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海流
- 融合:跨學科視野下的單篇古詩教學
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所描繪的畫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壯麗,初步體會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紤]到年段學情起點,從文本特點出發(fā),在古詩教學中巧妙融合美術、音樂、地理學科,打通學科間的壁壘,使學生在喜聞樂見的學習體驗活動中,對古詩本身的意境美、韻律美,以及古詩背后的知識性、科學性、哲理性等形成系統(tǒng)的認知和感受。一、融“畫”入詩,品味詩詞意境順應學生認知特點,將美術融入古詩教學,幫助學生準確把握詩詞意象,直觀還原詩詞場景,形象演繹詩詞意境,與古詩來一場美妙的邂逅。
小學語文教學·會刊 2023年9期2023-11-01
- 讀懂自然之書
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悟出水的豁達,讀“水何澹澹,山島聳峙”悟出水的雄壯,讀“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悟出水的溫情。從水的身上我們感受人生的價值、做人的心態(tài)、人生的理念,愿我們像水一樣擁有平靜的心態(tài),帶著一顆純凈的心,在人生長河中一路高歌?!嗤纭段蛩肺? 點? 評作者從水中悟出了人生的智慧,讀出了高潔的品格。水,給她以生命的啟迪。微? 訓? 練以“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為題寫一段話,寫出對自然的感悟。當然也可以寫我和其他自然事物有個約會。_________
快樂作文(3.4年級) 2023年3期2023-04-21
- 也說“白日依山盡”中的“白日”
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中的“白日”是不是落日發(fā)生了爭執(zhí),便讓我“定奪”。于是,我把我的答案告訴他們:不是落日而是早上的太陽。學生們頗為詫異。我便解釋道:“鸛雀樓在黃河的東岸。東望,群峰綿延;西望,一馬平川。望不到黃河,是因為東望時被山阻隔。而太陽看不到了,黃河看不到了,是因為立足點低,所以‘欲窮千里目’,必須‘更上一層樓’?!睂W生們聽了,個個心悅誠服?!鞍兹找郎奖M,黃河入海流”中的“白日”是不是落日?筆者對陳老師的答案“頗為詫異”,對陳老師的解釋并不“心悅
讀寫月報(初中版) 2022年5期2022-12-26
-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黃河口入海流路運用方案研究
角洲的第9 條入海流路。 黃河口入海流路1976 年由刁口河改道至清水溝,1996 年由清水溝原河道(以下簡稱原河道)人工改走清8 汊。保持黃河口入海流路有序、長期使用是維持黃河口穩(wěn)定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保障,黃河口入海流路運用方案論證一直是相關管理部門和科研人員關注的課題[2],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成果,如:王崇浩等[3]利用數(shù)學模型計算黃河口清水溝流路的使用年限,得出各入海流路組合方案下清水溝流路使用年限為53 ~77 a 的結論;王開榮等[4-5]構建黃河口
人民黃河 2022年10期2022-10-19
- 一切景語皆情語
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如果你去過位于山西省的鸛雀樓就會發(fā)現(xiàn),太陽依山而落時登樓遠眺,雖然可以看到黃河,卻無法看到黃河入海的場景,所以“黃河入海流”其實是作者在眼前景色的基礎上展開的聯(lián)想。詩人看到黃河滾滾不息,消失在視野的盡頭,想象到了黃河奔騰入海的場景,將心中之景與眼前之景合而為一,這就是“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這首詩的后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看似只是平鋪直敘地寫出了登樓的過程,實則涵義深遠,耐人尋味。“上樓”可能是詩人的
潤·文摘 2022年3期2022-06-23
- 淮君品詩
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必須是一首好詩,是一首五絕里孤篇壓倒全唐的經(jīng)典之作,是一顆鑲嵌在唐詩桂冠上璀璨了千年,至今依然熠熠生輝的明珠。五絕講究文約意宏。按照格律詩約句準篇的要求,四句二十字,文約之規(guī),已無可言之處,自然只能品讀其意宏之境了。起句已是黃昏,白日依山,夕陽眼看著就要落下去、淡下去、暗下去了。這是一種靜、收、近、降、沉、衰、淡漠、微涼、即將結束、將要消失的氣韻。二句,回身處,抑或是回望處,長河橫亙,波濤滾
