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世侯還是官僚:元代藁城董氏家族性質(zhì)再探

      2022-03-17 12:01:38
      關(guān)鍵詞:藁城董氏家族

      羅 瑋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 古代史研究所,北京 100101)

      一、“世家”“世侯”:藁城董氏家族以往的定位

      蒙古1211年開始攻金。在其進入并拓展在華北統(tǒng)治的過程中,出現(xiàn)多支漢人武裝,協(xié)力蒙古軍隊攻城拔地、開疆拓土,并負(fù)責(zé)戍守任務(wù)。由于蒙古游牧分封制度的影響和穩(wěn)定漢地統(tǒng)治的實際需要,這些漢人武裝首領(lǐng)被蒙古統(tǒng)治者授予世代統(tǒng)轄一方軍民的大權(quán),遂被稱為“漢軍世侯家族”,他們是大蒙古國戍守華北占領(lǐng)地的主要軍事力量。漢軍世侯一直以來備受學(xué)界關(guān)注,研究成果頗豐。簡而言之,在大蒙古國時期實力強大的漢人世侯有真定史氏(或稱永清史氏)、天成劉氏(或稱歷城劉氏)、保定張氏(或稱滿城張氏、定興張氏)、東平嚴(yán)氏、濟南張氏等幾家,多是“地方二三千里,勝兵合數(shù)萬”(1)魏初:《故總管王公神道碑銘》,《青崖集》卷5,見永瑢、紀(jì)昀等纂修:《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98冊,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版,第768頁。的強大軍閥。元史學(xué)界對于這些家族的研究也非常多,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舉。(2)目前關(guān)于百年來一直較為興盛的元代世侯乃至官僚家族研究,還缺乏較為全面深刻的研究綜述與展望,但仍有一些初步的梳理可供我們參考。如王旺祥:《元代世侯研究回顧與展望》,《寧夏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9年第5期;崔媛:《近三十年元代漢人世侯研究綜述》,《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10年第12期。尤可引起注意的是,在對這些漢人世侯的研究中,河北藁城董氏家族往往也被列入大世侯之列。究其原因,有元代史料的記載造成的印象和后世研究傳統(tǒng)累積兩方面的影響。

      元代士人對于董氏家族地位的描述評論甚多。如元人吳師道曾言:“重臣大家,封爵胙土,爰及子孫,距今且百年,傳者或絕或微,可歷指而數(shù)。其蕃胤顯仕,號稱‘獨盛’者,藁城董氏而已?!莿t天下稱董氏,而他族莫與抗。”(3)吳師道:《董氏傳家錄序》,見邱居里、邢新欣點校:《吳師道集》卷15,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357頁。虞集也評論道:“若夫忠誠淳古,見信于朝廷,始終如一,百十年來,諸父、昆弟至于孫曾,為列圣信用,親切不異于國人,任使無間于臺省,家法清嚴(yán),孝友正直,則未有若藁城董氏者也?!?4)虞集:《江西行省參政董公神道碑銘》(后文簡稱《董守恕神道碑》),《道園類稿》卷43,見《元人文集珍本叢刊》第6冊,影明初覆刊元撫州路學(xué)刊本,第288頁。元后期甚至董氏被指“號稱‘獨盛’”,“天下稱董氏,而他族莫與抗”(5)吳師道:《董氏傳家錄序》,見邱居里、邢新欣點校:《吳師道集》卷15,第357頁。。《元史》更是專門將董俊、董文炳列為兩傳,直接與真定史氏、保定張氏等漢軍大世侯等量齊觀。在這樣一種論調(diào)下,近代以來的元史學(xué)者在接觸蒙元世侯問題時,常常將藁城董氏家族放入研究范疇。如孫克寬1957年寫成的《藁城董氏本末》一文(6)孫克寬:《藁城董氏本末》,見孫克寬:《元代漢文化之活動》,(臺北)中華書局,1968年版,第296-330頁。,便屬于《元代漢軍三世家考》系列研究的第三部,即將董氏與史氏、張氏并列為三大漢軍世家。之后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蕭啟慶的《元代幾個漢軍世家的仕宦與婚姻》一文(7)蕭啟慶:《元代幾個漢軍世家的仕宦與婚姻》,見蕭啟慶:《內(nèi)北國而外中國》,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282頁;原刊于中研院史語所主編:《中國近世社會文化史論文集》,中研院史語所,1992年版,第213-277頁。,該文詳細(xì)研究了包括藁城董氏家族在內(nèi)的六個漢軍世家的仕宦和婚姻兩方面的詳細(xì)情況。蕭啟慶將藁城董氏定位為元代六大漢軍世家之一。無論是列于“三世家”還是“六世家”之中,都給人以一種印象:藁城董氏家族是頂層的漢軍世侯家族。這一定性較大影響了后來的研究者對董氏家族的認(rèn)知,此后對蒙元世侯的研究論著也多將藁城董氏家族納入考察范圍之內(nèi)。(8)如符海朝《元代漢人世侯群體研究》(河北大學(xué)出版社,2007年版)一書就將藁城董氏家族也列入漢軍大世侯的考察范圍內(nèi)。

