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懷軍
登鸛雀樓
王之渙(唐)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必須是一首好詩,是一首五絕里孤篇壓倒全唐的經典之作,是一顆鑲嵌在唐詩桂冠上璀璨了千年,至今依然熠熠生輝的明珠。
五絕講究文約意宏。按照格律詩約句準篇的要求,四句二十字,文約之規(guī),已無可言之處,自然只能品讀其意宏之境了。
起句已是黃昏,白日依山,夕陽眼看著就要落下去、淡下去、暗下去了。這是一種靜、收、近、降、沉、衰、淡漠、微涼、即將結束、將要消失的氣韻。
二句,回身處,抑或是回望處,長河橫亙,波濤滾滾向著大海的方向奔涌而去,這是動、放、寬、遠、生機、力量、開張、強勁、生生不息、千里萬里、一往無前、無限延伸的氣勢。
上下句顏色對比、動靜對比、強弱對比、大小對比、高低對比、時光短促和空間寬遠的對比,藝術對比之效果,令人震撼和折服。先前或許還有那么一絲絲的低迷,或者是壓抑情緒瞬間一掃而光,隨之而來的,是黃河和大海的寬博。隨之而彰顯出盛唐詩歌的雄強、雄壯和雄渾。
三四句盛傳千載,到今天仍然膾炙人口。只可惜更多地被人淪為了說教,成了(如果你)想要看得更遠,(就得)攀得更高,或者是(只要你)攀得更高,(就能夠)看得更遠的意思表達。更有甚者,直接把后兩句列為理象,指出這首詩里存在著理趣美。實際上,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這兩句的本意應該是,(我)欲窮千里目,(我)更上一層樓。白日依山,黃河入海,我再上層樓。從容不迫,登樓而上,千里之外,盡收眼底。我就是我,與說理無關,與說教無關,與別人無關,只有君臨天下的超逸與自適。前兩句無我之境,后兩句有我之境,也只有這文約意宏的無限張力和廣闊無邊的留白,才真正是盛唐向上、向上、向上的氣質和精神。只有這樣,整首詩的氣象和韻味才是和諧、完整、渾然天成的。
1211501186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