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芳,江智霞,袁曉麗,何曼曼,張習瑩,向黔靈,李 元
(1.遵義醫(yī)科大學 護理學院,貴州 遵義 563099;2.遵義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 護理部,貴州 遵義 563099)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fā)展,老年群體各系統(tǒng)功能衰退出現(xiàn)急、危、重等疾病的發(fā)生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導致老年患者占ICU住院病人的比例也逐漸增大[1]。盡管不同國家和ICU的老年患者比例差異不同,但調查發(fā)生老年人占所有危重病人的比例超過了50%[2]。隨著重癥醫(yī)學的發(fā)展、先進醫(yī)療設備的技術的應用,重癥監(jiān)護室老年患者的死亡率降低,轉出率升高[3]。而老年患者轉出ICU后,受機體功能缺陷及ICU相關治療因素的影響,導致患者轉出ICU后在生理、心理和認知等方面新出現(xiàn)或加重的障礙,稱為ICU后綜合征(Post- 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4]。國外研究[5]指出老年ICU幸存者PICS的患病率較高,50%~70%存在至少1種與PICS相關的障礙。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認知功能障礙的發(fā)生率近80%[6]。PICS嚴重影響老年患者后期的康復及后期生活質量[7]。故本研究通過分析老年患者轉出ICU后早期生理、心理和認知3個方面的癥狀特征,旨在了解老年患者轉出ICU后功能障礙特點,為后期制定針對性康復治療和護理干預措施提供依據。
1.1 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于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選取貴州省某三級甲等醫(yī)院綜合ICU住院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根據中國健康老年人標準》劃分)[8];②首次接受ICU治療且入住ICU時間≥24 h;③患者接受ICU治療好轉轉科、轉院、康復出院的患者;④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精神心理疾病史、慢性癡呆病史或智力低下;②入住ICU前存在明顯身體殘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③放棄治療、癌癥終末期者。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資料調查 由研究者根據文獻回顧,咨詢相關專家并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包括患者的人口社會學資料(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吸煙/飲酒史、職業(yè)、文化程度、既往疾病史等),疾病相關資料(如入ICU診斷、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住ICU時長、有無機械通氣及時長、有無出現(xiàn)譫妄、有無約束、總住院時長等)。
1.2.2 ICU后綜合征相關評估量表 目前臨床上沒有統(tǒng)一的PICS診斷工具,而是通過評估是否存在認知、心理、生理方面的障礙進行診斷。若存在以上任意一方面的障礙即判斷為發(fā)生PICS,評估量表:(1)認知方面:簡易精神狀態(tài)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是由 Folstein 等[9]于1975年編制,目前是國際上使用最普遍的認知功能篩查工具。包含5個維度:定向力、記憶力、注意力和計算力、回憶能力、語言能力。該量表的敏感度為80%~90%,特異度為70%~80%,重測信度為0.8~0.99。(2)心理方面:焦慮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是目前用于測量焦慮和抑郁最常用的工具[10]。量表共包含14個條目,其中7個條目評定抑郁,7個條目評定焦慮;量表在識別焦慮和抑郁癥狀的敏感度分別為73.89%和77.66%,特異度分別為0.76和0.79。事件影響量表-修訂版(Impact of events scale-revised,IES-R)[11],該量表用于評估創(chuàng)傷性事件所造成的主觀痛苦,包括闖入性思維癥狀、回避癥狀、高度喚醒癥狀3個分量表,共22個條目,3個分量表的重測信度分別為0.57、0.51和0.59。(3)生理方面:Barthel指數(shù)(Barthel index,BI)評定量表,是世界上公認的最為常用的評估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的量表[12]。