      二、董俊地位的再辨析

      討論董氏家族的性質(zhì)問題,須從董氏興起的第一代董俊開始考察。董俊(1186-1233),字用章,生于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他的曾祖父董徽、祖父董哲、父親董昕都是藁城普通的農(nóng)民,“韜光田畝”、“農(nóng)隱不仕”(9)李治:《太傅忠烈公神道碑》(后文簡稱《董俊神道碑》),李正儒纂修:《(嘉靖)藁城縣志》卷8,見《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第292冊,影印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刻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年版,第1077頁;元明善:《壽國董忠烈公傳》,沈濤輯:《常山貞石志》卷18,見《石刻史料新編》第1輯第18冊,影印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嘉興沈氏刻本,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年版,第13475頁。碑傳原名已泐,此碑名為筆者所擬,具體研究見羅瑋:《元明善〈壽國董忠烈公傳〉考——兼論董文用對元朝〈太祖實錄〉纂修的影響》,《中國史研究》2019年第3期。,其家族應(yīng)該一直處于宋金時代華北地方社會的底層,“第其譜諜無征,不知世所自出”(10)元明善:《藁城董氏家傳》,見蘇天爵編,張金銑點校:《元文類》卷70,安徽大學(xué)出版社,2020年版,第1399頁。。元太祖十年(金貞佑三年,1215年),為抵抗蒙古入侵,董俊接收招募,成為金朝藁城縣的一個民兵頭目。(11)李治:《董俊神道碑》,見《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第292冊,第245頁。當(dāng)年他便跟從縣令劉成,降于蒙古軍南征至本縣的郡王怯臺。十四年(1219年),董俊出任蒙古的中山知府,并佩金虎符。(12)元明善:《壽國董忠烈公傳》,沈濤輯:《常山貞石志》卷18,見《石刻史料新編》第1輯第18冊,第13476頁。十五年(1220年),董俊以逐武仙、占真定之功,被蒙古表授龍虎衛(wèi)上將軍,轉(zhuǎn)屯駐藁城。(13)李治:《董俊神道碑》,見《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第292冊,第247頁。十六年(1221年), 董俊執(zhí)掌永安州軍政。(14)《元史》卷148《董俊傳》,中華書局,1976年版,第3491頁。二十年(1225年),武仙暗殺河北西路兵馬都元帥史天倪。董俊率領(lǐng)藁城軍援助史天澤奪回真定。太宗四年 (1232年),從太宗窩闊臺伐金。太宗五年(1233年)四月十八日,董俊戰(zhàn)歿于歸德,年四十八。

      以上是董俊仕宦履歷的大概。對董俊的地位進行思考,對其地位和影響要有清醒的認(rèn)識,不能受董俊碑傳書寫的誤導(dǎo)。但認(rèn)真比對董俊的有關(guān)材料,仍可看到其在蒙金戰(zhàn)爭背景下的河北局勢中具有自己獨特的地位和作用,如果簡要概括,董俊及其所率的藁城軍是史氏鎮(zhèn)守真定最重要的力量,為史氏所依賴。首先要從董俊攻取中山說起。1215年董俊降蒙之后,第一次被蒙古授以官職是1219年“以勞擢知中山府事,佩金虎符”(15)元明善:《藁城董氏家傳》,見蘇天爵編,張金銑點校:《元文類》卷70,第1399頁。。從低級軍官被拔升為可以選任下屬的中山府地方長官,對董俊來說是政治生涯的躍升。董俊具體憑借什么功勞,其碑傳并沒有言明。結(jié)合當(dāng)時的蒙古制度背景來看,董俊被授中山知府的“功勞”可能是與中山府歸蒙有關(guān)。而考察1219年前后中山府政治動向有關(guān)記載,明確記載的有關(guān)人物為王善。王善,字子善,藁城人,為董俊同鄉(xiāng),《元史》有傳。(16)《元史》卷151《王善傳》,第3572頁。王善1215年任金藁城主簿,1218年轉(zhuǎn)任中山府治中,因與真定總帥武仙不合,遂殺中山府事李濟、府判郭安,而后率眾以中山府降蒙(17)關(guān)于王善以中山府降蒙之始末,王善碑傳有詳細(xì)的敘述:“己卯(1219年)秋八月,濟、安張宴設(shè)召公議事。公甫入儀門見甲士掩庭,內(nèi)樓上一卒遽卷紅旗納弢中。公覺有惎毒,以忘所帶牌紿眾,亟遣囗蒼猝只有兵囗八十,慷慨結(jié)誓,人百其勇,遂誅濟、安。其黨四千迸散。公使諭之曰:‘釁端自出李、郭,爾曹何罪。去留惟所欲?!谑菬o極簿趙、鼓城簿周同日來附。公曰:“若等姑往矣。鱷鯢翦滅,歸我未晩?!惫古P北城上,復(fù)誡其囗下曰:“毋為我累,而家當(dāng)持吾首獻帥府。群歡曰:‘公曷為出此言。我等惟有效死而已?!?李冶:《王善神道碑》,《常山貞石志》卷15,見《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第292冊,第13432頁)可見,中山全境的降附主要是源于王善利用舊有的同僚關(guān)系,說服中山屬下各縣降蒙。,即授職同知中山府事。可知此時,董俊與王善成為中山的正副長官。綜合各種材料判斷,或應(yīng)是董俊接應(yīng)王善降附。木華黎、史天倪派出董俊接收中山府,應(yīng)是看到了其與王善同鄉(xiāng)且相識的優(yōu)勢;另一方面也說明董俊經(jīng)過四年的征戰(zhàn),已經(jīng)獲得了蒙古方面與史天倪的信任。