青年文學家 2022年4期2022-03-17
- 韓江入海流
大型長卷《韓江入海流》,由陳翊雄策劃創(chuàng)作,馬光輝、楊松執(zhí)行拍攝,歷時半年。長卷全部素材由無人機拍攝完成,采用烏瞰視角,極顯恢宏氣魄。整軸長卷以時間為軸線,以地理走向為空間表達,重點突出上游的生態(tài)文化和紅色文化,中游的潮州歷史文化,下游的華僑文化和海文化。長卷通篇以紀實的攝影形式,采取風光與人文結合、當代與歷史并舉的手法,展示出韓江流域悠久的歷史文化、美麗的鄉(xiāng)野田園風光、輝煌的現(xiàn)代化建設成就,進一步凸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交相輝映的主題。《韓江入海流》大型長卷
攝影世界 2022年1期2022-01-21
- 基于DSC模型的黃河入海流路穩(wěn)定評價指標體系及其應用*
性加劇,尤其是入海流路,僅1855年以來就發(fā)生了10余次大規(guī)模改道[4-5](見圖1),對中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造成顯著影響[6]。研究表明:“淤積、延伸、擺動、改道”是黃河入海流路在一定水沙條件下的自然規(guī)律[7-9],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黃河入海流路的擺動改道是絕對的,而穩(wěn)定則是相對的。黃河入海流路的穩(wěn)定是相對于流路改道而言的,亦即其流路失穩(wěn)的表現(xiàn)形式是以三角洲擺動頂點(寧?;驖O洼)為起始位置的流路大尺度遷徙,而非單一流路范圍內的局部出汊擺動和口門遷移。在自然狀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1年2期2021-12-22
- 我與黃河
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這句畫面感十足的詩句讓我對黃河產(chǎn)生了無限的向往。五千年來,黃河孕育出燦爛的華夏文明,她積淀的是文明印記和語言文化珍寶。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學歷史。從歷史中,我知道了從舊石器時代起,我們的先輩就在黃河的懷抱里繁衍生息。此后,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他們在黃河沖擊形成的平原上,不斷提高適應自然的能力……語文課本上,一行又一行的文字在我面前展現(xiàn)了一幅幅波瀾壯闊的黃河畫卷,那“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豪氣;那“黃河落天走
下一代英才 2021年10期2021-11-07
- “只有”六首詩的王之渙
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鸛雀樓上,經(jīng)常有一種叫鸛雀的鳥兒做窩居住,因此得名。王之渙特別喜歡旅行,30多歲時到鸛雀樓去游覽,寫下了流傳千古的《登鸛雀樓》?!鞍兹找郎奖M”,“白日”指的就是太陽,太陽依傍著山巒(luán),漸漸下落。有人說,太陽怎么能依著山呢?你看,太陽落山的時候,是不是離山峰很近,仿佛緊緊地依傍著一般?!包S河入海流”,想象一下,鸛雀樓在山西,離大海很遠,怎么能看見黃河流進海里呢?王之渙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力,想像著滔滔黃河流
好孩子畫報 2021年10期2021-10-28
- 詩詞篇
______河入海流。2.日暮______山遠,天寒______ 屋貧。3.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______ 橘______ 時。二、百花園(填花名)。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______開。2.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______相映紅。3.待到重陽日,還來就______ 。4.人閑______落,夜靜春山空。5.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______ 村。三、動物園(填動物)。1.?______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2.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_
小學閱讀指南·低年級版 2021年8期2021-09-05