該量表主要評定進食、洗澡、修飾、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等共10項內容,量表內部一致信度:Cronbach’s α值為0.916,效度為0.854。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13],包括19個自評和5個他評條目來評估睡眠質量。國內學者對該量表進行信度和效度檢驗,其靈敏性和特異性分別為98.3%和90.2%。疲勞評定量表(Fatigue assessment instrument,FAI)[14],主要對轉出 ICU 患者的日常活動疲憊狀態(tài)進行評估。量表各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772~0.908,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1.2.3 資料收集 由兩名經過統(tǒng)一培訓的研究人員進行資料收集?;颊叩囊话阗Y料和疾病相關資料由研究人員通過查閱電子病例后由研究人員填寫。患者轉出ICU后1個月,由研究人員通過門診、家訪隨訪(部分患者電話、隨訪)評估患者相關癥狀。
2.1 一般資料 通過對收集數(shù)據的整理,納入112例,死亡0例,失訪1例,最終共納入103例。年齡(60~84)歲,平均年齡(69.86±5.74)歲。詳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n=103)
2.2 病因構成 103例老年患者中,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46例(44.66%),如上消化道出血,其次為其他疾病17例(16.50%),如異物嵌頓以及呼吸系統(tǒng)疾病16例(15.53%),如慢性呼吸衰竭、重癥肺炎等(見表2)。
表2 ICU轉出老年患者病因構成(n=103)
2.3 患者PICS各癥狀的發(fā)生情況 103例老年患者中,78例發(fā)生ICU后綜合征,發(fā)生比率為75.73%。78例患者中,33例同時出現(xiàn)2種功能障礙,43例同時出現(xiàn)3種及以上的功能障礙。各癥狀的發(fā)生比率見表3。
表3 患者PICS各癥狀的發(fā)生情況(n=103)
2.4 影響老年患者PICS發(fā)生的單因素分析 納入患者的一般資料及疾病相關資料,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發(fā)生組和未發(fā)生組在吸煙/酗酒、機械通氣時長、是否發(fā)生譫妄及ICU住院時長方面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影響老年患者發(fā)生PICS的單因素分析
2.5 影響老年患者發(fā)生PICS的多因素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結果有意義的變量納入二分類非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吸煙/酗酒、機械通氣時長、ICU住院時長是PICS發(fā)生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5)。
表5 影響PICS發(fā)生的Logistic回歸分析
3.1 ICU轉出老年患者PICS的癥狀特征 本研究納入103例ICU轉出老年患者中,78例患者發(fā)生PICS,發(fā)生率為75.73%,高于國內周萌等[15]研究中53.6%的發(fā)病率,與國外Locke等[16]研究報道一致。在78例患者中,有33例同時出現(xiàn)2種功能障礙,占比42.31%;43例同時出現(xiàn)3種及以上的功能障礙,占比55.12%。認知方面,認知障礙的發(fā)生率為59.22%,遠高于國內邵聰?shù)萚17]研究報道35.86%。分析可能原因為本研究對象為老年患者,老年人群由于衰老過程中身體各系統(tǒng)功能受損,其中中樞神經系統(tǒng)是受影響最大的系統(tǒng)之一,導致老年患者自身存在較高的認知障礙的風險,且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18],加之ICU期間各種治療因素的影響,如鎮(zhèn)靜劑的使用、長時間機械通氣、約束等,老年患者的認知受損也更加嚴重。另外,老年患者病因復雜,隨著病程進展,患者可同時出現(xiàn)多系統(tǒng)疾病,加重原有疾病對身體的負擔,轉出ICU后各機能嚴重衰退,增加了患認知障礙的風險。
心理方面,焦慮發(fā)生率為12.62%,抑郁發(fā)生率為18.45%,此研究結果低于國內李寶寶[19]研究中報道的41%和43%的發(fā)生率。分析可能原因為研究對象不同,李寶寶[19]研究中針對成人患者,成人心理障礙發(fā)生率較高;另外,受以往觀念的影響,認為生理老化、罹病是老年“常態(tài)”,是客觀自然規(guī)律,這種“必然性衰退”觀念隨年齡增長在老年群體中視為自然過程[20],因此在患病后對其心理造成的影響較低,且隨著時間推移,焦慮、抑郁癥狀也會減輕[14]。另外本研究發(fā)現(xiàn)PTSD的發(fā)生則相對偏少(6.80%),可能原因為PTSD的發(fā)生與年齡、性別有關,ICU轉出年輕、女性患者更容易患PTSD[21],而本研究男性老年患者較多,且樣本量小,故具體有待進一步大樣本的研究。
