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友鳳(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城南實驗小學)
女孩小Z(化名),三年級升四年級分班時,進入筆者所帶的班級。她長得美麗,穿著講究,但各科學習成績不太理想。每周一早上收作業(yè),小Z都面不改色地翻書包許久,然后很委屈地對老師說:“我忘記帶了,作業(yè)放在家里……”因疫情原因,筆者不便聯系家長送作業(yè)。發(fā)現這個情況后,她的周末作業(yè)更是經常性“零”上交了。每次單元測試回家后,她要么謊報分數,要么把老師的要求“過濾”,試卷也是“有去無回”。
撒謊,是小Z用她自以為是的“思維”,加上反復斟酌的“虛構語言”來掩蓋事實的一種表現。這是一種行為問題,如果不及時糾正,會導致她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產生不健康的心理,以至于將來形成不良的品德。嘗到“甜頭”使小Z屢次撒謊,追根溯源,造成她能撒謊“成功”的原因有外因,也有內因。
家庭環(huán)境是外因。筆者與其母親聯系數次,在交流中感覺她說話隨意,有些不切事實。這可能和她的職業(yè)特點有關,什么事情在她那里都“能大能小”,好像都可解決。有這樣的母親,小Z 恐怕“耳濡目染”也不少。
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促使小Z學會說謊。據之前的班主任介紹,一年級時,家長發(fā)現孩子沒考好,就又打又罵。孩子可能是害怕挨打,漸漸地開始“偷改”分數,或者就用其他理由蒙騙過關。家長沒有及時發(fā)現她的欺騙行為,反而破天荒地“表揚”了她。她從中找到了“成就感”,于是,有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
自身的“面子”和“自尊心”是小Z撒謊的內因。在同伴眼中,她被貼上“標簽”,信任她的同學很少。為了引起大家的關注,她通過抄襲作文、抄他人答案等方式,來贏得大家的“另眼相看”。殊不知,這種自欺欺人的虛榮心更是害了她自己。
1.家校合一,以身作則。了解到“小Z母親這學期在家,父親辭職在家?guī)兔妹谩边@一情況后,筆者經常以電話形式和她的父母進行溝通,分析小Z之前撒謊的行為,并希望從現在起能得到家庭教育的支持,共同簽下“言行一致、以身作則、彼此尊重”的相處約定,為小Z的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2.活動引導,春風化雨。為了幫助小Z從本質上認識到撒謊不對,筆者在班級的晨會課、心理活動課上安排同學講正面的優(yōu)秀故事與反面的經驗教訓案例。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誠信主題,我們舉行了“誠信故事我來講”“我身邊的誠信小達人”等活動;利用教材中《自相矛盾》《一諾千金》等小短文來請小Z談自己的感想;心理課上設計“誠信小游戲”,請小Z參與其中……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讓小Z漸漸認識到“誠實是金”的可貴,也讓她找到了自己在班集體里存在的價值。
3.榜樣引領,潛移默化。身邊榜樣引領的作用不可小覷。班級的班風正、學風濃,師生言行一致,這些都是潛移默化影響小Z的良好氛圍。除此之外,筆者還請班級里優(yōu)秀的孩子陪她聊天,及時了解她心中的“小心思”,及時給予她關愛和幫助,這讓小Z放棄了不少“對抗性”想法和做法,更加樂意接受師長同學的勸導,改變很多。
4.耐心期待,循序漸進。小Z的轉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筆者一直耐心地陪著、等著,只要她進步一點點,我都及時表揚。經過一段時間,小Z父親反映,孩子在家改變了許多,不再躲躲閃閃,笑容也變得燦爛。在學校,她不僅結交到了好朋友,而且成績有所提高,自信心也增強了。
教育孩子就像是牽著蝸牛去散步,等著、陪著,頑石小Z終于“心”開,亦是風景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