- 唐詩里的中國力量
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坨。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坭。師:老師為什么用這樣的節(jié)奏朗讀?當然是為了表達詩歌傳遞的意義,接下來老師就帶領同學們仔細讀每一句詩歌,了解它講了什么,你就明白了。二、 品味,感知詩歌魅力1.簡介作者,理解題目的意思。《登鸛雀樓》這首詩寫的就是詩人王之渙登上鸛雀樓的所見所思。2.理解“白日依山盡”。師:我們來看第一句,五個字,詩人放眼望去,他看到了什么?生:一輪太陽落山了。師:太陽是怎樣落山的?生:慢慢地落下去了。師:是啊,
小學語文教學·會刊 2020年9期2020-09-06
- 人,自然,美
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這首《鸛雀樓》可謂婦孺皆知,流傳千古。據(jù)說有某權威機構進行數(shù)字化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鸛雀樓》是整個唐詩中最好的詩作之一。姑且不說這種數(shù)據(jù)的科學性有多少,我們不能否認的一個事實是,《鸛雀樓》的確是好詩。好詩的標準是什么?不同的人大概有不同的見解,自然說法多多。僅就《鸛雀樓》言,就有很多理由。比如它朗朗上口,易記易誦,便于流傳;又如其詞語通曉自然,好學好懂,便于理解接受;再如其寓意豐富,使人豁然開朗,心性
名家名作 2020年1期2020-03-30
- 登鸛雀樓
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百度搜索“On the Stork Tower”即可試聽。(中文大意請見P48) 中央電視臺推出的《經(jīng)典詠流傳》節(jié)目上,中國、法國、印度、蒙古四國音樂人共同演奏了中英文版《登鸛雀樓》,古出新聲,空靈簡單,旋律美得讓人想哭,將王之渙原詩與許淵沖譯本中的意境揮灑地淋漓盡致,堪稱經(jīng)典作品“國際化”的最好例證。向上進取的精神,高瞻遠矚的胸襟,是演奏帶給我們的沖擊,是文化帶給我們的震撼,激勵著我們站在古代中華文明的肩膀
閱讀(快樂英語高年級) 2019年12期2019-09-10
- 驚!“白日依山盡”說的是日出?
——讀《登鸛雀樓》
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起句“白日依山盡”。可別理解錯了,這里的“白日”并非夕陽,而是朝陽!鸛雀樓在山西省永濟市,坐落于蒲州古城西邊,與陜西大荔縣隔黃河相望,東南是中條山。在鸛雀樓西面,視線越過黃河,是大荔縣廣闊的平原地區(qū)。試問,黃昏時分,登樓者怎么可能看到夕陽“依山”的景象?倘若把“白日”看作朝陽,詩句就說得通了。中條山呈一字長蛇狀,由西南向東北蜿蜒而去,當太陽初升,正好映照在此山東面,這不正是“白日依山”嗎?我們也不能將“盡”字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9年11期2019-03-23
- 讀詩與識法
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中“白日”如點由上落下,“黃河”如線自西往東,那簡直就大徹大悟了。③十四年前,我曾與幾位女中學生討論過唐代張祜的《宮詞》。詩曰“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當時,她們正在為這首詩是寫宮女的哀怨,還是作者對宮女的同情爭執(zhí)不休,我發(fā)表了我的意見。我認為,這么成功地寫出宮女哀怨正是成功地表現(xiàn)作者對宮女的深切同情。這首小詩,可以讓我們學習的東西很多。例如“故國三千里”是寫空間之遠大,“深宮二十年”是寫時間之久長,這是“時
作文評點報·中考版 2018年23期2018-11-14
- 米可闖關(四)
山盡,( )河入海流。5.千里鶯啼綠映( ),水村山郭酒旗風。6.( )楊煙外曉寒輕,( )杏枝頭春意鬧。7.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 )。8.日照香爐生( )煙,遙看瀑布掛前川。第四關:將下面詞語的序號填入相應的解釋語句的括號中。①大言 ②讒言 ③流言 ④惡言 ⑤戲言⑥格言1.( )沒有根據(jù)的話 2.( )陰險狠毒的話3.( )誹謗挑撥的話 4.( )隨便說并不當真的話5.( )教育鞭策的話 6.( )張揚夸張的話(參考答案本期內找)
快樂語文 2018年17期2018-08-20
- 二年級的收獲