生理方面,疲勞發(fā)生率最高(62.14%),高于Wintermann等[22]研究結果??赡茉驗楸狙芯侩S訪時間點為轉出ICU后1個月,患者短期身體功能尚未恢復,加之老年患者機體功能下降,存在多種基礎疾病,而在ICU期間各種侵入性操作,也增加患者機體消耗,因此早期容易產生疲勞、虛弱感?;颊呷粘I钭岳砟芰φ系K的發(fā)生率為46.60%,尤其在患者轉出ICU后早期,原因可能為相當大比例的老年患者在轉出ICU后存在明顯殘疾[23],再加上肌肉萎縮、肌力下降等,故對患者的自理能力造成很大影響。睡眠障礙的發(fā)生率也較高(49.51%),老年患者自身有較高的睡眠障礙患病率,表現(xiàn)為睡眠潛伏期長、醒覺次數(shù)多、睡眠效率低[24],而在ICU住院期間,受環(huán)境影響,如監(jiān)護儀器的使用、噪音、燈光,頻繁的護理操作如翻身等,睡眠被剝奪、睡眠規(guī)律被打亂,加之轉出ICU后受疾病的影響,因此睡眠質量并不高。
3.2 不同人口學特征、疾病特征的老年患者PICS發(fā)生存在差異 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吸煙/酗酒是老年患者發(fā)生PICS的危險因素。長期吸煙影響老年患者的肺功能,影響其生活自理能力,如活動耐力下降、疲勞等;另外吸煙也是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危險因素[25],也可加重共病對身體康復的影響。酗酒是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長期飲酒會對患者的神經系統(tǒng)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可導致老年人出現(xiàn)認知功能下降和癡呆[26]。長期、大量飲酒,加上ICU治療環(huán)境的刺激,更容易出現(xiàn)認知功能障礙。另外,患者機械通氣時間越長,PICS的發(fā)生率也越高。機械通氣通常需要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引起患者不適,造成患者產生恐懼、躁動等情緒,導致早期心理障礙;機械通氣危害包括肺損傷、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等,增加ICU住院時間,且研究發(fā)現(xiàn)[27],與沒有進行機械通氣的ICU老年幸存者相比,機械通氣幸存者的基線活動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較低,嚴重影響患者轉出后的生活質量及存活率。
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ICU住院時間長的老年患者發(fā)生PICS的風險更高。分析原因為機械通氣時間延長、深度鎮(zhèn)靜,以及疾病嚴重程度等,機體消耗大,導致ICU住院時間延長,同時長期臥床會增加ICU獲得性衰弱(ICU-AW)的發(fā)生風險,影響老年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復,導致患者出院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虛弱等,甚至對死亡率有重要影響[28]。而長時間與家人分開,缺少交流,增加孤獨感和對ICU的恐懼感,也會對心理造成影響。
因此,鑒于以上因素,建議在ICU住院期間,對于使用機械通氣的老年患者,應早期進行呼吸功能鍛煉,早脫機,以減少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在進行侵入性操作時應盡量輕柔,避免頻繁操作,若患者出現(xiàn)不適,應立即停止操作,并詳細解釋、安撫患者,減少不良情緒的發(fā)生。盡量避免約束;對于無嚴重禁忌癥的老年患者,在醫(yī)護人員評估后,鼓勵其進行早期康復鍛煉,最好能進行離床鍛煉,促進患者身體機能的恢復。ICU老年患者最好有家屬陪伴,或增加家屬探視時間,幫助提高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同時,老年患者在ICU期間及轉出ICU時,醫(yī)護人員應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告知吸煙、酗酒對身體康復的影響,督促患者戒煙、戒酒,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
綜上所述,本研究中導致老年患者發(fā)生PICS的危險因素包括吸煙/酗酒、機械通氣時長及ICU住院時間長。未來仍需要樣本量更大、多中心研究來探究老年患者發(fā)生PICS的危險因素。醫(yī)護人員應提高對老年患者的重視,在ICU住院期間進行早期干預,提高老年患者出院后生活質量及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