      1220年秋,木華黎與史天倪圍困真定,武仙出降。史天倪授為河北西路兵馬都元帥,武仙副之。自此史氏家族開始了在真定的鎮(zhèn)守。而很快,史天倪就將董俊調(diào)離中山,并“表授龍虎衛(wèi)上將軍,行元帥府事,屯藁”(18)李治:《董俊神道碑》,《(嘉靖)藁城縣志》卷8,見《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第292冊,第1077頁。。案“龍虎衛(wèi)上將軍”為金制中最高品級的武散官,為正三品上。雖然蒙古采用金制封授降將“龍虎衛(wèi)上將軍”的情況較為普遍,《元史》中所載的封授共有13次之多(19)李鳴飛:《金元散官制度研究》,蘭州大學(xué)出版社,2014年版,第187頁。,但史天倪所上表授予此銜的僅知董俊一人。史天倪對于董俊的重用和拉攏可初見端倪,將這一意圖展現(xiàn)的更加明顯的是董俊駐守地的調(diào)換。藁城緊鄰真定,地處要沖,實乃史氏肘腋之處。董俊屯駐家鄉(xiāng),依靠和發(fā)展原有部曲根基,軍力也會較之駐中山時為強。選用信任的部將董俊屯戍藁城對于史氏鎮(zhèn)真定也會有更強的拱衛(wèi)作用。第二年(1221年),史天倪進一步有所動作,上表木華黎授董俊為左副元帥,并升藁城縣為永安州,號其眾為匡國軍,委董俊統(tǒng)領(lǐng)永安州之地。(20)李治:《董俊神道碑》,《(嘉靖)藁城縣志》卷8,見《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第292冊,第1077頁。不僅對董俊加官進爵,還擴大其封地,史天倪籠絡(luò)董俊的意圖是十分明顯的。自此,擁有五縣之地并任左副元帥董俊似乎成為了河北西路的副帥之一。但從史實看來,董俊的勢力范圍基本仍限定在藁城一縣,這種封賞更多是名義上的??v觀當(dāng)時的河朔局勢,以加官和提高轄地建制的方法來拉攏一些小軍閥為自己效力,似乎是當(dāng)時大世侯的一種通行做法。(21)類似的如張柔對王義的籠絡(luò):“庚辰(1220年)秋,拔冀州,獲節(jié)度使茂,械送王府,城中市不易肆。張帥復(fù)稱表上功授公龍虎衛(wèi)上將軍安武軍節(jié)度使、行深冀二州元帥府事,佩金虎符?!?胡祗遹:《龍虎衛(wèi)上將軍安武軍節(jié)度使兼行深冀二州元帥府事王公行狀》,《紫山大全集》卷18,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96冊,第319頁。)

      綜上,董俊作為一個管領(lǐng)一縣之地的千戶級別軍官(24)董俊在世時統(tǒng)管的軍力級別也可從后世董俊子孫的統(tǒng)兵情況一窺端倪。如董俊次子董文蔚甲寅(1254年)得“授藁城等處行軍千戶”,到中統(tǒng)二年(1261年),董文蔚改任武衛(wèi)軍千戶(《元史》卷148《董文蔚傳》,第3494頁)。這都間接說明董文蔚統(tǒng)管的原董俊麾下的藁城一軍是支千戶級別的勁旅。,在當(dāng)時降附的漢軍群體中只能算作中級人物。故他對于整個蒙金戰(zhàn)局以及蒙古政治都難有更大的影響,(25)具體詳情可參見羅瑋:《蒙金戰(zhàn)爭中的千戶董俊——兼論蒙古國時期漢軍基層軍官與河朔局勢之關(guān)系》,《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學(xué)刊》第11集,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19年版。其碑傳對于他赫赫戰(zhàn)功的歌頌,都屬于子孫顯貴后的頌揚和渲染。對此要保持去偽存真的態(tài)度,但董俊對于真定史氏的支撐卻是其政治生涯中確實起到的作用。董俊戰(zhàn)歿后,永安州隨即被廢。在“后強諸侯,頗以力夷”(26)姚燧:《穎州萬戶邸公神道碑》,見蘇天舜編,張金銑點校:《元文類》卷63,第1276頁。,大小軍閥傾軋鯨吞的嚴(yán)峻形勢下,董氏家族仍然得以世襲藁城令一職,保留最根本的政治資源。這一局面的維持當(dāng)然離不開史天澤及其族人的庇護。(27)后董文炳襲職藁城令。在疔瘡之疫流行本縣時,他曾向史天澤求助藥方,說明史、董兩家一直有良好的來往。參見羅天益:《衛(wèi)生寶鑒》卷13,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7年版,第173頁。在此基礎(chǔ)上,董氏第二代才有可能以世家子弟身份北上朝覲蒙古皇室。