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币庵敢肟吹綗o窮無盡的美麗景色,應當再登上一層樓。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也說明只有站在更高的高度,看問題才能看得更長遠。練一練:請用“更上一層樓”造個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世界(小學版) 2017年5期2017-06-08
- 登鸛雀樓
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師:誰能說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句詩的意思?生:如果想看得更遠,就要站得更高。師:“欲窮千里目”,僅僅可以理解為看得更遠嗎?生:還可以理解為實現(xiàn)更多夢想,結識更多朋友,取得更好成績……師:那“更上一層樓”又該如何理解呢?生:不停進步、不停努力、不停奮斗……師:這就是象征。我們提到太陽,往往會認為它象征著光明、希望、溫暖;提到荊棘,往往認為它意味著困難、挫折。在寫作文時,我們就可以用象征法結尾。例如我們寫
作文周刊·小學五年級版 2016年29期2017-04-15
- 有幸遇到這樣一個女人
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她念完后又一臉平靜地坐回自己的位置,而我在一旁一邊整理著考生報名表一邊偷瞄她。那一年我正在讀研,后來回想,我對她應該是一見鐘情吧。那次考場相遇六個月之后,她進入了北京電影學院學習。又過了兩個月,我們正式開始戀愛。我們談的校園戀愛很標準,就像兩個小孩子過家家。我雖然26歲,也在大學教書,可在愛情這件事上,我恐怕是受她影響較多,也是不成熟多過裝腔作勢的老到。孫莉不愛說話不愛動,我剛好相反,每天都好像有用不完的力氣。我喜歡熱鬧,喜歡跟老師
愛你 2016年15期2016-11-25
- 課間操蹦擦擦
依山盡|黃河|入海流”……聽吧,開始了。每一層圈的行進方向都不同,從上往下看,就像失足墜進了一個巨大的紅色漩渦,當你將要迷失自己時,鏗鏘有力的聲音又將你拽回現(xiàn)實,我現(xiàn)在還記得那舞步:左左,右右,前后,前前前。現(xiàn)在想想當時的滑稽樣,真好笑。到了三四五年級就不再去小操場做可笑的小兔舞了,而是去大操場做操。記得四年級時,我們是拿彩帶做道具的,當時,三年級用串鈴,四年級用彩帶,五年級用小皮球,六年級用扇子。當音樂響起時,那場面可熱鬧了,鈴鐺響的樣子,彩帶呼啦呼啦搖
閱讀與作文(初中版) 2015年9期2015-09-29
- 黃河現(xiàn)行入海流路相對穩(wěn)定行河近40年的原因及發(fā)展趨勢
產(chǎn)生了黃河河口入海流路“十年一改道”的直觀評價。自1976年5月伊始黃河入海流路進入清水溝時期,截至2014年12月,已累計行河38.6年 (若除去1976—1999年全日斷流天數(shù)894天,實際行河為36.1年)。清水溝流路由此成為1855年以來實際行河歷時最長的一條入海流路。那么,如何看待黃河現(xiàn)行入海流路亦即清水溝流路相對穩(wěn)定行河近40年的客觀原因,并預測其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是事關21世紀黃河河口綜合治理方向的重大命題,必須給予明確把握和科學認識。一、現(xiàn)行
中國水利 2015年17期2015-01-26
- 孩童吟詩是最動聽樂曲
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的無限風光,到后來“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恢宏氣勢,都承載了我們兒時的夢想。如果沒有這些,現(xiàn)在孩子的血液里會不會少了一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因?退休語文教師馬玉蘭:教室里傳出孩子們齊誦古詩的聲音是最動聽的樂曲,教學生古詩是享受,孩子們搖著小腦袋吟詩也是享受,希望這樣溫馨的場景不要消失。教育工作者呂湘:小學生學習古詩,對于認識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語感和寫作能力大有好處。建議家庭、社區(qū)多舉辦一些國學學習活動,讓孩子從小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
教育 2014年29期2014-11-15
- “鸛”字淺析
