”的場景氛圍,提示游人珍惜生命,珍愛當下。在景區(qū)西側、東側出入口種植的部分桑樹、梓樹,讓出入景區(qū)的人由“桑梓”聯(lián)想到故土和家鄉(xiāng)(表2)。

      表2 尼山圣境景區(qū)主要園林植物及文化寓意(作者自制)

      尼山圣境通過具有儒文化寓意的景觀植物種植,再結合環(huán)境場地營造出文化寓意豐富的觀景點,使游人在欣賞自然風景時接受儒文化的熏陶。

      4 結論與討論

      儒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精粹之一,也是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新時代的我們,有責任、有必要繼承和弘揚儒文化。尼山圣境景區(qū)有別于以往以文廟等歷史文物保護單位為主體的儒文化景區(qū),開辟出以儒文化為核心內涵,以現代旅游設施為載體的全新儒文化體驗活動場所,是結合時代發(fā)展而進行的全新探索。尼山圣境景區(qū)以自然生態(tài)為基底,以儒文化為靈魂,以植物為切入點,打造出符合時代需求的現代化儒文化景區(qū)。

      尼山圣境是以建筑、雕塑、景觀場地、構筑小品、景觀水系、演藝活動等共同打造而成的儒文化景區(qū)。本文主要從植物設計角度進行了分析,景觀植物與建筑、塑像等構筑設施之間的關系有待更全面的研究。由于大多數植物具有很強的季節(jié)特征,設計意愿中所要呈現的狀態(tài)隨季節(jié)變化會有所偏差,儒文化景觀的季節(jié)性呈現需要做更多的探討。儒文化已經延續(xù)兩千多年,全球氣候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歷史文獻中的部分植物在今天的適應地域上也會有改變,古籍中的植物不應刻板套用,部分植物名稱也需進一步考證。

      猜你喜歡
      孔府孔廟景觀
      曲阜孔廟雅樂舞的互文性解讀與研究——以陳鎬《闕里志》為中心
      “可食地景”在校園景觀中的應用
      《景觀平面圖》
      創(chuàng)意涂鴉
      “標王”拍賣
      歷史悠久的“東方圣城”
      幾處孔廟爭暖樹
      孔府的年節(jié)楹聯(lián)
      全國孔廟知多少
      中東政治景觀——阿倫德
      亚东县| 固安县| 姜堰市| 淄博市| 高雄县| 邢台县| 云浮市| 桑日县| 天台县| 比如县| 错那县| 阳新县| 白玉县| 深州市| 资阳市| 迁安市| 鄱阳县| 华坪县| 巍山| 克山县| 昌邑市| 昭平县| 比如县| 福安市| 宜昌市| 樟树市| 竹溪县| 山东| 和林格尔县| 洛隆县| 仪征市| 虎林市| 满洲里市| 大石桥市| 东阳市| 厦门市| 夏邑县| 芷江| 格尔木市| 岚皋县| 遂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