      雖然董俊在史氏麾下具有特殊的地位,但仍不能否定其副將身份。縱觀當(dāng)時的河朔形勢,與董俊所管地域接近,于史留名的就有多人,如行唐的邸澤、無極的何伯祥等等(28)姚燧:《穎州萬戶邸公神道碑》,見蘇天舜編,張金銑點校:《元文類》卷63,第1276頁;郝經(jīng):《故易州等處軍民總管何侯神道碑銘》,見秦雪清點校:《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35,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90頁。,他們當(dāng)都是與董俊一個級別的政治人物。在他們之上還有一批軍事副帥,雖然低于史天澤、張柔這樣的大帥,但也管領(lǐng)著多個千戶,如順天副萬戶賈輔等等。(29)郝經(jīng):《左副元帥祁陽賈侯神道碑銘》,見《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35,第486頁。董俊的真實政治地位從其結(jié)局上也可看出端倪。在圍金哀宗于歸德時,在金兵以精銳兵力夜晚突襲的危險形勢下,史天澤、張柔等一些萬戶級別的漢軍總帥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避開此劫(30)如史天澤以受汴梁守帥速不臺召喚議事為由,預(yù)先離營赴汴,李伯祐偕行,竟躲過一劫(姚燧:《李伯祐神道碑》,見查洪德編輯點校:《姚燧集》卷19,第306頁);張柔則“命軍士先渡,將校次之,公殿其后,竟不失一卒而還”,以重兵防身脫險(元好問:《順天萬戶張公勛德第二碑》,見姚奠中主編:《元好問全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25頁)。,而董俊并不能擺脫其下層執(zhí)行者的身份限制,最終戰(zhàn)歿城下。與董俊一起陣亡的將領(lǐng)還有“完帥鄭公、韓公十千戶”(31)姚燧:《李伯祐神道碑》,見查洪德編輯點校:《姚燧集》卷19,第306頁。。這九個千戶當(dāng)是與董俊相同地位的軍將,本不顯要的家族失去了依靠,他們的后人日后默默無聞,以至于我們連他們的姓名和家世都基本無從得知。(32)十千戶中的“完帥鄭公”還可以找到一些資料。胡祇遹《鄭千戶棣花堂記》載:“元州鄭氏,在本土為巨族。我朝革命,元帥公諱某者,以雄武起鄉(xiāng)里。歸命后,鄉(xiāng)民賴以全活者不勝計,以功以德,子孫得世其爵。……鄭氏慶門賢昆季,都元帥為國死事,友愛復(fù)如是。”(《紫山大全集》卷10,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96冊,第200頁)。胡氏文中雖無名諱,但我們?nèi)钥芍肋@位鄭氏出身元州(或玄州,故城在今北京通州通胡路區(qū)域),降蒙后出任都元帥,并死于國事,當(dāng)即與董俊并歿于歸德的“鄭公”??芍@個鄭帥后人仍襲職千戶,但家世并不顯要?;蛟S董俊和董氏家族也本該屈服于這樣的命運。但董俊的諸子們卻實現(xiàn)了人生和家族命運的政治逆襲,使很多曾凌駕于其上的世侯家族望塵莫及。(33)實際上考察歷史可以得知,董俊諸子在元世祖朝的顯達,也反過來重塑了董俊的政治形象。在歷史書寫中抬高了董俊的歷史地位。詳情可見羅瑋:《元明善〈壽國董忠烈公傳〉考——兼論董文用對元朝〈太祖實錄〉纂修的影響》,《中國史研究》2019年第3期。因此董氏家族不能算是嚴(yán)格意義的漢人世侯家族,其元代官僚家族的色彩更濃厚一些。

      三、董氏第二代崛起原因的思考

      以往的研究已經(jīng)指明董氏家族的真正崛起是在第二代,其原因是第二代與蒙古皇室托雷系,主要是與元世祖忽必烈建立起密切關(guān)系。但這僅是現(xiàn)象層面的解釋模式,如果深入剖析下去,在失去父親、一群遺孤的不利狀態(tài)下(34)在當(dāng)時河朔群雄割據(jù)的環(huán)境下,“后強諸侯,頗以力夷”,軍閥之間互相傾軋十分激烈。孤兒寡母的董家所處外部處境明顯在逐漸惡化。窩闊臺汗和貴由汗時期,蒙古與南宋邊境不斷摩擦,另一方面開始深入西征,因此對于華北的征斂越發(fā)嚴(yán)重。在汗廷和民眾的夾縫中,在其他河朔軍閥的傾軋下,董氏家族的生存空間越發(fā)狹小。一個突出證據(jù)便是董俊生前掌管擁五縣之地的永安州,在其歿后第二年(1235年)即被廢去。董家僅保領(lǐng)藁城本縣。其余四縣應(yīng)復(fù)歸于史氏統(tǒng)領(lǐng)(《元史》卷58《地理志一》,第1356頁)。,董氏第二代何以能實現(xiàn)與蒙古皇室的“連接”,這是一個涉及蒙元時代政治文化的有趣問題。