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睍詴裕哼@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寫的《登鸛雀樓》。文文:沒錯,今天咱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個“鸛”字。你看看這個用甲骨文寫的象形字像什么?endprint文文(背誦):“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睍詴裕哼@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寫的《登鸛雀樓》。文文:沒錯,今天咱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個“鸛”字。你看看這個用甲骨文寫的象形字像什么?endprint文文(背誦):“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div>
小學生作文·小學中高年級適用 2014年6期2014-09-21
- 蘆葦白,黃河黃
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我問:“咦,黃河呢?”“在碼頭,咱們走吧!”“呀,這水怎么這么黃呢?”我又問,“黃河水肯定是黃的,可這水也太渾濁不堪了吧?”“這水里混著許多從黃河源頭開始一路積累起來的泥沙?!卑职纸忉尩?,“所以水才會變成土黃色的?!甭犃诉@話,我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用手舀起水來,果然能看見很多泥沙,再把水倒回去,手上會覺得黏糊糊的,十分難受。母親河的水,還是那么黃。那綿延百里的蘆葦,還是那樣的白。大自然的神來之筆,不知又會畫出怎樣的奇跡?河水雖黃,但作文大王·中高年級 2014年2期2014-03-06
- 公雞緩臭屁
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趁機解釋:“依”字和“入”字是動詞,在前兩句第三個字的位置??墒堑搅巳⑺木?,動詞跑到每句的第二個字“窮”和“上”了,是不是有上了一層樓的感覺呀?他們一點兒興趣都沒有,只反復朗誦念著他們覺得好玩兒極了的一句,并且放聲大笑:“公——雞——緩——臭、屁!”那是閩南語,意思是:王之渙作品。孩子們不要詩,他們要笑。你不能讓他們笑,就不要給他們詩。詩,等他們老了,就回味過來了。我覺得幼兒園教對了,也并非因為那是“王之渙視野 2012年7期2012-11-24
- 黃河入海流路的不同運用模式及其影響效應
鄭州)一、黃河入海流路運用模式及其運行方案概述基于不同的河口治理戰(zhàn)略,產(chǎn)生了不同的黃河入海流路運用模式及其運行方案。概括起來,黃河入海流路的運用模式可分為獨流入海和多流入海兩大類。1.獨流入海模式所謂獨流入海模式是指在現(xiàn)行清水溝流路達到改道控制條件后,再按相關規(guī)劃安排改走其他備用流路(如刁口河流路等)。該模式的主要特點是黃河一直呈獨流入海的態(tài)勢。實施獨流入海模式的主要根據(jù)是:淤積—延伸—擺動—改道是黃河河口在一定水沙條件下的自然規(guī)律,流路改道是河口入海流路中國水利 2011年20期2011-02-14
- 以“白日與黃河”勾勒出的壯美畫卷
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賞析】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寫的是登高所望見的景色,寫出了黃河在黃昏之時的壯闊與雄渾。遙望一輪落日向著遠方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目視流經(jīng)腳下的黃河,只見它奔騰激越,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這就把上下、遠近、東西的景物全都容納在詩筆之下了;且在落日這個“點”與黃河那條“線”的對比之下,使畫面又有了一種特別的美感。21世紀中學生作文·高中教師版 2008年6期2008-08-23
- 唐詩謎
(打一字)黃河入海流(打縣名、人名各一)欲窮千里目(打葉劍英詩篇目一)更上一層樓(打一字)3、床前明月光(打一字)疑是地上霜(打馬名一)舉頭望明月(秋千格,打動詞一)低頭思故鄉(xiāng)(打中藥名一)4、朝辭白帝彩云間(摘頂格,打一物)千里江陵一日還(打秦腔演員一)兩岸猿聲啼不住(打物理名詞一)輕舟已過萬重山(打《聊齋志異》篇名一)5、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打一字)路上行人欲斷魂(打電影片名二)借問酒家何處有(打機件名一)牧童遙指杏花村(打《詩經(jīng)》一句)6、少小離家老大回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5年3期1985-11-01
- 蘆葦白,黃河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