      這一問題的原因包括客觀和主觀兩方面的因素??陀^上,董氏世居的藁城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藁城位于真定之東,相距僅六十里,自古便為鎮(zhèn)州拱衛(wèi)之所。而真定在太宗窩闊臺時期分封成為托雷家族封地,真定同時又是漢軍首領(lǐng)史天澤的鎮(zhèn)守地。因此董氏家族與托雷系和史氏都有難以割舍的聯(lián)系。在托雷長子蒙哥繼大汗位之后,在蒙元“怯薛政治”的影響下,董氏便與蒙古汗廷建立起了最為直接的溝通渠道。但歷史的機遇還需要有準(zhǔn)備的人去把握,董氏崛起更主要的在于家族成員主觀上的努力。主觀上,董氏第二代政治抱負(fù)上的啟蒙最早可以追溯到其母親、董俊正妻李氏。董俊戰(zhàn)歿后,董文炳“率諸稚弟事母李夫人”(35)元明善:《藁城董氏家傳》,見蘇天舜編,張金銑點校:《元文類》卷70,第1402頁。。李氏大抵是一個性格堅毅的女性,董俊陣亡后,家族陷入的被動窘迫局面促使她以更加積極上進的心態(tài)教育諸子。“訓(xùn)敕諸子皆為顯官”(36)張延:《藁城令董文炳遺愛碑》,《(嘉靖)藁城縣志》卷8,見《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第292冊,第1071頁。案《縣志》中署名撰者為“王磐”。但觀其碑文,中有“翰林學(xué)士承旨王磐文其碑以表諸墓”之語,可知撰此碑者非王磐本人。關(guān)于此文作者,由碑文最后載“公薨之年,邑中父老緬懷舊德,乃屬進士張延狀公實,征詞于翰林,刻之貞石”一語,可知事跡部分為張延所撰。,使諸子在艱難處境中建立起政治上的抱負(fù),尋找政治上的機遇,其中尤以董文炳較為明顯。董氏直接與蒙古皇室產(chǎn)生接觸源自于董氏第二代的朝覲和入為宿衛(wèi)。從董氏入覲的很多細(xì)節(jié)尤其是從董氏子弟派出入仕的人選來看,我們都能察覺到董氏刻意經(jīng)營的痕跡。1250年,唆魯和貼尼面向真定封邑,“使擇邑中子弟來上”,以補充為怯薛,并為質(zhì)子,其中也有忽必烈潛邸征召漢族青年才俊的意向。董氏兄弟作為藁城官族也在選中。此時藁城令董文炳諸弟都已成年,除二弟董文蔚已出征淮河前線外,均應(yīng)居家待仕。

      或許認(rèn)為蒙古皇室征招真定子弟的意圖是想招賢納士,董文炳在諸弟中選擇帶領(lǐng)最有才學(xué)的三弟董文用,遠(yuǎn)赴哈剌和林朝覲唆魯和貼尼。這應(yīng)該是為了能讓董氏成員能進入蒙古皇室服務(wù),董文用“始從忠獻公謁太后和林城”(37)虞集:《翰林學(xué)士承旨董公行狀》,見蘇天舜編,張金銑點校:《元文類》卷49,第999頁。。顯然董文炳的策略是成功的,董文用依靠其才學(xué)成功留在了忽必烈潛邸之中,“主文書,講說帳中”,擔(dān)任必阇赤(Bichēchi),并熟練掌握了蒙古語口語,幾年后還受忽必烈命教授皇子那木罕(Nomoqan)和忽哥赤(Hükerchi)儒家經(jīng)典。自此,董文用依靠學(xué)識在潛邸中立足,成為董氏進入蒙古宮廷的第一個“渠道”。但隨后入仕的幼弟董文忠卻后來居上。蒙哥汗即位第二年,即1252年(壬子),幼弟董文忠“始入侍世祖潛藩”(38)姚燧:《僉書樞密院事董公神道碑》(后文簡稱《董文忠神道碑》),見蘇天舜編,張金銑點校:《元文類》卷61,第1242頁。。當(dāng)時董文用已入藩兩年,而藁城董氏家中董文忠上還有文直、文毅和文進三位兄長。董文炳之所以派出董文忠入侍,能給出的解釋就是其年齡最小,且性格機敏謹(jǐn)慎,更適于較快適應(yīng)蒙古生活和進入近侍角色。

      董文忠明顯沒有辜負(fù)眾望。憑借秉性聰敏和個人努力,董文忠完成怯薛職事十分出色,“中夜有需,不須燭索,可立至前”(39)姚燧:《董文忠神道碑》,見蘇天舜編,張金銑點校:《元文類》卷61,第1245頁。。有記載表明,董文忠入侍后很快就獲得了信用,在漢人怯薛群體中占據(jù)了領(lǐng)導(dǎo)地位,成為忽必烈貼身的近侍怯薛。(40)如同任忽必烈怯薛的趙弼神道碑記載:“歲甲寅(1254年)當(dāng)憲宗朝,世祖平云南,駐蹕平?jīng)?,公卒已祥,楊夫人□公以玉杯先良駟坐進帳殿曰:‘是妾夫得賢之孤,生十一年矣。不能經(jīng)那鄰之不無悔其年少也,愿以為質(zhì)?!郯Ф苤?,俾主董文忠壽國[公](家)?!?姚燧:《潞國忠簡趙公神道碑銘》,見《全元文》第9冊,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730頁,引《(嘉靖)涇陽縣志》卷10)。董文忠晉位的具體時間當(dāng)在1254或1255年(41)姚燧:《光祿大夫平章政事商議陜西等處行中書省事贈恭勤竭力功臣儀同三司太保封雍國公謚忠貞賀公神道碑》:“惟董文忠,朝夕帷幄,與公友從,珥侍中貂,廿有六載?!?《姚燧集》卷17,第269頁)案董文忠去世于至元十八年(1281年),據(jù)此可以推知。,自此他穩(wěn)定占據(jù)了忽必烈近侍的政治地位。在忽必烈即位后,這立刻轉(zhuǎn)化成為董氏家族獨有的政治資源。

      董文炳能進入忽必烈幕府,并博得信用,也是經(jīng)過個人艱苦卓絕的努力。1252年六、七月,忽必烈被蒙哥汗授予南征大理的軍事任務(wù)。這是忽必烈被授予的第一項重大軍事征伐,因此他做了非常詳盡的準(zhǔn)備工作。董文用與董文忠在其中“督糧具,贊軍務(wù)”,承擔(dān)具體工作,或許是他們向兄長董文炳傳遞了信息。1253年8月,忽必烈大軍進達臨洮,正式開始南征大理。與此同時,三十七歲的董文炳帶領(lǐng)家族丁壯四十六人,追趕忽必烈大軍而去。(42)元明善:《藁城董氏家傳》,見蘇天舜編,張金銑點校:《元文類》卷70,第1402頁。一路艱苦跋涉,“蕃界迤邐南進,道途險惡,人馬疫死,其能從者才兩人耳”,“饑則啖死馬,日行三二十里”(43)王磐:《趙國忠獻公神道碑》(后文簡稱《董文炳神道碑》),《(嘉靖)藁城縣志》卷9,見《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第292冊,第1081頁。,最終追趕上忽必烈的隊伍。自此董文炳在忽必烈身邊擔(dān)任軍將,與文用、文忠一起效力潛邸。但最初他似乎并不十分突出,觀數(shù)年中只是負(fù)責(zé)一些工程和后勤性工作。董文炳晉身成為忽必烈的心腹?jié)h軍將帥,是從數(shù)年后攻取滸黃州戰(zhàn)役開始的。

      1258年,蒙哥汗親征南宋。忽必烈受命率東路軍攻鄂州,董氏三兄弟從征。9月4日,忽必烈軍與南宋軍在長江兩岸對峙。宋方陳以重兵,“兵十萬、舟二千迎戰(zhàn),橫截江水”(44)《元史》卷166《張榮實傳》,第3905頁。。當(dāng)時“風(fēng)雨晦冥”,天氣條件惡略,“諸將皆以為未可渡”(45)《元史》卷4《世祖紀(jì)一》,第62頁。,整個征南計劃陷入停滯,董文炳主動請纓,進言:“長江天險,宋所恃以為國,勢必死守,不奪之氣不可。臣請嘗之?!?46)元明善:《藁城董氏家傳》,見蘇天舜編,張金銑點校:《元文類》卷70,第1403頁。隨后“募死士數(shù)十人,乘輕舸為前鋒”(47)王磐:《董文炳神道碑》),《(嘉靖)藁城縣志》卷9,見《原國立水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第292冊,第1081頁下。,文用、文忠也請從征。在董文炳為首的三兄弟為先鋒帶領(lǐng)下,駐軍并渡,最終擊潰宋軍,奪下滸黃州,忽必烈軍隨即迅速包圍鄂州。董氏三兄弟請纓先渡,主導(dǎo)戰(zhàn)局的事跡在三人碑傳中多有描述贊頌,但其中還要考慮是否存在個人碑傳溢美和夸大的情況。結(jié)合參加滸黃州渡江之戰(zhàn)的其他眾多將領(lǐng)的碑傳進行綜合分析,可以判斷董文炳在這一戰(zhàn)役中確實發(fā)揮了較為突出的表率作用。(48)如水軍將領(lǐng)張榮實,“帝以榮實習(xí)于水,命居前列”(《元史》卷166《張榮實傳》,第3905頁),可知其是受命渡江;解誠,“從攻鄂,奪敵艦千余艘”(《元史》卷165《解誠傳》,第3870頁),是從征;鄭鼎,“上駐驛揚子江北,命諸將引兵南渡,到岸即舉火為號。公以一船與數(shù)十人同載,首先奪□□□即舉火傳捷音”(王磐:《元中書右丞謚忠毅鄭公神道碑》,見《全元文》第2冊,第280頁);唯有濟南張氏成員張榮碑傳中稱“公進言彼宋舟師雖眾,我以四百艘可必取之。請偕水軍先濟江。許之”(張起巖:《濟南路大都督張公行狀》,見蘇天舜編,張金銑點校:《元文類》卷50,第1021頁),表明似乎張榮也主動請求先渡。但看其之后的仕宦履歷,并沒有明顯受到重用,也沒有阻擋張氏的衰退趨勢。因此屬碑傳溢美的可能性較大。因此董文炳去世后,忽必烈命李槃所撰贈謚制文也稱:“風(fēng)濤洶涌,扈龍舟首渡于三江?!?49)李槃:《左丞董文炳贈謚制》,見蘇天舜編,張金銑點校:《元文類》卷11,第201頁。

      攻鄂之戰(zhàn)后,董文炳的地位立刻凸現(xiàn)出來。第二年(1259年),忽必烈即位,董文炳便以“親衛(wèi)”主帥身份從征阿里不哥。(50)王惲:《中堂事記》上,《王惲全集匯?!肪?0,第3334頁。之后董文炳接受了忽必烈特授的多項任務(wù),如由他負(fù)責(zé)組建侍衛(wèi)親軍,成為直屬忽必烈的漢軍武裝。李璮亂后,在漢軍世侯普遍受到忽必烈懷疑的形勢下,董文炳卻受命處理和鎮(zhèn)撫大亂后的山東地區(qū)。董文炳還成為忽必烈削弱世侯軍權(quán)的主要執(zhí)行者,如由他出任光化鄧州兩萬戶,直接接管史天澤的部隊。這些政策都表明董文炳成為忽必烈最為信任的心腹?jié)h軍將領(lǐng)之一,被“委以專征之任”(51)李槃:《左丞董文炳贈謚制》,見蘇天舜編,張金銑點校:《元文類》卷11,第201頁。。董文炳能獲得如此地位,除自己的努力外,相信也離不開家族成員互動的背景。尤其是侍于左右的董文忠的存在和影響,無疑讓忽必烈更容易對于董文炳施以某種信任,而這種“家庭模式”的效忠方式更容易被蒙古人所接收。董文炳在政治地位上逐漸超過了在前四汗時期居于上流的真定史氏、保定張氏的后裔軍將們。在史天澤、張柔等老帥去世后,董文炳最終“座于總帥汪良臣、右丞呂文煥、左丞夏貴暨諸侍衛(wèi)將軍之上”(52)王磐:《董文炳神道碑》),《(嘉靖)藁城縣志》卷9,第1084頁。,位居世祖朝漢軍將帥第一。

      通過個人的努力,董氏在潛邸的三兄弟都進入了忽必烈的心腹用人圈,尤其董文炳和董文忠處于前列,由此帶來了董氏家族的振興。元人對此評論曰“(董氏兄弟)或以雄武佐定天下,或擁旄節(jié)為國藩維,或以忠鯁為帝腹心”(53)揭傒斯:《大元定遠(yuǎn)大將軍洪澤屯田萬戶贈昭勇大將軍后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上輕車都尉追封隴西郡侯謚武獻董公碑》(后文簡稱《董士表神道碑》),沈濤輯:《常山貞石志》卷23,見《石刻史料新編》第1輯第18冊,第13573頁。,“太傅忠獻公文炳,總國兵旅,出奮爪牙,入為股肱,實將相之器。太師正獻公文忠,掌國符信,入托心膂,出司耳目,實預(yù)帷幄之謀”(54)歐陽玄:《大元敕賜故資政大夫御史中丞贈純誠肅政功臣開府儀同三司太傅上柱國趙國公謚清獻董公神道之碑》(后文簡稱《董士珍神道碑》),沈濤輯:《常山貞石志》卷23,見《石刻史料新編》第1輯第18冊,第13567頁。,都是世祖朝董氏三兄弟貴顯暢達的真實寫照。蘇天爵《元朝名臣事略》收入了四十七位對元朝建立有功的頂級臣僚,其中卷十四即收入了文炳、文用和文忠三人的傳記,也是唯一有多人被收入此書的元代官僚家族,充分說明了董俊諸子即藁城董氏第二代在元世祖朝所達到的政治高度。但董氏能被忽必烈親信重用也離不開董氏家族的家族背景。董俊很早跟隨蒙古,屬于根腳群體,但又不是統(tǒng)御一方的大世侯,背景單薄,因此建立新政治體制的忽必烈能夠放心任用。這一點卻是史氏、張氏所不能比擬的,因此李璮之亂,漢人大世侯家族紛紛被解除兵權(quán),唯有董氏一族不僅沒有卸去兵柄,反而擴大了兵權(quán)。綜上,我們可以得到如下結(jié)論:藁城董氏家族實際上是伴隨忽必烈建立元朝過程中崛起的漢人官僚家族,其“世侯”的特色并不明顯。

      余 論

      從前文對于董氏家族世侯性質(zhì)的辨析中,我們可以初步看到元代政治家族的內(nèi)涵實際要豐富得多。由大蒙古國進入元朝后,董氏之外的五大世侯家族在元代都基本處于不斷衰落的態(tài)勢中,其在元代的影響力當(dāng)也在不斷減弱之中。而一些先前政治地位處于下級的家族卻因與元朝統(tǒng)治集團建立密切關(guān)系而逐漸仕途飛升,前述的王善家族便是一例。此外還有出于無極的何伯祥家族,原為張柔屬下軍將,但何伯祥之子何瑋在成宗朝任御史中丞,武宗初任中書左丞,晉身中樞要員。(55)程鉅夫:《梁國何文正公神道碑》,見張文澍點校:《程鉅夫集》卷8,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83頁。這都在說明從大蒙古國進入元朝的政治模式轉(zhuǎn)換過程中,下級的政治家族抓住機遇逆襲而上的事例并不是僅董氏一家。不過董氏是其中比較典范的成功案例,以致于在后世與漢軍五大世侯家族相提并論了。

      還要談?wù)務(wù)渭易迮c政治格局的關(guān)系問題。這一提法的內(nèi)涵就是要厘清政治家族在元代政治中的位置問題。我們知道,元代作為一個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大帝國,其官員選任受到很強的草原制度因素影響,即注重家族世襲,“我國家之法,信尚勛舊子孫”(56)虞集:《大元故榮祿大夫御史中丞贈推誠佐治濟美功臣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柱追封冀公謚忠肅董公神道碑銘并序》(即《董守簡神道碑》),《常山貞石志》卷23,見《石刻史料新編》第1輯第18冊,第13578頁。,“元朝之法,取士用人,唯論根腳”(57)權(quán)衡著,任崇岳箋證:《庚申外史箋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54頁。。由于世襲制度的影響,家族在元代政治格局中位置變得相對穩(wěn)定。因此摸清眾多家族的政治位置就變得十分必要了。在這一問題指向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不少規(guī)律性的現(xiàn)象,或許有繼續(xù)探討的意義。比如通過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元朝侍衛(wèi)親軍系統(tǒng)的軍官群體中真定家族,尤其是藁城家族的比例很大。本文已經(jīng)詳述董氏家族到元代后期已經(jīng)掌握四個親軍衛(wèi)翼的正副指揮使的世襲權(quán)力,并且還有一些成員出任千戶軍官。此外王善家族成員也在親軍頗多,可能世職數(shù)量不及董氏,但官職卻或能與董氏齊平。而在董氏之下,相信還有很多故舊部將的家族后人出任親軍各層級軍官,比如有碑傳傳世的皇毅家族等等。(58)虞集:《元故宣武將軍前衛(wèi)親軍千戶皇公墓志銘》(即《皇毅墓志銘》),《常山貞石志》卷21,見《石刻史料新編》第1輯第18冊,第13541頁。此外真定史氏世襲后衛(wèi)親軍使職,這屬于更大范圍的真定家族的政治位置問題。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以董氏家族的研究為立足點,對元代政治家族的相關(guān)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探討,或許對元代政治史有新的推進。

      猜你喜歡
      藁城董氏家族
      藁城供電:帶電作業(yè)戰(zhàn)高溫 設(shè)備檢修保供電
      石家莊市藁城區(qū)人大常委會召開鄉(xiāng)鎮(zhèn)人大主席會議
      公民與法治(2023年2期)2023-04-05 06:45:41
      石家莊市藁城區(qū)人大常委會 開展“對標(biāo)先進找差距、推進人大規(guī)范化”活動月
      “意”與“法”—董其昌的書家維度
      藝術(shù)品(2020年8期)2020-10-29 02:48:58
      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貢獻人大力量——記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qū)梅花鎮(zhèn)人大主席團
      公民與法治(2020年5期)2020-05-30 12:33:34
      HK家族崛起
      《小偷家族》
      電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8
      皿字家族
      跨越八省區(qū)市的愛心接力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寶
      桦甸市| 吉水县| 库伦旗| 平邑县| 饶平县| 铜梁县| 讷河市| 舒城县| 龙海市| 衡阳县| 化隆| 汾西县| 金华市| 惠来县| 内丘县| 明光市| 塘沽区| 临漳县| 慈利县| 灵宝市| 马鞍山市| 万安县| 旺苍县| 嘉峪关市| 南皮县| 贞丰县| 南陵县| 响水县| 苏州市| 文水县| 进贤县| 勃利县| 伊宁市| 星子县| 筠连县| 浦北县| 天柱县| 隆安县| 疏附县| 安图县| 靖安县|